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477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4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统招班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饶县中学2021届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统招班)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节时,在农家的房门上常贴有“五谷丰登日,六畜兴旺年”的春联,期盼着来年丰收。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B.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 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五谷丰登日,六畜兴旺年”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征,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结合,因此D选项正确。材料主要

2、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结合的特征,其他选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但并非材料主旨。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中唐时期陆贽有言:“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豪强,以为私属,贷其种粮,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这一现象源于A. 人多地少,赋税沉重B. 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C. 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拋荒D. 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豪强,以为私属,贷其种粮,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可知,富有的地主豪强不断买进田地,贫穷的人没有田地,只能依托豪强,租赁土地,借贷农作物来耕种。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兼

3、并现象严重,结合所学可知,土地兼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自由买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富者兼地数万亩”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是因为人多地少,赋税沉重只是自耕农出卖土地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C选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土地兼并严重导致贫富差距扩大,没有提及农民经营无方,而且这不是普遍现象;D选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土地兼并严重导致贫富差距,并未提及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并且此时正处于中唐时期,没有出现朝代更迭。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暧,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棉花的作用超越丝麻

4、,其重要的前提条件是A. 棉花成为重要经济作物B. 棉纺织技术的成熟C.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D. 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暧,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信息可知,棉花能被人们用来御寒、生暖,是因为棉花的加工成为人们的生活资料,这归功于棉纺织技术的成熟,B正确;棉花能成为重要经济作物也是因为其被人们用来御寒、生暖的价值,A错误;据所学可知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就是因为棉纺织技术的成熟,C错误;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也是由于棉纺织技术的进步,D错误。4.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

5、,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农村经济结构变化B. 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C. 政府确立重商政策D. 手工业演变成主流产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B两项;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排除D项;据题干信息“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可见农民“迁业”实质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C项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5.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

6、字。这只漆杯最有可能出自A. 家庭手工业B. 田庄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材料中这一汉代漆杯底部刻有六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的名字,可知这一漆杯的制作工序复杂,生产追求工艺精美,不计成本,还受官员监督,由此可判断这只漆杯出自官营手工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产品不可能有七位监督人的名字,排除ABC。6.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史中指出: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总人口达0.727亿,明末全国总人口达1.525亿,清乾隆时全国总人口突破3亿大关。同一时期的耕地增幅却不足50%。这些现象主要有赖于A. 对传统步犁进行革新B. 开始推行租佃制

7、经营C.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 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明清时期耕地增长有限,而人口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是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故答案为D项;曲辕犁自唐代以来基本定型,A项排除;租佃制经营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B项排除;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是继续发展,且商品经济发展与人口激增没有直接关联,C项排除。【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其备考启示如下: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7.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此田亩最有可能是A. 天子赐予的井田B.

8、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C. 租种的诸侯土地D. 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说明可以起到限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的作用,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不存在土地兼并,故A错;同理C也错;B与材料无关;D选项为均田制可以起到限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的作用。故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均田制【名师点睛】均田制的知识点归纳: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赋税收入,贫富分化严重,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目的:保护自耕农经济,进而保证国家赋税收入;时间:北魏、隋唐;前提:国家控制大量土地(不涉及地主);内容:按性

9、别、年龄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土地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性质:土地国有制;作用:限制了土地兼并,保护了自耕农经济,增加了赋税收入,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8.一种复杂的情绪在威尼斯蔓延:震惊、焦虑、歇斯底里。总督吉罗拉莫普列里说:“匈牙利人、德国人、佛兰德和法国人,以及所有翻山越岭到威尼斯花大价钱购买香料的人,如今都将转向里斯本。”最早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好望角的发现B. 印度航线的开辟C. “新大陆”的发现D. 环球航行的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以前,威尼斯通过陆地丝绸之路垄断了香料

