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B)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千城一面、房地产化,显然不符合人们对特色小镇建设的心理预期。一个理想的特色小镇,应该是让人念念不忘的。这种念念不忘的回想不仅产自颜值,更源于气质。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青墙黛瓦每个小镇都能造得出,但独特的文化印记却是无法复制的专属品。文化,才是特色小镇应有的特色所在。文文化从哪里来?费孝通先生曾说,“文化得靠记忆,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夕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
2、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文化离不开历史,历史“生于斯长于斯”,经过时间的冲刷凝结成当地独特的传统文化。然而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却舍本逐末,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转而去发展并不符合当地水土的外来文化。针对这种情况,去年7月,住建部曾发布通知,要求在推进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做到三个“不盲目”,其中一条就是“传承小镇传统文化、不盲目搬袭外来文化”。可见,特色小镇要守住的文化灵魂应该是散发着浓浓历史气息、生长于那片泥土的当地传统文化,而不是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建设特色小镇要守住文化灵魂、擦亮文化底色,就要怀着尊重和敬畏之心,深度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对当
3、地传统文化展现出充分的文化自信,挖掘提炼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为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奠定基础。当然,怀抱优质的传统文化基因,也不能忘记在传承中创新。做足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还要在“文化+”上做好文章,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增强当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并放大其价值,将文化资源转换成特色产业,加强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其成为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内生动力。唯此,才能充分彰显各地传统文化的个性,才能让人们看到千姿百态的特色小镇,留给人们念念不忘的回想。(摘编自陈晨擦亮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材料二:特色小镇被人们寄予“记得住乡愁”的遐想。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昌盛,各地域、各民族都有拿得出手的文
4、化特色。知名特色小镇中,苏州震泽丝绸甲天下,浙江横店以影视拍摄而闻名,大理喜洲白族民俗独具一格可惜的是,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息和人情味,在商业化、地产化、同质化的路上走偏了,造出大量的赝品景观,让人审美疲劳,背后的问题值得反思。特色小镇建设,重外观、轻内核。这个内核就是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常见的误区是用做地产的思维建小镇,大拆大建,迁出原始居民和生产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钢筋水泥、公寓酒店,处处是“人造盆景”,照搬欧式洋房别墅,或江南小桥流水。初看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细看各地造型都差不多,给人一种“南橘北枳”的感觉。人们寻找的是与拥挤喧
5、嚣的城市不一样的感觉,是千姿百态、小而精致,而不是大而划一。特色小镇建设,重商业、轻文化。开发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资本搭台、文化唱戏”。不错,商业是文化的重要经济支撑,然而很多地方在开发的时候,过度重视商业利益,导致商人来了,艺术家走了;消费产业来了,文化产业走了。也有重视文化建设的,但多用舶来文化,甚至是低俗文化,这也等于没有文化。文化和商业,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感召力和神秘感,激发人们来旅游学习、投资创业、安居立业。有了人气支撑,地方的经济产业才能自我循环,反哺文化培育。我们并不惧怕商业化,担心的是过度商业化、唯有商业化又小大意。失败的经验教训已经不少,切莫再商业至上,让
6、人去了一次不想再去第二次,使得小镇陷入死亡的“陷阱”。特色小镇回归文化,充满烟火,才能生机四射。正如那首著名的小曲唱道:“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摘编自央视网评没有文化的特色小镇是没有灵魂的)材料三:安徽芜湖市六郎镇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创、生态、美育为一体的焕发勃勃生机的小镇。小镇发展的“秘诀,就是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专的发展之路。六郎镇的特色小镇发展再次表明,一个优秀的特色小镇绝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和街区环境上,也往往要以发展一个或多个当地特色产业为根基,并着力在各个方面挖掘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7、。然而,从目前建设情况看,一些地区在特色小镇文化保护方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与偏差。对古村落盲目改造,破坏植被、水系、农田等生态系统,一些民间传统劳作方式难以传承创新。对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小军认为,应建立人类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和特色小镇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原貌与特色。专家指出,在乡村振兴和特色小镇建设中,只有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特色小镇文化遗产传承有序、人文气息浓郁深厚、文化产业特色鲜明、文化生态优美精致、多种功能互动叠加,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才能成为现实。(摘编自李慧特色小镇如何“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建设特色小镇
