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475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B政府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请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C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D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只能表明商代已经出现牛的饲养,而不能表明出现铁犁牛耕,A项错误。政府

2、直接经营一些手工行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乘原料,生产不计成本,故官营手工业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比较发达,B项正确。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只能表明推动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而不能表明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C项错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说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推动了中国传统纺织业,纺织分离,且民族工业尚未产生,不能表明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 D项错误。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相关史实和史论,推理结论一定要有史实作为支撑,不能断章取义,如“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就可以得出“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其他选项也是采用此方法推断

3、即可。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A.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 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D. 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指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信息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正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C错误。【点

4、睛】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3.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C. 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D.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从封建转帝制”结合所学可知,是指从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是春秋战国向秦汉时期转变的时代,由分裂割据到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分封制之下是贵族政治,而秦朝设立的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实现了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根

5、据所学可知,神权政治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综上分析可知,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项。AB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三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4.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中叶的九章算术内容为:第一章“方出”、第二章“粟米”、第三章“哀分”(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第四章“商功”(各种形状体积的计算方法)第六章“均输”(以各种标准计算

6、各地的赋税和分派工役等)等。这反映出九章算术A. 系统总结魏晋时期的数学成就B. 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C. 形成中国完整的数学理论体系D. 体现了统治阶层的实际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按等级分配物资或摊派税收的比例问题”“各种形状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各种标准计算各地的赋税和分派工役”等信息可知,九章算术侧重于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比较注重实用性,故选B。九章算术是集战国和秦汉数学成就之大全的书,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并未列举完九章算术所有章节,且也没有说明其内部的联系,故C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九章算术要解决的问题更多的是体现了百姓的生活需要,而非统治阶层,排除

7、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数学成就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和选项进行分析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5.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A.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B. 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C.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D.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可知,汉元帝等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外戚当政,以丞相为首的官僚集团势力下降。故答案为A项

8、。B项,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强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排除;D项,封建制度的腐朽是王朝灭亡的根源,而不是宦官和外戚专权,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

9、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6.(唐)李华中书政事堂纪曰:“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门下省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政事堂者,君不可以枉道于天,反道于地,覆道于社稷,无道于黎元,此堂得以议之。臣不可悖道于君,逆道于仁,黩道于货,乱道于刑;克一方之命,变王者之制,此堂得以易之。”据此判断唐初政事堂的历史作用不包括A. 划定了君权的具体范围B. 强调了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C.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 促进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善【答案】C【解析】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议事处。政事堂会议是常设的、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无关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君不可”等字眼说明唐初政事

10、堂划定了君权的具体范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臣不可悖道于君”等字眼说明唐初政事堂强调了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常于“门下省”议事足以证明唐初政事堂也促进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7.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 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B. 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 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D. 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知识分子成为社

11、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戏曲小说源于生活,它鲜活灵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体现出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而是强调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材料主旨不是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故排除;材料反映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而不是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故D项错误。8.宋刑律的律文内容基本上承袭了唐律,但在律之后附录了敕令,宋朝立法史上出现了敕律并行和“以敕代律”的情况。这主要说明宋代A. 法律内容更加丰富B.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C. 立法部门权力削弱D. 执法的随意性加强【答案】B【解

12、析】【详解】据材料“在律之后附录了敕令”、“敕律并行”和“以敕代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敕令属于君主的命令,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故B项正确;敕令不属于法律,故材料不能说明法律内容更加丰富,故A项错误;“以敕代律”不能说明法律的消亡,也不能说明立法部门权力削弱,故C项错误;敕令也不都是随意的命令,故材料不能反映执法的随意性加强,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敕律并行”和“以敕代律”的含义和特点,敕令属于君主的命令,敕令不属于法律,“敕律并行”和“以敕代律”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据此即可正确判断。9.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

13、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A. 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B. 满族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C. 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D. 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答案】D【解析】由机构名称“理藩院”可以得出,其处理的是与清王朝有宗藩关系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比较浓厚,D正确;A与史实不符;B说法本身不正确;元代宣政院主要管理西藏事务,二者职能不同,C不正确。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马克思货币理论传人中国,引起币制改革鸦片大量进人,白银

