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和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阶段。线索一:君主专制:秦始皇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明清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线索二: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权分三司再到行省制,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线索三:选官制度: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
2、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一、夏、商的政治形式王位继承、一家一姓1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启继承了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古代的天命思想中国古代统治者都以天命神权来诠释政权、君权获得的合理、合法性,天命是思想家们解释一切社会、政治或历史现象的唯一标尺。殷商时期,“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是神权政治兴盛的标志。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天下归周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概况
3、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商朝的旧贵族分封内容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诸侯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初期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3.影响(1)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保持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2)消极性:后期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的发展演变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商代逐步形成,西周盛行;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步瓦解;秦朝建立后废分封,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代封国制及魏晋以后的历代分封仅为皇权体现,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天下
4、归宗1实质: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4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5影响(1)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2)直至今日,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请用宗法制的相关知识解读这一现象。提示:材料说明贾母具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观念。表现在:以“贾母”为代表的宗族内封建家长的权威。先给宗族内人员操办婚事,后给宗族外的人员操
5、办,体现了宗法制注重血缘亲疏的特点。1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2商朝国家机构更加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 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1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秩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贯穿在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中,小到衣食住行(出行车马、朝服、房屋排列、食器等),大到国家祭祀、丧葬习
6、俗、礼仪等。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思维激活分封现象“千年不倒”说到底是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血缘宗法制度及儒家伦理共同作用的结果。2分封制对治理国家的影响西周王朝建立后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总体来看,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思维激活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同时,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导致西周后期诸侯割据。探究一分封
7、制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二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通“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指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1)史料一出自近现代史学家的著作,主要介绍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一句话体现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与原有邦国的不同;第二、三句话说明了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2)史料二属
8、于文献史料,其中关键信息“诸侯先畔(通叛)”“天子拥空名于上”“列国擅威命于下”说明周王朝后期,地方诸侯分裂割据,挑战天子权威,这体现了分封制的弊端。(1)根据史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封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提示(1)意图: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形成二元政治体制。(2)趋势:逐步瓦解。原因: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纽带难以维系;井田制瓦解,使其失去了经济基础。分封制对后世的影响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消亡。但
9、后世许多封建王朝也实行过分封制,例如西汉、西晋、明朝等,大多时候分封制只是郡县制的补充。2分封制使被分封的诸侯国将以商周为中心的核心文化传播到各地,将各地的四夷文化融合统一为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国早期中华文化的形成。3分封制使中华文化在整体传统文化格局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如我国各省份的简称有些就源于分封制下的封国名称:山西简称“晋”,山东简称“鲁”等。4分封制对中国的风俗文化影响深远。如中国的很多姓氏源于古代的封国或封地名称,如姓氏中的齐、鲁、赵、燕、晋、秦、楚等;战国时秦国与晋国曾联姻,后世就以两家联姻称为“秦晋之好”。探究二宗法制的目的及影响史料一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
10、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吕氏春秋史料二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1)史料一属于文献史料,主要强调了宗法等级制度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其中关键信息“不使诸侯疑焉不使大夫疑焉不使庶孽疑焉”体现了宗法制的目的和积极作用
11、。(2)史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其功能具有双重性。宗法制下的亲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凝聚力,有利于家庭和睦、宗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但若引导不当,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1)根据史料一、二,指出宗法制的目的和积极作用。(2)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提示(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和各级贵族权力的稳定。积极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2)凝聚亲情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寻祖探源、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一些家族重修家谱、族谱,等等。宗法制的影响1对当时的影响:保证了
12、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4历史遗存影响:影响了后世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祭祀、修订家谱、追根寻源等社会习俗。探究三三代文明的传承史料一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史料二下表是关于“家”字的字义解读阶段主要含义史料来源一氏族宗庙甲骨卜辞二氏族(宗族)西周金文三