8、要守住文化灵魂,就要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挖掘提炼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不需要外来文化。B. 安徽芜湖市六郎镇特色小镇的发展经验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传统产业;二是要做好文化保护,发展文化产业。C. 材料一认为擦亮特色小镇的文化底色,既要有传统文化的继承,也要在传承中创新。这一观点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有表述。D. 材料二认为特色小镇建设要重视当地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一内核,这个内核和材料一中“文化灵魂”的内涵是一致的。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些地方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将优秀传统文化弃之不顾,导致的后果就是特色小镇文化灵魂和个性的丧失。B. 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
9、过程中,忽略了精神和文脉的延续,丢失了烟火气息和人情味,原因之一就是过度追求商业利益。C. 商业驱动带来小镇短期的人气和效益,唯有深挖文化的魅力才是发展的持久引擎,所以特色小镇建设应坚持文化至上。D. 优秀的特色小镇不仅有一个或几个当地特色产业,还有独特的文化印记,独特的文化离不开挖掘继承、创新和借鉴。3. 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 意大利维特尔博小镇又称“教皇之城”今天到处仍可看到中世纪风格的历史建筑,每一栋建筑都是活生生的历史。B. 我国某地德国小镇,小镇主打异域风情,从汉诺威百货,到德黑啤酒吧、温德姆酒店等引入一系列德国的东西。C. 安徽芜湖市六郎镇将文化基因注
10、入传统产业,打造出了一个集文创、生态、美育为一体的焕发勃勃生机的小镇。D. 西班牙胡斯卡尔小镇(3D动画蓝精灵拍摄地),用动画主题把文化要素注入到所有旅游、消费项目。4. 材料二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5. 如果你的家乡正在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请你结合文本就小镇文化建设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几条建议。【答案】1. D 2. C 3. B 4. 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展开论述。首先,通过对比引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破立结合法,先列举错误表现再谈正确做法。最后总结全文,表明特色小镇建设要回归文化的观点。 5. (1)小镇文化建设应当保护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
11、。(2)深度梳理当地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挖掘提炼出小镇独特的文化基因。(3)处理好文化和产业的关系,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A项,“不需要外来文化”错,原文“不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并非完全否定外来文化。B项,两个方面的经验概括有误,应为“将文化基因注入传统产业”或“以当时特色产业为根基,着力挖掘产业的附加值
12、”。C项,材料二没有谈创新。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应坚持文化至上”错误。原文为“文化和商业,不是二选一,而是相辅相成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为文章选取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应精读全文,特别是对需要选取论据的部分要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论点,在联系所给各选项,确定个选项是是支持该论点,还是反对该论点或者和该论点无关。本题注意题干要求是“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B 项,从“从汉诺威百
13、货,到德黑啤酒吧、温德姆酒店等引入一系列德国东西”可知,这是在照搬外国文化,而材料一中作者观点为“不是照搬照抄的外来文化”,显然,这与作者的观点相悖。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论证结构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材料二首先说到建设特色小镇的作用,同时举出了几个成功的例子,然后话锋一转,通过对比引出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列举几种典型的错误做法,如“重外观、轻内核”“重商业、轻文化”等,接着谈如
14、何正确的建设特色小镇,“文化和商业是相辅相成的”,从而运用破立结合的方法将建设特色小镇应注意的问题交代清楚;最后,作者总结全文,提出“特色小镇回归文化,充满烟火,才能生机四射”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材料二是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展开论述的。【5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知识储备和自己对问题的推理做出解答,也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注意文章细节所传递出的信息,然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态度。对与此类问题,要注意说理的逻辑性,言之成理,最好引用一些原文的内容,以增强说服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注意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就小镇文化建设方面向当地政府提几条
