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640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士是最下层贵族,但到了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当中的许多成员,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他们的思想主张也得到传播。这一现象A. 加剧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B. 反映了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C. 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D. 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和普及【答案】B【解析】【详解】春秋时期,士地位上升,他们凭借智力作为新的谋生手段,逐步改变血缘世袭特权,说明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的逐渐瓦解,故B正确。春秋时期,士的地位上升,他们的思想得到传播,与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材料无法体

2、现宗法制的瓦解和崩溃,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排除D。2.晋人著古本竹书纪年说携王是虢公翰立之于携。清华楚简系年说“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虢公翰立携王更为可信B. 周王传承存在兄终弟及现象C. 晋楚为争夺王室而斗争D. 两份文献所述不是同一事件【答案】B【解析】【详解】两则材料的区别在于拥立携王的人不同,但在结果是一致的,即扶正了了幽王弟弟为周天子,这说明周王传承存在兄终弟及现象,故选B项。仅就材料的有限信息无法判断哪个更为可信,需要更多的印证信息,故排除A项;材料是对立携王之事的不同记载,并未提及晋楚两国争斗的相关信息,毕竟记载

3、中立携王的人既非晋人,也非楚人,故排除C项;两份材料均在讲述携王被立为周王的事情,故D项所述明显错误,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相互比较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比两则史料提炼出共性内容。3.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別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B.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三者的革命性质都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都是改变

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故选C项;国民革命失败了,辛亥革命和解放战争则成功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国民革命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故A项错误;领导阶级是“三次高潮”最主要的不同点,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大革命是在多个阶级的统一战线下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的,解放战争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要推翻清朝腐朽统治,国民大革命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独裁统治,解放战争是要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因此革命对象不一致,D错误。4.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

5、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反映了当时该国A. 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B. 启蒙思想不够充分C. 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D. 容克贵族势力强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法国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启蒙思想不够充分,故B排除。19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C排除。容克贵族势力强大,材料也未涉及,故D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

6、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5.1793年法国遭到外国入侵时,法国女性在医院里卷绷带,为士兵们制作衬衫,长裤,帽子,袜子,手套。一些人甚至自愿参加了革命军队的战斗。共和政府为此表示感谢,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使离婚合法化,使婚姻成为公民的契约,承认妻子拥有一部分家庭财产等等。这表明当时法国女性A. 取得了和男性对等的政治权力B. 是共和政府的坚定支持力量C. 是反抗外国军队入侵的主力D. 社会贡献促成了政治地位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题目材料可知,面对外国入侵时,法国女性为士兵制制作衬衫,长裤,帽子,袜子,手套,一些人甚至自愿参加了革命军队的战斗,从而获得政府使离婚合法化,使婚姻成为公民的契约

7、,承认妻子拥有一部分家庭财产等法律保障,故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和男性对等的政治权力,故A项错误。抵抗外国入侵时的贡献,并不一定支持共和政府,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只是提供部分辅助,并不是反抗外国军队入侵的主力,故C项错误。6.抗战时期的游击战中,“日军、伪军、国民党、共产党的小股部队都是摸索前进,没有哪方的情报网络能精确掌握对方的具体行动。”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这主要得益于A. 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B. 掌握了有利地形C. 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D. 贯彻了群众路线【答案】D【解析】【详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群众实行敌后战

8、争的抗战,材料中“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战术情报和敌军动态的掌握方面较其他方占据优势”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群众路线的作用,故D项正确。两个战场的积极配合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故A项错误。掌握了有利地形是敌后战争获取胜利的原因之一,不符合材料中获取情报信息的特点,故B项错误;苏联等国的有力帮助是抗战后期,材料中获取敌人情报信息没有得到苏联的支持,故C项错误。7.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A