10、贸易。到了16世纪新航路不断被开辟,当时达伽马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新航线后,欧洲人通过新航线直接到达亚洲获取香料,导致威尼斯逐渐失去贸易优势,走向衰落。故B项正确;好望角位于非洲,“新大陆”位于美洲,环球航行的实现证实了地球是圆的,与香料贸易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ACD三项。9.从1559年到1620年,英国占有超过40座庄园的土地显贵由原来的39个锐减至19个。17世纪初,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不仅入不敷出,甚至濒临破产。材料中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A. 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出现不足B. 土地显贵追求享受购买奢侈品C. 新兴资产阶级已代替土地贵族D. 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答案】D【解析

11、】【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17世纪,土地显贵衰落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的结果,即由于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导致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地主阶级日趋衰落,故D正确;据上分析,A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土地显贵衰落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价格革命”的结果,即由于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导致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封建地主阶级日趋衰落无力购买奢侈品,B错误;新兴资产阶级处于崛起时期,尚未取代土地贵族,C错误。10.下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它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形成三角形的主要商路。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促进

12、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B. 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经济的发展C. 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D. 为西欧资本输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A项错误;三角贸易没有推动非洲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亚洲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为美洲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故C项错误;三角贸易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奴隶贸易

13、【名师点睛】英国殖民扩张的条件:1、国内政治制度优势: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同封建专制统治相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是进步的。2、依仗雄厚的经济实力:英国通过圏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17世纪英国是世界上贩卖奴隶的主要国家,罪恶的奴隶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使英国经济实力雄厚。3、强大的军事优势:为了争夺殖民霸主,l7世纪下半叶经过三次英荷战争,摧毁了荷兰的殖民优势。l8世纪,英法在欧洲发生多次战争,通过七年战争击败了法国,英国由此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14、地位。4、地理位置的优势:英国是一岛国,地处大西洋沿岸,位于世界贸易中心,便于经济贸易和海外冒险;有较强的海洋意识和海上优势。11.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词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阿姆斯特丹等。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 新兴城市大量出现B. 一系列新国家的建立C. 欧洲人聚居在一起D. 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618世纪,根据所学可知,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侵占殖民地时,为了表明该地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基本都以本国的国名或城市名来命名,但为了区别原地名,都在前面加一个“新”字。因而出现了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

15、等,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2.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工厂的厂主。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 他的工厂机器是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B. 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C. 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D. 有时他到伦敦乘汽船在泰晤士河观光游览【答案】C【解析】材料关键“1840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以蒸汽为动力、火车、汽船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BD三项排除。而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由此可知选项C符合题意。13.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

16、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这说明A. 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敌视心理B. 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D. 福利制度在教育领域率先出现【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不仅促进了英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也为英国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许多内在和外在的有利条件, 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英国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 ,英国的学校数量大大增加了 ,教育内容日趋合理化、科学化 ,教育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教育的大众化开始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可知,其他欧洲国家也出现类似的情况;故B正确;ADC材料均不能体现,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掌握

17、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题干时间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解答即可。14.有史学家指出:“它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里所论述的是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B. 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C. 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D.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答案】C【解析】由材料“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世界性的城市化进程也开始了”这是突出工业革命的世界影响,故选C;材料的主旨并非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殖民侵略,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信息,排除D。15.1672

18、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这表明英国A. 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B. 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C. 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D. 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答案】C【解析】从材料“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航海条例的大部分规定”“1854年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中可以看出,航海条例是英国需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在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颁布的,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取消航海条例说明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而成为英国经济的指导思想,这一过程体现了国

19、家实力影响着国家的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错误,错在“放松了”;B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海上霸主地位越来越巩固。点睛:从材料中提供的三个时间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个时间点英国的发展状况就可以得出答案。16.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鸦片战争前夕广州十兰行的兴盛说明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 闭关锁国政策解除D. 清政府主动融入了海外市场【答案】B【解析】近代中

20、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排除A;世界各地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贸易联系,不仅体现了广州本身海外贸易的繁荣,更说明了世界各地经济贸易联系的紧密。进一步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B正确。清代闭关锁国政策没有松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被列强强行打开国门,故C错误。鸦片战争后,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五口通商,中国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错误。17.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 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C. 工业革命鸦片战争D. 民族工业短暂发展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21、【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更多土地被开垦,出现了大量私田,井田制于是逐渐瓦解,故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洋务企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无关,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择B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工业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故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因而得到壮大,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18.下列选项中,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图片反映的信息的是A.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 中

