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888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B卷(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质量检测(B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雅的产生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雅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礼为衡量的标准。而只有雅的观念产生,雅乐与俗乐之间才开始真正有了区分。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雅乐有些是专业艺人的创作,有些却是对俗乐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俗乐”的概念,是依“俗”的原始含义经过漫长的发展衍变而自然形成的,期间没有经过刻意的艺术加工,因而保留的原始的、民间的东西多一些。如果俗乐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与改造,能够遵从礼的规范,就变成了雅乐。如诗经中的国风,很多都是乡间的俗乐,但它们经过乐官的加

2、工后,就成为能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了。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实际上涉及材料选择、金属铸造、丝竹加工、协调音律、乐曲创作、舞蹈编排,以及最后的审查、修订等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与社会分工程度,加工才能顺利进行。可以说,只有社会分工的出现,才使得从事精神生产的人脱离了物质生产,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并因此而具有了很高的专业文化修养。如“太师”“乐师”等专职乐官的出现,就使得音乐的生产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同时也为雅乐的艺术加工活动提供了专业的人才保障。而礼记乐记:“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荀子王制:“修宪命,审诛赏,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

3、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更是从制度上为社会分工和艺术分工找到了依据。因此,在由俗到雅的音乐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由俗向雅的艺术加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艺术加工,一是间接的艺术加工。直接的艺术加工,就是针对音声、曲调、节奏、辞句等等所作的直接修改。如周代的乐官所进行的剔除邪音的工作,就是直接的艺术加工。间接的艺术加工主要表现在对不同方言的诗歌进行翻译过程中的加工。原来的作品,所用的语言可能是极为通俗的方言。但由于翻译者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在翻译作品时,会自觉地根据自己的修养,将通俗的言辞雅化,再呈现给贵族统治者。这种加工,更多是依靠文人的自觉意识来

4、雅化作品。如钱穆在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一文中说:“鄂君子皙泛舟新波,越人拥楫而歌,鄂君不知越歌,乃召译使楚说之。此所谓越歌而楚说之者,其实即俗歌而雅说之者也。”可见,在雅乐的生产过程中,艺术加工是无时不在的,它是由俗向雅转变的关键因素。由于它的存在,俗乐可以转为雅乐。同时,雅乐中也可能会包括着俗乐。雅乐与俗乐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正是艺术加工得以产生并长久存在的原因。 综上所述,由俗到雅的艺术加工在雅乐产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经过了艺术加工的音乐不一定就是雅乐,但雅乐的产生,却一定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 (摘编自何涛“艺术加工”在雅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5、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一部分雅乐来源于对俗乐的艺术加工,其他的雅乐则出自专业艺人之手,这些艺人在创作之初并不一定会考虑到礼的要求。B. 在周代乐官对俗乐进行的艺术加工之中,直接修改包括了剔除邪音的工作,这里的“邪”是相对于“礼”而言。C. 雅乐和俗乐并非泾渭分明,雅乐之中可能存在俗乐,俗乐可以转变为雅乐,艺术加工使得二者之间产生了一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D. 钱穆所谈论的“越歌而楚说之”从艺术加工的角度看属于直接修改,是指俗乐经由诗歌翻译的过程转变成了雅乐,即所谓“俗歌而雅说之”。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雅的观念和标准,是区分雅乐和俗乐的前提,这也是这篇文章论

6、证的基本立场。B. 文章在论证由俗乐向雅乐转化的艺术加工过程时,直接的艺术加工是论证的重点。C. 文章从艺术加工对雅乐的重要作用着眼,较为深入地阐述了俗乐转化为雅乐的条件。D. 对俗乐被加工成雅乐,文章引用礼记荀子,指出了社会分工所起的重要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只有脱离物质生产,有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专业的精神生产,从事音乐生产的人才能创作或者加工出雅乐。B. 如果没有乐官的加工,诗经中国风原本源于俗乐的篇章,都很难成为在正式场合演奏的雅乐。C. 对俗乐的加工涉及诸多生产领域与环节, 这表明雅乐产生时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分工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D. 雅乐的产

7、生一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它与俗乐之间的一个本质区别就在于,是否符合以礼为衡量标准的雅的观念。【答案】1. B 2. B 3. A【解析】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这些艺人在创作之初并不一定会考虑到礼的要求。”错,这些艺人在创作之初已经考虑到礼的要

