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414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21版新高考地区选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1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原因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土地资源短缺生态退耕、建设占地等我国人均耕地较少能源短缺利用率低、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全球变暖过量排放CO2,毁林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使用氟氯烃南极臭氧空洞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

2、任意堆放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垃圾“围城”现象噪声污染交通、工厂噪声等城市噪声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石油泄漏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实质、内涵、原则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实质在发展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中解决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原则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阶段性原则: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

3、的差异三、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1我国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出的行动纲领(1)提出背景我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2)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3)战略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人口战略(2)资源战略资源短缺(3)环境战略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4)稳定战略把经济发展摆在首位,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到国家和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在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的前提下,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4、,坚持社会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微点1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微点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短缺等。(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微点3正确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

5、“发展”。(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时,不要把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微点4清洁生产的判定(1)清洁的能源:提高液态燃料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比重,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2)清洁的生产过程:尽量少用、不用有毒和有害原料,使用高效率的设备,采用少废无废工艺。(3)清洁的产品:节约资源,尽可能实现废物利用。微点5全面把握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传统农业指导思想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结构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结构单一,注重种植业的发展肥料以有机肥为主以化肥为主农业能源沼气、太阳能等清洁可再

6、生能源煤炭、柴草等环境问题(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 1 800 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 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2)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3)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

7、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2)(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3)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环境问题的地域

8、差异(1)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交通、工业活动与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 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度消耗资源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答题思路环境问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图、关联图及文字材料为线索,以社会关注的

9、环境问题为主线,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判断(类型、表现及分布)、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以及治理措施等。考查角度关键词答题思路类型、表现及分布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材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表现特征和分布等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后果与危害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加剧、生命财产损失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治理措施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治理污染、节约资源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如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

10、料等),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根本措施在于恢复生态,因此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再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2020汉中调研)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 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回答12题。1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A淡水枯竭B气候变暖C臭氧层破坏D酸雨危害2近十几年来,该岛生物种类快速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岛屿封闭 B地形单调C人类破坏 D降水过多解析:第1题,

11、该岛受纬度和海洋影响,气候寒湿,淡水资源丰富;地域狭小,缺乏现代工业,受酸雨危害程度低;臭氧层破坏对两极地区及青藏地区影响较大。岛屿周边地势低,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使岛屿面积减小,居住环境受限,故气候变暖是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选B。第2题,近十几年来,岛屿的地形、封闭性及降水量等自然条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因而该岛生物种类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人类破坏。选C。答案:1.B2.C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3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

12、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解析:第3题,夜间城市人口大多进入睡眠状态,户外活动最少,但PM2.5浓度仍然较高,说明户外活动减少对污染物沉降没有明显影响,A错误;城市降水日变化不明显,10时以后降水增多的情况不确定,B错误;10时以后由于城市受太阳辐射影响增大,加上人为原因排热增加,气温上升迅速,热岛效应增强,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C正确;白天城市车流量远大于夜间,但夜间PM2.5浓度并不比白天低,说明PM2.5浓度与车流量

13、无直接关系,D错误。第4题,东北地区重工业比重大,加上冬季取暖,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大,SO2排放量大;华东地区轻工业占比高,燃烧消耗的煤炭资源量较东北少,SO2排放量较小,A正确;东北地区人口密度比华东地区低,但SO2浓度高,B错误;华东地区资源贫乏,所需要的能源、原料多从外地调入,但大气SO2浓度相对较高,故大气SO2浓度与当地的资源条件无关,C错误;两区域人们的出行方式相似,D错误。答案:3.C4.A可持续发展(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2002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

14、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图解思路】【尝试解答】1.C2.C1明确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同代人之间、代与代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

15、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各国共同参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限制,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3.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4.

16、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庞大的人口压力(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3)深刻的环境危机1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特征、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 (2)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来进行分析。(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问题、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 (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

17、;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对外开放。发展教育,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2分析某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答题要点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看具体考题可有所侧重或删减。(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18、,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与生态农业。(3)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体系。(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和消费观。(5)加强国际合作,明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图所示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省级行政区是()A桂B粤C苏D新2图中a、b、c、d代表的工业,以下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a纺织工业b印染工业Ba印染工业c食品加工Cc饲料加工d食品加工Db纺织工业c饲料加工3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有()所有的废弃物都

19、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生物质发电可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ABCD解析:第1题,从图中产业结构可以看出,该经济模式中既有棉花种植,又有水产养殖,能够满足这个种植条件要求的可能是江苏省。第2题,以棉花为原料的工业,应是纺织工业;与纺织工业有产品联系的是印染工业,因此a为纺织工业,b为印染工业。畜牧养殖业的产品可以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料,c为食品加工;而花卉加工和食品工业的下脚料可以进行饲料生产,因此d为饲料加工。第3题,并非所有的废弃物都进入了新的生产环节,生物质发电也只是为生产生活提供部分用电需求,因此说法错误。答案:1.C2.A3.D在可