13、个体家庭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史料三商人所以有中丁以后九世之乱,而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然使于诸子之中可以任择一人而立之,而此子又可任立其欲立者,则其争益甚,反不如商之兄弟以长幼相及者犹有次第矣。故有传子之法,而嫡庶之法亦与之俱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史料一强调了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变多、更加规范,内容多是彰显前辈功勋或歌颂祖先。(2)史料二“家”的字义经历了不断变化,由“宗族”向“个体家庭”转变,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特点。(3)史料三中关键信息“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有传子之法,而嫡庶之法亦与之俱生”突出了变化及影响。(1)史料一、二的历史现象反映出哪些实质?由
14、此能得出哪些结论?(2)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由商至周王位继承制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的积极影响。提示(1)实质:文字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周代铭文比商代更加规范,记载也更加详细,说明文明又前进了一步;用更加规范的文字记载下来的功勋,希望后世传颂,说明这是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结论:“家”由宗族向个体家庭演变,说明宗法制度逐渐走向衰落;史料与史论互证,是史学研究的关键;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型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姓氏的确定、家庭的构成及家庭观念影响至今。(2)变化:王位继承从多由兄终弟及演变为嫡长子继承制。积极影响:与商制相比,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
15、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夏商周三代文明传承的表现维度表现文字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三代文明对后世的突出贡献宗法分封观念分封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有出现,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有萌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华夏民族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宗法观念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人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家
16、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和热爱,并自觉承担共同体的责任。它的核心是家与国相贯通,强调爱家向爱国的纵向提升。本质上是一种情感认同、价值观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认同。在传统的家国同构格局下,家庭、家族与邦国的组织结构一致,个人、家庭、家族、邦国、天下形成一个等级序列,每个个体与层级具有固定的角色和功能。君主由治家而及于治国,用治理家族的方式来管理国家,逐渐成为朝廷和国的代表,忠君即爱国就是这种文化的产物。在构成国的千千万万个民众之家,以父为最高管理者,孝为最核心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在家族管理方式上效法帝王之家,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摘编自张倩从家国情怀解读国家认同的中国特色根据材
17、料,分析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古代中国文明产生的影响。答案内涵:在家庭与邦国关系上,古代中国认为国家与家庭的结构相同,由家庭上升至国家;在家庭内部关系上,古代中国父亲按治国思路治家,具有绝对权威。影响:古代中国的国家观念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有利于封建专制制度的形成;有利于宗法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宗法观念的现实意义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友爱、团结互助思想,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2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3宗法文化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
18、结,有利于祖国大家庭的团结和统一。4修祠堂、族谱有助于加深对祖先、家乡的认识,有利于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命题点: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1)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而宋国始终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奉为天下通义。如宋丁公死后,儿子宋湣公即位;宋湣公死后,弟弟宋炀公即位。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A传贤优于传子B宗法制度瓦解C王室逐渐衰微 D殷人旧俗影响D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宋国是殷商遗民之国,因此其制度方面更多地继承了殷商旧俗,即“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对传长与传贤两种继承方式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传贤优于传长,排
19、除A项;题干涉及时间是西周,宗法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项;王室衰微是在西周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命题点: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2(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1)商朝时,世人信奉鬼神,事事占卜。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据此可知,西周()A君主专制趋于完善B重视人伦秩序C儒家思想开始形成D天命观念瓦解B根据“西周时,参照夏商礼仪,制定了一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典章制度,该制度讲究尚德、尊尊、敬老、慈幼”可知,西周相对于商朝而言,更注重人伦秩序的规范,以维护统治,B项正确;西周没有君主专制,排除A项;春秋时
20、孔子才创立了儒学,排除C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天命观念的瓦解,排除D项。命题点:西周加强统治的影响3(2020海南选择性考试1)西周初,为了在各地部署监察力量,由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此举()A加强了对新拓版图的控制B改变了早期宗法制的核心C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D延续了选举部落贤人为王的传统A西周通过王族带领归顺的外族进驻各地,与土著长期混居来加强对各地的控制,这有助于巩固对征服新版图的控制,故选A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而材料涉及的是对地方的管理,排除B项;西周并不是皇权政治,秦始皇实现了从诸侯争霸到皇权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选举部
21、落贤人为王,排除D项。命题点:古代的乡村治理4(2020天津等级性考试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宗族内部重视教化,而中国古代乡村又多是以聚族而居的宗族为基础形成的,因此中国古代乡村自治与宗族治理相联系,源于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故选B项;根据材料“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知,乡村自治的实现依靠的是村民自觉,与
22、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否并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下,实行的是“人治”,法律制度并不健全完备,且中国古代乡村自治主要依靠族规而非法律,排除C项;根据材料“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可知,古代乡村依然在政府的管辖范围内,并未脱离政府的管控,排除D项。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灵活考查分封制(2020全国卷)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知情境:本题选取史记记载
23、,还原楚国国王要求提升爵位等级的社会情境,要求准确认识春秋时期的社会现状。明立意:本题以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立为武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抓关键:“乃自立,为(楚)武王”是解题的突破口。理思路:解答此题时,应注意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向周天子提出提升爵位等级的要求遭到拒绝自立为武王。这足以说明周天子的地位下降,分封制已经受到挑战,D项为正确答案。【真题体验】命题点:宗法制的作用1(2019全国卷)“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A根据材
