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质量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桎梏(go)绚丽(xun)拙劣(li)砥砺(d)B纯粹(cu)阐述(chn)萦绕(yng)坟茔(yng)C束缚(f)严峻(jn)俊秀(jn)铿锵(kng)D沉湎(min)眷写(tng)箴言(jin)缄口(jin)解析:A、桎梏g,C、束缚f,D、箴言zhn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臆造 凭心而论 提议 闪砾B.璀灿 真知灼见 窒息 漩涡C.桎梏 历经沧桑 贮存 商榷D.颀长 名燥一时 聚变 轩辕答案:C解析:A项中的“凭心而论”中的“凭”应为“平”,“闪砾”的“
2、砾”应为“烁”;B项中的“璀灿”中的“灿”应为“璨”;D项中的“名燥一时”中的“燥”应为“噪”。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从几年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到现在成功的女企业家,杨澜事业的辉煌显然不是她命中所固有的,而是_她后天的努力程度所决定的。(2)高考增加“综合”科考试,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应该_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或各方面的本质联系。(3)读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散文,感觉其表达方式非常灵活多变,有记叙,有说明,有议论,有抒情,_这几种方式经常交替出现,杂处于一起。24A.由于 不只是 然而mB.由 不是 而且AC.由于 不是 而且HD.
3、由 不只是 然而g答案:B解析:(1)“由于”表原因,“由”引出对象,所以选“由”;(2)与后文“而是”相搭配的应该是“不是”,而不能是“不只是”,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递进关系;(3)句间无转折关系。x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UA.这次,他平时自学的电脑维修技术终于派上了用场,只见他二一添作五,一会儿工夫就把电脑故障排除了。9B.周作人有着很深的文学造诣,但却当了伪政府的文化部长,真是明珠暗投啊。6C.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人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wD.相同的生活经历、共同的志趣爱好,使他们两人早年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现在
4、虽都已是年届花甲的老人,但一见面还是亲得不可开交。D答案:B解析:A项的“二一添作五”是指双方平分的意思,这里应该用“三下五除二”来表示做事及动作敏捷利索;C项的“上行下效”多用于贬义,这里不合乎语境;D项的“不可开交”指无法摆脱或结束,用在这里也是不合语境的。B项“明珠暗投”是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E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mA.医学界最新研究发现,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引起的,而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那样,是由于缺乏胰岛素引起的。DB.最近江苏掘出一座距今6000年左右的原始社会后期遗址,出土古人类骨架近400具左右。与现
5、代人比较后发现,几千年来国人身高无明显变化。PC.这个来自山区的倔强的打工妹每天坚持学习,对知识的渴望使她不知道劳苦,在老板的种种阻挠之下,反而激起了她对书本、对知识的极大渴望。QD.最新研制的抗癌新药埃皮霉素与紫杉醇相比,对耐药性很强的肿瘤细胞的杀伤力要高出两千到四千倍,且没有长期服用紫杉醇所产生的毒副作用。Q答案:D解析: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项结构混乱,删除“引起的;由于引起的”。B项“近”与“左右”表意模糊,且重复累赘。C项成分残缺,最后一个分句缺主语,删除“在下”。2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SA.承认不懂,才
6、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VB.刘勰说得好,“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jC.有时它是借屈原之口朗吟“哀民生之多艰”,有时它是借霍去病之口朗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tD.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只知道读书而缺乏思考,结果依旧是恍然若失,迷蒙不清。g答案:C解析:C项的“正气歌”上的引号使用错误,因为它不是一句话,而是一首诗歌的名字,要用书名号。=二、阅读与鉴赏(32分)=(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每小题3分)史学易犯忌蔡尚思史学原以记述近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任何时代的近现代史都是史学家的研究中心。史学容易触
7、犯政治禁忌,成为文字狱和其他变相文字狱的主要对象。清代的文字狱几乎等于历史狱。朴学反是,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文字学)的训诂、音韵等为附庸,在其范围内的诸子、古史考证、地理、方志等等,都和政治现实没有直接关系。清代顺、康、雍、乾文网太密,文字狱大兴之后,史学因为首当其冲而大衰,考证学因为可以避祸而极盛,便是明证。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的时期特别长,君主权威无限大,一切都被严密控制,学术界便越来越明显地出现这种极其反常的怪现象:现代史成为空白点,近代史成为薄弱点,古代史成为集中点,越古越厚,越今越薄,甚至有古无今,许多学者都成为“信而好古”者。这自然是由于统治者极端专制和极端愚民造成的,而学术界死
8、气沉沉,学术家畏难避祸,以古代史为防空洞、避风港,也是无法辩解和否认的原因。明末清初许多伟大的史学家,在国变之后,毅然决然地都要集中余生精力,就亲身见闻去私编明史。明史就是他们的近代史。当时,从学术界老前辈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到万斯同、全祖望等大史学家,多专心致志私著明史,把私著明史看作高于一切的神圣任务。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是难以比拟的,因为在二十四史中,只有史记敢于写到“今上”即当代史。在明代以前,如后汉初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书,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均属隔代修史,而且出于官修,那是根本谈不上史德问题的。在清代以后,如民国初年以清朝遗老为主官修的清史稿,等于清王朝的
