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评价(七)(第七单元)(60分钟10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40分,共100分)1.下面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漫画可以说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D.巴黎和会上的勾心斗角【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岛被称为火药桶,帝国主义国家在这里矛盾尖锐。1914年
2、,奥匈帝国的皇储在萨拉热窝街头遭到塞尔维亚青年的枪击,皇储夫妇被击毙,这一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正确;B发生于1916年,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欧洲的地位变化,排除C;D发生于1919年,排除。2.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罗素认为,“许多人确实有一种倾向于战争的本能”“许多原因导致战争,但是,随着所有市民欢迎战争爆发,受挫的情感是战争狂热的主要原因”。罗素的观点()A.代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普遍认识B.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正确认识C.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立场D.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罗素认为市民的狂热情绪是战争爆发
3、的主要原因,这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战争的认识,B正确。罗素的观点属于个人的认识,不能代表整个欧洲和英国统治阶级,A、C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排除。3.“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战情绪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解析】选A。材料“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反映了强烈的反战情绪,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
4、中各国伤亡情况,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故D错误。4.1917年,中国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工几乎全部被投放到前线,挖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筑路架桥、解运粮草、装卸给养但凡战争所需,几乎无处不往、无所不为。法国军队总司令福煦也曾在给法国总理的信中写道:“(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这说明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显著特点是()A.“以工代战”B.文明出征C.不参与战务 D.民间自发【解析】选A。根据材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出了大量劳工参与战争中的后勤保障,支援协约国,故A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文明出征,B排除。挖
5、掘战壕、修筑工事、野战救护、掘埋尸体、清扫地雷等也属于参与战务,C排除。中国参战是政府行为,而非民间自发,D排除。5.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的是()战后飞机、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促进各国政府职能的调整,使得政府办事高效、快捷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A.B.C.D.【解析】选D。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应用发展的催化剂,同时战争促使政府转变职能,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人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为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国际联盟,正确,选D。6.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煦说
6、:“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解析】选A。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材料及联系已学史实可知福煦的话表明凡尔赛条约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它建立的是一个不稳定的世界秩序,隐含着各种矛盾。巴黎和会上对德国的削弱,为战争埋下复仇的种子,导致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故选A。【补偿训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
7、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想挤牛的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B.“想挤牛的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C.“想割牛的头”的敌人指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D.“想割牛的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国争霸计划有准确的认识。结合所学,“挤牛的奶”是指美英等主张一定程度上削弱德国,但美德矛盾不是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割牛的头”指法国主张最大程度上削弱德国。故D正确。7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主要是因为()A.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最为强大B.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最成熟C.俄国各种社会矛盾都空前尖锐D.俄国工农之间的联盟最巩固【解析】选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出现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各种矛盾的交织,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8.有人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这种认识()A.主张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3月B.否定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严重地贬低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D.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解析】选D。据材料,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
9、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沙皇统治,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故D正确。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11月,故A排除。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故B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贬低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故C排除。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裂变的资本主义世界以美国为中心开始重新组合时,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苏联已经成为另一个建构中的“世界体系”的中心。据此可知,十月革命()A.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B.奠定了两极对峙格局的基础C.动摇了世界资本主义秩序D.改变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方向【解析】选A。材料“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
10、苏联”强调了十月革命的影响,即十月革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基础,表明十月革命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故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而不是由十月革命促成的,B错误;根据材料“由十月革命发展而来的苏联已经成为另一个建构中的世界体系的中心”可知,材料强调了十月革命对当时世界历史的重大意义,没有体现动摇世界资本主义秩序的问题,故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对俄国社会发展方向有重大的影响,但材料没有体现,故D与题意不符。10.1917年,俄国出现了“背带贩子”群体,他们将农产品背进城市,再把工业品带入农村进行倒卖。政
11、府对此屡禁不止,但1922年后这个群体就逐渐消失了。造成这一现象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分别是()A.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B.实施新经济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C.大规模开垦荒地、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解析】选D。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苏联为应对物资短缺的险恶形势,很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格分配制度,取消自由贸易,人们解决不了温饱和生活需要,“背带贩子”应运而生。1922年已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背带贩子”逐渐消失,故答案为D。11.全球通史指出: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