22、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高C. 当时中国主要发展的是轻工业D. 近代经济形态逐步在中国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只有D项可以 “全面准确”地概括图片信息,即中国有三种近代企业并存。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即资本输出的,只有俄商的砖茶厂一家,A项错误;洪盛碾米厂和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只是一部分,B项错误;汉阳铁厂属于重工业,C项错误。19.下图呈现了民国初年纺织业的发展情况。这与以下哪一因素密切相关A. 洋务派大力投资和兴办新式企业B. 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办厂限制C. 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C【解析】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在1895年甲午中

23、日战争中失败,故洋务派投资新式企业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政府扩大税源放宽办厂限制是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民国初年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同时实业救国思潮盛行,推动民国时期民族纺织业发展,故C项正确;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明朝在江南纺织行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近代工业诞生了B1895年以后的4年中,全国新开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工厂超过之前20年的总数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C张謇的大生企业,将大量收益投入地方教育、自治、慈善及社会公益事业资本家有服务社会的价值观D

24、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集中国家经济力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反映的是中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不是近代机器大工业,A选项错误;“1895年以后的4年中,全国新开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工厂超过之前20年的总数”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B选项错误;“张謇的大生企业,将大量收益役入地方教育、自治、慈善及社会公益亊业”表明资本家有服务社会的价值观,C选项正确;“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集中国家经济力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说明民族工业受到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25、迫,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1.成立于1868年的济南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从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在北京又开办了2处新店,几乎占了北京大栅栏半条街;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是A. 中华民国的建立B. 中华民国政府提倡国货C.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D. 欧洲列强放松对华侵略【答案】D【解析】题干时间“1911年到1918年”,瑞蚨祥迅速发展。结合所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减少了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民族资本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选D。ABC是主观因素,不符合题意,排除。22.阅读下表:

26、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工业类别时间1935年1941年资本总额(万元)占全国总资本比例资本总额(万元)占全国总资本比例冶炼业47.40.19%13570.737.01%机器金属业415.51.66%4402.710.6%纺织业12170.348.53%5884.714.17%食品工业6159.824.56%2726.66.57%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A. 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B.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C. 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D.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目时间(1935年和1941年)可知,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表格中冶铁业和机器金属业的资本总

27、额和占比皆飞速增长,这是为了应对日本侵华战争而进行军事生产的结果,故B项正确。纺织业和食品工业的衰退并不能代表整个轻工业衰退,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的破坏,故C项错误。表格无法体现工业结构日趋合理,故D项错误。23.“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 推行了公私合营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由材料“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和“组织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28、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B正确。 A属于是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D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符合题意。24.据统计,1949年至1957年,全国城市人口由5765万增加到9949万,增加了7258%;农村人口则由48402万增加到54704万,仅增加了1302%。这一时期人口增长不平衡,主要是因为A. 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B. 受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影响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 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制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9年至1957年”和所

29、学知识可知,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政策的影响,B项正确。三大改造是国家经济政策的体现,属于B项内容的体现,排除A。“大跃进”运动开展于195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该时期农村经济恢复和发展,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25.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这一现象反映了A. 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B. 展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准备C. 完整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 贯彻全面发展

30、的教育方针的成果【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46年,中国高等院校中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到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1947年,政法科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等信息可知,到1952年我国高等院校的工科学生由1946年的占在校生总数的18.9%,增至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而政法科在校生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结合当时新中国成立后的时代特征可知此时是恢复发展经济的需要,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A错误;1965年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工科生与政法科

31、在校生比值的变化,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与国家建设需要的人才有关,D错误。26.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A.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B. 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C. 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左”倾城镇化建设加剧城市经济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故C项

