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804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3页
第73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4页
第74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5页
第75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6页
第76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7页
第77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8页
第78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79页
第79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80页
第80页 / 共81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必修Ⅱ 第八单元 第15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ppt_第81页
第81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经济成长历程第八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考查要点课标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手工业的发展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商业的发展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第15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1)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2)地域差别:南稻北粟,并在

2、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种植业(3)产业结构:以_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4)主要家畜: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2.生产工具的革新。(1)刀耕火种:最初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工具。(2)铁犁牛耕。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铁农具广泛使用。西汉中期发明犁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唐代发明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灌溉工具:如翻车、筒车等。3.耕作方式:汉代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4.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都江堰(1)水利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有芍陂、_、郑国渠;西汉建成了漕渠

3、、白渠等水利工程。(2)治理黄河: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如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特色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5.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铁农具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时期:_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组织形式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生产技术努力提高耕作技术(2)小农经济。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3)评价。土地封建地主积

4、极方面: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_、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消极方面:在_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构图解史】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关系【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之一。(2)西周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3)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指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4)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都是指小农经济。()答案:(1)(2)(3)(4)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自

5、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耕作为主的佃农。2.选择题。(1)“春初砍山,众木尽蹶。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火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C.耜耕B.铁犁牛耕D.耦犁(2)耕作技术的改进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图反映的耕作技术开始出现于(A.汉代C.宋代)B.唐代D.明代(3)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

6、业生产中(A.“重农”的思想B.“靠天吃饭”的观念C.“不误农时”的思想D.“精耕细作”的特点答案:(1)A (2)B (3)D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1.土地所有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以国有为名的_。(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贵族土地所有制商鞅变法A.确立:_从法律上正式确立土地私有制。B.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C.发展:宋初“_”“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明清时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繁荣,土地买卖的现象日益普遍,这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国有制。田制不立A.均田制:为了限制土地兼并,

7、保护自耕农经济,稳定国家赋役,北魏和隋唐都曾经实行均田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屯田制:曹魏和明初均实行过屯田制。2.经营方式: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2)发展。战国时期已经产生。租佃经营汉代日益普遍。宋代更加普遍化,_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3)影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佃农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思维误区】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是不同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

8、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很规范而分散,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三、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朝代表现特征孙吴、东晋、南朝时期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像_一样的大城市江南初步开发中唐以后 南方继续加速发展,

9、逐渐超过北方 经济重心不断南移_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过程。建康南宋【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商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2)租佃经营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产生了。()(3)均田制的性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4)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答案:(1)(2)(3)租佃经营是在战国时期产生的。(4)2.选择题。(1)张履祥在补农书总论中说:“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此现象主要反映了()A.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B.

10、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D.农民的人身依附性增强(2)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淆,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答案:(1)C (2)B冶金业青铜铸造:商周是其繁盛时期冶铁炼钢:春秋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燃料变化:从_开始使用煤,北宋已相当普遍;南宋末年开始使用_冶铁,明朝时流行开来纺织业丝纺织上古时代:人们便学会了养蚕缫丝西周以后:丝织工艺发展迅速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_”称号唐代:出现_技艺棉纺织元朝:

11、_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元明: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_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四、手工业成就汉代焦炭丝国缂丝黄道婆棉布陶瓷业烧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手工业成就制瓷东汉晚期:烧出了青瓷南北朝:烧出了白瓷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开始进入_生产时期明清:瓷器与丝绸成为大宗出口产品(续表)彩瓷五、手工业经营方式1.家庭手工业。(1)特点:家庭手工业与_相结合,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农业(2)评价: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唐宋时期,

12、出现了雇募工匠;至明代前期,_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官营(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3)局限:产品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工匠不满。3.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雇佣(1)发展历程:_时期产生;明代中叶之后占据主导地位。(2)经营方式的变化。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到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了_劳动关系。【构图解史】理解三种手工业的地位【基础提炼】1.思维辨析。(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2)宋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3)官营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

