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的特点及其启示美国在教学设计的起源、发展方面始终走在前列,本文以美国的一篇地理教学设计“关于北极和南极人们知道什么”为例进行较为详实的剖析,以期给我国地理教学设计带来一些有益启示。本文案例来源于美国国家地理官方网站,由英文原版翻译而成。该网站的开头部分对其教学设计进行了说明:“参照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五种地理技能和主要的地理视角,由一线教育工作者编写,并且已经在课堂实践中得到检验”。可以说“关于北极和南极人们知道什么”这篇教学设计反映了当前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的真实状况,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一、案例展示: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简介“关于北极和南极人们知道什么”这篇教学设计一共分为 11
2、个栏目,这些栏目的级别相当于我国教学设计中的“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由于“建议程序”这一栏目篇幅较长,本文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做了适当压缩,其它部分均未做修改,具体内容如表 1。二、审视思考: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特点1.课程观念的开放性美国地理教学设计体现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大课程观,具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相关课程之间联系紧密。如在该篇教学设计中多次要求学生从互联网和纸质媒体上搜集资料,运用写作和绘画材料解决问题。对世界历史、写作、美术、计算机等学科均有涉及,各个科目相互穿插融合,形成有机整体。其二,充分挖掘本学科的素材。如将“课程拓展”作为一个单独的环节,为学生指明具体的学
3、习材料和途径。学生不仅置身地理课堂,而且还是丰富多样的综合活动课程。2.教学目标的通俗性美国地理教学设计中目标的表述清楚明了、浅显易懂,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因为教师作为教学目标的设计者,不仅需要考虑目标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且应注意目标表述的通俗性。只有当教学目标真正被教师内化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可能会流于形式;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落实者,通俗易懂的表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其感知自身是目标实践的主体,从而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该篇教学设计对此就有充分体现,如“采访人们关于北极和南极的印象;阐述地图以显示人们对这两个极地的印象;与全班一起讨论采访的结果”等,这些目标是对课堂
4、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并以简洁准确的语句加以呈现。这样使师生都能够很好地明确本课应达成的目标内容以及程度。3.教学活动的层次性教学活动的层次性是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特色。通过对该篇教学设计中“建议程序”环节的分析,可以概括出其教学过程由四个程度不同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的关系如下:活动一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词汇描述两极地区,从而认识到自身对北极和南极知识的不足,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动机;活动二研究北极和南极地区是教学的重点,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展开;活动三以采访的形式对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和检测,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及时发现遗漏的内容和存在的疑惑;活动四以讨论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巩固知识。最后还
5、设置“课程扩展”这一栏目补充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水平。各个教学活动之间密切关联,前一活动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做出铺垫,后一活动是对前面活动的总结提升,总体上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教与学的规律。4.教学时间的灵活性美国教学时间通常都是以小时为单位,如在关于“北极和南极人们知道什么”这篇设计中课时的安排是 34 小时,这是美国特色的“课段式课程表”,也是美国中学最为常见的一种弹性课程表。其显著特征就是时间长度的非标准性、非固定性,可以指传统意义上的一节课,也可以是原来课时的延长、缩短或多个课时的组合,弹性空间很大,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用时,提高效能。当在某一主题的教学中学生的参
6、与性和积极性很高时,为使讨论内容走向深入,教师可以考虑适当延长时间,而不必受严格的时间限制。三、比较借鉴:美国地理教学设计的启示1.更新观念,推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当今社会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材容量的有限性和内容的滞后性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美国的地理教学设计有效地实现了资源的整合,而不是形式上的简单叠加。我国地理学科还是以知识取向为主的小课程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国的地理教育工作者应改变“教科书唯本、考纲考点唯上”的观点,着力培养“会学习的学生”,而不是“会考试的考生”;同时积极参与地理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建设,这些课程资源广泛地蕴藏在身边的学校、社会、
7、自然中,如搜集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等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库;联系科技馆、气象台、主题公园、广播电视媒体等开发校外资源。2.厘定方向,关注教学目标的表述与落实我国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使用正式、书面化语言,但这样表述往往空洞生硬、缺乏感染力。如同样是对“极地地区”这一内容,我国地理教师设计如下:“知识与技能:能够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说明自然环境的成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养成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培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自然的人文精神”。这样表述使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把握并落实目标的要领;学生面对这样的目标也会感到很茫然,不能领会其内涵。当然,我国地理教学设计关注与课程
8、目标的偶合度、注重表述的规范性和层次性等也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将目标表述的通俗性与规范性、层次性相结合是今后我国地理教学设计努力的一个方向。3.遵循规律,深化教学活动的设置与安排教学过程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活动开展的状况深刻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我国地理教学设计中活动的设置具有数量多、关联程度不够、层次性不强等特点,大多数地理教师更多是针对具体的单个教学因子或者知识点而设置相应的活动,缺乏对整个教学内容的系统设计。例如,我国地理教师对“极地地区”这一节中“冰雪覆盖的地区”教学活动设计如下:“范围和位置。学生活动:阅读图 10.1“北极地区”和图10.2“南极地区
9、”完成下列要求;独特的自然环境两极都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自主学习 P102 课文内容,同时读图 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风速;代表性动物南极企鹅北极熊。阅读图 10.3“南极的暖季”和图 10.4“北极景观”,结合文字体会动物对极地地区严寒气候的适应性,注意观察两地区从景观上有怎样的差别”。这三个活动的设置分别“服务”于各自的知识点,没有建立实质的联系,更体现不了活动之间的层次性。因此,如何深入挖掘知识点背后的关系,从而构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地理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4.立足实际,注意教学时间的伸缩与弹性与美国的“课段”相对应的
10、是我国的“课时”,通常 1 课时是 45 分钟左右,并且由于地理课程总课时较少,一般一次课只安排 1 个课时。这样的设置导致诸多适合连续讲解的内容或者耗时较长的活动被人为地割裂,甚至无法开展。如自然地理中的实验教学、人文地理中的问卷调查、区域地理中的决策教学等。另外,在既定的有限时间里,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往往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行为方式和效果受到很大影响,看似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较多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时间利用的效率并不高。当然,借鉴美国“课段”方式增加教学时间的弹性空间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不易实行,但可以通过增设“两节连堂”地理课以及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主题教学等方式做些有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