14、外流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为否定选择。选项中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选项中对华资本输出应该是在甲午战后;故这两项不可能。故D符合题意。【详解】11.伦敦新闻画报报道说: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被认为会促使大清皇帝做出个公平合理的安排。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这里的“战争”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由

15、材料可以得出,材料所述为中英之间的战争,美法俄没有直接卷入战争之中,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B是英法联合入侵;C是中日之间的战争;D涉及到美法俄等国。点睛:本题考查了列强侵华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英国远征军逼近大运河所带来的危险”、“。俄国正忙于唆使中国反对大英帝国的正当要求,美国和法国派出了他们的战舰来观察我们跟这个不寻常的国家之间的战争”的理解和掌握。12.1859年的资政新篇规定:“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人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这反映了太平天国A. 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B. 对西方外来文化的

16、进入持保守态度C. 渴望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和技术D. 允许西方传教士和工匠自由地活动【答案】A【解析】材料中在资政新篇说到的是“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可知主张中外自由通商,“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即允许传教士到内地传教,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说明太平天国对外国人态度务实并有所警惕,A正确;B不符合“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法律制度,排除C;D不符合“不得擅入旱地”“不得毁谤国法也”,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17、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分析解答即可。13.元末顺德人孙责在广州歌中写道:“广南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闽姬越女颜如花,蛮歌野曲声咿哑。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春风列星艳神仙,夜月满江闻管弦。”广州歌主要描绘了元代广州( )A. 商贾大量云集B. 长途贩运发达C. 城市经济繁荣D. 国际贸易发达【答案】C【解析】根据“广南富庶天下闻,四时风气长如春”“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家室”可知,材料主要描绘了广州城市经济繁荣的场景,C正确;A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材料说明经济贸易繁荣,包括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排除D。点睛:本题容易误选D,解答本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全面解读,AB

18、D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应排除。14.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B. 轮船招商局C. 发昌机器厂D. 耶松船厂【答案】B【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判断此类企业应属于官督商办类型。A项是洋务运动时期官办军事工业,是洋务派创办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C项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D项属于外商创办企业。B项是洋务运动的最早、规模最大的民用工业。15.下表是李文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中1930年北平底层市民从业统计表。男子女子职业类别人数百分比职业类别人数百分比车马业6414209%缝织业3605951

19、%小生意2171925%雇工681123%夫役1631070%绣花641057%军警队132867%缝穷(补衣服)54892%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北平地区的民族工业非常发达B. 北平的城市化水平超前C. 北平的政治地位影响经济结构D. 北平地区贫富差距拉大【答案】C【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北京底层市民从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这是北京长期作为首都带来的结果,故C项正确;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达地区是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北京地区的民族工业并不发达,故A项错误;民国时期中国的城市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北京地区,故B项错误;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16.1948年5月,中国民主同盟临时总部响应中国共产党“迅速召开

20、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认为政治协商和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是一切民主党派和民主团体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也是民盟“一贯的奋斗方针”,并明确提出新政协应由“中央来召集”。这说明A. 民盟由参政党转变为执政党B. 新中国成立的民意基础扩大C.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 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各民主党派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民意基础扩大,B项正确。民盟是民主党派,在1948年不是执政党,新中国成立后也是参政党,不是执政党,A项错误。1954年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21、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各民主党派赞同召开新政协,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没有体现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确立,故D项错误。17.在古代雅典,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A. 防止贿赂法官行为发生B. 避免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C. 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D.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公民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是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主要体现公民法庭力图避免权力误用,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C正确

22、;材料没有涉及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信息,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苏格拉底的悲剧的内容,而是强调民众法庭力图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排除B;公民法庭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具体表现,而不是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排除D。18. 罗马法规定,货款月息不得超过货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B. 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C. 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D. 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是罗马法的规定,阅读材料可知,古罗马运用法律手段调节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以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从材料本身无法