9、. 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B. 厉行闭关锁国政策C. 同意实行“协定关税”D. 尝试维护国家权益【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对英国提出的要求清政府并未完全接受,而是制定相关规定仅给予有限的许可,这表明清政府尝试维护国家利益,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自由贸易的问题,与国家领土主权无关;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可知清政府允许内地商民按照规定进行贸易活动,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有所松弛,并未厉行;C选项错误,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清政府已经同意实行“协定关税”,材料中并未体现“协定

10、关税”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8.从1952年到1954年,新中国逐渐形成了被称为“和平统一战线”的对外政策,并将“扩大和平中立趋势”“推广和平中立地带”的目标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实行这一政策主要因为( )A. 新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比较严峻B. 社会主义阵营力量不断壮大C. 中苏签订了友好合作同盟条约D.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重大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平统一战线的对外政策”“扩大和平中立趋势”“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主要是在这时期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并与美国尚未建交,急

11、需周边国家支持。中印两国在近代都遭受到列强的侵略,国家主权、领土主权被肆意践踏;国家独立后面临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推广和平中立地带的目标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社会主义阵营力量是否壮大无关,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不是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是在1956年,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9.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

12、,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B.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C.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的前夜,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A正确;二月革命已经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由“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

13、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说明布尔什维克党拥有明显优势,“处于僵持的局面”错误,排除D。10.剑桥美国史:“克林顿指出,对于这个步入后冷战时代、迈向新世纪的国家而言,这几乎是一场春之祭。美国不再与世界相脱离,而是通过之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心。”这一时期的美国A. 经济滞胀没有缓解B. 政府干预强度加大C. 经济复苏局面呈现D. 知识经济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在克林顿时期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发展“新经济”,摆脱了经济滞胀的影响,故排除A项;克林顿时期美国采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模式,并没有加大政府的干预强

14、度,故排除B项;根据“重新站在了世界的中心”可知此时的美国重新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而不是呈现复苏局面,故排除C项;克林顿时期的美国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整,并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发展,故选D项。11.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英国的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产生,然后由国王形式上任命,对议会负责,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德国式的君主立宪制运行流程,排除;B选项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排除;D选项是中国的三公九卿制,排除。12.中华帝国在其发

15、展过程中,历经统一-分裂-统一的过程,历经建立-瓦解-统一的若干回合,但每一次重建,都是以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为内核和表现的。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A. 表现形式较为单一B. 核心内容具有重复性C. 民族观念逐渐淡化D. 发展进程具有连续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华帝国在其发展过程中,紧紧围绕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这个主轴展开,这正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发展连续性的体现,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表现形式多样,故A项排除。中国古代的政治文明是不断发展成熟的,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向前发展,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3.

16、 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B. 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C. 时空限制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市镇的发展【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四大商业名镇在明清时期处于

17、经济的繁荣时期,A符合史实;题干中四大市镇分别以瓷器、冶炼、水陆转运点以及商埠等而成为商业大镇,反映了市镇贸易的专业化,B符合史实;四大商业市镇的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而时空并不是其主要原因,D符合史实,宋代时商业活动就已经突破了时空限制,C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选C。14. 1903年9月7日,清政府设立商部。接着,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大清商法、商会章程、铁路简明章程、奖励华商公司章程、矿务章程、公司注册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这些措施A. 加快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结构性转型B. 可证实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C. 有利于中国经济管理制度的近代化D. 掩饰不了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压制【答案】C【

18、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清末新政”认识。依据所学,商部的设立及一系列有关商业的规定,体现了清政府对商业管理的认识,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经济管理的近代化。分析选项,A夸大其词,应排除;B与清政府的阶级本质及史实不符,也用排除;C符合题意;D材料没有体现。所以应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清末新政”15.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

19、”。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C. 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D. 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说明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快速增长,尽管其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暴力掠夺的方式的实现但这并不影响其对华经济侵略的收益,所以B项说法正确。列强进行资本输出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故C项错误。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

