收藏 分享(赏)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练案20游褒禅山记(2)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131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练案20游褒禅山记(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练案20游褒禅山记(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练案20游褒禅山记(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练案20游褒禅山记(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秋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练案20游褒禅山记(2)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练案20游褒禅山记(2)本练案共2页,满分38分,时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登木兰山记明屠达楚多名山大泽,奇秀甲天下,异人往往间出。余过楚未能历览其胜也。昔人云身到处莫放过,余心识之。间尝访三闾之渊,问双凤之址;登黄鹤,歌白云之诗;过鹦鹉,吊渔阳之鼓;临赤壁,想见公瑾之英风,讽咏坡仙之二赋,眺仰横睇,流连不能去。一日,闻木兰为西陵最胜,询之,即唐初女将代父从征者也。余每称木兰忠孝为古今第一奇女子,而史册不载,尝窃怪焉。今名山木兰即其故里,遗冢宛然,非若二氏之说荒唐无据者矣。余往登之,见山势嵯峨,群峰攒簇,争为奇状。其偃蹇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河;其怒拔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

2、山。翠磴千盘,丹崖百尺,以至涧断,缘以升,百折而上,薄暮乃臻绝顶。凭眺其巅,势与云参。烟霏雾结,四顾渺然,迥出天外,诚三楚之极观也。然其间为寺、为院、为古刹、为新建,所在都有。而木兰一祠独在半山,庙貌不展,识者讶之。时宿僧寮,见四方至者贸贸而来,诸僧人营营应之,亦与城市等,无一清修净地。殊叹古今奇胜每因僧人自生尘扰埋没名山面目兹又其一矣或曰此僧之陋楚俗类然或曰今所称名僧遍山谷其以惑世诬民滋甚,宁为此不为彼,是二者余未能辩之。1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殊叹/古今奇胜每因僧人/自生尘扰埋没名山面目/兹又其一矣/或曰此僧之陋楚俗类/然或曰今所称名僧遍山谷/其以惑世诬

3、民滋甚B殊叹古今奇胜/每因僧人自生尘扰/埋没名山面目兹/又其一矣/或曰/此僧之陋楚俗类然/或曰/今所称名僧遍山谷其以惑世诬民/滋甚C殊叹古今奇胜/每因僧人自生尘扰/埋没名山面目/兹又其一矣/或曰此僧之陋/楚俗类然/或曰今所称名僧遍山谷/其以惑世诬民滋甚D殊叹古今奇胜每/因僧人自生尘扰/埋没名山面目/兹又其一矣/或曰此僧之陋楚俗类然/或曰今所称名僧遍山谷/其以惑世诬民滋甚【解析】A项,“殊叹”应与后面的文字相连,不能断开;“每因僧人”一句也没说完,后面不能断开。B项,“兹”是代词,其后不能断开。D项,“每”后不能断开。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三楚:在古

4、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特殊叫法,如“三楚”是指先秦时期楚国的疆域,后来一直习惯用来指湖北、湖南等长江以南地区。B公瑾坡仙: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如“公瑾”是周瑜的字,“坡仙”是苏轼的字,“介甫”是王安石的字。C“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木兰祠”就是供奉花木兰将军的,表明人们对木兰精神的推崇。D僧人: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有儒、道、释三家。“僧人”就是佛教中出家修行的人,需要剃发受戒,与带发修行的“行者”有所不同。【解析】B项,“坡仙是苏轼的字”错误,苏轼的字是“子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屠达喜欢游历名山大

5、川,游历处大多含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知识。他的足迹遍布楚地,到过湖南、武昌、汉阳、黄冈、黄陂等地。B史书中并无花木兰的相关记载,有人认为木兰山因花木兰命名是荒唐无根据的,但屠达并不这么认为。C木兰山山势雄伟,是楚地景色最美的地方,然而地势狭窄,所以建筑物大多规模较小,让游客感到惊讶。D木兰山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不像佛门净地。这是因为僧人们不能免俗,他们要么过于鄙陋,要么欺世盗名。【解析】C项,“建筑物大多规模较小”理解错误,只是木兰祠规模较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闻木兰为西陵最胜,询之,即唐初女将代父从征者也。译文:听说木兰山是西陵风景最美的地方,询问得知,就是唐初

