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541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2020版浙江选考生物大二轮复习讲义:第12讲 神经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讲神经调节考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a2.神经系统的作用a3.神经元的种类、主要结构及特性a4.动作电位的概念a5.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b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b2.大脑皮层的功能a3.体温调节的方式和过程a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2)特点: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即受到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3)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为树突胞体轴突。(4)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感受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相应地调节人和动物多方面的活动,使机体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2神经冲动的产生(1)

2、构建K和Na运输方式的概念模型a为主动转运(需要K载体蛋白,消耗ATP);b为易化扩散(需要K通道蛋白);c为主动转运(需要Na载体蛋白,消耗ATP);d为易化扩散(需要Na通道蛋白)。(2)理清Na通道和K通道开闭与动作电位的关系极化状态静息时(ab):K通道开放,Na通道关闭。去极化(bc)和反极化(cd):Na通道开放,Na内流,膜内电位上升。复极化(df):Na通道关闭,K外流,膜电位下降。恢复静息电位:K通道重新开放。(3)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测量静息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图甲)。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

3、)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如图乙)。动作电位的测量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动作电位传导过程图解和传导特点动作电位传导过程图解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从左往右传导时,波峰左侧上升段表示复极化(K外流),波峰右侧下降段表示反极化和去极化(Na内流);若兴奋在神经纤维从右往左传导时,波峰右侧下降段表示复极化(K外流),波峰左侧上升段表示反极化和去极化(Na内流)。神经冲动(兴奋)传导特点a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b绝缘性:一条神经中包含着许

4、多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c非递减性传导:与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不同,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其大小和速率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如图中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乙显示的是膜内电位B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Cab段为动作电位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解析神经元细胞膜上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因此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A项错误。钠离子大量内流时,膜外电位迅速下降,对应bc段,B项错误。ab段应为静息电位,C项错误。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D

5、项正确。答案D(1)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2)膜电位测量及变化曲线分析策略电流计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刺激任何一侧,会形成一个波峰,如图1所示;电流计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侧),刺激任何一端,会形成方向相反的两个波峰,如图2、图3所示,图2和图3的判断可根据题中的提示得出。 题组突破考向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甲、乙图分别表示某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除了神经细胞还有多个胶质细胞, 是树突, 是神经末梢B乙图中b为神经纤维,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C在膝反射中, 甲中细胞可直接接受来自乙细胞的刺激, 引起

6、股四头肌收缩D同一生物体的甲、乙神经元的大小、形态会有很大的差异解析:选B。甲图中除了神经细胞还有多个胶质细胞, 是树突, 是神经末梢,A正确;乙图中d为神经纤维,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B错误;在膝反射中, 甲中细胞可直接接受来自乙细胞的刺激, 引起股四头肌收缩,C正确;同一生物体的甲、乙神经元的大小、形态会有很大的差异,D正确。2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实验过程中,先测定正常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实验处理心率(次/分)正常情况95仅阻断神经甲100仅阻断神经乙80A.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B神经

7、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 C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D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答案:D考向二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3(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下图表示某神经元一个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的过程B图中abc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快速形成和恢复的过程C产生a段是由于K经载体蛋白易化扩散外流造成的,不消耗ATPD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将下移解析:选A。动作电位传导是因为在膜内外产生了局部电流,从而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的过程,使兴奋向前传导,A正确;图中a是恢复静息电位,

8、c是去极化,b是反极化状态,B错误;产生a段是K经通道蛋白外流造成的,C错误;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代表动作电位的峰值,而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所以d点将上移,D错误。4(2018浙江6月学考)将电表的两极连接到蛙坐骨神经表面,如图所示。在a处给予适当强度的电刺激,引起了腓肠肌收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是可兴奋细胞B静息时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Ca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传播到b处D刺激a处,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答案:D5(2019浙江1月学考)已知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两侧传播且速度相同。在图甲a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

9、,那么刺激b处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解析:选B。刺激b处,由于b处离左侧电极较近,因此效果与刺激a处相似,所测得的电位变化的波形与图乙相似,但两个波形之间的间隔会缩小,故B符合题意。突触的信号传递1突触的结构、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1)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轴突神经末梢的细胞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树突膜、轴突膜或肌膜。(2)兴奋传递过程(3)突触处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传递: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方向传递。传递速度较慢: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10、。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时间。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变化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兴奋的传递。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问题分析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因此a点先兴奋,

11、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乙是神经肌肉接头处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e处,腓肠肌可以收缩,但神经冲动不能向e点右侧传导B刺激e处,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两次C图乙肌细胞接受刺激,经上面的神经末梢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D图乙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转运释放到突触间隙答案B(1)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项目分析供体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神经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体现了膜的流