12、政策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苏俄政府的“让步”带来的影响是()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D.苏俄倒退到资本主义时代【解析】选A。材料“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征收”指苏俄内战结束后,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结合所学可知,苏俄政府为此的“让步”是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促进了苏俄经济恢复和发展,故选A;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C是苏联模式的影响,排除B、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国家掌握经济命脉,不会倒退到资本主义时代,排除D。12.斯大林指
13、出:“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为此,苏联实行的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B.集体农庄C.优先发展重工业D.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解析】选C。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快速增强实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故答案为C。13.下列拉美地区的斗争中,以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宪法为目标的是()A.阿根廷共产党领导工人罢工B.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C.墨西哥卡德纳斯进行民主改革D.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不懈努力,以卡德纳斯的民主改革最为突出,C正确。14.20世纪2
14、0年代,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取得的成果是()A.以和平手段获得独立B.将石油等资源收归国有C.颁布了1917年宪法D.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桑地诺领导尼加拉瓜抗美斗争,最终迫使美军撤出了尼加拉瓜,D正确;桑地诺领导尼加拉瓜人民进行了游击战争,不是以和平手段获得的独立,A错误;B、C是指墨西哥,排除。1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在埃及建立了殖民保护制度,使埃及由半殖民地变为殖民地,埃及民众深受殖民保护制度之苦,反英情绪激烈,埃及爆发了华夫脱运动。与这一运动有关的人物是()A.甘地B.扎格鲁尔C.华夫脱D.卡德纳斯【解析】选B。据所学可知,
15、埃及华夫脱运动的领导人是扎格鲁尔,故B正确;甘地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者,A与材料不符;华夫脱是埃及资产阶级政党,C与题意不符;卡德纳斯是20世纪30年代墨西哥资产阶级改革的领导者,D与材料不符。16.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A.引发了十月革命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印度支那”“1926年”“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
16、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故选B。17.墨索里尼曾经说:“如果国联把经济制裁扩大到包括石油在内,我就不得不在一个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对我将是个无可估量的灾难。”这段话意在说明()A.石油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重要性B.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成功的军事冒险C.意大利侵略得逞是由于英法的纵容D.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实行了经济制裁【解析】选C。材料主要反映了国联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纵容。选项中只有C符合题意。所以选C。18.下图是一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海报,上面有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中的话:“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该海报最早可能出现于()A.慕尼黑协定签字后B.德军向英法
17、发动进攻后C.苏德战争爆发后D.日军突袭珍珠港后【解析】选D。从海报中美国残缺不全的国旗可知,美国国家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因此,该海报应该是美国遭受日本攻击后出现的,故选D。慕尼黑协定签字是在1938年,与美国无关,故排除A;B没有涉及美国,故排除B;C与美国无关,故排除C。19.1942年1月在华盛顿,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其余22国按国名的英文字母依次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表明中国的抗战功绩得到了国际社会上的承认说明反法西斯力量的内部矛盾消除了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A.B.C.D.【解析】选C。反法西斯国家内部存在复杂的矛盾,如大国间的利益争夺,大国对
18、小国、弱国的侵略和控制等,因此排除。均符合史实,故答案选C。20.在联合国的框架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它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它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中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A.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B.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C.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D.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解析】选A。材料“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它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的这一设计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助于五大国在维
19、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故A正确;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重视保护弱小国家或民族的利益,故B不符合题意;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故C不符合题意;联合国起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1.(18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实现现代化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苏联的经济现代化探索给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价格交售给国家。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二1920年底,苏俄国
20、内战争基本结束。在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之后,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这引起了在战争期间默默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在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也心怀不满,纷纷罢工。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表明国内不满情绪已经非常严重,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材料三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年份项目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
21、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拖拉机不详42121电力15107432石油232121钢555432注: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1)材料一表述的苏俄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通常被称为什么政策?(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8分)(3)材料三反映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的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苏联在工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教训。(8分)【解析】第(1)题,“政策”,依据材料一信息“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价格交售给
22、国家”可知,该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2)题,“背景”,根据材料二“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得出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余粮收集制的继续推行。第(3)题,“方针”,依据材料三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经验教训”,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快速实现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余粮收集制(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亦可)不适应当时的社会状况。(3)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经验教训:快速实现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不合