9、奴才为清王朝的主子服务,也是可鄙的。只有明清间的一大群史学家敢于不惜牺牲、无所畏惧地私著信史实录,确为难能可贵,这是中国史学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点。这也可见史学是以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历史为中心的,历史科学工作者必须是大智大勇者,缺乏勇敢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7.下面对“清代的文字狱几乎等于历史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清代文字狱的灾祸大多落在了触犯政治禁忌的史学头上。B.清代顺、康、雍、乾四代的文网皆因史学而设。C.清代史学是以记述现代事实为主要任务的,所以酿成文字狱。D.清代文字狱和其他变相文字狱都是以史学研究为对象的。答案:A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句的正确理解和认
10、识。解析:B.四代设文网,并非因史学而设,只是史学易触犯禁忌而已。C.“现代”应为“近现代”。D.错在“都是”,题干中只是“几乎等于”。8.下列说法,不是导致学术界产生“怪现象”的原因的一项是A.中国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专制权力,采用了极端的愚民政策,严密控制学术研究。B.史学的研究中心与政治现实有直接联系,容易触犯政治禁忌。C.史学家畏难避祸,缺乏直言事实的勇敢精神,于是转向考证学和古代史研究。D.中国史学多属于隔代修史和官修,无法做到信史实录。答案:D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解析:D项中“无法做到信史实录”与“怪现象”的产生无直接联系。9.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朴学研
11、究不易酿成文字狱,因为朴学以经学为中心,以小学的训诂、音韵等为附庸,跟政治现实并没有直接的关系。B.清代的考证学极其兴盛,是由于顺、康、雍、乾大兴文字狱后,史学研究大大衰落造成的。C.明代以前,后汉初修的前汉书,唐初的官修隋史,元初的官修宋史等,其史学价值都在官修清史稿之上。D.黄、万、全等清初史学家在中国史学史上地位崇高,是因为他们私著明史的成就达到了司马迁史记的高度。答案:A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解析:B.“史学大衰”不是“考证学极其兴盛”的根本原因。C.二者不构成比较。D.“私著明史的成就达到了司马迁史记的高度”这句话有误,文中没有这样的信息。10.根据文段信息,下列推断有
12、误的一项是A.明清间一群史学家私著明史,表现出他们尊重历史事实,对文字狱无所畏惧的可贵精神和品格。B.史记在中国史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司马迁是个大智大勇者,敢于记述当代史实。C.一个编史者,只要既有才智识见,又有编修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史的经历,就可成为一代伟大的史学家。D.隔代编修或者出于官修的史书,往往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看史书应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多方参照和论证。答案:C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对文段中特定信息的推断。解析:“有才智识见”和“有编修同现实有密切关系的近现代史的经历”,还不能成为一代伟大的史学家,如官修清史稿的遗老们就非伟大的史学家。(二)阅读下
13、文,回答后面的问题。(20分)夜深还照读书窗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军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纸是不能记忆这纸上的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字地寻章摘句。现代人从小读书,说来比古人读得多得多。据说孔子“学富五车”,以
14、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子里也不过就是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卷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既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诗圣。本来,读书并不在多寡,知识未必是智慧,但现代人一切都需要折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观,读书已沦落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语类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那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个读书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车载斗量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读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心智的润养。公正地说,读书可分
15、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放过一山拦,攀时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的知识。品茗呷酒漫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心处不禁抚掌,是赏心悦事。这时虽人问书中所言何事均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化水中,时时在心头提醒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书中文字化为心头素养。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
16、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还能给人一线安慰。在连叹息都没工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把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些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11.第一段中,作者说:“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其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时代不同了,读书人的观念变了,读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对文意的分析把握。解析: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每个小点1分,表述简洁1分。12.第二段中,“只这大小之分中
