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阅读专题卷(二)(对应学生用书第125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2016扬州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0分)菩提本无树熊召政五祖寺在黄梅东山上,虽然其规制比之省城归元寺、当阳玉泉寺,略欠恢宏。但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要说放在湖北省,就是放诸全国来考量,也是不可替代的。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这个过程经历了数百年,尽管曲折,但最终找到了出路。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禅僧们依汉土的文化习惯,称自家门派的开创者为祖。依其传承的谱系,则初祖达摩来自西土印度,而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则都是大别山人。前二位在
2、山北,后二位在山南。我的家乡在大别山主峰之下,我每以此为骄傲。但人们往往只知道大别山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是一支英雄的山。却不了解它同时也是一座拈花示笑、见鸟忘机的佛国禅峰,不但产生了四位禅宗领袖,而且还培植了个性鲜明的中国式的宗教智慧与情怀。慧可、僧璨、道信与弘忍,四位禅宗的道场分别在太湖的司空山、潜山的天柱山、黄梅的双峰山与东山。这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我都专程拜谒过。观其风树从容、丹青开于空际的景象;听其泉流漱石、钟磬飞而远闻的韵致,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老实说,这四处祖庭,东山的风景不算最好。禅是静谧的、安宁的,它的生机如枝头开放的鲜花,虽然灿烂,却无声无息。东山喧闹了一些,过多的俗
3、声,使满月莲花境界稍受影响,也侵扰了诸佛的庄严。但是,专程前来拜谒的旅人,若有参透了般若智慧的禅风禅骨,一定能够剔去嚣杂,在寺中曲折的廊庑间以及生着青苔的石阶上,听到一千三百多年前那个舂米的和尚吟诵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个舂米的和尚释名慧能,他目不识丁,曾被五祖弘忍称作“獦狚”,这含了一点点贬损的意思。慧能千里迢迢到五祖寺来,本意是探究佛法,但他只能到厨房做苦力。三年后,他却因这首偈,得到了弘忍的完全肯定,把象征着禅宗正脉的袈裟传给了他。在湖北这片土地上,有两件事在历史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一是刘备看中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拔擢为“军师”;二是弘忍看中慧能,让其成
4、为接班人。若按各自当时的情况看,刘备麾下,不但有关羽、张飞与赵云,还有大谋士徐庶。诸葛亮寸功未建,只凭一个隆中对就立即受到重用,用现在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回乡知识青年,连城市户口都没有。而慧能呢,只是一个厨房里的杂役,弘忍门下,一千多个弟子可谓众星灿烂,特别是以神秀为首的十大弟子,个个都是“博士后”,与他们比,慧能只能算是一个“农民工”了。但仅凭二十字偈,他就成了禅宗的第六代领袖。尽管事后看,诸葛亮与慧能的选拔都是正确的,但在当时,这种选拔难免遭到世人的非议。中国用人,历来论资排辈。若刘备与弘忍两人,不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起用新人,则诸葛亮与慧能,恐怕就会混迹于众生,终老江湖了。基于此,无论是用
5、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我个人认为,政治领域中诸葛亮的隆中对,佛教领域中慧能的菩提偈,都具有石破天惊的意义。慧能之前的五祖,规定了禅宗的方向,但尚未让禅宗走向民间。让佛教走向大众,用智慧启迪人心,慧能是第一人。凡是智慧的,必是大众愉悦的;凡是众生愉悦的,必是简便的。有六祖坛经传世的慧能,早成了令人景仰的智慧大师。弘忍毕生做了很多功德,然而他最大的功德,莫过于发现了慧能。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多次到五祖寺参谒。前不久,我再次去到那里。在五祖传衣钵处,新盖了一座祖师殿。殿角有一棵参天古树。导游小姐说那是菩提树。一位年轻的游客茫然地问:“不是说菩提本无树吗?怎么会有这么