8、求。C.逻辑混乱。由原文“雅乐与俗乐”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正是艺术加工得以产生并长久存在的原因”可知,二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包容关系是因,艺术加工产生并长久存在是果。D.“直接修改”错,是“间接”。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直接的艺术加工是论证的重点。”错,间接的艺术加工是论证的重点。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

9、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A项,不能从原文推断出“只有脱离物质生产,”“从事音乐生产的人才能创作或者加工出雅乐”。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落实许世杰不知从哪个角落发出一阵轻微的鼾声,总算打破了会议室里令人窒息的沉寂。在县教育局汪副局长不满的目光下,有个胳膊肘悄悄捅了捅垂头打盹的人。于是,室内空气又凝滞了,连临窗张挂的“全县二十年以上教龄教师座谈会”红布横幅,都纹丝不动。一个低柔的声音:“翁老师谈一谈?”梳着两把短刷子的女秘书终于忍不住了,她脸涨得通红,胆怯地窥察着汪副局长的表情。刷!从全场二十余双老师的眼睛里,立刻射出或

10、热或冷的束束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在翁思茂身上。翁思茂却全然没有注意到这一切,依然凝视着什么,呆呆地出神。迎面墙上“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的标语,正牵缠着他的绵绵思绪。二十五年了!如今,大学同学有的已经成了大学教授、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企业老总,光鲜亮丽,买房买车,而他大学的高才生,在被分配远离省城的县立中学,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后,陪伴他的,至今仍然是那简陋的校舍,坑洼不平的黑板,夏漏雨、冬灌风的住房。当然,变化也是有的,他已经鬓发斑白、瘦骨嶙峋;他那“银河”对岸的爱妻,也总算熬到了身边,虽然已经瘫痪在床,又吃了劳保,人事关系还在外地一个清脆的声音:“请翁老师谈谈吧!”当女秘书隔

11、着屡屡青烟,看到汪副局长温文尔雅地点着头,肌肉松坠的脸上现出不大明显的笑容时,便鼓起了勇气。“啊?”翁思茂从冥思中惊醒,“我”能谈些什么呢?如果是在一个月前,他一定会动情地向大家讲述,汪副局长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多次到家里问寒问暖、同他交朋友的经过。一次,得知他爱人看病竟是自费,原单位不予报销时,汪副局长气愤地站了起来:“岂有此理嘛!这样吧,把医药费单据给我,由组织上帮你交涉好了。”翁思茂眼里闪着泪花,他没有什么奢望,只要能有这样一位贴心的好领导,他的心就暖了,劲就足了,即使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再大,又算得了什么呢!在汪副局长悄悄流露出为了让女儿考上大学,希望请个老师辅导辅导的意思之后,翁思茂便

12、一口应允了。“汪副局长同翁老师交朋友的事,省教育厅通报表扬了。请翁老师谈谈体会吧!”女秘书又催了,翁思茂礼貌地欠了欠上身,尴尬一笑,青筋暴露的右手置于胸前,拇指、食指和中指习惯性地拢在一起,就像平日在讲台上捏着一支粉笔那样:“体会嘛”体会?怎么说呢?一言难尽!因为,有两件事使他非常伤心。在高考报名的时候,汪副局长的女儿委屈地说:“翁老师,我想报师范,可爸爸说什么也不让。”“噢?不会吧?”“不骗您,我爸爸冲我瞪眼说:当一辈子老师有什么出息!”没过几天,这个女孩拿着几张医药费单据:“翁老师,这是阿姨的吗?”翁思茂接过一看,惊愕了,原来正是去年交给汪副局长的那几张。“我在字纸篓里发现的,保准是您给我

13、补课时掉在我们家的。”翁思茂双手颤抖,几张单据被撕得粉碎女秘书不耐烦了,蹙眉代替了笑脸:“体会、希望、意见什么的,都可以谈谈。”“好吧!”翁思茂严肃、冷静,“我对上级领导落实尊师重教的工作,提点希望和意见。不多,只十二个字:端正认识、不弄虚假、落到实处!”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会议室的空气总算活跃了(选自全国微型小说精选评讲集,有改动)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写会议室里令人室息的沉寂、轻微的鼾声、凝滞的空气、副局长不满的目光等,渲染了隆重庄严的氛围,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B. 从汪副局长要单据,到女学生发现单据,再到翁思茂撕单据,小

