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127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8月)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每年狄奥尼索斯戏剧节开幕式上,雅典城邦都要把同盟诸邦缴纳的贡赋摆在剧场舞台的中央,向全体公民展示;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的抚恤。这些现象说明古代雅典A. 民主政治达到顶峰B. 人文主义思潮盛行C. 注重强化城邦意识D. 公民政治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把同盟诸邦缴纳的贡赋摆在剧场舞台的中央,向全体公民展示”可知,城邦利用戏剧节这一集体活动,增强城邦公民的荣誉感;据材料“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在成年以前得到城邦的抚恤”可知,这一环节起

2、到了教化的作用。以上现象都有助于强化公民的城邦意识,C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民主政治发展阶段,排除A;人文主义思潮盛行是文艺复兴时期,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公民的政治地位,排除D。2. 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一规定旨在用法律来A. 赋予公民国家主人的地位B. 引导公民切实关心国事C. 培养公民见义勇为品质D. 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答案】B【解析】【详解】“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的目的是使得雅典公民积极参加党派争论,关心国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雅典城邦的民主风气,B正确;材料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积极参政的

3、意识,不是赋予公民国家主人的地位,A错误;材料中法律的目的不是培养公民见义勇为的品质,C错误;冲破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是实行的财产等级制度,D错误。3. “在这种制度下,(古代雅典)彻底否定了政治上的特权,一个人无论官职多高,权力多大,都不可把太多的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A. 陪审法庭制度B. 陶片放逐法C. 职务津贴制度D. 轮番而治制【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彻底否定了政治上的特权”“都不可把太多的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可知,这是希腊民主政治表现形式轮番而治,D正确;陪审法庭中的公职人员也是有任期制,属于轮番而治的体现,排除A。 BC两项是维护雅典民主政

4、治的方式,不能体现彻底否定政治特权,排除。【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让彻底否定了政治上的特权,一个人无论官职多高,权力多大,都不可把太多的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4. 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指出,雅典不仅维护了梭伦改革的原则,还向民主化方面继续跨出了一大步。这里的“原则”主要指A. 打破世袭特权的垄断地位B. 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C. 扩大民主政治范围和途径D. 满足工商业者和平民要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少

5、划分等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以后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利改革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原则,所以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5. 伯利克里时期,作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的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 司法监察制度日趋完善B. 法治理念被民众所接受C. 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D. 权力运行带有制衡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陪审法庭对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的决议有最后批准权,起到了制衡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司法监察制度日趋完善,而是强调权力制衡,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法治理念被民众所接受,而是强调权力制

6、衡,排除B。材料强调权力运行带有制衡色彩,是保护民主政治的运行,排除C。点睛:本题以雅典民主政治为切入点,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作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的陪审法庭也参与立法活动,拥有对公民大会决议的最后批准权”,结合权力制约的角度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6.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克里斯提尼把所有居民划为十个地域部落.以代替原有的四个血缘部落,目的是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同起来.以便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这表明A. 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扩大B. 贵族政治的根基开始动摇C. 家族血缘被城邦至上观念取代D. 平民参政意识被充分调动【答案】A【解析】【详解】克里斯提尼以十个地城部落取

7、代原来的四个血缘部落,其意图是进一步削弱氏族贵族的势力,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贵族政治的根基开始动摇是从梭伦改革开始的,故B项错误;题干中强调的是地城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无法体现城邦至上的观念,故C项错误;雅典平民的公民意识主要是通过抽签选举和发放津贴被充分调动起来的,故D项错误。7. 实施陶片放逐法时要进行大规模的公民投票,理论上,所有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都可参与,在投票过程中,政客所能操纵的主要是自己的支持者,但他们只是投票群体的一小部分,决定投票流放谁的选择主动权主要还在那几千个公民手中。这说明陶片放逐法A. 设计完善易于操作有实效B.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特点C. 是维护民

8、主制的有力武器D. 容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选择主动权主要还在那几千个公民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政客操纵的公民只占一小部分,且古代雅典公民习惯于充分讨论和比较独立地作出政治判断,这说明陶片放逐法是维护民主制度的有力武器,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片放逐法也存在一定弊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法律,故B项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8. 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A.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B.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C. 利用不同类