15、建议”,所以在解答时要注意联系文本内容,不可天马星空的解答。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提出“小镇文化建设应当保护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大拆大建、过度商业化,同时不要照抄外国外来文化”;通过材料二,我们可以提出“挖掘提炼出小镇独特的文化基因,不要只重商业而忽视文化的内涵”,通过材料三,我们可以提出“处理好文化和产业的关系,把文化作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考生也可以有其他答案,但要言之成理且和文章内容相关。(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父归(节选)日本菊池宽(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
16、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母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新二郎: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父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阿胤:爸爸!我是阿胤。父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母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父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吗?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贤一郎不睬。)父
17、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新二郎:是。(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母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父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新二郎: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
18、就不要再提了。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吗?贤一郎: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贤一郎: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沉默,母
19、亲和阿胤在抽泣。)父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贤一郎: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新二郎:可是贤一郎: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保重吧!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
20、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吗?您有地方去吗?父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吗!(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母亲:(哀求地)贤一郎!阿胤:哥哥!贤一郎: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的奔出。)(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21、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B. 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C. 母亲对父亲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都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D. 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B. 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个性特征的对话,表
22、现人物的心理状态。C. 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D. 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8. 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9. 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 C 7. B 8. 贤一郎亲眼见过以前父亲的荒唐,所以痛恨他;新二郎只见过现在年老体弱的父亲,所以可怜他。 9. 同意。从父权家长制的角度,贤一郎应该接受父亲;从情感的角度,父亲的归来是贤一郎没预
23、料到的,他恐惧、厌恶、憎恨和悲哀,这是矛盾之处。但血缘是任何东西都无法阻隔的,当多年积压的愤怒已经发泄完毕、父亲已经忏悔,看到父亲的确需要照顾,听到母亲的哀求,知道弟弟妹妹对父爱的渴望,他不想继续没有父亲,所以结尾出现了突然转变,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选项的内容涉及戏剧内容主旨、人物形象的分析,考生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细细比较选项内容,可采用排除法,选出正确或是错误的选项,此题题干要求“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4、。C项,“都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理解有误。依据文章内容,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父亲和解,除了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还有对夫爱的渴望,对完整家庭的渴望。【7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戏剧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戏剧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常考样式。阅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戏剧“三要素一主旨”进行圈点勾画。戏剧三要素:戏剧冲突,舞台说明,台词。考生初步把握戏剧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戏剧的主题,戏剧阅读试题的命制往往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戏剧的三要素及主旨答题。此题干要求“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项
