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郑成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感悟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伟大。2、引导学生重点抓住36段,联系上下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话语转化成画面,有感情地朗读36节。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解读第5节战斗画面。2、选择完成一道情景写话题。教学课件:郑成功彩像(主题音乐)第三节文字三道情景写话题郑成功不同时期的塑像。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2、齐读课题。3、过渡。二、导读36节1、布置用心读文,边读边想:从这节文字中能看到哪些画面?2、交流,板书:眺望 出征 战斗 欢迎3、导读第3节。(1)出示文字:一天,他登上军营附近的一座山头,临风眺望。相关链
2、接:他望到了 望到了 望到了(2)指名读句子,问:什么叫眺望?他望到了什么?(联系第2节)(3)追问:郑成功仅仅是在眺望吗?(心在牵挂)(4)出示文字:郑成功慷慨激昂地宝岛台湾!(5)让学生划出慷慨激昂,问:是什么意思?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吗?(练读、指读)(6)情境描述,联系岳飞、戚继光、吉鸿昌等留下的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7)布置齐读。(读出慷慨激昂)(8)过渡。4、导读第4句。(1)注意一个词语瞭望,这时候,郑成功又瞭望到了什么?(2)交流后指导三次齐读。A、突出舰队庞大;B、仅仅是庞大吗?突出纪律严明;C、作为读者,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3)小结过渡。5、导读第5节
3、。(1)默读,边读边想:这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2)交流:追问:透过英勇这一表象,你还能读出什么来?(哪些词句可以看出)(3)指名读,读出郑军的英勇善战。(4)播放录像。(5)大声练读。(6)齐读。(7)过渡。6、导读第6节。(1)默读,再联系上下文自主选择完成一道写话练习题。情景2:用几句话具体描绘台湾同胞欢庆胜利的画面。情景3:高山族的弟兄们接过郑成功送来的犁、耙等农具,眼含热泪,深情地说: 。(3)交流。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
4、,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三、总结出示郑成功不同时期的画像,总结:同学们,郑成功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留给后人的却是恒久的怀念,他用自己的*点燃了无数爱国者的热血;他用自己谦祥播撒着民族共融的种子;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上,郑成功用言行骄傲地书写着英雄两个大字,让我们永远铭记住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