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第25课 看戏课前准备一、查找资料,了解梅兰芳。_【答案】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基础巩固二、规范书写词语。 nu chng pi shn 1u kng qing【答案】婀娜 充沛 蜃楼 铿锵三、选词填空。庄严 庄重 端庄1演员们以( )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2星期天,我们瞻仰了( )的人民英雄纪念碑。3她举止( ),很有气质。【答案】1庄重2庄严3端庄四、按要求写句子。1
2、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改为感叹句)_【答案】这真是一个奇迹啊!2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仿写设问句)_【答案】示例:这个整天忙忙碌碌却又那么美丽的身影是谁呢?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张老师。阅读空间五、课内阅读。1阅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1)这段话中的时间是:_。(2)这段话中的环境特点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_。【答案】(1)晚上8点(2)静2阅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来源:学+科+网Z+X+X+K(1)你从描写梅兰芳先生歌声的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_(2)请用两个恰当的成语来赞美梅兰芳先生的舞台艺术。_【答案】(1)体会到梅兰芳先生杰
3、出的表演才能和精湛的演唱技艺。(2)示例:余音绕梁、不同凡响。六、课外阅读。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
4、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人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 )拒绝了。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梅兰芳当天就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就站着看。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来源:ZXXK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梅兰芳先生怎样的精神?_来源:3大家为什
5、么愿意站着看?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答案】1无论都2表现了梅兰芳先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和他本身崇高的民族气节。来源:ZXXK3大家敬佩他的高超演技,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拓展实践“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
6、“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七、作者对艺术家梅兰芳精彩表演中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以及音乐和歌舞,描写得细致入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你能模仿这种写法写一个片段,描写一个场面吗?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
7、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_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答案】提示:写好场面描写:要把观察的视线向横的方向展开,要看到整个场面在同一时间里发生的事物,而不能集中看一点。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就是要既有整体的概括,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一般采用先总述再分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