6、替父从军的女将军(花木兰的家乡)。(2)翠磴千盘,丹崖百尺,以至涧断,缘以升,百折而上,薄暮乃臻绝顶。译文:翠绿的石磴千回百转,红色的山崖高达百尺,到山涧突然无路,攀缘向上爬,百折千回地上去,傍晚才到达山顶。【参考译文】楚地有很多名山大湖,雄奇秀美天下第一,常常有奇人异士隔世而出。我经过楚地,还没有尽览此地的美景。古人说只要是自己经过的地方,(美景)就不要放过,我心里记得这种说法。曾经探访过三闾大夫自沉的汨罗江,探问过纪念理学二程的双凤亭;登上黄鹤楼,歌咏“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经过鹦鹉洲,缅怀击鼓骂曹的祢衡;到赤壁,遥想周公瑾的英雄风范,讽诵吟咏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仰望横看,流连忘返不舍离

7、去。有一天,听说木兰山是西陵风景最美的地方,询问得知,就是唐初替父从军的女将军(花木兰的家乡)。我常常称赞花木兰忠孝,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位奇女子,但是史册上却没有记载,曾经觉得奇怪。现在叫木兰山的地方,就是她的家乡,她的坟墓清晰依旧,并不像那两人所说的荒唐没有根据。我前往登山,看到山势高峻,群峰簇拥,争着呈现出奇特的情状。那屈曲向下的山崖,像牛马在河中饮水;那突起向上的山崖,像熊虎在山上攀登。翠绿的石磴千回百转,红色的山崖高达百尺,到山涧突然无路,攀缘向上爬,百折千回地上去,傍晚才到达山顶。在山顶远眺,山势与云相齐。烟雾环绕,四顾辽阔,高出天外,确实是楚地最美的景观。然而其中建有寺庙、庭院,有古

8、寺也有新建的,所到之处都有。但木兰祠却独独建在半山腰,寺庙局促,知道事情原委的人都很惊讶。当时住在僧人的宿舍,看到四面八方的人混杂而来,那些僧人来来往往地接待,也和城市里类同,没有一处佛门清修之地。很是感叹古今奇景胜地,常常因为僧人们带来尘世的烦扰,埋没了名山的真面目,这又是其中的一处了,有人说这里的僧人鄙陋,楚人的习俗就是这样,有人说现在遍布山谷的那些所谓名僧,他们迷惑世人欺骗民众也太厉害了,宁愿是这种不愿是那种,这两者我还不能分辨清楚。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登泰山记薛福成必置身高明之城,然后心与目不蔽于迩,有以发吾胸中闳廓俊迈之趣。所居弥峻,所涵弥远。昔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非

9、谓人之目力能穷夫天下之大,盖以天下瑰夐之境莫逾泰山,至此而襟怀超旷,虽极天下之大,不足以撄吾虑也。同治四年,福成督师侯相曾公幕府事于徐州。其望则海内之所宗仰也。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所历未逮兹山百一,然其景之淑气之灵,各擅胜概,意象迥殊,则状之不可胜状也,余故弗著。方余未至南天门时,级道陡耸,巍矗天半;仰睎岩隙,白云孤翱。历阶可

10、升,不知所极。俯视则一线危磴,窈深莫测,目眩神骇,趑趄却顾。屏息释虑,鼓勇复前。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乃趋岱顶,极目四眺。诸峰起伏环列,相背相依,若拱若蹲。汶水东来,蜿蜒似带。徂杰峙其上,高出群山,其巅仿佛可及山半,而郡城踞原野,殆如方罫。遥睇穹碧,渺若无外。俯视云烟,瞬息变灭。然后知不登泰山之巅,不知众山之非高也。人之自立,何独不然?出埃坷之表,扫拘墟之见,斯万物不能为吾蔽。而物之殊形诡趣,莫遁于吾之所瞩。盖有形之高,不能常居,无形之高,不可斯须去也。是夕宿碧霞宫。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极东红光一缕,横亘凝云之下。越三

11、日,驰还济宁,遂为之记。(有删改)【注】夐(xin):远。撄(yn):扰乱,干扰。罫(ui):方格。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B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C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D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登/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解析】“经名迹尤著者”的数量为“十数”,排除了A、C项。再根据动词“乘”“出”其支配

