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史书记载:“益(当时一部落首领)干启位,启杀之。”启这一做法,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实行了禅让制B.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D.确立了皇帝制2、“家天下”制度是制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政治权力由“传子”演化为“传贤”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王位是世袭的,在一家一姓中传承A B C D3、史记中载“太史公曰: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
2、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没有形成高度集中的权力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4、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甚至连纣王之子武庚也被允许继续管理殷商遗民以及部分王畿地区。这表明西周初期()A.对古代帝王后裔的追封构成分封制的主要内容B.统治者对于前朝残余势力的威胁缺乏充分认识C.分封制中包含着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D.实行分封制有效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5、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3、;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王畿之地。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开发边疆地区 B. 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C. 巩固周王统治 D. 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6、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有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7、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
4、“元恶大憝(du,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8、对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 )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9、周代礼治的核
5、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该同一秩序表明西周时期( )A. 形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 B. 宗法制已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C.开始建立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 D.出现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10、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B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C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D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11、下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
6、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12、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 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 )A.异族贵族以礼乐制度维系贵族身份B.异族地区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C.礼乐制度推动了西周文化的传播D.墓葬制度凸显了各级贵族的特权13、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我国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西周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春秋战国以来, 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变。1.从材料和所学知识看,夏商的
7、政治制度有何特点?2.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在一定时期存在?14、利用工具书查阅资料进行学习,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词条也叫词目,是辞书学用语,指收列的词语及其释文。下列各词释文摘引自不同的工具书。词释文工具书宗伯是古代专门管礼制的官职。周礼的宗伯一职,后世逐渐演变而成为礼部。宗伯有大小之分。大宗伯是正职,“掌以血祭社稷”;小宗伯是副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宗伯以下,有专管祭祀宗庙的官叫肆师。有专管丧
8、葬冢墓的官叫冢人,等等。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庙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战国策燕策:“燕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后世自大夫以下的宗庙都称为“家庙”。宗庙也可代称王室或国家。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器古代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左传襄公二十二年:“重之以宗器。”杜预注:“宗庙礼乐之器,钟磬之属。”国语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简明文史知识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宗法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统远近来区别嫡庶亲疏的法
9、则。其主要精神就是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基本做法是划分大宗、小宗,以此达到巩固封建的世袭统治。中学生文化百科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利用材料与所学商周政治制度史的相关知识,编辑关于“宗法制”词条的释文。(要求:明确写出释文内容,层级清晰,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启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家天下”的王位传承制度指的是天下为一人的天下,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可以世代传承,而不再是原来的权力禅让;家族宗族关系是地位高低的依据;王位世袭,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此、正确。错误,不再传贤禅让。 3答案及解析:答案:C
10、解析:依据“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分析可知,古代中国早期政治活动与卜筮相结合,增加了王权的神秘色彩,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排除A。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西周对古代帝王后裔的分封是变相对旧有地方势力的变相承认,故C正确。分封制是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并非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排除D。故选:C。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与题干无关,排除。B说法错误,当时没有集权统治,排除。C依据题干“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
11、地”可知,周王这样做的目的是巩固周王统治,正确。D是宗法制的作用,与题干分封制的实行无关,排除。故选:C。 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时空观念考查分封制的影响。材料中没有涉及封国内氏族和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之间的矛盾,也没有涉及分封制是为了解决矛盾而进行制衡管理.故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诸侯国内自主经营的情况,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有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可知.封国内部呈现原本氏族宗族居民和被分封而迁入的氏族杂居的局面.这两部分氏族居民没有血缘关系.这就打破了夏商时期某些氏族宗族长期固定居住在某地的局面.从而得出
12、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故D项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材料“元恶大惑惟不孝不友”“刑兹无赦”可知西周统治者认为“孝”不仅是重要的道德规范,还是判定罪名的依据,“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意为不孝动摇了家族政治的根本,也就动摇了国家的根木,可知是将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相结合,故B项正确。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题目中的信息“(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认为王国维“传子宗法制先于分封制产生” 的观点是错误的,故C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王位世袭制确立的时间,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西周的礼乐制度及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13、,故B、D两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题干所给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的信息。B题干所给材料并未反映出宗法制的地位。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之前就已出现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D题干所给材料将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关系与国家与社会等级秩序之间关系相联系,体现出“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故选:D。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两周王位在“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说明当时崇尚血缘宗法制.故A项正确;材料中“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说明当时仍是传位于懿王之子,不是依据贤能,故B项错误;材料中懿王太子燮在孝王后继承王位,说明仍是嫡长子优
14、先继承,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诸侯争簕的信息,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周朝制度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以此维护其政治统治,而周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主要内容的,所以维护礼乐制度就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西周时期异族贵族在墓葬制度上与西周贵族墓葬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墓葬制度是西周礼制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异族贵族接受了西周的礼制,也反映了西周文化的传播。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王位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了商朝
15、的制度而略有调整。说明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3.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了其势力的增长;随着诸侯与周王及卿大夫与诸侯等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就难以维持,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遭到破坏。解析:1.注意题干关键信息“从材料和所学知识看”2.考査夏商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3.首先注意“积极作用”的限定条件,其次注意从周王、诸侯、卿大夫力量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原因。 14答案及解析:答案:宗法制,是我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它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系
16、家长制,经过长期演变,到周代逐渐完备。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为维护宗法制,统治者还制定了礼乐制度等相关制度,规范日常的政治、社会话动。在西周,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同姓贵族的最大族长,即天下的大宗。他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礼,掌握全国的政权和族权。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天子的庶子有的分封为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其封邑之内又是大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有的分封为卿大夫,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也由嫡长子继承父位。从卿大夫到士,其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与上同。这些世袭的嫡长子称为宗子,他们掌握本族财产,负责本族的祭礼,管理本族成员,同时代表贵族统治人民。宗法制既用于同姓贵族,也用于异姓贵族,同姓贵族之间是兄弟叔伯关系,异姓贵族之间是甥舅亲戚关系,以此来强调贵族中血缘关系及等级观念。这一制度把宗法血缘关系和国家体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庞大的统治网,在国家的初级阶段,对巩固和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起了重大作用。西周后期,随着王权衰弱,分封制被破坏,宗法制也遭到了冲击。解析:材料列举了与宗法制相关的四个名词的释文。释文包含的倍息一方面是对宗法制相关制度和规定的解释,另一方面是工具书释文行文的格式。所以,学生作答时一方面要根据所提供的四个名词的历史信息对宗法制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组织,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工具书释文的基本格式来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