32、正确;精兵简政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 “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与当时农业生产水平不符,故这一调整是对 “左”倾错误的纠正,而非“违背”,故B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项错误。【点睛】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27.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 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一科学发展观B. 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C.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D. 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据

33、所学可知,第一张图片是中共八大,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第二张图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第三张图片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第四张图片是党的十五大,此次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据上分析D正确;A、B、C都不正确。28.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二者的共同点是A. 思想上拨乱反正B. 决定变革生产关系C.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D.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从1956年的中共八大制订了综合平衡稳步发展的经济方针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

34、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者在根本目的上体现了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故C项正确;A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B不符合二者的共同点,排除;D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29.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指出,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据此判断当时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展开B. 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C. 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D. 经济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大阻力【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

35、不要搞包产到户”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全面展开,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实行,“75号文件”特别强调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反映出仍有部分人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有疑虑,这些表明改革仍然面临着阻力,故C项正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故D项错误。30.下表为我国市场化指数变化统计:年份1979198019831985198819922003指数249%30%40%50%60%632%738%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

36、行B. 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C.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从1979年到2003年,我国市场指数呈逐渐上升的态势,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逐步完善密切相关。分析选项,C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不够准确。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3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A. 长袍马褂B. 中山装C. 西服D. 旗袍【答案】D【解析】旗袍是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在

37、此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的产物。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故答案为D项。A项是中国传统服饰,不涉及中西合璧,排除;B项是中西合璧,但没有融合满汉风格,排除;C项是西式服装,排除。32.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A. 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B. 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C. 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D. 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婚礼等社会习俗的

38、变化,这是辛亥革命推动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由恋爱结婚之风是存在但不是盛行,很多人仍然是父母包办,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一部分国人接受西方礼仪而非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传统婚俗仍然为主并非已经彻底废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33.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宋)耐得翁都城纪胜(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发展呈现出的特点?材料二 1819

3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代17501801185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027.551.0(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材料三 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世界近现代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答

40、案】(1)特点:城市布局上市、坊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有饮食、娱乐等服务设施;城市经济职能增强。(或答商业兴盛,市场繁荣)(2)趋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因素:工业革命。(3)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公共设施不完善;疾病和瘟疫流行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解析】(1)材料“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反映宋代商业经济空间限制的打破;“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 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反映时间限定的打破和饮食、娱乐功能的增强等。(2)本题以英国近代城市化

41、为载体,考查学生材料解析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8.25%扩大到51.0%,可概括出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主要因素一问,根据材料“1619世纪”结合所学知识可回答:商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3)(4)第一小问,“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贫富分化严重;公共设施不完善;疾病和瘟疫流行。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42、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的政策因素有哪些?分析上述政策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材料二 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之后的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

43、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2)“1500年前后”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材料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现代化运动在西方蓬勃兴起、民族主义潮流汹涌激荡的时代,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多人口和辽阔疆土的中国,却紧闭自己的大门,一如既往地沉睡在文化主义的梦幻之中。不难想象,一旦这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将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胡福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不同的世界发生碰撞和武力较量”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后果: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

44、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事件:新航路开辟;过程: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直接结果: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日益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素有“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闭关锁国的影响加以回答即可得出: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新经济因素

45、(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限制海外贸易发展;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第一问,依据题干时间信息“1500年前后”可以得出应该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加以回答即可,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四个时期加以回答。(3)本小问直接结果,依据材料三,结合中国近代的史实可知,直接结果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逐渐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材料二:199

46、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集体经济国有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非公有制经济40%29%7%24%(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并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2)材料二与材料一中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什么变化?请指出原因。【答案】(1)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原因:1953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2)变化: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

47、制改革,使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一后两幅图示的经济结构组成成分的信息,可见1953年社会主义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并存,到1956年仅存在前两种工业经济成分并出现具体比例的变化,得出1953-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原因:结合所学可知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导致上述变化。(2)变化:依据材料二的表格中1996年我国工业经济成分及其比重,可知此时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状況,对比材料一中1956年所有制结构内容,可以得出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变化。原因:结合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所学来概括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