9、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D. 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答案】C【解析】【详解】吉拉尔从历史、法律和语言学的三个维度证明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是为了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从而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故答案为C项。A项中的“即可”说法绝对,排除;B项说法绝对,历史的真实性不在于历史文本的完整,排除;文学作品带有一定的虚构性,相对而言不如历史和法律的记载,排除D项。9.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希腊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罗马人已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

10、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A. 罗马共和政体利于民族认同B. 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C. 罗马实行了务实的统治策略D. 罗马疆域由欧洲逐渐扩张到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马通过公民权的授予解决了地域局限,这是罗马统一地中海的根本原因,由此可见罗马实行了较为务实的统治策略,故本题答案选C项;材料产生的是罗马帝国,不是罗马共和国,排除A项;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B项;材料旨在强调法律作用,不是强调罗马的扩张,排除D项。10. 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

11、. 重视证据B. 主张重罪轻罚C. 纵容犯罪D. 维护贵族利益【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可知,判某一人有罪需要有证据,故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惩罚力度问题,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纵容,而是强调证据,排除C;从材料中看不出维护谁,排除D。11.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随后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又规定“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A. 万民法不断适应帝国时代社会发展需要B. 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C. 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D. 自由正义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了体现【答案】C

12、【解析】题干中的法律应该是公民法;材料中体现了公民法是不断调整的,主要是由于平民斗争的结果,故C正确;A是罗马帝国时期法律;此时已经使用成文法,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自由正义精神,故D错误。12. 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 自然法B. 万民法C. 公民法D. 十二铜表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西塞罗是自然法的代表人物。关键信息: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

13、记录在什么地主。由题干材料分析可知这个“大写的法”是一个法律观念,并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A项正确;BCD项都具体的法律条文,不是法律观念,故BCD项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统治罗马法自然法13. 罗马法规定傍河的公路被洪水冲毁或因其他原因崩坍时,则傍河修筑新公路的土地即可无偿地被征用,在修筑水渠时得征购所通过的土地,并就地以合理价格征用修渠所需要的材料。这表明罗马法A. 严重损害了公民合法权益B. 体现了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C. 注重保护奴隶主贵族利益D. 不承认公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所列案例可知罗马法在处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时优先保障公共利益, 如“傍河修

14、筑新公路的土地即可无偿地被征用”,选项B正确;材料中修建水渠的法律规定显然体现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选项A、D排除;材料中公路、水渠的修建并不是维护贵族利益,选项C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相关内容,解题关键在于结合两条法规进行解答,通过两条法规可见罗马法在保障公共利益优先的前提下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个人利益。14. 公元2世纪,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律原理中提到:法律的精义在于条文的精神而并非在于其文字;法官对提到他面前的事件要抱合理的怀疑态度。这表明罗马法()A. 蕴含了现代法治的某些理念B. 十分重视法律条文的更新C. 特别强调法律证据的重要性D. 增加了公平实用的新特点【答案】A【解

15、析】【详解】罗马帝国时代,法学家强调法律的深刻道理在法律条文的“精神”内涵而非文字表达,法官审理案件时要秉承“合理怀疑”态度慎重执法,表明罗马法蕴含了现代法治的某些理念,A项正确;材料与法律条文的“更新”无关,B项错误;“强调法律证据的重要性”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罗马法增加了“公平实用”的“新”特点,D项错误。15. 罗马帝国时期,原来存在的多重市民等级消解了,而代之以全帝国境内被普遍授予的罗马市民权,使具有公民政治意义的荣耀称号变成了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其与居民同义。这一变化A. 加速了成文法的颁布B. 有利于万民法的形成C. 激化了帝国内部矛盾D. 削弱了罗马公民地位

16、【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罗马市民权是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所共有,促进了万民法的形成,B正确;罗马早在共和国时期就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排除A;材料措施有利于缓和帝国内部矛盾,排除C;万民法提高了非罗马公民的地位并不意味着削弱了罗马公民的地位,排除D。16. 罗马法规定:“凡由室内向道路投弃物品致人伤亡的,不比受害人亲自起诉,凡市民均可控告加害人。”这一规定表明,在古代罗马A. 本国公民享有法律特权B. 注重提高人们公德意识C. 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D. 严禁人们投弃垃圾物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任何市民都可以对随意抛弃物品致人伤亡这种缺乏公德的行为人提起