6、大的树呢?”导游小姐不知如何回答,只是微笑着。我看到这一幕,忖道: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样的对话,便是禅家活泼泼的机锋了。(有删改)1请简要赏析文章第段画线的句子。(4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分析句子、理解文章几个方面考虑,“观”是视觉,“听”则是听觉,从视听两个角度分别描写峰头秀美的风景和独特的风貌。“我的心难免不生出淡淡的出尘之思”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意、喜爱之情。【答案】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2分)描写了大别山中的四座峰头秀美的风景和独特的风貌,(1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向往之情。(1分)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7、(1)这种皈依是双向的,因此也是有趣的。(2分)_(2)无论是用世间法还是用山中法看待五祖寺,都会感受到它的卓尔不群。(2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由第段“大家都知道,佛教传自印度。但自从禅宗产生后,佛教才算实现了中国本土化”可知,“这种皈依是双向的”是指禅宗既包含了印度文化,又包含了中国本土文化;“因此也是有趣的”是指值得研究。“五祖寺”在“世间”和“山中”各代指世俗人间和佛教,“卓尔不群”意为优秀卓越。【答案】(1)禅宗既包含了印度文化,又包含了中国本土文化,值得研究。(2分)(2)无论是从世俗看还是从佛教看,五祖寺都有非凡的意义。(2分)3简析第段写刘备请诸葛亮
8、出山和弘忍看中慧能的作用。(6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这类问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内容: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和弘忍看中慧能都是敢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识别人才的典型,具有历史意义。结构:引起下文,为下文议论做铺垫,丰富了文章的内涵。【答案】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和弘忍看中慧能都是敢于打破常规,独具慧眼识别人才的典型,具有历史意义,同时又对现实具有启发意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4分)引出了下文对五祖寺的赞美,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2分)4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两段可以删去,这样使文章更简洁,你赞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
9、路的能力。先亮明观点不赞同,再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文末两段导游和游客的对话充满禅意,“菩提本无树”是我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答案】不赞同。(1分)理由:文末两段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导游小姐和一个年轻人的对话充满禅意,给人启示,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2分)文末两段写作者游五祖寺时看到的菩提树,回到现实,照应标题,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3分)二、(2016徐州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8题。(20分) 【导学号:76934077】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的故知朱学东“玫瑰颤动,恍若昔日;恍若昔日,骄傲的百合
10、随风摇曳;每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的故知。”每当看到魏尔伦的这段话,总会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离开故乡已经三十一个年头了,但我每年春节都要回家。每一年回家,我都会耳闻目睹故乡新的变化和新的进步。但我对故乡的新貌,却一直有着一种心理上的不适。不是我不欢迎故乡的新变化,每个人,都会欢迎向上的新变化,希望生活变得更加富裕安康。这是故乡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期盼。只是,如今故乡的这种新变化,太过彻底了。熟悉的生活场景不见了。河道填埋的填埋,污染的污染,空气里还常常飘荡着异味;肥沃的土地上不再种植熟悉的水稻小麦,而是种上了厂房和纵横交错的水泥公路;鸦雀争鸣鸡犬相闻的生活,被隆隆的机器声和汽车声盖过繁华热闹是故乡的
11、新生活。“格式化”,我曾经借用这样一个词来描述故乡的这种新变化。故乡对新生活的向往,就像30余年前,我为了摆脱乡下贫困且艰难的生活,发愤读书考大学的心情一样。为的是逃离旧生活的轨迹。但是,当我真的逃离故乡,远走他乡,多年之后,我才明白,物理形态的故乡可以发生格式化似的改变,上班下班的生活状态也可以迥异于故乡的兄弟姐妹,但是,关于故乡,关于成长的记忆,关于亲人间的嘘寒问暖,却永远是无法被格式化的。当我想起故乡,想起远在故乡的父母兄弟的时候,这些影像就如大河奔腾,汹涌而至。于是,有了我笔下源源不断的江南旧闻,为自己为父母兄弟及故乡的朋友们,重构了关于旧故乡的集体记忆。这就是故乡。故乡的大地有一种特