20、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影响16.“窃以为此其间不如变通办理,易女工而为男工。夫织布、纺纱、轧花等事,虽似乎近乎妇人女子之事,其实仍是工作,机器或稍笨重,一有脱落等情,妇女即束手无策,仍须借力于男工。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材料反映了A. 对妇女的关心与尊重B. 传统封建观念影响妇女就业C.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D. 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答案】B【解析】根据“而所做之工妇女能之,男子岂有不能为之理?计不如以男易女”表明男子在做工方面比女子具有优势,应该换女工为男工,不是出于对妇女的关心与

21、尊重,排除A;认为男子在做工方面比女子具有优势的思想不利于妇女就业,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然经济解体,排除C;材料说明妇女在工作中遇到一些情况不能自行处理,不能说明“妇女不能适应机器生产的要求”,D项错误。17.袁世凯当政后,表示“民国成立,宜以实业为先务,故分农林、工商两部,以尽协助提倡之义。”据统计,从1912年到1916年间,北京政府先后颁布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说明A. 北洋政府仍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B. 北洋政府采取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措施C. 北京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进社会风气D. 北京政府注重依法推进民族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宜以实业为先务

22、,故分农林、工商两部,以尽协助提倡之义。”“北京政府先后颁布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法规等达86项之多”可知这些法规有利于推进实业发展,顺应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潮流,即顺应了时代发展,答案为B;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民主性质,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风气的改进,C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民族经济的发展,D错误。18.1876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了上海机器织布局。1893年,上海机器织布局因失火焚毁,盛宣怀受命主持重建,后将其改名为上海华盛纺织总厂。之后由于经营失当,亏损连年。1901年以后,盛宣怀通过出售、转租、更改厂名等方式,逐步将其据为己有。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命运A. 揭示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B. 体现

23、了洋务派追求“自强”“求富”的目标C. 是近代洋务企业发展坎坷的一个缩影D. 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错误,材料只提到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命运,并不能通过孤例揭示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B选项错误,织布局由官办到被私人占有的变化无法体现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目标;C选项正确,从题意中可以看出织布局坎坷的命运,它是近代洋务企业发展坎坷的一个缩影。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通过织布局的命运变化体现外来侵略导致民族危机逐渐加深。19.吴湖帆在1930年刊登的润例中表示“市招不书”以示清高,但上海沦陷后,他却为银行商号书写招牌。1940年甚至表示愿为来客撰写寿文、墓志,并

24、依字数明码标价。这说明A. 日本侵略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B. 一些艺术家丧失民族气节C. 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在持续发展D. 逐利的社会风气日益兴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立志“市招不书”以示清高的吴湖帆,上海沦陷后却为银行商号以及来客撰写寿文、墓志,并依字数明码标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日本占领上海后,吴湖帆没有了经济来源。因此,材料说明日本侵略破坏了上海的正常社会经济秩序,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吴湖帆丧失民族气节,故B错误;显然,此时的社会经济已经遭到破坏,故C错误;材料信息并不是说明逐利的社会风气,故D错误。20.19291932年美国约发生2700次罢工,喊出“必须夺

25、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口号,甚至发生武装反抗斗争。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主张学习俄国。这说明A. 美因在美苏争霸中遭挫折B. 苏联社会主义优越性受到正视C. 资本主义生命力日益枯竭D. 仅工人和知识分子遭危机之害【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许多著名知识分子公开拥护共产主义,主张学习俄国”可知,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而苏联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则受到正视,故选B项。美苏争霸是在二战结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20世纪的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C项中“枯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其他阶层的状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21.1931年11月1日至

26、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A. 毛泽东的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B. 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C. 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D. 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答案】A【解析】由题干时间和“苏区”和对苏区的否定,可以判断出,毛泽东在苏区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遭到了批判。A正确;苏区工作坚持马克思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却遭到中共中央的批判,B项错误;中共中央对苏区工作的极力批判并不意味着“左”倾错误在苏区全