25、,“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理解有误。依据文本可知,作者描绘贤一郎和他父亲的形象时,就是通过父子之间尖锐的冲突表现各自的心理,推动戏剧的情节的发展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和对剧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要求“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解答本文要总览戏剧内容,整体把握文本。对作品做体验式赏析解读的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地把握。要善于抓住厘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理解、感悟。可从剧情中介绍的人物经历入手。可从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根源来看,贤一郎见过父亲以前的劣迹,知道父亲的另一面;而新二郎只看
26、到了站在眼前的衰老体弱的父亲,不知道父亲的劣迹。这部反映家庭纠葛的作品都成功地揭示出合理主义思想下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通过文本分析,考生可以从中体悟出作者对待合理主义思想和亲情的态度。【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剧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这是一个分析探究性的题目,要求考生对剧中重要人物进行个性化理解与探究,虽然带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立足点还是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故解答该题时,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等方面加以探究。考生可从文中摘选相关观点加以概括,也可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适当延伸,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
27、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具体而言,先审题,题干要求“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审题的关键有两点:其一,此题考查考生探究文中重要人物形象的能力;其二,评论家认为这个人物形象是“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考生是否同意?一般情况,考生应该同意评论家的观点,然后依据剧情的发展,
28、分析“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在贤一郎身上的具体体现即可。大儿子贤一郎开始见到父亲时非常愤怒,对他父亲过去的行为进行了激烈的遣责,并拒绝承认他的父亲,他说“我们没有父亲。”“如果我有父亲,那便是我的仇敌”“我的父亲到我8岁为止总是在外面喝酒作乐,全不顾家里的事。结果便借下许多不正当的债,带了情妇跑了。对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爱合在一起,还抵不过那个情妇呢。我的父亲跑了之后,连母亲替我贮存起来的16块钱的存折都不见了”,贤一郎这一番话说得父亲没有脸面留在这个家里了,只好再一次走出家门。但当父亲走出去以后,贤一郎却又成了第一个要把父亲叫回来的人。因无法忘记父亲过去抛妻弃子的行为以及全家人为此遭受的苦难,不愿
29、意接受父亲,并与之理论,指责宗太郎的不是。最后父亲深感内疚,心灰意冷的再次离开家时,贤一郎这才如梦初醒,像疯了一样和弟弟一起出门寻找父亲。从贤一郎对父亲怨恨的原因看,他是一个善良、正直、敢于承担生活重负的孩子,他不会置年老体弱的父亲于不顾,虽然父亲年轻时劣迹斑斑。能做出合理的分析皆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良尝游下邳圯上,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30、。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子房始所见下邳圯上老父与太公书者,后十三年从高帝过济北,果见毂城山下黄石,取而葆祠之。留侯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黄石。太史公曰:学者多言无鬼神,然言有物。至如留侯所见老父予书,亦可怪矣
31、。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岂可谓非天乎?上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乙)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注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
32、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颗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选自苏轼留侯论)【注】“一击”指张良为韩报仇,在秦始皇东游时,张良与客狙击秦皇,误中副车一事。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B.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C.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D.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