12、动性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 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题组突破考向一突触的信号传递1(2019高考江苏卷)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C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D与结合使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解析:选D。图中为突触前膜,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

13、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C正确;为神经递质,为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与结合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或维持外正内负,D错误。2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狂犬病病毒入侵神经细胞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B狂犬病病毒侵入细胞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同C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能导致相应神经元Na内流速度减慢D效应细

14、胞毒性T细胞可与被狂犬病病毒侵染的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坏死解析:选C。由题中信息无法判断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会不会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题图中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后,病毒RNA会从轴突向胞体转移,该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大量内流,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减少,可能导致Na内流速率减慢;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狂犬病病毒侵入的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后,会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而不是坏死。考向二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3若在图中丙和丁两点的细胞膜外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

15、“”),当刺激甲点后,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记录仪检测到的结果应是()解析:选B。刺激甲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丙处首先兴奋,膜外先负后正,结合曲线图,曲线应先向下然后向上;又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需要一定时间,故指针并非连续进行两次偏转,中间有一个停滞期。4(2019河北正定中学月考)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B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C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选D。a点受刺激时,由于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变化是由

16、正变负,电表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电表只能发生一次偏转。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反射、反射弧与大脑皮层的功能1反射的概念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它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结构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甲:感受器,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

17、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乙: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3.大脑皮层的功能(1)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言语区: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为言语区。白洛嘉区受损,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思想即表达性失语症。韦尼克区受损,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即可以听到声音,却不能理解它的意义。(3)运动区:位

18、于中央前回,一般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4)体觉区:位于中央后回,一般支配对侧肢体的感觉。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处比结构b处的传导速度慢D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切断d(传入神经),刺激b(传出神经),效应器仍会有反应,B正确;兴奋在结构c(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结构b(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C正确;是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

19、变化是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D正确。答案A(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感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外,构成神经节,因此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则兴奋传递方向为轴突末梢胞体或树突,图示中与“”(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

20、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反射与反射弧概念的正确理解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相应条件的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性,反射弧任何部分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可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数目不一定相同。如膝反射的反射弧只有2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反射中枢内有1个突触结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即二元反射弧。有的运动涉及三个以上神经元所组成的反射弧。不是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弱反射活动不能进行。 题组突破考向一反射与反射弧1(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

21、动具有规律性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答案:B2(2017浙江4月选考)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效应器肌梭收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解析:选D。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不能由效应器传至感受器,故A错;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缩,故B错;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不一定是反射活动,因

22、为不能确定反射弧是否完整,故C错;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也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故D正确。3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传递信息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 “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骶段产生了“尿意”D正常人在

23、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解析:选C。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方式进行,A正确;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B正确;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尿意”,C错误;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考向二大脑皮层的功能4(2018浙江4月选考)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

24、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辩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解析:选A。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底部,并没有倒置排列,C错误;分辨精细的部位,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体温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1体温调节(1)恒温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产热散热。(2)产热(3)散热(4)体温调节的机制低温环境高温环

25、境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信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随体液运输调节方式反射激素特定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器官或靶细胞反应速度迅速、准确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局限比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地位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体液调节也影响神经调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B气温超过35 时,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C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内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始终相等解析寒冷环境下,通过神经反射而引起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战

26、栗,故A错误;气温超过35 时,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故B正确;物理散热过程都发生在体表,而传导散热为物理散热的一种,故C错误;正常条件下,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但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并非始终相等,如在发烧时期,从正常体温上升至高温阶段,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故D错误。答案B高温、低温条件下体温调节机理不完全相同(1)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代谢加强,产热增多,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属于体液调节;另外,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战栗、皮

27、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这属于神经调节,故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主要由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皮肤中的血管、汗腺进行调节,即主要为神经调节。 题组突破1.右图为人体在寒冷刺激下体温调节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脊髓受损,体温调节不能完成B刺激传出神经元,反射中枢可能兴奋C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会被激活以增加产热D长期在低温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解析:选B。脊髓是体温调节的低级中枢,若脊髓受损,体温调节的反射弧不完整,体温调节不能完成;在突触结构中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因而刺激传出神经元,兴奋不能传到反射中枢,所以反射中枢不能兴奋;

28、通过神经调节,使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以增加产热;长期在低温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增加,为了维持体温稳定,机体产热量也将增加。故B错误。2(2019温州模拟)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下图是解释感染后机体体温上升的一种假说,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状态下为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仅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B体温持续维持在39 期间,机体主要依靠排汗散热C体温持续维持在39 期间,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寒冷刺激也会引起正常机体出现上图所示的反应过程解析:选C。图示体温调节过程主要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此外还有循环系统等参与;体温持续维持在39 期间,机体