17、控告,说明古代罗马注重人们的公德意识,故选B项;享有法律特权的说法无法体现,故排除A项;材料中的控告是有针对性的,任何市民都拥有控告权的结论无法得出,故排除C项;罗马法严禁的是抛弃物品致人伤亡,而不是严禁投弃垃圾物品,故排除D项。17.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侄子或者侄女,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这说明A. 王权受到进一步限制B. 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C. 事实上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D. 君主立宪制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可知王位继承法将王位继承的权力掌握在

18、议会手中,说明王权受到进一步的限制,故选A;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和君主立宪制正式形成始于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排除BD;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无法体现,排除。故选A。18. 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A. 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B. 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C. 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D.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表数据可知,四个经济部门收入都有增长,但工业增长最多、工商业在四个经济部门中所占比重上升明显,根据时间信息,此时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1832年议会

19、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故A项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逐渐“统而不治”,B、C两项不符合题意;英国责任内阁制在18世纪中期已经形成,时间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19. 1839年,英国有人说道:当内阁依旧得到国王和下院支持时,即使上院反对,仍不必辞职。后来,又有人说道:若某议案遭到上院否决后重新又在下院通过,那么它理应成为法律。这些言论旨在A. 限制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B. 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C. 提高英国议会决策的效率D. 阐释内阁集体负责制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强调了英国议会下院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上院是贵族院,而下院由民选产生,是国家权利中心,题干中强调下院可

20、以扭转上院做出的决定,即限制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A正确;1839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完成,垄断资产阶级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题干主旨是下院对上院的制衡,这种制衡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内阁集体负责主要指的是内阁阁员和首相之间的关系,与议会上下院无关,排除D。20. 18371901年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也是英国的鼎盛时期,被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在英国所有的国王中,她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没做。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B. 内阁权力的不断扩张C. 政党之间权力斗争的激烈D. 立宪政体的日趋完善【答案】D【解析】【

2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权废除任何法律。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综上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与ABC项都没有直接的关联,故排除。21. 1784年,英国首相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材料表明A. 英国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B. 首相取代国王的元首地位C. 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加强D. 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运用【答案】D【解析】【详解】虽然议会的一员有不少被国王收买,但皮特通过重新选举

22、议会的方式实现了改革的目的,加强了对国王的限制,由此体现了行政制衡立法机制的运用,故选D;A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的作用,排除C。故选D。22. 如表中内容最合适用来论证的主题是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不彻底性B. 民主政治的建立过程具有渐进性C. 君主立宪制不是完美的政治制度D. 法律是保证中央权力的重要武器【答案】B【解析】【详解】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对国王的权力限制越来越多,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建立过程的渐进性,故B正确;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其不彻底性,排除A;表格内容主要体现了对国王权力的限制,不能体现其不完美,也不是要保证中央权力,排除CD。23. 有学

23、者认为,德国统一的道路对德国宪政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不是自由主义者所设想的将普鲁士包容于德意志联邦,而是将普鲁士王国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联邦。这一立论的依据是A. 德意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猛发展B. 普鲁士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C.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度D. 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打展至整个帝国【答案】B【解析】【详解】由于普鲁士容克贵族主导了德意志的统一,新兴帝国将普鲁士王国扩大到整个德意志联邦,德意志帝国颁布的宪法说明德国统一的道路对德国宪政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B项正确;统一后德意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猛发展与该学者的观点无关,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

24、度不能论证“德国统一的道路对德国宪政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这一论点,C项错误;普鲁士军国主义思想打展至整个帝国是统一道路影响德国宪政的表现,不是原因和论据,D项错误。24. 下面是一份残缺的学习思维导图,判断该图可能针对的是A.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B.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D. 美国三权分立运行机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下,皇帝是国家的核心,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具有明显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C正确;英国责任内阁制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A排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与材料无关,B排除;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体

25、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与材料无关,D排除。故选C。25. 德皇威廉一世行宫外一座破旧的大风车磨坊影响了他的心情,派士兵前去与磨坊主交涉,愿意出高价购买后再拆除老磨坊,但是磨坊的主人坚持不肯出卖,威廉一世派御林军强行拆除了老磨坊,这位倔强的磨坊主破天荒的一纸诉状将德皇威廉诉至普鲁士最高法院,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在原址重建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各项损失,威廉一世不得不按照普鲁士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一照办。这则材料说明当时德国A. 法律地位至高无上B. 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制度C. 专制是实立宪是虚D. 帝国皇帝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威廉一世不得不按照普鲁士最高法院的判决书