17、便有个读书真意在”。这里的(1)“大”是指_。(不超过10字。)(2分)(2)“小”是指_。(不超过10字。)(2分)(3)“读书真意”指_。(不超过10字。)(2分)答案:(1)无可算计的智慧(2)可车载斗量的知识(3)对心智的润养命题目的: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解析:要能够迅速筛选信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注意第二段末尾的内容。13.第四段中加横线的句子用了比喻,作者运用比喻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不超过25字。)(4分)答案:读书不必只求实用,能陶冶情操、抚慰心灵就够了。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析:考查把握全文观点的能力,抓住关键句进行整合,可以与上一题
18、目相印证。14.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6分)A.现代印刷和奢华的装订使书本失去了线装书的温馨,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书的内容。B.“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似的读书,急功近利,搜寻的只是书中的“小底”。C.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已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作者认为不值得提倡。D.“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这两句诗对读书的感悟,与本文有相通之处。E.这篇随笔语言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在形象的议论中呈现着思辨的睿智和儒雅的情怀。答案:AC命题目的: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解析:A项中的“现代印刷的书籍”并不完全忽视书的内容;C项中的“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不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19、但作者是怀着遗憾的心情来表达自己对现代社会读书现象的不满的,并不是“认为不值得提倡”。三、能力提升(20分,每小题4分)15.补写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4分。)(1)_,_。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答案:(1)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2)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命题目的:本题考查的是名句名篇的默写。解析:准确记忆是关键,书写正确是保证。16.删去语句中可有可无的词语,并加以修改,使语句更简明、整齐。自然界中,万物都在竞争:为食物而竞争,为生存空间而竞争。当然,人类在人类社会这个体系中,也在不断地竞争着:有
20、的为那些名利在竞争,有的为真理事业去竞争。答案:自然界中,万物都在竞争:为食物竞争,为生存空间竞争。当然,在人类社会中,竞争也不断:有的为名利竞争,有的为真理事业竞争。命题目的: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题中的简明、连贯,句式的整齐。解析:前半句考查简洁,后半句要注意句式。通读语句,语感审读是切入点。17.在下面两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使与前后语句顺畅连接,构成对前面语句的总结。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_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带着鲜明的时代印
21、记,_,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答案: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或:李太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或: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显露了非凡的个性命题目的:本题考查语言运用题中的仿写和连贯。解析:要注意历史人物的时间顺序,人物1分,诗句2分,最后“显露了非凡的个性”小结句1分。18.运用下面的三句话,根据提供的语境续写一段文字。语序要恰当,可适当增删词语。你坚持练习写作文章能写得好起来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李华的文章写得不好,你劝他一定要坚持练习写文章时,你会这么说:_答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你坚持练习写作,你的文章一定能写得很好。命题目的:本题考查语境意识和语
22、用题中的得体。解析:鼓励是对他人最好的劝说,引用可以使人轻松信服。19.把下面的句子排列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发思古之幽情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7810529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答案:命题目的:本题考查语序的排列。解析:主语以人物开头,连起;为主旨,也是小结句,放在最后。四、写作与交流(50分)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
23、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不要像对待平常孩子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刻意挑选出来的,三位老师答应了。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被刻意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老师,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你就是最优秀和最聪明的,那么结果肯定是另一种模样。要求:请以“我是最优秀的”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角度有倾向性,主要应该谈我的感受,明确角色意识。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成功的或失败的,反思也可以作为一个话题。面对挑战自己的信念自然是首选的内容。命题目的:强化自我意识,树立自信心,是本题目设计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