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同步测试卷(五)阶段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英国史学家约翰指出:“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A古埃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2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A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 B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C陶片放逐法 D废除债务奴隶制3在古代雅典,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等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都非常关注公民大会的作用,注重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这些做法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 ()A政治家们的高瞻远瞩 B小国寡民的城邦政
2、治C公民群体的长期斗争 D古代希腊的社会传统4梭伦颁布“解负令”后,雅典奴隶的主要来源为()A因债务沦为奴隶的雅典公民 B因有技术而迁往雅典的外邦人C因战争被俘或买来的外邦人 D没有公民权的雅典妇女5春秋战国时期能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社会现象包括 ()井田制瓦解铁农具和牛耕推广新兴地主开始掌握政权百家争鸣争霸战争频繁A BC D6.右图是商鞅进入秦国给秦孝公讲述治国策略的场景,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一连几天都不厌烦。你认为商鞅说的哪一点最能引起秦孝公的注意 ()A大王,治理国家,就要实行仁政,体恤人民,靠武力和强硬不行,要以德服人B大王,你要治理天下,就要学习古代圣人尧、舜、禹的仁义之道C大王,治理
3、天下就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大王,治理国家就要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明法度达到“以刑去刑”7商君书十九载秦军作战:“五人为伍,一人逃而斩其四人;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其战,百将、屯长不得首,斩;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皆赐爵一级。”请问对此条法令解读最准确的是()A严明赏罚,令秦军勇往直前 B滥施刑杀,不利于稳定军心C军功授爵,打破公室贵族权力垄断 D什伍连坐,有利于军士相互监督8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出现了一批“冬则居南,夏则居北”的候鸟般的“雁臣”,这种现象说明()部分鲜卑贵族对迁都存在对立情绪 鲜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难以彻底割断孝文帝通过局部的让步来保证全局迁都因为多数人的反对最终宣告
4、失败A BC D9与商鞅变法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不同问题是()A国力落后 B实现统一 C地方割据 D民族关系10. 时人描写孝文帝改革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社会生产获得发展商业也有较大发展丝织业比较发达A B C D11北宋统治者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其主要目的是()A增强军队战斗力 B防止地方专权 C加强禁军 D防止武将专权12“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13王安石变法中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
5、士的旧制,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 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 D根除了“恩荫”选官的弊端14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 ()A急功近利 B摇摆不定C反对变法 D软弱无能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2分,共72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梭伦成为局势的领导者的时候,他就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
6、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负担他仿照以前人民的分等,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为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落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就从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梭伦又创立了一个四百人议事会。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伯
7、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1)有人说,梭伦改革兼具革命性和“中庸式”。请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从梭伦和伯里克利的成功中你有何启示?(6分)16社会转型期的改革往往影响深远。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不同认识与见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认为:“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1898年章太炎时任昌言报主笔,发表商鞅,认为:(秦统一)“非嬴政之能,乃商鞅变法之功”,秦行商鞅法,
8、坚持“法治不变”,“奋六世之余烈,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中”。(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实施商鞅变法的必要性。(4分) (2)你赞同上述哪一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曾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
9、点启示材料二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就废除了明法新科。邓广拓王安石(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8分)(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4分)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
10、族大族李安世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
11、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请回答:(1)把北魏均田令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6分)(2)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3分)(3)指出北魏均田制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能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说明理由。(3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化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反对“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的倒退的措施,建议窝阔台:“陛下将南伐,军需宜有所资,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岁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
12、余万石,足以供给,何谓无补哉?”当他把征收来的金、银、帛、粟陈列在朝廷上让窝阔台过目时,这个大汗才懂得了行汉法的好处。元世祖即位后,围绕着采用汉法问题,斗争更为激烈。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尊用汉法,其故何如?”1265 年中原汉族学官许衡针对这一问题给元世祖上疏说:“考之前代,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使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然可考。 使国家而居朔漠,则无事论此也。今日之治,非此奚宜?”当时蒙古已统治中原地区,忽必烈不得不大量人用汉人,采用汉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依据材料,分
13、析元朝实行汉法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汉法的意义。 (6分)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
14、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民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民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6分)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D。根据教材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对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2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
15、对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的理解。从题干中的“机会均等、公开公平”可以判断抽签选举成立五百人议事会最符合题意。3导学号62700028解析:选B。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是公民大会作用提高的重要推动因素,但并不是实施这些措施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公民都可以参加,是雅典直接民主的最好体现,而这种民主形式的选择源于其特殊的城邦政治,这种国家形态为直接民主的实施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性,故B项正确;雅典民主制的建立是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但是无论平民还是贵族,都属于雅典的公民群体,故C项错误;社会传统对后代措施的采取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根本因素,故D项错误。4解析:选C。