14、说巧妙地运用报销单据这一事物来贯通一些情节,表达了翁思茂被蒙骗的愤怒。C. 小说运用插叙的笔法,叙述了令翁思茂伤心的一些事,反映了任副局长对教师职业的鄙视态度,从侧面刻面了汪副局长冷漠、虚伪的一面。D. 小说在翁思茂提出十二字建议后爆发的热烈掌声中戛然而止,呼应标题,留给读者回味与反思的空间,这样写有画龙点睛的效果。5. 小说在刻画翁思茂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小说多次写到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A 5. 默默承受:二十五年来在远离省城的县立中学做名普通中学教师,住宿条件差;分居多年的妻子才熬到身边却病瘫,他默默承受。朴实、善良,

15、易知足、懂感恩:汪副局长来探望,答应帮助解决妻子医药费报销问题,他很感动,并一口应允为其女辅导。为人耿介、正直、真诚:他对上级领导落实尊师重教的工作提出了意见:端正认识,不弄虚假,落到实处。一针见血,针砭时弊。 6. 推动情节发展:文中四次写到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从“低柔”到“清脆”再到着急催促,乃至“蹙眉代替了笑靥”,层层蓄势,将情节推向高潮。衬托人物形象:以女秘书发话时察看汪副局长的脸色以及她的恭维话,来衬托汪副局长的官僚做派。突出主题思想:以女秘书的声音和表情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不浓的现实,引人深思。【解析】4. 试题分析:A“渲染了隆重庄严的氛围”这一分析欠当,应

16、是“渲染了沉闷、乏味的气氛”,“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这一分析也不准确,从下文情节着,这样开头是为下文主人翁思茂的出场作了铺垫,同时也设置了悬念。5. 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往往要从这样一些方面来把握: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从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

17、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从具体解法上来看,首先从文本中画出与这个人物言行相关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6. 试题分析:这是关于语言和表情细节描写作用的考查,一般可以从小说的几大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角度去具体分析其作用。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

18、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心,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

19、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附图: (节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二: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

20、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节选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材料三: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

21、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抑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

22、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因为是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节选自光明网,有删改)7. 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主客观不利因素,并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

23、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华裔科学家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推断,正确的两项是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会持续下去。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C. 杨振宁等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研经验,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D.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

24、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的回归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9. 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答案】7. D 8. AC 9. 国家政策引导扶持海外人才回国创业。中国国家实力增强,有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强烈愿望。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海外人才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心。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解析】7. 试题分析:A项,由材料一第三段可知,“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

25、“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C项,由材料三第二段可知,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D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 试题分析:A项,由材料二可知,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C项,由材料二可知,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E项,“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不当,由材料三可知,老科学家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作用。点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高频考点。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与选项对应的区间,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

26、分析比对确定答案。分析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要准确,所涉及内容的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要注意分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选项的表述能不夸大不能缩小,也不能无中生有。9.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三则材料,按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由材料一可筛选出“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全面对接的平台”“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等信息,由材料三“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可概括出中国

27、渴望与世界潮流接轨等。考生整合这些信息就可得到本题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郭嘉 ,字元礼,濮阳人。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劝农防御。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民苦和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

28、甲乙,民甚便之。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

29、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B.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C.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

30、/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D. 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经历,是官名。金朝曾在都元帅府、枢密院置经历。元代在枢密院、大都督府、御史台等衙署都设置经历,职掌出纳文书。B. 驿,是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或过往商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或商旅使用的马。文中的“驿”就是指马。C. 赠,是朝廷根据死者生前的功绩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死者。“崇化宣力效忠功臣”是荣誉称号,余者是官职名。D

31、. 忠烈,即忠义壮烈,是谥号,即朝廷在郭嘉死后评给的称号。谥号一般根据死者生前的表现或功绩来评定,有褒贬之分。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郭嘉仕途通达。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因为立下战功而显贵,郭嘉在嘉定三年由国子生考中进士,被授予官职,后来一路升迁,入朝为官。B. 郭嘉虚心纳言。朝廷想在浙东温、台、庆元等路设立水军万户,郭嘉亲自到庆元后询问父老,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请求朝廷废止。C. 郭嘉统兵有方。遵照诏令召集百姓,教导进攻防守进退的方法,严明组织纪律,赏罚分明守信。在东方各部,广宁钱粮富足,甲兵最精锐。D. 郭嘉忠心护国。重兵围城后,郭嘉镇定自若,尽出家中财物犒劳义