23、看出A、B、C。19.米歇尔(法)在资本主义史中指出:“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1599年间提高了23倍;16世纪的前25年到最后25年,英国物价上涨16倍,法国上涨12倍。”材料所述现象直接导致了A. 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B. 欧洲生产关系出现变动C. 亚洲白银外流现象严重D. 西方奴隶贸易更加猖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信息 “西班牙本土的物价,在16世纪初期到17世纪初期之间上涨了2-3倍;意大利的小麦等价格在1520 -1599年间提高了23倍” 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

24、革命,导致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故B项正确。是商业革命;是鸦片战争;是和怒贸易。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20. 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主张海洋应该为人类共同所有、自由利用,“每个国家均可自由地(通过海洋)穿行到另外一个国家,并可自由地与之进行贸易活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 直接导致了第三次英荷战争的爆发B. 标志着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的开始C. 为荷兰海外殖民扩张活动进行了辩护D. 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英荷战争的爆发是由于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25、限制荷兰的海上活动,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是在英法七年战争以后,所以A、B、D说反错误,题干意在强调海上自由,意在为荷兰海上扩展辩护,所以答案选C。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荷兰的扩张21.2017年5月3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提请解散英国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A. 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B. 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C.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D. 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虽然保留了君主,但是没有

26、实权,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故A错误;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立宪为实,故C错误;英国上院的议员不是选举产生的,由贵族组成世袭,英国首相解散议会的时候,是只解散下议院,故B错误;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故D正确。22.18世纪末,有个美国政治家认为,危险的野心多半为热心于人民权利的漂亮外衣所掩盖,很少用热心拥护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该论断的意图是A. 主张国家权力要分权与制衡B. 呼吁美国人民正确行使个人权利C. 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D. 论证民主社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很少用热心拥护

27、政府坚定而有效率的严峻面孔作掩护”,说明当时联邦政府的权力较为弱小,为此要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即该论断的意图是为强化联邦政府权力做辩护。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体现分权制衡,排除A项;材料强调强化政府权力,B项不符合主旨,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社会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排除D项。23.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汉密尔顿上校代表人口21.1万的纽约州提议:“全国会议的席位,应该按照自由居民的人数,在各邦之间实行比例分配。”乔治里德代表人口最少的德拉瓦州(4.1万人口)提议:“不得同意改变每邦一票的平等表决原则。”其博弈的结果是美国确立了A. 总统制共和制B. 两院制议会C. 三权分立D. 联

28、邦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1787年宪法美国确立了两院制议会,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以各州人口按比例选举产生,以此解决大小州之间的矛盾。故选B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24.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所淘汰。该观点表明英国A.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B. 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C. 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答

29、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应该是君主立宪制制度,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政治制度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而是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A项错误。材料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没有体现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弊端,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而是强调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D项错误。25.“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

30、. 德意志帝国宪法B. 英国权利法案C. 法国1875年宪法D. 美国1787年宪法【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A正确;英国权利法案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故B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的都是共和制,与材料无关,故CD错误。26.下面是1810-1812年

31、间英、德、法、美四国机器棉纺业中拥有的纱锭数量的对比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的信息说明正确的是A. 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B. 美国民主制没能推动经济发展C. 法国共和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德国的分裂严重影响了工业化【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2年英国没有完成工业,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当时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工业革命,而不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法国政体并不稳定,这一时期是法国第一帝国时期不是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当时的德国四分五裂,不利于德国资本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故D项正确。点睛:材料中的关键时间点“18101812年” ;然后以这个时

32、间点来分析四个选项即可。27. “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 四月提纲B. 共产党宣言C. 大抗议书D. 人权宣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中的“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可以推断“它”应该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对国际工人运动有指导作用的著作,根据时间可以排除掉CD;四月提纲虽然是有关工人运动的,但是它不可能被别国发行,因为它只是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对俄国革命进程发挥指导作用的文件,所以排除A;所以只有共产党宣言符合上述条

33、件,故选B。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28.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 法国大革命C. 巴黎公社起义D. 俄国二月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史实,属于巴黎公社起义,故C正确。法国里昂工人起

34、义,没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故A排除。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故B排除。俄国二月革命,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故D排除。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名师点睛】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大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正与封建势力做最后阶段的斗争,发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初期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无法进行其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愿望。29.(英属北美殖民地)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是国家获得财富的基础和保障。农