12、对象分别为“山轿”“郡北门”,排除了B项。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记: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有带科学色彩的,有带抒情色彩的。B泰山:又名岱山、外方。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引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C督师:明清除皇帝外最大的地方官员,掌有较大的兵权。师,军队。督师,统帅军队的意思。D海内:国境之内,也就是指九州全境。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解析】“外方”为嵩山的古称。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作者笔下的泰山,雄奇壮丽,气象万千。山势险峻,道路崎岖,诸峰环抱

13、,形态各异,如诗如画的美景令人沉醉。B作者认为,登高可以望远,可以使人心胸宽广,超越世俗。登上像泰山这样的地方,站在尘俗之外看清万物,可以使人不受蒙蔽。C文章首先以抒发登高望远的感慨开头,然后记叙了作者登山的缘由,描绘了奇异美丽的山景,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D文章的描写议论精当。形象生动的描写使我们如临其境,深感泰山的博大与壮美;深刻精辟的议论又使文章意蕴深厚,给人以启迪。【解析】“最后集中抒写了作者登山的感悟”不当,文章最后仍然在描写登泰山的情况。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俄登天门,道忽坦夷,异境顿辟,睹所未见,方自幸向之不遽止也。译文:不久就登上

14、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2)四更后趋岱顶东之日观峰,候日出。风雨骤至,寒甚,良久雨止。 译文: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参考译文】一定要置身在高而敞亮的地方,然后心和眼睛才不被近处的事物遮蔽,才可以抒发我胸中广大高远的志向。所站的地方越高,看到的地方越远。以前,孔子登上泰山后,就认为天下变小了,不是指人的目力能穷尽广阔的天下,而是因为天下群山中没有超过泰山的,到了泰山就感觉到胸怀豪迈旷达,即使再广阔的天下,也不能够扰乱自己的思绪。同治四年,我在徐州督师

15、侯相曾国藩的幕府中做事。曾公的名望在全国被人们推崇。第二年,他到山东济宁驻守,因为巡视河防,绕道泰安,观察地势,于是登上泰山。我和李榕等人都跟从。四月十六日,我们乘着山轿,从郡城的北门出去,走了三里,便进入了山中。沿着盘曲的山路登山,走了将近四十里地,经过十来个十分著名的地方,都尽情观赏,流连良久才离开。越过南天门,转过来向东走,有碧霞宫、东岳庙。又向北攀登,就是泰山顶了,也就是天柱峰。泰山恢弘的气势,桐城的姚鼐先生曾经记述过。今天登山所经的道路都是姚鼐先生所走过的道路,那些偏僻的不在主道旁的景点没有去。所去过的地方没有达到这座山的百分之一,而泰山景色美丽、富有灵气,各处有各处的美景,意象大不

16、相同,简直无法描绘,我因此就不去记述了。当我没有到南天门时,看到石阶路陡峭高耸,耸入半空中;抬头望岩石的缝隙,白云悠闲地飘浮。越阶可以向上,不知道通向何处。向下看,险峻的石阶成为一线,幽深莫测,眼花目眩,心神惊骇,进退两难,屏住气息,抛弃杂念,又鼓起勇气向前行进。不久就登上了天门,道路忽然变得平坦了,一种不同的景象顿时展开,我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象,才庆幸自己先前没有立即停下来。等达到泰山山顶,极目四望。诸峰起伏环列四周,相互依靠,有的像拱,有的像蹲。汶水从东方流来,蜿蜒曲折好似一条带子。徂徕山雄踞旁边,高出群山,它的山峰仿佛能达到泰山的半腰,而郡城坐落在原野上,像棋盘一样。远远地注视深远青碧的天空,缥缈得好像没有边际。俯视云烟,瞬息变化。然后才知道不登上泰山的山顶就不知道众山的确不高呀。人的自立,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走出尘世之表象,摒弃浅陋狭隘的见解,那万物就不能成为蒙蔽我的事物了。而事物特殊的形态,奇特的意趣,在我所注视的范围内没有隐匿的。那些如泰山这类有形的高,往往不能长处,只有如精神境界这类无形的高才不会很快离自己而去。这天晚上我们住在碧霞宫。四更后到泰山顶峰东侧的日观峰,等候日出。风雨骤然而至,很冷,过了很长时间雨才停下来。极目东望,看到一缕红光横跨在浓云之下。过了三天,骑着马很快回到了济宁,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