26、照办”来看,德皇也需要按照法院的判决来赔偿,表明德国法律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A正确;单从材料一件事不能证明德国的民主制度已经完善,B排除;材料信息表明君主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法律的制约,因此不能说德国专制是实立宪是虚,C排除;据所学可知,德国皇帝集全国军事、行政等权力于一身,并非统而不治,D排除。故选A。26. 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遣帝国议会否决;1887年,伸斯麦要求帝国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再次遭到议会拒绝,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屆议会,重新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A. 君主立宪制遭到破坏B. 帝国议会掌握国家立法大权C. 首相由

27、议会选举产生D. 代议制民主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七年军事预算提案均因受到帝国议会的反对而进展困难,反映了帝国议会具有一定的权力制约作用,是德国代议制民主取得进步的体现,故D项正确;德国君主立宪体制并未因此受到影响,排除A项;德国皇帝拥有最终立法权,排除B项;德国君主立宪体制下首相由皇帝任命,排除C项。故选D。27. 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普鲁士拥有17席,可以否决任何欲修改宪法等的议案(14票即可否决),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和符滕堡(4票)联

28、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它们不利的议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政制中A. 法律制定贯彻人民主权原则B. 组织形式凸显联邦主义原则C. 权力结构奉行议会中心原则D. 议席分配体现平等主义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大邦和小邦都有权力来否决以会中对自己不利的议案,各邦之间权利平等,在组织形式上呈现了联邦主义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德意志帝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君主专制为实,故AC项不符合题意;由材料“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普鲁士拥有17席”,说明德意志帝国政制中议席分配并不平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8. 1888年,德

29、国皇帝威廉二世即位,他主张挑战英国的世界霸权,首相俾斯麦主张遏制法国,确保德国的欧洲大陆霸权,二人在许多政策上产生矛盾。在这种状况下,俾斯麦可以能够做的是A. 主持召开联邦议会,弹劾威廉二世B. 向威廉二世递交辞职书,无奈下野C. 解散帝国议会,重新举行议会选举D. 带领军队逼宫,迫使威廉二世让步【答案】B【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国宪法规定,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据材料可知,威廉二世与首相俾斯麦在许多政策上产生矛盾,这种情况下,要不俾斯麦辞职,要不是俾斯麦向皇帝妥协,故B正确;据所学可知,联邦议会对皇帝负责,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帝国议会没有实权,C与材料无关;据所

30、学可知,皇帝掌握军权,D说法错误。29. 1781年,美国大陆会议主席约翰杰伊发如表封致各州的公开信,详细介绍了当时的财政状况,呼吁各州为了共同的福利,向国库交纳应缴的派款,但其呼吁收效甚微。这种状况出现主要是由于A. 战争对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破坏B. 大陆会议没有强制性的征收权力C. 美国各州之间存在着复杂矛盾D. 各州普遍存在对中央政府的疑虑【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1781年”可知,此时美国是“邦联制”,(大陆会议)中央政府无实权,故B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排除。30. 1789年,美国提出10个宪法修正案并于1791年通过,主要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对政府的限制,因此被统称为“权利法

31、案”。说明美国A. 法律体系在修正中不断完善B. 力求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致力于树立联邦政府的权威D. 加强了美国各州的政府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789年,美国提出10个宪法修正案并于1791年通过,主要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对政府的限制”体现的是美国的法律体系在不断的修正完善,突出的是与时俱进的特征,A正确;美国至今仍然存在种族歧视问题,B排除;材料未涉及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的关系,CD排除。故选A。31.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影响2020年春季美国总统选举的一大议题。沃伦等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抨击政府的抗疫行动不力,而身为总统的共和党人特朗普则抨击沃伦行为是“政治闹剧”。材料

