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读导引】一个主题: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两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三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一、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1历程(1)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工场。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
2、,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治生活。(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这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面对经济危机进行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案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2变革的原因(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变革的根本原因。(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的需要。(3)经济危机、战争的发生以及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
3、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1(2020临沂质检)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两高两低”的特征,即高经济增长率、高生产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这说明()A美国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B资本主义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C美国通过高科技加强了政府的职能D冷战结束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源头B根据材料“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呈现两高两低的特征”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美国出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资本主义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故选B项;美国并未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排除A项;材料与政府的职能无关,排除C
4、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和实践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本主义专制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1921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他探索了一条适合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3斯大林的主张:斯大林时期主张利用行政手段
5、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措施的实施,1936年苏联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苏联模式,对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保持苏联模式的基础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苏联模式的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5戈尔巴乔夫对社会主义的新看法:彻底放弃苏联模式,急于求成的激进改革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这一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但是缺乏坚强的领导和配套措施。最终导致了苏联解
6、体。6毛泽东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渐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8年,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7邓小平的实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出改革的本质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市场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巨大成就。2(2020无锡期中)1933年初,斯大林指出,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1 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
7、.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由此可见,当时苏联()A实行新经济政策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B扭转了轻重工业发展失调的局面C实行五年计划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民生的改善C根据材料“1933年初”“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建成1 500多个大企业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可知,苏联实行的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故选C项;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已被取消,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下轻重工业发展失调,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对民生的改善,排除D项。20世纪世界三大经济体制调整的比较苏俄(联) 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点背景国内
8、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叛乱美国遭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受损严重“文化大革命”刚结束,国家经济濒临崩溃,工作中心亟待转移内容以农业为核心,涉及工业、流通、分配等领域以工业为核心,涉及金融、工业、农业、社会福利等领域先农业后工业,全面改革不同点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国家干预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改善了工农联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9、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同点(1)都是各国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2)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且符合当时各国的实际需要(3)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2020佛山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维埃政府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
10、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巩固。材料二柯立芝(1923年至1929年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拨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20世纪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
11、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的异同,并分析其国家治理政策调整的共同原因。(2)简析材料三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和材料二“
12、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得出都采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政策;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突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俄国由全面严格控制到实行部分经济自由;根据材料二“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实行部分国家干预。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到1921年春天食物供应几乎耗尽”和材料二“在危机期间为了扭转形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单一的国家
13、治理手段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借鉴国外经济发展经验等。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完善国家治理制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等角度分析。答案(1)同:都采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政策;都突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异:苏俄由全面严格控制到实行部分经济自由,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实行部分国家干预,冲击了原有的国家治理体制。共同原因:都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单一的国家治理手段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都借鉴了国外经济发展经验。(2)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制度;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