27、面泛滥,C项错误;中共中央贯彻共产国际的主张对当前苏区行之有效的工作进行否定,D项错误。22. 1924年底,孙中山在日本神户高等女校发表演说,认为欧洲文化是用科学与武力使人屈服的霸道文化,而亚洲文化是以仁道和道德感化对手的王道文化,王道文化好过霸道文化。这反映了孙中山A. 意在用中国传统理念诠释西方文化B. 民族主义思想蕴含反对帝国主义内涵C. 力图用亚洲主义理论对抗西方霸权D. 已经完全与新文化运动阵营走向对立【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孙中山认为“王道文化好过霸道文化”,但没有提出用亚洲文化诠释西方文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故B项

28、错误。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的主张。由此可知,材料中孙中山认为亚洲文化是王道文化、王道文化好于欧洲的霸道文化的目的是反对西方霸权。故选C。孙中山的亚洲主义理论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结合新三民主义的知识背景,分析题干中孙中山的主张,即可得出答案。23. 据统计,1895一1898年间,(中国)一共报道过76个学会。大约三分之二是由士大夫建立的,按照宣布的目标粗略分类,其中1个学会致力于提倡儒家的教义;30多个学会或是按照新的实用精神研究传统的儒学,或是研究西方科学和翻译西方书籍;15个提倡社会改革;23个试图唤起士大夫的爱国主义热情

29、和政治觉悟。这些学会的出现说明( )A. 清政府废除“立会结杜”的禁令B. 民族危机下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 民族主义在社会上层中间的传播D. 广大民众的民主参政意识增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是学会出现的原因,排除;民族危机下经世致用思潮兴起于鸦片战争后,排除B;根据“23个试图唤起士大夫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政治觉悟”可知民族主义在社会上层中间的传播,C正确;根据“大约三分之二是由士大夫建立的”可知这些学会大都是知识分子建立的,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民族主义在社会上层中间的传播24.1530年,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

30、的小册子,受到广泛欢迎。书中对日常行为方式与社交生活中的有关礼仪进行了阐述,对于一个人日常生活中身体的姿势、手势、服饰、面部表情、擤鼻涕等都做了规定。该书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表明文艺复兴()A. 推动了教育的世俗化B. 促进价值观念的变化C. 推动宗教生活世俗化D. 带来世俗生活文明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通过对礼仪规范的阐述,引导人们日常生活做到文明,故答案为D;材料没有涉及学校教育,A错误;材料只涉及对礼仪规范的要求,没有涉及观念变化,B错误;宗教生活与行为规范无关,C错误。25.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

31、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A. 崇洋媚外现象愈演愈烈B. 伦理纲常思想开始被抛弃C. 政治变革影响社会生活D 中西方服饰风格差异较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民国时期女子服装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瓦解了中国的衣冠体制,故选择C选项;材料中女子服饰变化也并不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不存在崇洋媚外,故排除A选项;伦理纲常思想被抛弃的时间应为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故排除B选项;材料并没有将中西方服饰风格进行比较,故排除D选项。【点睛】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的服饰变化,需掌握民国时期的思想变化。26.下表是1978-1988年中国客运量结构分布表,(

32、单位:万人).表格中中国客运量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 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B. 经济发展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C. 现代交通体系已改造升级D. 航空业正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中表格数据显示,1978-1988年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的客运量均大幅度提升,说明改革开放促进了人口流动。故答案为A项。当时交通方式并没有太多变化,排除B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现代交通体系已改造升级,排除C项;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可知,航空客运量与铁路、公路、水运的客运量相比并不多,反而少,不能得出航空业正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的结论,排除D项。【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

33、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27.如图为中国近代某一时期设立厂矿的趋势图。对此解读确的是A.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B. 外国对华的资本输出逐渐减弱C. 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D 清末新政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近代中国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选项A排除;在1895年-1910年外国对华的资本输出是呈增长趋势而不是逐渐减弱,选项B排除;题干中的年份是1895-1910,辛亥革命是1911年,选项C