32、中两大政党互相攻击()A. 源于其政治利益的争夺B. 损害了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C. 加剧了美国的政治危机D. 导致美国政府管理效能低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两大政党互相攻击其实质是美国推行两党制的一个体现,源于不同党派间政治利益的争夺,故A项正确;两大政党互相攻击只是出于各自党派的利益,并不会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排除B项;两大政党互相攻击是正常的现象,不会加剧政治危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管理效能问题,排除D项。32.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形象地说:“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此话可以用来说明A. 制度

33、设计要按既定模板B. 要善于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C. 妥协也是一种政治智慧D. 改革更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富兰克林用生活中做桌子来比喻,要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需要有所放弃,要学会相互妥协,故选C;A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BD表述正确,但是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3. 1973年美国通过战争权力法,规定总统若未经国会动用武力,必须在48小时通知国会。总统在向国会通报后,若60天内国会未宣战,总统须在其后30天撤出军队。该项法令A. 表明国会主张收回总统的宣战权B. 体现出总统权力受到了限制C. 严重冲击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 提升了美国的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详

34、解】据题意可知,总统发动战争的权力受到国会制约,故B项符合题意;国会并未收回总统的宣战权,排除A;对总统权力的限制符合三权分立制度的特征,排除C;材料内容与提升美国行政效率无关,排除D。故选B。34.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说“制宪会议的代表们的目的不是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民主政府体制,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体现美国新政府有效力的是A. 实行三权分立B. 实行邦联制C. 实行联邦制D. 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建立了一个有效的但权力又受到约束的中央政

35、府,故选C;三权分立是中央权力部门的权力制约,不符合题意,排除A;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废除邦联制,实行联邦制,排除B;美国没有实行责任内阁制,排除D。35. 有学者指出,在专制王权最保守最反动的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年执政)没有爆发革命,反而当国家开始改革,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路易十六时代(17741792年在位)爆发了法国大革命。下列各项对此解释比较合理的是A. 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仍处于上升时期B. 普法战争的战败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D. 路易十六时代革命群众得到了周边资本主义国家支持【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国家改革,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资

36、产阶级力量壮大,由此引发了革命,C正确;路易十四执政已经是17世纪后期和18世纪初,封建制度已不处于上升阶段,A项错误;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普法战争在1870年,排除B;法国大革命时期周边主要以封建国家为主,D项错误。36. 1877年,时任法国总统麦克马洪在逼迫共和派内阁下台之后,任命布罗伊再度组成君主派内阁。面对君主派的反扑,控制众议院的共和派议员以惊人的一致对布罗伊内阁投了不信任票。根据当时的宪法,麦克马洪接下来可以A. 直接任命内阁B. 直接修改法律C. 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D. 经最高法院同意解散议会【答案】C【解析】【详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

37、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过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过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因此当众议院议员和总统发生冲突时,麦克马洪可以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C正确,D错误;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要经过众议院同意,A排除;直接修改法律明显不符合民主政治的特征,B排除;37.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并未明确规定内阁的组成,一般是由总统提名一个议会多数党领袖成为总理,然后由总理提供一份阁员名单交由总统任命。由于党派众多,一个政党几乎无法组阁,几乎都是多党联合组阁。这一现象A. 导致法国内阁更迭频繁B. 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C. 表明总统行政权的扩张D. 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答案】A【解析

38、】【分析】【详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党派众多,内阁“几乎是多党联合组阁”,可知会导致政局不稳,故A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总统对议会的制约,故B错误;内阁的形成是“一般”做法,无法体现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故C错误;材料讲的是内阁形成的过程和特点,与是否促进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无关,故D错误。38. 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中,既有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又确立了共和派反对的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宪法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说明( )A. 第三共和国宪法违背时代潮流B. 法国民主共和制度徒有其表C. 人民在共和制建立中作用有限D. 妥协是推进法国民主的途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8

39、75年宪法既有君主派讨厌的“共和国”一词,也有共和派反对的议会体制,甚至还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说明1875年宪法体现了当时各派别的妥协,故选D;第三共和国宪法顺应了时代潮流,A错误;材料体现各派的妥协,不能说民主共和制度徒有其表,B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3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更换频繁,但在1879年到1940年的94届政府中,74届内阁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来自前内阁,有40届内阁一半以上的部长来自前内阁。这一现象A. 巩固了议会权力中心的地位B. 体现了各派政治妥协的特征C. 利于维护统治的延续与稳定D. 导致内阁行政权力过度集中【答案】C【解析】【详解】第三共和国时期,前后届内阁成

