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2022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82页
第82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83页
第83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84页
第84页 / 共85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Ⅲ 第十七单元 第34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ppt_第85页
第85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4讲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孙中山的民主追求1.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1)近代各种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只有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才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2)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的影响,孙中山把民族、民权、民生主义等同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类比成美国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民生主义(3)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启迪,孙中山把最富特色、最具创意的_归结为“节制资本”和“耕者有其田”,把“大同”视作自己的“理想国”。2.三民主义。中国同盟会(1)提出: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建_,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

2、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对应纲领含义地位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民权主义_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补充和发展(2)基本内容。创立民国【误区警示】“平均地权”不等于“平分土地”“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实行资产阶级土地国有,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3)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

3、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_,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存在一定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1)背景。联俄扶助农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以及反袁、护国、护法斗争的相继失败,使孙中山萌发了“重新革命”的念头。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2)提出:1924 年 1 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重新解

4、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_、联共、_三大政策,这也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新内容新发展新倾向民族主义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出民族平等联俄、联共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唤起民众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关注工农生活扶助农工(3)基本内容。【名师指津】新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从倡导者的阶级性质、革命目标等方面与马克思主义者有着本质区别,但是新三民主义借鉴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如新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体现了“扶

5、助农工”的思想等。(4)意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1924 年,国民党“一大”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3)新三民主义成为国

6、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4)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完全一致的。()答案:(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但它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2)(4)(3)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但二者有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其不同是由其阶级性所决定的。2.选择题。(1)1924 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

7、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A.武装夺取政权B.联合地方实力派C.建立责任内阁D.实行新三民主义(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中体现“民享”思想的是()A.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D.民主主义(3)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答案:(1)D (2)C (3)D二、毛泽东思想

8、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背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庶民的(1)1918 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和_,他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2)新文化运动中后期,有关社会主义的著作被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1921(3)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热心宣传新文化、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4)_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阶段时期重要著作内容萌芽国民革命(19241927 年)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初步形成国共对峙(19271937 年)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

9、出符合中国国情的“_,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农村包围城市阶段时期重要著作内容走向成熟全民族抗战(19371945 年)论持久战_论联合政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中共_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续表)新民主主义论七大阶段时期重要著作内容丰富发展解放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51966年)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方针(续表)3.毛泽东思想的地位。(1)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

10、命胜利的理论武器。(2)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归纳总结】毛泽东思想可归纳为“一、三、三、三、四”一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三个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大理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三项实践: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革命、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四个阶段:萌芽、形成、成熟、新发展。【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11、内部矛盾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3)论十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4)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答案:(1)(2)(3)(4)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个人的正确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2.选择题。(1)毛泽东的某部著作将列宁提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这一论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国内的具体情况中,但却抛弃了中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的论调。这部著作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论十大关系(2)毛

12、泽东指出:“我们停止阶级斗争的原因,是因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外在矛盾大于内在矛盾,先解决外在矛盾。”当时是()A.土地革命时期B.全面抗战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3)中共七大修改后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统一之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方针。这反映出()A.毛泽东思想开始指导中国革命B.马克思主义已基本实现中国化C.毛泽东思想指导革命取得胜利D.马克思主义开始符合中国国情答案:(1)C (2)B (3)B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邓小平理论。(1)发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真理标准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延续背

13、景“左”倾错误;_的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内容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续表)阶段时间内容明确提出1982 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系统概括1987 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走向成熟1992 年“_”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标准(2)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南方谈话阶段时间

14、内容形成体系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续表)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思想。(3)影响: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国力得到极大增强。从思想路线上看毛泽东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继承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道路选择上看正如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样,邓小平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取得巨大成功后再进行城市

15、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符合中国的国情从统一战线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邓小平在改革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统一战线【认识深化】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图解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辩证关系(2)确立:2002 年,中共_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十六大(3)评价。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

16、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3.科学发展观。(1)背景:面对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社会水平后的新形势,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2)形成过程。2002 年,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2003 年 10 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2007 年 10 月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2012 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3)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评价。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17、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背景。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课题: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主要思想。四个全面奋斗目标:从确立“两个一百年”到“中国梦”。战略布局:从“五位一体”到“_”。新理念:从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社会主要矛盾: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地位:2017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8、,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会将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2)中共十五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4)邓小平理论等同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答案:(1)(2)提出的。(3)(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邓小平理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不是同一概念。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的一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除包含邓小平理论外,还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2.选择题。(1)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的创举是(A.创办经济特区B.改变所有制结构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辟经济开放区(2)“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反映的理论成果推进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B.全面协调发展观念的形成C.社会主义自我完

20、善和发展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3)成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1)C (2)D (3)D重难点 1材料一三民主义的内在关系及特征【史料探究】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段,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材料二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

21、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摘编自陈旭麓等编孙中山集外集材料三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孙中山(1922年)读史信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信息: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信息:对帝国主义抱有的幻想破灭。信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信息: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力量发生了变化。(1)根据材料一,分析相对于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有何发展。(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思想有何变化?(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思想转变?答案:(1)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2)由以欧美为师转向以俄为师。(3)体现了孙中山与时俱进、理论创

22、新的高贵品质。【论从史出】三民主义的内在关系及特征1.内在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中,民族主义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它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权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因此,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它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2.特征。(1)时代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创立的政治理论体系。(2)民主性、革命性:三民主义要求推翻清政府和封建专制统治,具有民主性和革命性。(3)空想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