13、萌芽。(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但未引起革命性变革。()答案:(1)(2)在我国的瓷器制造史上,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是私营手工业。(3)(4)2.选择题。(1)“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A.专业化生产B.交易场所固定C.产销合一D.制漆技艺高超(2)明朝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占据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A.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淡化B.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

14、的放松D.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答案:(1)C (2)D重难点 1材料一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探究】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摘编自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摘编自晁错论贵粟疏读史信息:中国古代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分工简单,男耕女织。信息: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信息:小农经济

15、易受到天灾的影响。信息:古代中国农民承担着沉重的徭役和赋税。信息:沉重的赋税使贫困的农户倾家荡产。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答案: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论从史出】以通史视角认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1.政治上: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因素和经济基础。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

16、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3.科技文化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使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古代有许多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上: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保守等不足;小农经济条件下,“重男轻女”“安土重迁”等思想观念产生;小农经济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邻里与家庭和睦的观念。【素养提升】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感悟小农经济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学术界普遍认

17、为小农经济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但也有学者认为,小农经济的生产水平并不低,只是政府拿走的太多。经谢天佑、王家范等学者的计算,汉唐农民要拿出总收入的50%才能完成各项政府的负担。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材料中有两种观点,任选一种观点即可。如选择第一种观点,要答出小农经济的缺点,如选第二种观点则要答出小农经济的优点。答案:观点一: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水平低,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论据: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使其发展缓慢,并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从而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观点二: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水平较高,不会阻碍封

18、建社会发展。论据: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农业技术的总结,天文历法的运用等,使得中国农业生产水平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农民受政府剥削过多,长期处于困苦地位。因此,小农经济并未阻碍封建社会发展。阻碍它发展的原因应该是封建地主势力的腐朽。小农经济的作用与局限(1)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了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他们兼营家庭手工业,在有限的土地上,实行集约经营,加大投入,精耕细作。小农经济成为推动传统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兴衰关系到封

19、建经济的繁荣或衰落,关系到封建统治的巩固或危亡。(2)但是,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同时,随着王朝统治腐朽、封建剥削加重、土地兼并的加剧及自然灾害的频发,小农经济极易走向破产。重难点 2材料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史料探究】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周礼考工记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管子小匡材料二宣德间尝遣人至倭国传泥金画漆之法以归。埙遂习之,而自出己见,以五色金钿并施,不止如旧法纯用金也。故物色各称,天真烂然。倭人见之,亦齚指称叹,以为不可及。明慎蒙皇明文则大成卷十二

20、材料三每遇岁时,篚筐交道,宴会杂遝,穷水陆之珍,恣歌舞之乐,而百工技艺亦且日事淫巧,以罔重利,皆伤化糜财,渐不可长,宜重惩以法。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十三读史信息: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信息:手工业专著。信息:工匠间互相交流学习。信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创新。信息:限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中的手工业类型及其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工匠精神”的表现。“工匠精神”推动古代中国手工技术的发展,请从制瓷、冶金领域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概括封建国家对“百工技艺”“日事淫巧”的态度,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类型:官营手工业。特点:分工细致

21、,生产专业化;具有技术优势,工匠间互相交流学习。(2)表现:借鉴、创新。举例:唐朝的秘色瓷、魏晋南北朝的灌钢法。(3)态度:重惩(反对)。影响: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管理的大作坊生产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的产品剩余产品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论从史出】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技术传承的特点1.经营形态。2.技术传承的特点。(1)保守性、封闭性。官营手工业行业之

22、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2)世代相传。手工业市场狭小,采取的这种防止技术竞争的自卫措施,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古代手工业技术一般不传外姓。(“传儿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素养提升】以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宋初期,国家对矿冶户可随意调发从事采矿冶炼,并硬性规定所必须缴纳的矿课数额;限于当时开采能力,也无法向深处开掘。登州有姜鲁等18 家冶铁户因贫困无力起冶,请求官府把他们从冶户户籍上除名以停止缴纳铁课。嘉祐四年(1059),包拯担任三司使时提出,“仍令州县常切多方招召诸色人起