34、排除;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接着,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选项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示的解读与分析,注意图示中的时间。28.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B. 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

35、识和市侩心理C. 京派的立场反映了重农抑商观念的消失D. “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上海成为通商口岸,而后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在这里开辟出租界。从本质上说,租界是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国中之国”,也是其对华实施政治渗透、经济掠夺的基地。但殖民当局在租界内采取严格的市政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建设手段,客观上促进了上海的近代化。与此同时华侨大量迁入,长期的华洋共处实际上是一个中西文化剧烈碰撞的复杂过程,最终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融合,这种融合为海派文化产生的基础。本题选A。材料没有说明海派对于京派的批评,故B错误;京派鄙视海派

36、的经商,体现出重农抑商思想,故C错误;“京海之争”实际上是官商之争,并不能说明南北文化的融合,故D错误。29. 1929年到1933年,中国垦业银行、中孚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新华商业银行、中国农工银行、东莱银行等众多银行纷纷自北京、天津等地迁至上海。这反映出A. 日本入侵京津冲击当地金融业B. 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得到巩固C. 经济危机促进金融业战略调整D. 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基本上形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之;C项并非材料现象的原因,根据材料更无法看出“战略调整”的 意思;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众多银行金融机构迁入上海,既是上海在金融方面相对于经济地区的优势条件所致,

37、也进一步加强了其金融巾心地位。所以答案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30.历史事件之间往往一环扣一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列表格中甲乙两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的是甲乙A广州、上海、厦门等通商口岸开放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逐步扩大B魏源撰写海国图志轮船、汽车、电话、电报等科技传入中国C台湾巡抚唐景崧弃台内渡日军占领台湾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外国资本进一步挤压民族工业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五口通商后英国对华贸易额不断扩大,英国对华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故A项错误;随着西方列强入侵,轮船、电话、电报

38、等科技传入中国,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军占领台湾,故C项错误;由于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大外国资本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挤压,故D项正确。二、主观题31.工业文明的产生,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在此背景下,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影响了中国。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9世纪50年代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

39、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冶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该厂投产后,“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

40、,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数十家”。(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2)材料二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两个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述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英国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形成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或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体现:原始积累时期: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世界市场开始

41、形成。亚、非、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财富源源不断流入欧洲,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而赤裸裸的掠夺和奴役成为殖民地人民的灾难。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产阶级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工业产品的输出和工业原料的输入,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交通运输的改善,使各地联系更加密切。(3)背景: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兴办了一批民族企业。【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19世纪50年代)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

42、业中心英国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形成多中心的贸易新格局;根据“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可知,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根据“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可知,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或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体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即16到19世纪初世界通过“经济统治”和“分享”连成一体的表现主要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世

43、界市场开始形成。亚、非、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财富源源不断流入欧洲,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赤裸裸的掠夺和奴役成为殖民地人民的灾难。工业革命时期,这种“经济统治”和“分享”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则主要表现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产阶级利用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工业产品的输出和工业原料的输入,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交通运输的改善,使各地联系更加密切。(3)背景:根据材料三中“1872年,侨商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为,鸦片战争后,外国资

44、本主义势力入侵,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在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兴办了一批民族企业。32.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

45、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

46、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答案】(1)陋俗:大家庭共居一室。措施: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2)表现: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独立的经济实体。(3)作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进一步瓦解了宗族势力,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实质:封建化过程(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种陋俗”,可归纳为大家庭共居一室。第二小问,联系克服陋俗,再由材料“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一对夫

47、妻为核心的小家庭”,可见措施强制推行小家庭制。(2)由材料“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可见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由“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可见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由材料“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可见是是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由材料“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可见是独立的经济实体。(3)第一小问,由材料“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可见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从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由克服陋俗来看,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由“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可见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便于国家赋役的征派。由材料“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实际起到瓦解了宗族势力的效果。第二小问,材料中商鞅家庭制度改革服务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秩序的建立,所以从本质来看属于封建化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