20、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清洁生产成为工业发展的自然选择。下图分别是传统经济流程图和循环经济流程图。读图回答45题。4两种流程的最大区别是()A从自然中获取的资源数量不同B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C产品的经济效益不同D投入的多少不同5在循环经济流程图中,评估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A从资源开发环节进行B从产品生产过程进行C从废弃物排放情况进行D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经济流程直接向自然中排放废弃物,而循环经济流程是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后再向自然中排放。两种流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向自然中排放的废弃物不同。第5题,循环经济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评

21、估产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答案:4.B5.D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地理关联图通常是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它体现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机制、内部结构、因果关系、发展趋势、治理措施等。判读内容分析解决问题读图名,明主题研读图名及图文材料,明确关联图的主题是什么理关系,找突破把握内在联系根据框图中文字内容、箭头指向,明确各框图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等寻找主导因素结合主题和各框图之间的关系,分析并找出主导因素(或核心地理要素),然后抓住主导因素来分析其对其他要素的影响代入尝试验证将最终判断代入关联图,然后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

22、等,以验证其正确性(2019高考全国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回答(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判读流程】第一步读图名,明主题。该图为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第二步理关系,找突破。(1)该自动处理系统是处理厨余垃圾的,故厨

23、余垃圾是该处理系统的原料。(2)从图可知,该处理流程可转化为下图:【尝试解答】(1)B(2)C(2020淄博测试)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回答13题。1图中处的内容应是()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2结合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类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类的任务D人类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3协调人地关系的首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规模B转变发展模式C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解析:第1题,人类的生产既有自身生产也有

24、物质资料生产,人类自身生产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故为物质资料生产,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改善环境质量,故为改善环境质量;要想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人类与环境统一,故为人类与环境统一。第2题,A、B、C三项的叙述都是片面的,人类只有尊重自然才能发展自己。第3题,根据图示分析,协调人地关系首先要控制人口规模。答案:1.A2.D3.A下图为某市新生态城水循环利用模式图,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读图回答46题。4图示水循环利用模式()A保障大气、水体的零污染B实现了“氢气甲烷风电”清洁能源生产C再生水直接用作补充景观用水D是基于“生产生态生活”的一体化

25、设计5图中化工产业区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原材料B能源C科技D劳动力6图示生态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A节能、减排、再利用B净化、循环、再利用C降耗、节能、可持续D净化、降耗、可持续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生态城水循环利用模式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D对。图中显示,再生水经过人工湿地及水生植物净化后才可用作补充景观用水,C错。图中未体现风电的生产,B错。该水循环利用模式并不能保障大气、水体的零污染,A错。第5题,图中化工产业区走的是高端化工产品之路,所以其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科技。第6题,该生态城建设的主要目标不包括节能和降耗,而是水资源的净化、循环、再利用。答案:4.D5.C6.B

26、一、选择题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通常分为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四大类。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五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甲物质可能为()A碎石B草甸C荒漠D冰川积雪2依图判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A水热条件 B地形地势C土壤肥力 D灌溉水量3对于我国西北地区来说,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途径宜为()A拓展林草面积 B建设人工绿洲C加大冰川融水 D减少荒漠化土地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已知四种物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变化情况,可推导出生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27、量变化的一般规律,再结合甲物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小且变化不大,可判定甲物质可能为草甸,故选B。第2题,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从冬季到夏季,气温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各种植被的生长加快,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在7月达到最大,故可以判定是水热条件的影响,选A。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是典型的干旱区,水源是制约其生物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建设人工绿洲,可有效地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故选B。答案:1.B2.A3.B(2020天津模拟)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此回答45题。4过度开发海岸带会造成()生

28、物多样性减少 海陆水分交换失衡河流含沙量增加 海洋灾害频发ABCD5为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A定期休渔B停止围填造陆C增殖放流D防治水体污染解析:第4题,海岸带过度开发,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带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过度开发会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促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第5题,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生态功能。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填造陆,所以应停止围填造陆。答案:4.D5.B(2020廊坊联考)读某年我国交通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图,回答