23、冶,不得阻滞邀难。如是人户乐为,铁货增羡,宽民利国,无甚于此”。要求政府以招募制作为冶铁业中“宽民利国”的一项制度而确立下来,这样,应募者不仅会考虑他是否能在这块土地上进行开采和冶炼,还会考虑到他自己有无承担此项采掘冶炼的经济力量。这一制度随着王安石变法得以最终确立。摘编自张毅宋元时期山东地区的矿冶业研究根据材料,指出北宋政府矿冶业管理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带来的影响。解析:据材料中“国家对矿冶户可随意调发从事采矿冶炼,并硬性规定所必须缴纳的矿课数额”“仍令州县常切多方招召诸色人起冶,不得阻滞邀难要求政府以招募制作为冶铁业中宽民利国的一项制度而确立下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4、其“变化”。从生产积极性、财政经济等角度回答其影响。答案:变化:从政府随意征调匠户开采转向招募矿冶户开采。影响:缓和了矿冶户与官府之间的矛盾,调动了承包户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增加矿冶业的产量和政府的财政收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手工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

25、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5)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7)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高考真题】1.(2020 年江苏卷)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解析:选C。“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铸有云纹

26、、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表明这一时期江西出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故选C 项。2.(2020 年浙江卷)根据下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A.战国B.西汉C.东汉D.元代解析:选 C。该冶铁供风工具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故选 C 项。3.(2020 年全国卷)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解析:选 A。材料中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

27、种植,大、小麦在南方的推广种植,都增加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故选 A 项;曹魏时已经改进翻车,且材料与灌溉工具的改进无关,排除 B 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没有体现出均衡发展,排除 C 项;粮食作物的推广种植影响民众饮食结构,但没有根本改变,排除 D 项。4.(2020 年全国卷)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私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解析:选 D。由材料“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

28、其生产的产品”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用货币征收取代了对工匠的实物征收,工匠不再专一于物资生产,削弱了官营手工业的地位,故选 D 项;材料并未提及市场流通的货币形式,“已取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A 项;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雇佣劳动并未发展为主要的用工方式,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而非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排除 C 项。5.(2019 年海南卷)“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C.满洲贵

29、族迅速成为农耕者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解析:选 B。据材料“明朝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说明清朝重视农业,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故选 B 项;材料主要说明农业祭祀礼仪的继承而不是所有制度的继承,排除 A 项;材料“各代皇帝奉礼如常”只是说明重视农业,不能说明满洲贵族成为农耕者,排除 C 项;材料体现重农而不是笼络反清政治势力,排除 D 项。6.(2019 年江苏卷)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 13 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C.抑商政策弱化B

30、.世袭制度解体D.礼乐制度崩坏解析:选A。“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 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表明土地私有制对井田制的冲击,故 A 项正确;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世袭制度,并没有解体,故 B 项错误;抑商政策弱化是指对商人的限制减少,材料没有涉及,故 C 项错误;礼乐制度崩坏是指森严的等级制度遭到破坏,材料的内容是土地私有制对井田制的冲击,没有体现礼乐制度,故 D 项错误。7.(2019 年北京卷)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 7前 5 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

31、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解析:选 A。由材料“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 7前 5 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可知,东周时期已掌握丝织技艺,产品传播范围广泛,故选 A 项;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的起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排除 B 项;“没有交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生活方式趋同”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D 项。8.(2019 年全国卷)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

32、。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解析:选 C。“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可看出个体租佃经营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故选 C 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排除 A 项;“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问题,而佃农的普遍,客观上说明地主有利可图(或说明利润丰厚),排除 B 项;“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这里的信息没

33、有说明农产品的动向问题,不能说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 D 项。9.(2019 年全国卷)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解析:选 D。据材料“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说明山东是江南的原料产地和棉布市场,而江南是棉布的生产地,棉织业发达,这体现了地区经济的差异,故选 D 项;大运河是其共同的交通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变革或差异,排除 A 项;