23、理(或具体表述: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2.(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部,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日本大本营认为,占领缅甸可以截断盟国援华抗战的国际通道,迫使中国力竭投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为此,大本营责令先期进驻泰国的南方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率所部击破缅甸的中英联军,在军事上强化对中国与印度的高压态势。这样,对敌我双方而言,缅甸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刘朝华、刘潇湘世界反西斯战争全局视角下的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材料二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和中美联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的序幕。中国驻印军与盟军取得了胡康河谷、孟拱河
24、谷反攻的胜利,继而攻克密支那、八莫、腊戌,分别于1945年1月28日、3月30日在芒友和乔梅与滇西远征军、英美盟军会师,取得了收复大小城镇50多座、歼敌3万多人的战绩。集结滇西的中国远征军1944年5月正式发动反攻,强渡怒江,力克腾冲、松山、龙陵、芒市、平噶、遮放、畹町,歼敌2万多人,在中国战场上率先把日军赶出国门,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滇西抗战暨远征军入缅作战胜利结束。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材料三滇西抗战取得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御侮、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与世界爱
25、好和平的正义力量互相协作、并肩战斗的结果。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铸就了滇西抗战的辉煌。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支持和援助,为滇西抗战铸就辉煌创造了重要的条件。王文成滇西抗战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纪念滇西抗战暨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60周年(1)据材料一分析缅甸为什么成为当时敌我必争之地。(8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远征军的作战成果。(8分)(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远征军取得胜利的原因。(6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缅甸地处中南半岛西部,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来看,缅甸当时的战略地位比较重要;依据材料一“占领缅甸可以截断盟国援华抗战的国际通道,迫使中国力竭投降”来看,缅甸是盟国援华抗战的
26、国际通道,占领缅甸对迫使中国投降有重要意义。第(2)题依据材料二“中国驻印军和中美联合部队从印度率先反攻,揭开了滇西、缅北反攻战的序幕。中国驻印军与盟军取得了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反攻的胜利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来看,中国远征军取得了反攻性的胜利,并和友军顺利会师,歼敌众多,收复了很多失地。第(3)题依据材料三“是中华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中华民族与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互相协作、并肩战斗的结果”“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支持和援助,为滇西抗战铸就辉煌创造了重要的条件”来看,在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支援下,有着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保障,中国远征军才取得了如此成就。答案:(1
27、)原因:是当时的战略要地,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盟国援华抗战的国际通道;日本迫使中国投降的需要。(2)成果:取得了反攻性的胜利;与友军胜利会师;收复了许多失地;歼敌众多。(3)原因: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保障;世界反法西斯盟国的支援。(25分钟40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20分,共40分)23.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4.61.98.1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324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425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D.资本主
28、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解析】选D。从表格数据看,英法两国经济增长速度比美德两国慢,其工业产量在世界所占位次也落后于美德两国,但是两者占有殖民地的面积却高于美德,故选D。A、B、C说的是现象,不是实质。24.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在此影响下,中国、巴西等一批国家相继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由此可知,“全球性战争”是()A.科技进步的负产品B.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C.世界整体化的产物D.国家利益至上的恶果【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演变为全球性战争主要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联系加强有关,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25.“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
29、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企图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最终均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在于其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B正确。26.甘地认为,“9000名英国官员不可能统治25亿的不合作的印度人”“即使最不义的统治者也必须依靠被统治者的合作而继续”。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加盲目B.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C.甘地主张采取非暴力不合作
30、运动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彻底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解析】选D。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者,鼓舞了人民的士气,但其妥协性也使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因此,本题选择D。27.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由此可见,英国考虑的是()A.波兰的存亡对英国利益无关紧要B.波兰保持独立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C.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D.波兰灭亡后利于德国进攻苏联【解析】选D。波兰作为东欧国家,其灭亡会改变欧洲政治版图,冲击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而损害英国利益,排除A。波兰灭亡会打破欧洲大陆均势,排除B。帮助波兰会大量消耗英国国力,
31、但也会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构成威慑,同样符合英国利益,因此并不是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的内容,排除C。由材料中“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可见为了推动德国进攻苏联,维护英国安全,英国把波兰作为了殉难者,故选D。2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予古老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封建制度以最后的一次打击。在土耳其、俄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帝王宝座倒塌了。这次大战的确是民主制度的一次胜利。而且,它使欧洲主要国家的实力被严重削弱了,它们面对的则是经济力量日益兴盛的美国,建立起革命政府的苏俄,以及反殖民运动蓬勃开展的非洲和亚洲。摘自现代世界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世
32、界的霸主。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变化及位居第一的实力地位,使美国产生了“领导世界”的强烈冲动,战后开始把太平洋大国的梦想变成为现实中国革命的胜利及中苏同盟的建立,使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严重动摇了美国在东亚的地位。摘编自秦文甫、郭建良朝鲜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根本变化。(10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相关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意志等四大帝国,欧洲衰落,美国和日本兴起,国际格局发生改变,并且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第(2)题依据材料二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相关所学可知由欧洲中心政治格局转变为美苏两极政治格局。答案:(1)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德意志等四大帝国;欧洲衰落,美国和日本兴起,国际格局改变;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2)由欧洲中心政治格局转变为美苏两极政治格局。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