33、死也11.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鸡鸣,指平明之后的一段时间,相当于凌晨1至3时,与丑时相对应。B. 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C. 高祖,古代帝王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文中指汉高祖刘邦。D. 匹夫,泛指平民百姓,也指有勇无谋之人。文中之意是后者。12.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前文主要表现圯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后文主要论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良不忍之心的观点,两文都着眼于“忍”。B. 从圯上老人处获得兵书,张良功成不忘本,将黄石取回“葆祠之”;后人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祭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祭
34、祀黄石。C. 司马迁原以为张良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却发现相貌像个美丽的女子,由此可见不可以貌取人。D. 苏轼认为张良有盖世之才,可以像伊尹、姜太公之一样施行安邦定国的谋略,并认为他刺杀秦始皇之举,事虽不成,其勇可嘉。13.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l)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2)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14. 综合两则材料分析,老人为什么用傲慢无礼的态度对待张良?【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第二天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2)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锋
35、芒是不可以触碰的,而当他处于强弩之末时则有可乘之机。 14. 张良虽有盖世之才,但不能忍受一时之愤,难成大事。老人想让张良懂得,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必先学会隐忍。【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句子的翻译是:贵族子弟,不会死于干盗贼这类事上,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身体值得珍惜,而不值得为干盗贼之类的事去死。“于盗贼”是介词短语,做“不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何者”
36、是一个独立的问句,在其前后断开,“盗贼”与“不足以死也”是主谓关系,“之”用在句子中作助词,取独,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A项,“指平明以后的一段时间”说法错误。指天明之前。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
37、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其勇可嘉”错。苏轼认为张良刺杀秦始皇之举是匹夫之勇。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旦日,第二天;乃,是;异,意动,以为异。(2)太急,过分严厉;犯,触碰;其末可乘,当他处于强弩之末时则有可乘之机。【1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38、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分析老人用傲慢无礼态度对待张良的原因,要结合两则材料,前文主要表现圯上老人对张良忍耐品质的考验;后文主要论述圯上老人“意不在书”,在“折”张良不忍之心的观点,两文都着眼于“忍”。根据“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颗以就大事”概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即可。【点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
39、,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40、,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 (甲)张良曾经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麻布短衣,走到张良(所在)的位置,径直把他的鞋落到桥下,看着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直着身子跪着替他穿上鞋。老人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于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到了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
41、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去并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见我,毂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再见到这位老人。第二天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张良当初在下邳桥上遇见那个给他太公书的老人,在别后十三年张良随高祖经过济北时,果然见到了毂城山下的黄
42、石,便把它取回,奉若至宝地祭祀它。留侯去世,与黄石一起安葬。以后每逢扫墓以及冬夏节日祭祀张良的时候,也同时祭祀黄石。 太史公说:学者大多说没有鬼神,然而又说有精怪。至于像留侯遇见老人赠书的故事,也够神奇了。高祖遭遇困厄的情况有多次了,而留侯常在这种危急时刻建功效力,难道能说不是天意吗?皇上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了子房。”我以为此人大概是高大威武的样子,等到看见他的画像,相貌却像个美丽的女子。孔子说过:“按照相貌来评判人,在对待子羽上就有所失。”对于留侯也可以这样说。 (乙)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兵书的传说,这件事太怪诞不经了;那又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出
43、来考验张良的呢?观察桥上老人用来含蓄地表达心意的言行,都是当时圣贤互相警示提醒的道理,世俗之人未能明察,把桥上老人看做鬼神,又大错特错了。而且老人的用意并不在于授予兵书上。当韩国灭亡,秦国正处在强盛的时候,秦国用刀、锯、鼎、镬等种种酷刑来对待天下有才能的人,平白无故遭到杀戮的人真是难以计其数,那时即使有孟贲、夏育那样的勇士,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本领。凡是执法过分严厉的君王,他的锋芒是不可以触碰的,而当他处于强弩之末时则有可乘之机。然而张良却不能忍耐一时愤怒的情绪,想凭一人之力,用大铁锤的一击来达到目的。当时,张良虽然侥幸没有死,但实际上生死之间连一根头发也容不下,那是何等危险啊。贵族子弟,不会死于