12、别的神性,无论是希腊神话里赋予大力神安泰力量的大地母亲,还是荷尔德林对于故乡的叙说,都讲述过故乡大地的神性于我而言,这块大地同样也曾赋予我力量,赋予温暖和安全。这也是我每年春节拖家带口挤上拥挤的南行列车或飞机,回家过年的动力所在。虽然亲友间电话、邮件、短信、微信,甚至视频交流,同样可以表达真挚的情意情谊,但是,这一切,只是偷懒人的拜访,永远无法取代自小打闹一起长大的兄弟间推杯换盏里的亲情,永远无法取代年老力衰的父母看自己孩子的透着笑意爱意的眼光我们是在这样熟悉而温暖的眼光下长大成人的。亲人间的相聚,没有虚头巴脑的客套,而是一种真切的相互确认:我们是亲人,我们在一起,哪怕平时为了生计,我们天各一
13、方,但到回家的时候,我们都会回家。回家才是我们的价值判断。故乡的变化依然在继续,新的家园让我感到陌生,熟悉的场景正在快速消失。我们与故乡的纽带正在被一丝丝割断。每年春节,我都会在故乡的大地上徒步漫行,努力追寻那些曾经熟悉的场景和触摸已经陌生的世界。虽然许多东西消失了,许多改变了,但那熟悉的乡音,熟悉的绿植,熟悉的鸟鸣,依然顽强地阻击着最后变化的到来。但是,得有家可回。我不在乎千篇一律的新故乡,那林立的高楼厂房对我无足轻重。我只在乎故乡除了有可以依恋的亲人,可以归巢的祖居,可以凭吊的祖坟,还有清澈的河流,高远的天空,还有那些榉树翠竹黄雀每一只往来的云雀都是我的故知!没有了这一切,就再也不会有乡愁
14、。(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5请简析文章第段引用魏尔伦的话的作用。(4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引用别人的话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内容上,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显现其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更好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结构上则为后文主题的升华埋下伏笔。【答案】内容上:引用诗句,形象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结构上:点题,(1分)引出下文,为结尾升华主题设伏。(1分)6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新貌,却一直有着一种心理上的不适”?请简要概括。(6分)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对故乡的新貌
15、的描写集中在第段,“河道填埋的填埋,污染的污染,空气里还常常飘荡着异味”即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由“肥沃的土地上不再种植熟悉的水稻小麦,而是种上了厂房和纵横交错的水泥公路”可归纳出肥沃的土地遭侵占;“鸦雀争鸣鸡犬相闻的生活,被隆隆的机器声和汽车声盖过繁华热闹是故乡的新生活”可归纳为宁静的田园不再存在。【答案】自然环境被污染;肥沃耕地被侵占;宁静生活被打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7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4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要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作具体分析。“故乡的变化
16、依然在继续,新的家园让我感到陌生,熟悉的场景正在快速消失”“但那熟悉的乡音,熟悉的绿植,熟悉的鸟鸣”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然顽强地阻击着最后变化的到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故乡的纽带”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全段整散结合的句式,表达了对故乡新变化的不适、无奈与怅惘之情。【答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和整散结合的句式。(1分)生动形象又节奏鲜明地表达了对故乡新变化的不适、不舍与无奈之情。(2分)8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般有总结全文或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的作用。第段主要写面对故乡新的变化和新的进步,“我”却一直有着一种心理上的不适;第段用“格式化”描述故乡的这种新变化来表明对故乡新变化的无奈。从第段的最后一句到文末,作者写故乡的父母兄弟、关于故乡的集体记忆、大地的神性、亲情和乡音当这些重要的东西消失了,人也就没有了精神的故土家园,故乡不在了,当然也就没有了“乡愁”。【答案】格式化的故乡新貌,使我们对故乡越来越陌生,也就没有了乡愁;失去了旧故乡成长的集体记忆,也就没有了乡愁;失去了故乡的神性,我们就没有了安全感,也就没有了乡愁;割断了与故乡联系的纽带亲情,也就没有了乡愁。(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