23、没有彻底的土地改革纲领,具有很大的空想性。【素养提升】以唯物史观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孙中山特别重视扶贫帮困民生战略。1919 年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夫国之贫弱,必有一定之由也,有以地小而贫者,有以地瘠而贫者,有以民少而弱者,有以民愚而弱者。”关于扶贫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实业”。“实业乃富国之本”,“今之美国,吾人知其为世界最富最强之国也,然其所以致富强者,实业发达也。”孙中山指出,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通过发展交通促进货物流通交易。二是要发展特色产业。孙中山提出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应重点发展“茶业”。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扶贫思想的内容,并

24、分析其提出的背景。解析:回答“内容”可根据“夫国之贫弱,必有一定之由也”分析得出致贫原因;根据“关于扶贫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实业”得出以实业扶贫为根本;根据“今之美国然其所以致富强者,实业发达也”得出借鉴西方经验;根据“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二是要发展特色产业”得出强调发展特色产业和交通建设。回答“背景”可根据“孙中山特别重视扶贫帮困民生战略”得出民生困苦;根据所学,还可从民族危机严重,政府腐败、政局动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艰难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答案:内容:分析致贫原因;以实业扶贫为根本;借鉴西方经验;强调发展特色产业和交通建设。背景:民族危机严重;政府腐败,政局动荡;民生困苦;

25、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艰难发展。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续表)重难点 2材料一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史料探究】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

26、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完成革命的重要因素。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材料二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材料三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四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

27、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批判地接受中国的与外国的历史遗产,反对任何唯心主义的或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1945年6月11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读史信息:要发动农民阶级的力量。信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信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以及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信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信息:批判继承中外文明遗产。(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涵是什么。(2)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的思想有何作用。(3)根据材料四,你是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答案:(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农

28、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批判地继承了中外文明遗产。【论从史出】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1.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

29、建设的基本立足点。2.形成条件。(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2)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兴起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3)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发展。(4)国内环境: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说明革命运动的发展需要先进科学理论做指导。(5)国际环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素养提升】以家国情怀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各抒己见,莫衷

30、一是。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也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其次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用中国的实践经验以及被升华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理论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中观点的某个方面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历史探讨题,首先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是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可以得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然后对观点进行说明,如论述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可从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诞生、暴力斗争、社会主义的建立等方面进行

31、说明;如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可从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毛泽东的系列文章、政治协商制度、三大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一:观点:马克思主义“化”中国。论述: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诞生、暴力斗争、社会主义的建立。(详细论述略)示例二:观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论述: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毛泽东的系列文章、政治协商制度、三大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详细论述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

32、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3)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4)进入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新时期后,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提出了科学

33、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进程。【高考真题】1.(2019 年全国卷)1940 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解析:选 C。材料“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说明毛泽东意在强调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故选 C 项;材料“中国与俄国

34、的不同之点”表明其意不在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排除 A 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排除 B 项;材料“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说明他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批判的是“左”倾错误而不是右倾错误,排除 D 项。2.(2018 年全国卷)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

35、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解析:选 C。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 A 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致力于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故B 项错误;由材料“1923 年底”的时间信息可知,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即俄国有一个成熟的革命政党和坚强的领导核心,故 C 项正确;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且材料只是提及要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并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故 D 项错误。3.(2018 年海南卷)1945 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

36、转向城市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解析:选 B。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B 项正确;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故 D 项错误。4.(2017 年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

37、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

38、,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年)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争取主权在民是法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典题模拟】5.1927 年

39、10 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此后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名文章,这些文章(A.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B.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C.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完全成熟D.实现了革命道路的统一解析:选 B。材料中的文章反映了毛泽东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这些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故选 B 项;A 项对应的文章是新民主主义论等,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共产国际的领导下,故 C 项错误;当时还存在农村道路和城市道路之争,故 D 项错误。6.1944 年,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础是工厂(社会生产,公营的与私营的)与

40、合作社,不是分散的个体经济”“现在的农村是暂时的根据地,不是也不能是整个中国民主社会的主要基础。由农业基础到工业基础,正是我们革命的任务”。这一论断()A.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丰富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C.有利于国家工业化迅速开展D.体现建设规划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政策解析:选 B。1944 年,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建立社会生产的工厂和合作社,推动农业基础向工业基础发展,这一论断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B 项正确;1944 年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农村,还不具备转移党的工作重心的条件,A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工业化的努力始于1953 年,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

41、不是建设规划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政策,而是革命的前途和目标,D 项错误。7.“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该材料主要强调()A.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新时期的改革取得显著成就B.政府的决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因素C.改革开放时期追逐财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潮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解析:选 A。根据“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可知,材料主要强调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故选 A 项。8.复兴之路中指出:“2

42、0 世纪的最后 20 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贯穿这场“社会变革”的主线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析:选 D。20 世纪最后 20 年中国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改革开放,其主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 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992 年提出的,与题干中“最后 20年不符”,排除 A 项;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变革本身,而非社会变革的主线,排除 B 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 20 世纪最后 20 年

43、提出的,排除 C 项。答题术语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民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2.新三民主义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3.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4.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最重大的理论成果。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毛泽东思想得到新的发展。5.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6.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体现了邓小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思想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