16、A明显违背“解负令”,故排除;B也不符合梭伦鼓励手工业发展的规定,也应排除;没有公民权的雅典妇女虽不是公民,但也不是奴隶,故只有C正确。5导学号62700029解析:选D。是从经济方面分析,从政治角度分析,从思想方面分析,从社会特征角度分析,都符合题意。6解析:选D。本题要结合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诸侯兼并战争频繁,而秦国相对落后,所以秦孝公关心的应该是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7解析:选A。从材料内容看,商鞅变法中赏罚严明,而且赏罚皆实行连坐,因此其作用必然是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令秦军勇往直前。B、C、D三项只是对材料部分内容的解读,不全面。8解析:选A。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决心并未因保守贵族的反对而动摇
17、,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表述有误,排除含的选项。9导学号62700030解析:选D。北魏政权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孝文帝改革以前,北魏实行民族歧视的政策,强迫各族人民服役当兵,驱使他们冲锋陷阵,任意杀戮,毫不怜惜;北魏官吏没有俸禄,他们全靠搜刮来维持奢侈的生活,进一步加重了各族人民的负担,所以北魏民族矛盾非常尖锐;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都是相同点,故A、B、C项错误。10解析:选A。本题考查阅读、分析能力。“国家殷富,库藏盈溢”说明正确,“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说明正确。11导学号62700031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北
18、宋统治者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以达到“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可见是为了防止地方武将形成军阀割据势力,本题迷惑项是B项,但B项指代不明,体现不出与军队的关系。12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问题的能力。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他们和范仲淹一样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故选A。13解析:选B。王安石变法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采取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规定进士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等。分析各选项,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本题选B项。14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热一把冷一把,即摇摆不定。
19、15解析:第(1)问中梭伦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中庸式”,具体可以通过梭伦改革的内容来体现。梭伦改革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中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的原因是伯里克利改革取消了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并为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发放津贴。结合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谈启示。答案:(1)革命性: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打破贵族专权。“中庸式”:梭伦运用“中庸”原则调停和平衡平民与贵族的关系,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但两者的矛盾并未解决。影响:极大地削弱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权力,建立起新的民主机构,为雅典的民主制度
20、奠定了基础。(2)原因: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政府发放津贴。启示:时代造就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雅典文明在曲折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改革必须依据实际,顺应潮流;实现人生价值要靠理想、奋斗和机遇。16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第(1)问,从商鞅变法必要性的角度回答,不要简单回答其背景;第(2)问,先选取一种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答案:(1)宗法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各国掀起改革运动;秦国国力落后,在兼并战争中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2)赞同观点:商鞅忽视礼仪教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推行严刑峻法,遭到反对。赞同观点:通过商鞅变法,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1、17导学号62700032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中“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的信息可归纳出重视法律制度建设、注重法律的延续性;从“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的信息可归纳出强调中庸、平等的原则;第二小问任意选择赞同或不赞同均可,阐述理由即可,如果选择赞同,可从梭伦改革中贵族担任高级官吏,平民权力受到很大限制来说明。如果选择不赞同,可从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平民获得参与政权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逐步确立来说明。(2)第一小问抓住“直接意图”,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为了选拔变法人
22、才;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的信息可概括出前者能顺应雅典民情而成功;依据材料二中“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就废除了明法新科”的信息可概括出后者因强大的守旧势力反对而失败。答案:(1)特点:注重法律的延续性;强调中庸、平等的原则;重视法律制度建设。(任意两点即可)观点一:同意。理由:法律保护贵族特权,贵族才能担任高级官职,平民权力受到较大限制。观点二:不同意。理由:改革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平民获得参与政权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逐步确立。(2)意图:选拔变法人才。原因:前者能顺应雅典民情而成功;后者因强大的守旧势力反对而
23、失败。18导学号62700033解析:回答第(1)问要读懂材料,分层取义,概括提炼。回答第(2)问要对材料中体现出的鲜卑贵族、奴婢和耕牛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了解。第(3)问要从均田制的内容和作用入手去思考作答。答案:(1)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授田;农民、奴婢、官吏均授田;耕牛授田;因轮耕而加倍授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任意垦荒;鼓励地少人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2)鲜卑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令中奴婢、耕牛授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加速封建化进程。(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地少地的农民可按劳动力的多少得到土地,北魏政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对土
24、地享有使用权和所有权。19解析:本题考查元朝的汉法改革,与教材中的忽必烈改制相对应。第(1)问,从统治需要和开明人士提倡的角度回答;第(2)问,从蒙古自身、民族关系和社会发展等多角度综合分析归纳。答案:(1)原因:汉化的契丹贵族提倡;汉学家建议;吸收前代经验;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 (2)意义: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促进蒙古政权的封建化;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20导学号62700034解析: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总结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内容和作用,然后对照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析其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的借鉴与发展;第(2)问,依据材料二可知,王安石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对其认识可以从积极效果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答案:(1)增加了政府收入;节省了运输费用;加强了各地间经济联系;稳定市场,抑制物价,打击了富商大贾势力。 借鉴:均输法、市易法(平准法)。 发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2)特点:利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执行过程中增加了百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