24、料中“孝”“悌”“礼”“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规范了礼乐秩序,故A项正确;禅让制是政权交接方式,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察举制是选官制度,三者均与规范社会行为没有必然关系,故排除B、C、D三项。宗法制的作用中国古代社会王权与族权通过宗法制进一步结合。宗法制不仅是宗族凝聚力的一种保障,而且是王权的重要支柱。王权、地方行政权都渗透了宗法父权的因素。这也是封建专制制度得以长期稳固的条件之一。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指导思想,同时具有规范社会秩序、整齐生活习俗的作用。宗族作为家和国的中介,发挥着协调两者关系的作用。 自秦汉以来,“封建”不再是政制主体,而“宗法”却得以延续,从封建时代夏、商、周直
25、至帝制时代秦汉至明清,余韵流风延及近现代,如祖庙、祠堂、宗谱、族田等都是宗法观念在后世的反映。命题点:商汤灭夏2(2018全国卷)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A“去教材化”是当前高考的一大命题趋势,考生只需抓住题干的核心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材料意在通过商汤对鸟兽不赶尽杀绝而获得诸侯拥护这一历史事件,来体现商汤的成功缘于其“仁爱”之心和基本道德意识,故A项正确;
26、材料中没有涉及捕猎与其他生产活动进行比较的信息,不能得出捕猎是夏商主要经济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商汤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命题点:西周分封制的深远影响3(2017全国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根据材料中“河南”“山东”“北京”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使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27、故A项正确;西周不存在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控制,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分封制的瓦解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或葬礼时只有周天子可以享有最高礼仪。铜鼎位居礼器首位,尊卑序列尤为严格,“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从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春秋初期郑庄公逾越周礼,公然使用九鼎,表明天子的权威不复存在,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崩溃。命题点:宗法制的深远影响4(2016全国卷)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
28、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B族谱编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而非乾隆年间的特殊现象,故排除A项;B项正确,当时大量的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因此他们纷纷将祖先的牌位请到台湾,以便于拜祭;C项材料无从体现且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C、D两项。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西周立国之后,将殷商遗民分别封赐给卫国和鲁国,并告诫他们对待殷遗民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将夏遗民“怀姓九宗”封赐给晋国叔虞时,也告诫他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西周这
29、种做法()A建立起等级制度B消除了各族矛盾C扩大了统治疆域D有利于文化交融D根据材料“西周立国之后,将殷商遗民分别封赐给卫国和鲁国,并告诫他们对待殷遗民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将夏遗民怀姓九宗封赐给晋国叔虞时,也告诫他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可知西周分封制将夏商遗民迁移到别处,这有利于文化交融,故选D项;西周等级制度是依据宗法关系确立的分封制形成的,材料只提到分封制,排除A项;“消除”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但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融而不是疆域的扩大,排除C项。2(2020茂名一模)“西周以前所传的,只有后世认为共主之国一个国家的历史东周以后则不然,
30、斯时所传者,以各强国和文化较发达的地方的事迹为多,所谓天子之国,转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这一变化反映了()A分封宗法制趋向衰落B周王室力量弱化C诸侯国力量强大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A从西周时期的“天下共主”到东周以后的“天子之国,转若在无足重轻之列”,说明在周天子势力衰落的同时诸侯国力量逐渐强大,反映了分封宗法制趋向衰落,故选A项;B、C两项都只是题干的部分含义,排除;贵族世袭特权并非东周时期才确立,排除D项。3(2020保定模拟)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据首要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异姓贵族。一方面,宗法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百姓、贵族;同时,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世代的婚
31、姻关系,结成亲戚之国,以加强联系。这种通婚关系()A赋予异姓贵族祭祀祖宗的特权B使嫡长子继承权得到维护C不利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D对宗法关系做到了有益补充D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结成亲戚加强联系,是对宗法关系的补充,有利于建立血缘联系,巩固统治,故选D项,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异姓贵族祭祀祖宗的特权,排除A项;嫡长子继承制与通婚关系关联不密切,排除B项。4(2020日照二模)西周贵族分为姬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两大集团。根据西周铜器铭文中的记载,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异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选择。这表明,西周贵族的婚姻()A维护门第等级B严格遵守礼制C政治色彩浓厚D婚
32、姻不能自主C西周姬姓贵族与受封的异姓贵族之间相互通婚,这样通过联姻关系形成甥舅关系,目的在于维护统治,可见其政治色彩浓厚,故选C项;据“姬姓贵族娶妻,应娶异姓贵族的女子;异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贵族女子中选择”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异姓贵族与姬姓贵族之间的政治通婚,而非强调门第,排除A项;姬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存在政治联姻主要是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与礼制无关,排除B项;贵族之间存在政治联姻,并不等同于婚姻不能自主,排除D项。5明堂,最早在传说时代出现,专门用来祭祀,西周时“明堂”一般都建于城南,即所谓“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明正教之堂”,是为“天子之庙”,利用祭天的手段来辅佐君王统治。西周设立“明
33、堂”的意义在于()A为王权披上神圣外衣B借助神权巩固皇权C表明天子至高无上的权威D彰显周天子的天下大宗地位A由“利用祭天的手段来辅佐君王统治”可知,西周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神权色彩,设立“明堂”的意义在于为王权寻找合法来源,故选A项,排除C项;“皇权”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西周政治制度的神权色彩,与周天子大宗地位无关,排除D项。6占卜是商代统治者通过贞人(专职占卜的人)借上天以神化王权的一种手段。从已发现的卜辞来看,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非常广泛,多为贞人解释和发布;但后期的范围却大为缩小,多为商王行止的记录。这反映出()A商代后期政局更加稳定B商王的权力在不断增强C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减少D神权与王权正走向分离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非常广泛,大多是贞人解释和发布,但是到了商朝后期,其占卜的范围大大缩小,更为重要的是其内容大多是“商王行止的记录”,据此可知,到商朝后期,商王的权力有不断加强的趋势,故选B项;题干内容中仅是提及在商朝后期占卜的内容大多是商王的行止,没有涉及其政局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题干内容涉及的是占卜范围和内容的一些变化,没有涉及其宗教祭祀活动情况,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先秦时期,神权与王权的结合非常紧密,并没有分离的趋势,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