40、员的有效承接有助于统治的延续和稳定,C正确;题干未体现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排除A;阁员属于哪一派别并未明确,因此不能得出政治派别的妥协,排除B;内阁行政权力集中不是四三共和国时期的政治现象,排除D。40. 法国大革命期间,制宪会议于1791年颁布宪法,其中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一规定A.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B. 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D. 否定了君主的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是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按照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享有

41、选举权的“积极公民”和不享有选举权的“消极公民”,这说明启蒙运动影响下的法国宪法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限制了公民的参政权,故选C;1791年颁布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不符合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潮流,排除A;1791年颁布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二、非选择题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梭伦开始赋予公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使之互相制约。雅典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

42、而是行政、司法在立法杌关监督下的分权。行政、司法都要对立法机关负责,它又不是一元政治,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摘编自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材料二 在美国,立法权由国会掌握,参议院代表美国各州,所以参议院由各州选出,每州两名,共100名;众议院代表美国人民,所以众议院议员在全国由相同人口划分出的选区选举选出,共435名;国会拥有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监督财政权等四大国家权力。行政权由总统掌握。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他对选民直接负责,国会对他的政治行为不得干涉。总统以向国会提出“

43、国情咨文”的方式行使立法倡议权。许鑫分权制衡思想演变及对西方政治制度构建的影响兼论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与雅典分权制衡方式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分权制衡方式产生的原因。【答案】(1)特点:国家权力运行存在相互制约;国家机构之间权限不明;缺少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2)不同:雅典分权是交错关系,而美国分权是平行关系;雅典是行政和司法的分权,而美国则是行政、立法与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因:美国吸取了前代分权不足的教训;美国分权体制有较完善的理论依据;美国政治家依据本国国情进行了分权体制的创新。【解析】【详解】(1)特点:据材

44、料一“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得出国家权力运行存在相互制约;由材料一“雅典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且权力互相交错”得出国家机构之间权限不明;由材料一“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得出缺少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机构。(2)不同:据材料一“权限的划分比较笼统且权力互相交错”得出雅典分权是交错关系,据材料二“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由总统掌提”得出美国分权是平行关系;据材料一雅典“是行政、司法在立法机关监督下的分权”得出雅典是行政和司法的分权,据材料二“立法权由国会掌握”行政权由总统掌握”,以及据所学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可以得出美国是行政、立法与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因

45、: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分权方式是美国吸取了前代分权不足的教训;美国分权思想受到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理论影响,可见美国分权体制有较完善的理论依据;美国政治家依据本国国情进行了分权体制的创新。42. 结合材料及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祥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的法律一万民法,已势在必行。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

46、历程。请回答:(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的知识,概述17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从法律和制度方面实现政治权力由国王逐渐向议会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答案】(1)私有制发展,人们的私有意识加强:商品经济发展产生新矛盾:罗马社会不断扩张,新的社会矛盾凸显;公民法内在的弊端无法适应新的形势。(2)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解析】【详解】(1)根据“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

47、,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可得出私有制发展,人们的私有意识加强、商品经济发展产生新矛盾:根据所学可得出罗马社会不断扩张,新的社会矛盾凸显;根据“形式之多祥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可得出公民法内在的弊端无法适应新的形势。(2)结合所学可从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利等角度概括。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321969年英国主要议会改革一览表表中反映了英国议会改革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答案】示例一:趋势:选举权由社会上层扩展

48、到一般平民。说明:工业革命后,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突出了劳动者地位:西方民主革命与改革的影响;广大民众争取选举权斗争的促进:英国民主政治完善的需要。示例二:趋势:选举权主要由男子拥有发展到男女平等。说明: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女权意识的提高: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妇女争取选举权斗争的推动。示例三: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渐进性(或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说明: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推动;广大民众争取选举权斗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立即可。如从选举权来看,趋势是选举权由社会上层扩展到一般平民。关于原因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人民群众的争取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从选举对象看,趋势是选举权主要由男子拥有发展到男女平等。关于原因可从妇女地位提高、女权意识的提高、民主政治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从民主政治的发展角度看,可知趋势是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关于原因可从工业革命的影响、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众的斗争、世界大战的影响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