44、干盗贼这类事上,这是为什么?因为他的身体值得珍惜,而不值得为干盗贼之类的事去死。张良凭着他压倒世人的才华,不去策划伊尹、姜太公之类安邦定国的谋略,却只想采用荆轲与聂政那样行刺的小计谋,企图在侥幸中保存性命,这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惋惜的原因。正因为如此,老人才故意用傲慢无礼的行为来刺激他,张良如果能够忍受的话,然后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所以老人才说:“这孩子是可以教育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火山云歌送别岑 参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
45、上孤云随马去。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凝未开”、“不敢来”写出了火山云广大的笼罩范围,炎热可怕的威势。B. 五六句写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的追风随雨景象。C. 七八句观察视角由上转下,“斜”“半”二字着意烘托铁关、交河戍之高。D. 结尾二句扣题,归到送别上,描写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艰难。16. 作者是如何描写火山云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 C 16. 动静结合:既有“凝未开”的静态描摹,又有“风断雨回”的动态刻画;时空交替:既有朝开暮合的时间的纵向变化,又有绕树掩河的空间的横向展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既有“满山凝未开”正
46、面展现,又有与“飞鸟不敢来”侧面描写。【解析】【15题详解】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斜半二字着意烘托铁关、交河戍之高”说法有误。“斜”“半”分别点出火山云与铁关、交河戍的关系,从空间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气势。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描写的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翻
47、译并理解诗句内容;其次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句式、描写角度(空间、声色、感官、虚实、动静、正侧面等)等方面,具体分析句子的描写技巧;最后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作者情感,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首先,理解诗歌内容。这首诗中,“云”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诗歌大意是: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然后,找出诗中描写火山云的诗句,分析其描写技巧。第三句中“满山凝未开”从正面具体展现火山云的外观,主体感
48、强。“飞鸟千里不敢来”紧接着从侧面渲染这外观的奇异可惧。火山云的形象便鲜明突出。五至八四句笔锋一顿,转写火山云的动态。“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说这些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起来。同“满山凝未开”的厚重浓浊相比,这种动态的云轻盈灵巧多了。“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互文,描写火山云远“侵”近“略”的威力。“斜”“半”分别点出火山云与铁关、交河戍的关系,从空间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气势。既有静态的描摹,又有动态的刻画;既有时间的纵向变化,又有空间的横向展开。对火山云的描写可以说形象生动。最后,结合以上分析,分点整理作答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49、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志时说的“_,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2)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_!”(3)庖丁解牛有三个阶段的不同境界:初始境界是“_”;较高境界是“_”;最高境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答案】 (1). 率尔而对 (2). 如其礼乐 (3). 秦晋围郑 (4). 郑既知亡矣 (5). 所见无非全牛(者) (6). 未尝见全牛(也)【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
50、,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率尔、既。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夏天到了。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
51、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_,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
52、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在这样的旋律里,他们的肩上挑着收割的麦子,挑着收获的喜悦,挑着夏秋两季。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 比拟 夸张 对偶B. 比喻 借代 引用C. 引用 比喻 排比D. 比喻 对偶 借代19. 文段景物描写用词贴切,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答案】18. C 19. “扑打”将麦子拟人化,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写出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形象。昭示着麦子的生命力,