32、兵,申明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击退敌人后开城门追逐,寡不敌众而战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劝农防御。(2)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适逢朝廷正选择地方官安抚平定辽东,于是授郭嘉为东宁路总管,兼劝勉农民防御。(2)郭嘉见贼寇势力日益强大,孤城没有援助,于是召集诸同僚商议攻守之策,大家都惊慌失措。郭嘉说:“我的主意已定。”【解析】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

33、段话的大意为:不久,辽阳陷落,郭嘉率领众人巡逻。离城十五里,遇到穿青色号衣的队伍一百多人,谎称是官军,郭嘉怀疑他们是伪装的,不一会儿,他们脱下青衣,变成红衣。郭嘉骑马出城射杀贼寇,分兵两队夹攻他们,活捉贼寇数百人,死的人不计其数。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俄”“之”。本句中主要根据一些名词,如“辽阳”“嘉”“十五里”“百余人”“官军”等进行推断。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驿”是为传递公文的官人服务的,并不为商旅服务。12.

3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定。D项,事件先后顺序错,“官兵围城”是在“尽出家中财物犒劳义兵”后。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团结”,结聚;“民数千”,定语后置句;“教以坐作进退”,状语后置句。第二句得分点:“炽”,强大;“乃”,于是;“集”,召集;“失措”,惊慌失措。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

35、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父郭昂,父亲郭惠,都因战功而显贵。郭嘉意气激昂,胸怀大志,由国子生中泰定三年进士,任彰德路林州判官,经多次升迁,官至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被授予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不久,入朝任京畿漕运使司副使,不久任监察御史。适逢朝廷因为海盗作乱,想在浙东温州、台州及庆元三路建立水军万户来镇守。大家议论纷纷不能定下来。提升郭嘉为礼部员外郎,乘着驿车

36、到庆元,与江浙行省商议可否实行。郭嘉到后,先询问父老,得知这样做不合适,请求废止。适逢朝廷选择地方官安抚平定辽东,于是授郭嘉为东宁路总管,兼劝勉农民防御。正赶上盗贼起事,几次动用军队,没有一天不供应军饷的。百姓苦于粮食的征购和转运,而官吏能够乘机做坏事,郭嘉便设法根据他们的户口多少,排列他们的甲乙等第,百姓觉得非常方便。朝廷下诏命令结聚民兵,郭嘉便设法招募数千百姓,教给他们攻防进退的方法,每万人、千人、百人各以长官相统领,号令整齐划一,赏罚严明守信。所以在东方各郡中,要论钱粮的富足,甲兵的精锐,以郭嘉的广宁为最。十八年,贼寇攻下上京,郭嘉听说后,亲自率兵抵御。不久,辽阳陷落,郭嘉率领众人巡逻。

37、离城十五里,遇到穿青色号衣的队伍一百多人,谎称是官军,郭嘉怀疑他们是伪装的,不一会儿,他们脱下青衣,变成红衣。郭嘉骑马出城射杀贼寇,分兵两队夹攻他们,活捉贼寇数百人,死的人不计其数。郭嘉见贼寇势力日益强大,孤城没有援助,于是召集诸同僚商议攻守之策,大家都惊慌失措。郭嘉说:“我的主意已定。”于是拿出家中所有的衣服财物犒赏民兵,用来鼓励他们勇敢战斗。并且说:“自我祖宗以来,对王室都有功勋,我现在尽忠朝廷,是分内之事。何况我受命守卫这块土地,应当与之共生死,其余不值得忧虑古代诗歌阅读答案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古诗词鉴赏。”不久,贼寇到达,围城达数十里,有人大声呼叫道:“辽阳我已经取得了,为什么不

38、出来投降!”郭嘉拉弓射那个呼叫的人,射中他的左面颊,堕落下马而死,贼寇稍稍向后退却。郭嘉于是打开西门追逐他们,贼寇大批赶到,郭嘉奋战而死。朝廷得知此事,追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追封太原郡公,谥号“忠烈”。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

39、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之多变,人生之艰辛。B. “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C. “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D. “直以慵疏招物议”,表面是说因为官慵懒才能粗疏而招来非议,两人才华横溢,此处为自谦之辞。E. “休将文字占

