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综合练习31.复活的兵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有利于统一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 B说明了秦朝统一全国的原因C反映了秦朝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 D秦朝手工业生产的水平发达2全球通史:“(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着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该描述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着重强调的是A装备门槛提高 B诞生许多科学家 C科技投入不足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3.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
2、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当时已经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AB C D4、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C经济政治
3、重心南移 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5、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弈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抑商的必要性 B小农经济的脆弱C海禁政策的恶果 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6、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
4、高城市化水平7、“继哥伦布而起的探索新世界的西班牙冒险家,似乎都具有同一动机。当这班冒险家到达一个未曾被发现的海岸时,首先调查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金矿可以发现”该材料说明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价格革命C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的中心 D对财富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8、当代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化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这可以说明A科技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导 B民主政治是经济发展的保障C德国实现统一的前提和条件 D英国已经丧失世界工厂地位9、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年代钢(
5、吨)生铁(吨)煤(吨)锰矿石(吨)1935年256 565787 06136 091 74731 4001936年414 315809 99639 902 98543 4001937年556 347958 68337 230 79 187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10、抗战以前,全国的工矿企业80%以上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到了1944年,西南地区的工矿企业数量占整个国统区的88.63%,资本与工人数分别占93.52%和85.61%。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努力改变全国工业布局 B四大家族加强了工业垄断C民族
6、资本家将大批民营工业内迁 D西南军阀加速发展自身实力11、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 D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12、“商业正是我们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我们居于领导地位的共产党必须全力抓住的环节,否则就建不成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基础。”,据此苏维埃俄国决定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B推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发挥客观作用C
7、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1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1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福利政策,国家直接参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
8、极端贫困的现象。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政策源于A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社会化 B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 C二战后的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D欧共体劳务、资本的自由交流15、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D计划与市场相结合16、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的主要原因是A为完成“一五”计划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为增强国
9、有企业活力17、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我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一政策A推动了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 B保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恢复 C有利于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 D巩固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18、“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关贸总
10、协定的确立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19、有学者认为:在债务危机面前,欧盟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繁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效的应对。这一观点旨在强调欧盟A尚未建成集体决策机制 B制度缺陷不能应对危机C一体化进程将难以为继 D存在利益多元化的矛盾20、有人将法德的关系作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 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 是指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11、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D法德关系的和解21、西方一位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实际只是半球化,只有到了8090 年代,经济全球化才具有真正的全球性。材料所说“半球化”演变为“真正的全球化”, 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两极格局的终结C关贸总协定的推动 D知识经济的促进22.列宁评价某制度时说:“当时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军事任务突然压来,由于共和国在帝国主义战争结束时似乎已经陷于绝境,由于这一些和其他一些情况,我们犯了错误。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该制度在当时 A.巩固了十月革命胜利成果 B.立刻引发农民不满和暴动 C.促进了苏俄经济迅速恢复 D.奠定了苏联工业
12、化的基础 23.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列宁所述“失败”的根源在于 A.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做法 B.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的国情 D.苏俄国内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24.学者辛子陵指出,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追求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平等的措
13、施主要是 A.采取国家干预经济 B.进行企业自我调节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25.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阿登纳在回忆录中指出:“它不应该是束缚欧洲各国人民的紧身衣,而应该是他们和他们赖以发展的共同依靠,是一种健康的、适应各自正常特性发展的共同支柱。”在此阿登纳认为欧洲一体化旨在 A.摆脱美苏对欧洲的控制 B.促进欧洲各国的共同发展 C.缓和欧洲各国间的矛盾 D.维护欧洲地区的和平局面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明清两代,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称为藉田礼)。在先农神坛祭拜过
14、先农神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中国古代的汜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统称五大农书,这五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农学专著中的杰作。农学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取得成就最辉煌的学科之一,和中医学、天文学以及算学并称于世。材料二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
15、”,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三 15世纪后,英国毛纺制呢业迅猛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开始猛涨,使养羊变得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的土地。1593年,国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了圈地狂潮。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土地被围圈以后,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2)
16、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的特点。(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圈地运动的背景和进步性。27.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材料二: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线后不久,
17、负责国际事务的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就开始构思旨在恢复国际货币稳定的计划。他认为,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上的竞争。而不是霸权或者闭关锁国,这就是怀特计划,它的真实意图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二材料三: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材料四:改革开放前,国家实行统制型的封闭式保护贸易的政策。十一届三中全
18、会后,外贸政策开始发生变化,逐步下放贸易经营权,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外贸政策开始广泛的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对应的对外贸易政策法律体系,对外贸易政策转向自由贸易政策。 一一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发展历程请回答:依据材料一归纳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影响。(分)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经济体系采取的措施。并评价该体系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8分)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后半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2分)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由保护贸易政策转向自由贸
19、易政策的原因。(8分)必修三综合练习31-5CDCCC 6-10BDAAC 11-15CBBBC 16-20BDBDC 21-25BABDB26.【答案】(1)统治者的重视;重农政策的推行;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的兴修;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流传等。(2)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民出现了阶层分化;租佃关系普遍。(3)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毛纺制呢业的迅猛发展;政府的支持。影响:加快了城镇化步伐;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利于农业经营方式和生产技术手段的改进等。27.影响:美洲开始沦为欧洲殖民地;促进了世界物产(文明)的交流和传播(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20、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变);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答出任意三点分)措施:1944年1945年.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签订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47年相关国家签署了关贸总协定。(4分)评价:该体系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4分表现:国际经济体系的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区域经济组织的建立。(6分)挑战:经济主权受到威胁,产业面临激烈竞争,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每点1分,共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且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入世后需要履行世贸组织的规则;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等。 (任四条,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