53、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20.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A项,没有夸张修辞;B项,没有借代修辞;D项,没有借代修辞。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赏析语句可从以下角度分析:语句使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语句写出了什么内容,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语句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词语运用的特色。(对句子中动词、形容词的妙用的分析)“扑打”一词,首先找出“
54、麦浪翻滚着”,夸张描写的事物是“麦子”,麦子“扑打”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麦浪翻滚的状态。“涌”,涌动,是一个动词,描写的对象还是麦浪,“像海浪”一样的麦浪在涌动,描绘出了一派生机和活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此处位于句首,是一个总括句,文段主要写是夏天人们紧张忙碌收麦的场景。根据“人们
55、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在这样的旋律里”推知此处应填“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点睛】语言连贯性的考查,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21.根据下面这段文字,请给“文创产品”下定义。要求不超过40个字。所谓文创,是指基于具备广泛受众并系统化的文化主题,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再解读与创造(即创意转化)的行为过程与相关产物。产品则是指一种能满足人类某种需求和利益的物质实体。近年来故宫积极尝试用文
56、创产品讲述自身充满深厚底蕴与文化积淀的故事,让人们通过文创产品直接触摸文化,亲身感受文化。【答案】文创产品是源于文化主题、经由创意转化、具备市场价值的产品。【解析】【详解】最新考试大纲规定: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属于语言的表达应用能力,下定义可以归入压缩语段这一类,下定义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连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压缩语段还包括信息筛选、内容整合等
57、,所以此类试题又考查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本题要求给“文创产品”下定义首先得出它的邻近属概念是“产品”,种差(特点)是“具备市场价值”,从前文得出“源于文化主题,经由创意转化”,可整理得出答案。22.下图是某社区预防接种站的工作流程,请你介绍此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答案】登记室医生核实接种对象,确定没有生病、过敏者后,接种对象到接种室接种疫苗,医生做好接种记录,并让接种对象在留观室休息,以观察反应。最后医生完成整理、消毒接种现场等后续工作。(意思对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中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运用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具体而言
58、本题属于流程图(框架示意图)。这种题的图文转换思路是:首先,整体把握图表,结合题干要求确定叙述对象及叙述中心。其次,读懂框架关系,理解每层点的具体内容。特别注意箭头横线或框线,它们提示着发展的趋势、走向或范围;横线上的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作用。最后,确定叙述顺序,注意箭头横线的箭头或框线以及横线上的词语。可适当增补字词,组织语言叙述。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不能被遗漏。题干要求介绍某社区预防接种站的工作流程,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按照箭头方向,从左到右,由上到下的顺序介绍即可。预防接种先在登记室看接种对象是否生病或是过敏体质,如果没有生病
59、且无过敏史,则开始到接种室接种疫苗并做登记,接种完毕需要在观察室休息、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最后由整理、消毒接种现场。注意不重不漏。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月27日晚,武汉市民打开窗户集体唱歌并大喊“武汉加油”的视频在微信群广泛传播,一位武汉市民介绍,开窗8分钟,看到可能会产生飞沫传播肺炎的消息后,整个小区瞬间恢复安静。对此,媒体和网友谈了自己的看法:新闻l_-l:体现武汉人民的幽默和乐观。网友:英雄的城市,你定能过关!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当地媒体就呼吁:停止开窗唱歌!有网友建议,要是想唱的话可以带着口罩关着窗唱。武汉网友:好吧,那就不唱了。武汉居民表示那是昨天最开心的事
60、情,感觉听到大家的声音,就感觉还有人陪伴着自己,感觉整个人都有希望了!但是大家还是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春天我们再相会!武汉加油!永远爱武汉!央频一央视主播说联播:疫情面前不分武汉人和非武汉人。武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封闭76天后武汉按下了重启键,防疫控疫,我们坚信中国必胜! 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从下面任务中选择一个写一篇作文。 武汉精神代表的是以大局为重的中华民族精神,请以“困境中的内驱力”为副题,写一篇演讲稿。 新冠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请以“困境中的守望相助”为副题,写一篇主题班会发言稿。 武汉按下了重启键,全国的防疫控疫局势转好,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请写一篇倡议书,倡议大家做
61、好自我防疫,不要放松警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 同舟共济,纾难解困 困境中的守望相助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同舟共济,纾难解困困境中的守望相助。“一滴水,实现不了汪洋大海;一颗星,成就不了灿烂星河”。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灾难数不胜数,但是从这样的灾难中,我们往往能看到互帮互助,万众一心的人们。在灾难面前,守望相助,才能纾难解困。守望,是人与人之间宝贵的情感。这份情感中包含着互助,充满了友善,也凝结着真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守望的力量。这份力量首先体现在医护人员