40、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作诗讽剌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调侃、自嘲之意。15. 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案】14. BD 15. (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或对典结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解析】15. 试题分析:注意答出“夸张”“用典”的修辞,然后结合诗歌具体的分析。点睛: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等,还有借助特殊的方式抒情如用典、对比、细

41、节描写等,答题时根据具体的诗歌具体的分析,此题主要是“夸张”“用典”。答题时要结合诗歌做具体的解释。名篇名句默写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2)行路难一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愿望的诗句是:“_,_”。(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能够直接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答案】 (1). 海日生残夜 (2). 江春入旧年 (3). 闲来垂钓碧溪上 (4). 忽复乘舟梦日边 (5). 白头搔更短【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碧应借

42、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溪”“搔”。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三、语言文字运用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自1993年首次出现以来,“任仲平”总会在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发生时,发出黄钟大吕之声。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更应加大处罚力度。蔡英文麻烦不断,四面楚歌,对内外交困的“执政”危机,她疾首蹙额,一筹莫展,台湾民众也逐渐由先前的“期望”转为“观望”乃至“失望”。近日各处人员

43、有不告假而行者,有久假不归,托故续假者,有散于各地自由行动者,若不严加惩处,必致纪律扫地。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正确。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此处语境错误。疾首蹙额: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此处语境错误。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望文生义。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后用以形容财力

44、或能力不足,顾此失彼的窘状。正确。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事物转瞬即逝。这与要表达的光明的意思不符,属望文生义。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自费出国旅游人数持续攀升,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人民币汇率的坚挺也对这个攀升起到了促进作用。B. 国家短道队人员于青岛集训期间发生了严重的内部冲突,中心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青岛对此事件进行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C. 挂了16年“小康县”头衔的大同县主动“戴穷帽”,以享受“国家扶贫重点县”待遇,这种从“小康”到“贫困”的滑稽转身,折射了“扶贫县”评选机制的公平与否。D.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成员在新疆的

45、精彩旅程,受到了新疆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配合,并给予了很高评价。【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B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C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不照应,折射的应该是评选机制的“不公平”,删去“与否”;D主客颠倒,“给予”应改为“得到”。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和你之间的友谊没得说,我们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珍贵“文物”惠存着呢。B. 在朋友的聚会上,偶遇了一位人力资源经理,我很客气地说:想了解贵公司,望指点,不胜感激。C. 在一次讨论会上,我首先发言说:作为这个行业较早的参与者,各位如果有需要帮助的地方,我一定会鼎力相助。D. 先生们

46、,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用语得体的能力。A“惠存”是敬词,用于请他人保存;C“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D“匹夫”既泛指平常人,也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所以对方尊敬不够。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_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_,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

47、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_,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答案】 (1). 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2). 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3). 通过质疑找到问题的根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上文确定答案,第一处是总括全文的句子,整个语段是阅读并且分为两类,所以此句应为“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第二处谈论的是“创造性阅读”,所以应该和前面的“盲从书本知识”对应,填写“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第三处注意前面的“质疑”和后面的“分析根源”填写衔接句“通过质疑找到问

48、题的根源”。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化是强国的根本,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须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不断地总结出强国经验,这些经验势必引领华夏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在传媒界,电视广播栏目也相继推出许多关于国学教育的文化栏目,这些举措必定能避免国学的曲高和寡。可以说,只要在大众传播和教育的相互助力下,传统文化就一定会迎来兴盛发展的春天。强国经验不一定引领华夏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_。_。【答案】 (1). 这些举措不一定能避免国学的曲高和寡; (2). 大众传播和教育的相互助力,不一定使传统文化迎来兴盛发展的春天。【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

49、读写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语段,整体把握语段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段,仔细阅读,找出文段中推断不合理的地方,让后仿照例句的模式,把文段中找出的推理不合理地方表达出来。本题,文段中除了“这些经验势必引领华夏民族走向复兴和强盛”推断不合理外,还有“这些栏目就必定避免国学的曲高和寡”“只要在大众传播和教育的相互助力下,传统文化就一定会迎来兴盛发展的春天”两处推断不合理。参照“不一定”的句式,把这两处推断不合理之处给表达出来。四、写作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打铁还需自身硬。(俗语)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

