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轻巧夺冠11015-16苏教版(无)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积累运用。(45分)“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
2、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一)填空题。(24分)
3、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看拼音写汉字。(5分)Y yn h i sh犹()( )含( )护障()成()2、按要求填写成语、谚语、古诗、名言。(8分)(1)与“水”有关的成语: (2)与“美景”有关的成语: (3)表示褒义的成语
4、: (4)表示“人多”的成语: (5)才艺表演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自己拿手的节目,这真是“_”啊!(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歇后语)(6)与“送别”有关的诗句: (7)请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 3、 请默写孔子游春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_(3分)4、从青藏高原一株柳这一课中,你明白了_;学会合作这一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成才,离不开_,而且还要学会与别人。(4分)5、你最喜欢这篇课文,因为 。(2分)(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1、下面三组字中,全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的一组是()。A、区送句B、匡病断C、幽家疾2、加入遇到生字“脔”,不知道读音,用()方法去查字典。
5、A、音序查字法B、部首查字法C、数笔画查字法3、“面对困难,夏洛特()畏难而退,()知难而进。”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是_A、不是而是B、因为所以C、 如果就4、写日记,第一行应写()A、年月日星期B、年月日天气C、年月日星期天气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诗描写的是()A、春天景色B、夏天景色C、秋天景色D、冬天景色6、给别人写信,最后应写()A、正文B、称呼C、署名和日期(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6分)1、“舟”字第4笔是“、”。()2、“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真是让人惊叹!”和“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怎能让人惊叹呢?”两句话意思相同。()3、“天空飘着鹅毛般的大雪
6、。”这句话中用“大雪”比喻“鹅毛”。()4、“民”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应查“戈”。()5、“辩别、辫子、辨认”这组词语全是对的。()6、“牙刷、筷子、碗、勺子”这组词语都属食具类。()(四)按要求写句子。(9分)1、红绿灯指挥着来往车辆。(把原句改写成一个比喻句或拟人句,使句子更生动具体)2、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仿照例句特点,用上带点词仿写一句话)二、阅读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家只有二间一人多高的破草棚,而且墙壁上布满裂缝,尽管用稻草塞住了,但仍然挡不住如刺的寒风。我于1963年元月5日出生于那个破草棚中,出世后,母亲一直把我抱在怀中,母亲
7、用自己瘦弱的身躯为我挡住了寒风。那个破草棚的家,很贫穷,但我却感到很温暖。直到我上小学时,我的家还是那个破草棚。记得每天放学后,无论是踏着夕阳,还是冒着雨雪,我总是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地向着家那个小破草棚奔去。 1、结尾一句话中的破折号起_的作用,这句话中的“奔”字表达了“我”_的心情。(2分) 2、“我”的家很穷,穷到什么程度?(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_3、“我”小时候的家的特点是_,但_。“我”对这个家的感情怎样?_(用一个字回答)(3分)三、作文。(25+5=30分)题目:笑声提示及要求:生活中处处充满笑声,在家庭、在学校、在公园是因为玩得开心?是因为获得成功?是因为遇到喜事?还是因为赢得称赞是你笑?是我笑?还是大家笑?请选择一件事情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