35、业应满足殖民地粮仓的需要,农业要尽可能多生产农产品以出口带来财富,避免因为进口粮食而造成财富的流失。该观点旨在说明英属北美殖民地A. 农业是工业的基础B. 应生产大量农产品C. 限制农产品的出口D. 应该推行重商主义【答案】D【解析】材料“农业要尽可能多生产农产品以出口带来财富,避免因为进口粮食而造成财富的流失”说明,当时英属北美殖民地重视商品出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重商主义相符,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说明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产品的出口而不是生产,故B项错误;点睛:材料“农业要尽可能多生产农产品以出口带来财富,避免因为进口粮食而造成财富的流失”是解题的关

36、键。30.“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舟、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A. 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B. 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C. 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 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欧洲的城市中心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北部地区。结合材料中16、17世纪的时代背景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欧洲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获得“优势”。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垄断性贸易公司

37、的建立是要适应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材料主要反映了欧洲城市的发展,不涉及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发展;C选项错误,到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最终取得世界殖民霸权;D选项错误,欧洲北部城市发展较快,而地中海地区城市发展停滞不前,不涉及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经过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1.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下列与材料中所指的“它”最相关的是A. 早期殖民扩张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

38、第一次工业革命D. 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中可以看出,当时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控,这种经济思想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的。所以答案选D。ABC与题意不符。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32.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年份发明者职业成果1765哈格里夫斯木工、纺织工珍妮纺纱机1769阿克莱特理发匠水力纺纱机1785卡特莱特牧师水力织布机1785瓦特修理工改良蒸汽机A. 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B. 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都领先世界C. 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D. 工业

39、生产逐渐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中的年份和发明成果,可以看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结合表格中发明者的职业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上来自于发明者的劳动经验,并没有科学的指导,科学与技术没有结合在一起,故A项错误;仅从表格看不出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在世界中的状况,也不能看出英国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故B、C项错误;根据表格,从1765年至1785年,机器由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发展到了改良蒸汽机,可见工业生产已逐渐摆脱了对自然力的依赖,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董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

40、出“大德小刑”,德主刑辅。不准民间私自授律学和私家收徒讲授法律,禁止百姓抄写或刻印法典。因此,民间法律教育是一片空白,百姓不知法律条文,更谈不上知法用法。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北魏律规定,祖父母或父母年迈,家中又无成年子孙或期亲近属进行赡养,该罪犯可以依法暂时不执行所判徒、流、死刑,责成其回家尽孝,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法。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等材料二 美国的法律教化重视学校教育,采取情境模拟、案例教学、社区参与等方法,注重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同时将法律教化与公共文化设施相融合,许多城市能看到宪法广场、宪法公园、警察博物馆、犯罪博物馆等专

41、题法律教化设施。民众随时可以接触和感受法治,将法律与个人的自由、权利紧密结合,增强法律在公众心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摘编自范沁芳美国的法律教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法律意识,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美国在法律与教化方面的不同之处,并简析法律与教化的借鉴意义。【答案】(1)法律意识:“隆礼重法”“德主刑辅”(或“大德小刑”);政府垄断法律教育(或禁止民间私自授法传法),法律教育淡薄;法律与儒学、儒家伦理相结合(或法律意识受儒家思想影响)(或以礼入法)。原因:先秦儒学的影响(或受荀子思想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42、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主动参与法律解释;统治者对法律的控制(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2)不同点:古代中国注重以儒学为核心的教化;美国重视法律教育。古代中国限制百姓学法;美国重视法律的宣传与教育。古代中国注重以政府的权威自上而下保障法律的实施;美国注重采取多种形式,自下而上培养公民法律的意识。借鉴意义:重视法律可以增强法律在公众心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法律本身的普及,有利于培养公民意识和自由平等观念;重视教化,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法律和教化两套最基本的社会规范体系应相互配合。【解析】【详解】(1)法律意识:由材料“董