50、泥。(苏轼)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钱钟书)谁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读了以上名言警句、雅词俗语,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修炼风华,方御繁华一位歌者因冠冕而喑哑了喉咙,便陷入平庸;一位诗人因功名而丢失了才情,就令人叹惋;一个人若因周遭的浮华而忽略对内在的修炼,就会永远地失去人生坐标。钱钟书先生有言:“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周易中写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喧闹的浮华,做出繁华的表象,好似障眼法,乱着人的眼睛,迷了人

51、的心。只有内心修炼出了风华,才能铸造出真正的、自己的繁华。 珍馐佳肴精美丰盛,衣服饰品别致考究,香车宝马奢华大气,别墅大厦高端张扬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间烟火气更浓,物质享受也更大更多。但若沉迷于物欲的漩涡,物质享受也会变成苦酒砒霜。君不见,清朝八旗子弟骄奢淫逸,血性已蚀,没落将至,警世醒世! 历史的车轮掀起滚滚沙尘,而其中却有一片高爽之地,云蒸霞蔚。魏晋名士不再问世俗功利,不再顾世俗眼光,集聚竹林,清谈饮酒;屈原路漫漫而上下求索,“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卓文君蛾眉轻敛,当垆卖酒,生活贫贱却难掩其芳华学会修炼人生的风华,无论冰雪砭骨或烈日炎炎,为自己更添一抹繁华。 当下,物质日益丰富,价

52、值观念也日趋多元,提倡修炼内心已迫在眉睫。三鹿、雅士利等品牌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肾结石婴儿事件震惊了全国。个人道德建设之于个体、之于国家,都显得必要而紧迫。 以节操立世,炼自身风华,却并不意味着对物质生活的绝对否定。 张九龄、欧阳修、范仲淹凭过人才识登上官场巅峰,功勋卓著,岑参、陆游、辛弃疾渴望杀敌报国,立功边塞,他们一身风骨,并未因功与利的浮名减去半分,甚至因为功名而为人生增色了许多。 他们背负着功名的包袱,于文化高峰上行走。若不能保持内心的淡然宁静,则要么凄凄然被功名压死,要么惶惶然迷失于仕途。但他们没有,而是在功名之上书写了自己的繁华。这便足以见得那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然、超脱。 怎样

53、的人生才叫做“繁华”?不是灯红酒绿,不是人海茫茫,更不要悲壮,不要奇丽,只要葆有一份忠贞、一种胸怀、一种气度一种风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名言叠合式作文。以名言为材料的作文题,发展到今天,形式与内容都有了显著变化,不再是简单地求同辨异所能解决。这就是以2017年高考全国卷 2 为代表的名言叠合式作文题。这道题相较于今年全国卷2作文题来说,难度略低。在叠合上要求的不是以二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而是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而且六句名言理解难度不是很大,多为学生所熟悉。名言叠合难点不在叠合本身,而在于合理引用。合理引用的前提是对名句有确切的理解与把握。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一句俗语,意思是人要有过硬

54、本领。这句话引申为律人先律己,自己要有良好的素质充实自己、韬光养晦。可立意为:培养素质、律人律己。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出自周易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可立意为:1、俯下身子充实和提升自己,要有学问与能力;2、机会总是给有充分准备的人留着;3、懂得韬光养晦,隐忍待发。误解是:为人要低调。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这句诗出自纳兰性德的木兰词,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可立意为:珍惜曾经

55、的美好,与朋友交当始终如一,主宰自己、珍惜人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可立意为:人生无常,世事易泯。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 ,不必急于成功,贵在经历。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钱钟书)。正确的理解是:不为门外的繁华与喧嚣所动,守住内心的宁静与充实,要能抵抗住诱惑。可作这样的延伸理解:1、壮大内在的自我。2、尘世的繁华虽好,但是有太多的无奈和身不由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世事怎般变幻,烟雨依旧,浮生若梦,这样的繁华缺少了一股该有的人情味,它属于整个时代,但并不一定属于你。3、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繁华。风来,便迎着风奔跑;雨来,就在雨中微笑。不怨不恨,不痴不癫,不嗔不怒,在岁月中行走,在经历中成熟,在沉淀中坚持,在优雅中迸发。4、征服喧嚣不息的世界和浮躁不安的生命。做一个有灵魂的人。谁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第四句主旨显豁,这就是不能游戏人生,要学会主宰自己,不做奴隶。误解是:人要自力更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