62、对患者的日夜照料中。因为是“守望”,所以照料中除了必需的医护治疗和起居帮助,还有精神抚慰和关爱。重症病房里情深意暖的呵护,方舱医院跳动的舞步,医护之间情真意切的关照,都是情感的汇聚,都是携手抗疫的守望。天灾人祸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而在面对这种灾难时,一个人的力量又过于渺小。幸运的是,在我们周围,总会有那些善良的灵魂,给予精神上的激励,传递鼓励的话语,与此同时,我们也往往会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可怕的疫情前,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才能战胜疫情,纾难解困。己亥末,庚子春,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使得举国惶恐,人人自危。尽管如此,人们亦不退缩,守望相助。身为农民工的郝进,慷慨地将家中18000只口罩捐献
63、出来,为多少缺少口罩的人们解了燃眉之急;八十三岁老人林子根,匿名捐款一万元,让医院能够购买更多医疗物资,救治更多的病人;残疾菜农秦大安,自费购买两千多斤蔬菜送给医疗专家团队,让他们能更投入地工作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不仅有战斗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还有在后方支援的一股股民间力量。人类守望相助的大爱终会凝聚成更大的力量让病毒远离。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即使你没有慷慨捐款数万的能力,你也能帮助邻居购买生活必需品,来减少他们的恐慌,实现物质上的相互周济。守望相助,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舍我其谁的精神。倘若人人如此,我们必定会纾难解困,迎来又一个春天。此次疫情,我们见证了太多人舍身前往抗疫前线
64、的最美背影,因为他们,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奇迹,恐惧逐渐散去,曙光慢慢到来。哪些骨头在风中挺立成了傲岸,哪些天使逆行走向抗疫最前线,哪些普通人的善良让我们热泪盈眶,哪些陌生人的温暖让我们重新燃起希望?疫情固然可怕,但中国人守望相助,众志成城,与疫情奋战到底。只有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才能纾难解困。我相信,不久后,便会华灯初上,人声鼎沸,国泰民安,因为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守望相助,定能纾难解困。我的发言结束,感谢大家聆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考生选取至少两到三个关键词,并使之形成有机关联,这类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考生关注
65、社会热点现象和重要问题,展示自己的素养。考生可以分析材料中关键词各自的意思,然后把有相关性的关键词放在一起立意。给出的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较大,参考立意角度也会较多。审题:本次作文需要结合材料和任务指令来进行审题立意。材料主要介绍了由“1月27日晚,武汉市民开窗集体唱歌并大喊武汉加油的视频”的新闻所引发的媒体和网友相关评论的内容。从各方评论来看,有赞扬武汉人民的幽默和乐观的;有关注大家健康,呼吁停止唱歌的;有鼓励武汉人民,坚信抗疫必胜的充满了感动和正能量。从审题立意的角度来说,这则材料中充分体现了武汉人民的乐观、以大局为重的精神;也能体现全国人民对武汉人民的关心和祝愿,展现了我们中国人民在困
66、境中守望相助的精神;还能体现大家在疫情面前,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防疫知识的进步。该作文中还给出了三个明确的任务指令:“困境中的内驱力”、“困境中的守望相助”、“做好自我防疫,不要放松警惕”,三个指令实际上就是文章的立意方向,所以这则作文材料审题难度不大,从任务中所给的要求任选其一来构思行文即可。同时要注意任务中所给的体裁限定,无论是演讲稿,班会发言稿还是倡议书,都有形式和内容上的要求,写作的时候要有所体现。参考立意:(1)英雄的武汉人民给了我们精神力量。(2)守望相助力量让武汉重新焕发生机。(3)武汉和我们在一起。(4)做好自我防疫,切莫放松警惕。素材:(1)疫情让这座城市陷入了沉寂,但没能摧
67、毁它的免疫系统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无论多么艰难,都不能阻止武汉人找到希望的火种。(2)成千上万名志愿者正活跃在武汉。有的在方舱医院为医务人员与病患清理重度污染的生活、医疗废物,有的顶着市民的不理解下基层大排查大走访,有的穿梭在武汉城里开车为社区居民提供出行保障志愿者用虽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举动连接着这座城、润滑着这座城、温暖着这座城。(3)武汉不是孤军在作战,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我们必须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发起全面总攻!冬将尽,春可期。(4)正是武汉人用英雄的站姿,抵挡疫情的蔓延。英雄的武汉,注定要以英雄的姿态来抵挡
68、疫情的继续蔓延。一声令下,当呼喊宣布“封城”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要为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安全牺牲小我。在此时此刻,武汉成为了“孤岛”,但是,国人不允许它成为孤岛,在面临医疗物资短缺,生活物资缺乏的困难处境之下,国家正在不断的为其送来战斗人员,医疗物资,生活物资,这样的温暖,感动,也只有这样的时候才能体会更深刻,武汉人的坚强,体现在每一处,从断臂,到坚强防控,每一个行动都在为疫情防控做着最大的努力。结构分析:文章开篇,作者便交代演讲的题目是同舟共济,纾难解困困境中的守望相助,然后结合疫情阐释了“守望”的意义;接着作者点明在可怕的疫情前,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才能战胜疫情,纾难解困的核心
69、观点,然后通过疫情之下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故事来加以论证。结尾首尾呼应,再申主旨,思路清楚,引人共鸣。【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