34、材料涉及的是商业和手工业,与土地制度调整无关,且明朝仍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排除 B 项;国家货币制度的变化不会带来地区经济差异,排除 C 项。【典题模拟】10.(2020 年山东威海二模)齐民要术记载:“其(桑)下常斸掘,种菉豆(即绿豆)、小豆。二豆良美,润泽益桑。”“楮,和麻子漫散之,秋冬仍留麻勿刈,为楮作暖。”这表明当时()A.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B.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C.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D.精耕细作技术取得突破解析:选C。桑树下种绿豆、小豆,对三者都有利;楮、麻一起生长,麻可为楮作暖,农作物的间作和混作表明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故选C 项;材料信息不涉及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模式发

35、生改变,排除A 项;传统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指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与材料无关,排除B 项;两汉时就已经出现农作物的间作套种,“突破”说法错误,排除 D 项。11.(2021 届江西南昌摸底测试)明朝中期,常熟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类似情况,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这说明江南地区农业()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C.多种经营方式日益兴盛B.封建生产关系受到抑制D.传统经济结构分崩离析解析:选 C。据材料地主“雇佣贫苦乡民”“种植不同的

36、果木蔬菜,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可知明中叶除了小农经济之外,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农产品不断商品化,故选 C 项;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排除 A 项;明中叶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发展,排除 B 项;鸦片战争后,传统的经济结构开始瓦解,排除 D 项。12.(2020 年山东滨州二模)南宋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有的窑“器尚黄黑”,最受浙江人欢迎;有的窑专产高足碗、雪花碟等,最受川广荆湖人欢迎;有的窑专产绣花、银绣、弄弦之类)的碗碟,最受江浙福建人欢迎。由此可知(A.制瓷业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B.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C.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

37、心D.制瓷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解析:选 B。不同地域的人喜欢不同颜色、图案的瓷器,即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故选 B 项;材料强调江西景德镇瓷窑的差异化发展,不是制瓷业的地域特征,排除 A 项;明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并且材料也不涉及这层意思,排除 C 项;材料主旨是市场需求差异推动制瓷业发展,没有体现经营方式的根本变化,排除 D 项。战国吴、楚、越等国随着人口增多,人民渐渐移居平原,太湖平原、宁沼平原和江汉平原部分获得开发秦公元前218 年,秦朝经过多年战争夺取今广东、广西、越南东北一带,又把十数万戍卒和罪犯安置到岭南,在南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主要行政官员由中原移民担任西汉汉

38、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河西走廊和湟水流域的匈奴人不是被驱逐就是被内迁,这里的空白完全由内地汉族移民来填充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移民情况魏晋三国时期,移民开始进入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吴国设置几个新县。西晋末年,大批南迁人口涌入长江三角洲,部分移民进入福建,设在福建境内的政区又增加了明约有20 余万汉族移民迁入贵州,在镇远、平越等地屯田,来自内地的铁制农具、耕作方法广泛使用,逐渐取代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清康熙年间,汉人大量迁入察哈尔地区,到雍正时设多伦、张家口、独石口三厅,多伦作为一个土产集散地及宗教都市而兴盛起来,张家口也成为商业中心(续表)据葛剑雄、曹树基、

39、吴松弟简明中国移民史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移民活动促进边远地区开发与疆域的扩大。阐述:秦和西汉时期,古代王朝以行政和军事手段推行强制移民;魏晋时期民众自发移民,官府因势利导,都拓展了行政区域,设置行政机构管理,对于政权的巩固、边防力量的加强有重要作用;明清时期,移民广泛分布,政府实行屯田等经济手段鼓励农业、商业贸易的发展,改变了边远地区的经济面貌,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边疆安宁。综上,移民活动,尤其是内地至边疆的移民,扩大了疆域,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地区经济开发和

40、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答题术语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3.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封闭性是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脆弱性是指其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分散经营和难以抵御天灾人祸。4.中国古代各种手工业经营形式相结合: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私营手工业艰难发展,但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5.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