29、主要依靠直接散热;只有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才能持续维持在39 ,否则体温将发生变化;寒冷刺激时机体进行体温调节,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使体温维持在37 左右。故C正确。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湖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递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A大脑皮层B垂体C下丘脑D脊髓答案:C2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快 调节速度慢作用的范围广 作用的部位准确作用的时间短暂 作用的时间比较长ABCD解析:选D。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快,作用范围较准确,作用时间短暂。3(2019浙江6月学考)某同学制备了

30、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发生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坐骨神经是结缔组织包围许多传入神经纤维而成的B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都是可兴奋细胞C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收缩属于反射D若在静息的坐骨神经上放置接有电表的两个电极,则指针发生偏转解析:选B。坐骨神经是结缔组织包围许多传出神经纤维而成的(连接效应器腓肠肌的是运动神经元,即传出神经元);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都是可兴奋细胞;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收缩但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若在静息的坐骨神经上放置接有电表的两个电极,由于电极两边等电位,所以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4(2019七彩阳光联考)下图所示为蛙坐骨

31、神经腓肠肌标本,其中表示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是由许多神经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B和接受刺激后均能发生反应,故都含有可兴奋细胞C在上给予一个电刺激,便会产生收缩D在表面放置连接着电表的两个电极,指针不会偏转,说明表面各处电位等于0解析:选B。坐骨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和接受刺激后均能发生反应,故都含有可兴奋细胞;在上给予一个电刺激,在一定时间后收缩;在表面放置连接着电表的两个电极,指针不会偏转,说明两极间电位差等于0。5如图所示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

32、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解析:选D。人是恒温动物,无论外界温度较高或较低,只有产热量约等于散热量,体温才能保持相对稳定,故A项正确,D项错误。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是造成散热增多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时间t2以后,通过机体调节,使散热量减少,故C项正确。6当大脑皮层的某语言中枢受到损伤造成表达性失语症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A能看懂文字,但不能听懂别人谈话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

33、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解析:选C。白洛嘉区受损时,病人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他的思想。7(高考全国卷改编)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选B。本题以神经细胞为素材,考查ATP的应用和兴奋的产生、传递,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神经元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项正确。神经递质在体液中随着体液的运输而移动,不消耗ATP,B项错误。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蛋白,其合

34、成需要消耗ATP,C项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K运输到细胞内和Na运输到细胞外需要消耗ATP,D项正确。8(2018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脊髓受损,刺激传出神经后伸肌也会收缩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C膝反射的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D若膝盖下方的皮肤破损,刺激肌梭后也能发生膝反射解析:选B。刺激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会兴奋,只是其阻止兴奋的传导。9.(2019嘉兴模拟)右图是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腿的反射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a上以负电波的形式传导 Bb神经元是运动神经元,一般

35、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C图中的反射弧是一个三元反射弧 D受到伤害性刺激产生疼痛的过程称为反射 解析:选D。在a上局部电流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从而产生动作电位,并进行传导;b神经元连接效应器,为运动神经元,一般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由图可知,图中的反射弧是一个三元反射弧;人的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受到伤害性刺激产生疼痛的过程只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10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材料,适宜条件下坐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由于Na、K的流动造成的跨膜电流如图1所示(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内向电流则相反)。用TTX和

36、TEA两种物质处理细胞后,得到的跨膜电流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ab段正离子内流需要消耗ATPB图1中cd段离子与Na通道结合运出细胞CTTX物质抑制了神经细胞膜上Na的跨膜运输D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是同种离子跨膜流动的结果解析:选C。ab段正离子内流是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错误;图1中cd段离子外流是K外流,需要与K通道蛋白结合运出细胞,B错误;由图知TTX物质抑制了神经细胞膜上Na的跨膜运输,C正确;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是不同种离子跨膜流动的结果,D错误。11下图是突触后膜对部分溶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三种离子通道通常是同时开放的BCl通道开放,

37、会使突触后膜的极化状态加强C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会引起Na通道开放,引发动作电位D抑制载体蛋白形状改变,对突触后膜静息膜电位的大小没有影响解析:选B。该图表示突触后膜对部分溶质跨膜运输,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Cl内流使突触后膜负电位增大,因此图示三种离子通道不可能是同时开放的,A错误;Cl通道开放,会使突触后膜的极化状态加强,B正确;Na通道开放会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引发动作电位,C错误;抑制载体蛋白形状改变,妨碍载体蛋白运输Na、K,对突触后膜静息膜电位的大小有影响,D错误。12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电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