43、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可知,法律意识为“隆礼重法”“德主刑辅”;由材料“不准民间私自授律学和私家收徒讲授法律百姓不知法律条文,更谈不上知法用法”可知,政府垄断法律教育,社会法律教育淡薄;由材料“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待为老人养老送终后,再执行原来的刑法”可知,法律与儒学、儒家伦理相结合。原因:由材料“董仲舒在孔子宽猛相济和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可知,汉代之后的法律意识是受到了先秦儒学的影响;由材料“不准民间私自授律学和私家收徒讲授法律。因此,民间法律教育是一片空白”可知,统治者对法律的控制也

44、是其中原因之一;由材料“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可知,汉代之后的法律意识的形成还离不开儒家知识分子主动参与;结合所学,儒学对法律的影响力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使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2)不同点: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 “美国的法律教化重视学校教育”的信息可知,古代中国注重以儒学为核心的教化,而美国则重视法律教育;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注重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的信息可知,古代中国限制百姓学法,而美国则重视法律的宣传与教育;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同时将法律教化与公共文化设施相融合增强法律在公众心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知,古代中国注

45、重以政府的权威自上而下保障法律的实施,而美国则注重采取多种形式,自下而上培养公民法律的意识。借鉴意义:这一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公民意识的培养、社会矛盾的缓和、社会道德水准的提升、法律意识的增强等角度展开。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11929年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时期(年)口号18611899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19001909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101919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9201929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

46、分田地阅读上表,任选两个时段的“口号”拟定出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晚清时期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思潮呈现多样性。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更多的国人走上救亡之路。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利用西方科技来挽救统治危机;19世纪末,面对列强瓜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走自上而下的改良之路,戊戌变法运动兴起;晚清政府以新政为口号,掀起了立宪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综上所述,晚清时期,面

47、对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不同阶层的国人走上了不同的救国道路。(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救亡与启蒙。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不过需要认真审题明确材料中时间“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早期”需要对表格中所有的口号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做到史论结合,紧贴材料内容。通过“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口号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两大主题。根据材料结合材料中口号出现背景和口号的目的、作用进行分析,可知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国人开始救亡探索。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口号

48、,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救国; 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民族资产阶级以“变法自强、实业救国”、“民主共和”等的口号,创办实业并掀起变法及革命浪潮,以图挽救民族危亡。同时,这些口号也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传播了新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启迪了国人救国、救民的探索。因此这一时期的口号反映了国人挽救民族危亡与解放人民思想的两大主题。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府兵制创立于西魏北周。起初,府兵是职业兵,是兵农分离的。早期府兵,不是六镇鲜卑,便是关陇豪右,后来地方豪强私家武装的乡兵也被纳入府兵系统,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直接障碍。隋朝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开皇十年,隋文帝颁布诏

49、令,军人和普通农民一样,也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在管理体制上,设置十二卫,各卫置大将军,为府兵最高将领,总隶于皇帝。隋炀帝时,十二府有领兵权,而无调动军队的权力;兵部掌管军令和军官的除授等,却不具体领军。隋朝在府兵制度上的这些改革,巩固了府兵制,加强了封建政府的武装力量。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府兵制的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兵制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和均田制相结合;兵农合一;管理上总隶于皇帝(或受制于皇权);领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由贵族制到平民制。(2)意义: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升了军事实力(或加强了封建政府的军事力量);加强了

50、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或有利于抑制豪强)。【解析】【详解】(1)特点:由材料“隋朝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可知,其特点为和均田制相结合;由材料“军人和普通农民一样,也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可知,其特点为兵农合一;由材料“在管理体制上,设置十二卫,各卫置大将军,为府兵最高将领,总隶于皇帝”可知,其特点为管理上总隶于皇帝;由材料“十二府有领兵权,而无调动军队的权力”可知,其特点为领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由材料“早期府兵,不是六镇鲜卑,便是关陇豪右军人和普通农民一样”可知,其特点为由贵族制到平民制演进。(2)意义:由上一问归纳出的“由贵族制到平民制演进”的这一特点可知,改革有利于抑制豪强,维护社会稳定;由材料“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直接障碍”可知,改革之后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材料“巩固了府兵制,加强了封建政府的武装力量”可知,改革提升了军事实力;结合所学,可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