29、67题。6甲是我国人均交通碳排放量最高的省市,对其贡献程度最小的是()A道路平坦程度B居民可支配收入C人口密度D经济发展水平7能有效减少乙省交通碳排放总量的合理措施是()A控制经济的增长速度B改变以出口为主的产业结构C大力拓宽城市道路D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解析:第6题,图示甲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道路平坦利于汽车通行,但其与交通碳排放量关系不大,对交通碳排放量贡献最小。上海经济发达,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高,汽车购买量、使用量大,则交通碳排放量较多;人口密度大易出现交通堵塞,增加交通碳排放量。第7题,乙省为广东,经济发展快。新能源汽车多以电能为动力,碳排放量较少,故

30、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可减少交通碳排放总量。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既不合理,又对交通碳排放量减少影响不大;产业结构与交通碳排放量关系不大;拓宽城市道路可减少交通堵塞,从而减少碳排放量,但城市道路受城市建筑布局影响,难度与成本很大,故不是合理措施。答案:6.A7.D(2020南平质检)有机氯杀虫剂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具有残留时间长、有毒、易被生物体吸收的特性。某团队在1997年6月初至8月末,对加拿大落基山脉东部班夫国家公园的鲍湖水系(下图)进行了取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冰川是地表水有机氯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据此回答89题。8该研究取样期间,鲍湖的水主要来自()A河B河C河D河9加拿大卫

31、生组织建议当地居民减少食用湖内鱼类产品的主要原因是()A改善单一饮食结构B保护生物多样性C鱼体内污染物富集D发展观光旅游业解析:第8题,读材料可知,冰川是地表水有机氯污染物的重要来源,说明研究期间鲍湖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读图可知,冰川分布在该区域西南方向,据此判断河河水是研究取样期间鲍湖的主要水源,A正确。第9题,读材料可知有机氯杀虫剂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具有残留时间长、有毒、易被生物体吸收的特性。鲍湖中的鱼体内污染物富集,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加拿大卫生组织建议当地居民减少食用湖内鱼类产品,C正确。答案:8.A9.C(2020重庆部分区县一诊)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为解决该地区某种

32、环境问题所设计的排灌系统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10该环境问题最可能是()A土地荒漠化B土地盐碱化C环境污染D地下水漏斗11相对于1995年,2015年的排灌方式()A施工简单且成本低B制约了机械化作业C提高了土地利用率D减轻了土壤的污染解析:第10题,获取左图信息,该地环境问题主要是引水灌溉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抬高,进而使地下水中的盐分更容易在土壤表层累积,导致土壤盐碱化,B对;土地荒漠化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用水(过多取水)等造成的,A错;引水灌溉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错;地下水漏斗是开采地下水导致集中开采区的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现象,图中地下水位高度总体相当,没有明显

33、低于其他水位的地方,D错。第11题,在土壤深处埋放暗管,施工难度较大,A错;暗管在地下一定的深度,农用机械是在土壤表层作业,暗管不会制约机械化作业,B错;暗管埋设在地下,减少了对地表土地的占用,同时通过暗管排水可减轻土地盐碱化,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C对;土壤污染来自农药、化肥、工业污染物等,改变灌溉方式并不能起到减少土地污染的作用,D错。答案:10.B11.C二、非选择题12(2020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

34、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 kg。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1961年曾达19.9万吨,到2002年却只有2 592 吨。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 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 cm,阶梯间建有凹槽。至2016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 592吨增长近27倍。下面图1为青海湖水系图,图

35、2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1)分析青海湖裸鲤从有鳞片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2)简述1961年至2002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解析:(1)注意“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含义,结合青海湖由淡水湖变为咸水湖,湖水盐度增大进行分析。(2)青海湟鱼数量减少与生长慢、过度捕捞有关;同时湟鱼对“水质等要求严格”,可从人为因素对栖息地、水质的影响角度分析。(3)明确设计内容“修(改)建7座阶级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 cm,阶梯间建有凹槽”,再分析阶梯及其高差、凹槽的作用即可。

36、(4)湟鱼对水质敏感,需要保护水质;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应加强人工繁殖。答案:(1)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由于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天敌减少。(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小;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排放污水等行为,直接造成湟鱼资源数量锐减。(3)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阶梯

37、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4)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质;实行人工增殖养殖放流。13(2020唐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下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年

38、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藻水华往往发生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4)说明甲湖流域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原因。解析:(1)注意设问要求分析“集中在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包括两个方面。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及风向角度分析。(2)“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水华现象。(3)材料中提及湖泊枯水

39、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湖口水闸建成后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据此分析即可;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4)原因可从“统一规划综合整治”角度分析。答案:(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藻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藻容易在湖西部堆积。(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被大量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对蓝藻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可能性。(4)甲湖流域涉及多个(级)行政区;政府统一规划整治才能协调各(级)行政区、各部门利益;从流域整体进行综合整治,实现效益最大化(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保证水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