38、叙述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到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答案:C二、非选择题13图1是神经元之间形成的一种环状连接方式,在图示位置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后,测得膜内外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图3中A、B代表两个神经元的局部放大,请回答相关问题:(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形式传导,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于高浓度海水中,图2中B点值将会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图1中共有_个完整突触,若图1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

39、_(填“延长”“缩短”或“不变”)。(3)在图3中,当神经元上Y点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_,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是_(用字母、箭头表示)。(4)缩手反射属于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的控制。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随着神经纤维外Na浓度增大,动作电位峰值将变大。(2)图1中有3个完整的突触,当兴奋在神经元组成的环状结构中传递时,兴奋的强度不变,但兴奋持续的时间将延长。(3)当Y点(神经纤维上)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40、外负内正。兴奋在图3中的传递方向是AB。(4)缩手反射的中枢不在大脑皮层,所以为非条件反射,但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答案:(1)电信号变大(2)3延长(3)外负内正AB(4)非条件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14(2019陕西西北工大附中月考)如图为不同类型神经突触作用机理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_。神经递质合成后为了防止被细胞内其他酶所破坏而储存在_内。神经递质释放后通常需要迅速降解失活,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2)图1中,神经递质释放引起Na大量进入突触后膜,引起的后膜内外电位状态是_;图2中,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后利于Cl进入,

41、此时后膜是否会产生神经冲动?_(填“会”或“不会”)。(3)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作用机理与图2相同。研究发现对癫痫病人施用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该药物可以使GABA分解速率_(填“减慢”或“加快”),从而起到治疗效果。解析:(1)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释放方式属于胞吐;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中,能防止被其他酶破坏;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通常需要迅速降解失活,失活场所是突触间隙。(2)Na大量内流,神经元膜内电位由负正,膜外电位由正负;Cl内流,会导致膜内电位更低,电位没有逆转,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神经冲

42、动。(3)GABA能促进Cl内流,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施用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后,GABA被分解的速度减慢。答案:(1)胞吐突触小泡突触间隙(2)外负内正不会(3)减慢15(2019诸暨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甲状腺素(简称T4)不仅能促进动物的个体发育,还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实验动物反应敏锐。研究发现,低浓度的甲基异噻唑啉酮(简称MIT,一种防腐剂)对蝌蚪的神经系统有负面影响。为了研究这两种物质对蝌蚪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实验设计方案:材料:甲状腺素片,MIT制剂,直径为20 cm的玻璃培养缸4个,研钵,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清水,电表,停表。(1

43、)将体长23 cm的_的40尾健康蝌蚪随机均分在4个玻璃培养缸中,缸内放入3 L的_。(2)其中A缸不加任何药物作为对照;B缸加入120 mg的甲状腺素片;C缸加入30 mg的MIT制剂;D缸加入_。(3)每两天换水一次,连续饲养20天后,从下面向水缸的底部的一半给予一定强度的光束,蝌蚪会出现避光行为,观察、记录_,记为a、b、c、d,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4)后续实验:继续用上述实验方法饲养20天后,所有蝌蚪都发育为成蛙。再分别剥离A、C两组成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在M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甲、乙电表将检测到电位变化,现分别记录从开始刺激到电表甲、乙检测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记

44、为t1、t2。该后续实验的目的是_。解析:(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甲状腺素和MIT制剂的有无,其他无关变量都应相同,所以应将体长23 cm的日龄相同的40尾健康蝌蚪随机均分在4个玻璃培养缸中,缸内放入3 L的清水供蝌蚪正常生活。(2)由于本题是为了研究这两种物质对蝌蚪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且其中A缸不加任何药物作为对照,B缸加入120 mg的甲状腺素片,C缸加入30 mg的MIT制剂。所以D缸应加入120 mg的甲状腺素片和30 mg的MIT制剂。(3)由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影响蝌蚪的避光行为,所以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四组蝌蚪避开光束所需要的时间来看它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

45、取平均值。(4)由题图可知,记录电表甲检测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可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所需的时间,记录电表乙检测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可知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上传递所需的时间,现分别记录从开始刺激到电表甲、乙检测到电位变化所需的时间,就可以探究MIT影响的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在突触处的传递,或两者兼有。答案:(1)日龄相同(或“发育状况相同”)清水(2)120 mg的甲状腺素片和30 mg的MIT制剂(3)四组蝌蚪避开光束所需要的时间并计算平均值(写出“蝌蚪避开光束所需的时间”也可)(4)探究MIT影响的是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在突触处的传递,或两者兼有(答“MIT影响的是动作电位的传导还是传递”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