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核心素养1.结合区域分布图示,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结合图表资料,掌握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特点与表现。举例说明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综合思维)3.实地考察,判断分析所在地域的自然带类型及形成因素、主要特点。(地理实践力)一、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1主要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自然带(1)形成: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2)命名:以植被
2、类型命名。3规律(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项目内容成因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因素热量条件为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规律自然带呈现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典型分布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陆地自然带自南向北依次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寒带冰原带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项目内容成因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影响因素水分条件为基础规律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典型分布在我国北纬40附近,从沿海向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等自然带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形
3、成原因:热量状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2规律(1)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2)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其相对高度有关。温馨提示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不会相同。一般来说,阳坡高于阴坡,这与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四、非地带性规律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及其变化。但是,某些地区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与上述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一、判断题1从赤道到
4、两极的地域分异大致与经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2水分条件是形成从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主要原因。()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同。()4一般而言,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山地自然带越丰富。()5. 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二、选择题6下图是非洲尼日尔河流经主要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示区域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ABCD答案:A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的是()A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C垂直地域分异D
5、非地带性规律答案:C82019年9月8日,“援疆号”旅游专列从辽宁省大连市出发,一路向西,途经内蒙古、宁夏、甘肃到达新疆,这趟列车沿着古丝绸之路,将沿途的20多个美景全部串联起来,满足游客一线多游的愿望。从大连出发的游客华先生发现窗外的植被越来越稀疏,其主要原因是()A气温逐渐降低B降水逐渐减少C纬度逐渐升高D海拔逐渐降低答案:B探究点(一)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是一首描写北方边地奇丽风光的乐府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6、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雄奇豪壮的边塞诗,开篇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的情形。二、核心素养培优1诗中的“敕勒川”和“轮台”所在区域的自然带是什么?(区域认知)提示:“敕勒川”所在区域是温带草原带;“轮台”所在区域是温带荒漠带。2造成诗中两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海陆位置的不同。3两地区的景观差异体现了地理环境中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思维)提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在探究中悟 一、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不同的气候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然带,不同的自然带都有与之对应的气候类型。如下图所示(以北
7、半球为例):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典型地区图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热量太阳辐射低纬和高纬地区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水分海陆分布中纬地区方法技巧(1)在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纬度位置的差异。(2)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特别要关注海陆位置的差异。 到实践中用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森林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
8、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D从东向西海拔增高解析:1.A2.A结合我国的气候等自然条件可知,在离海较近的甲地发育了森林,而丙地因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位于中间的乙地草原广布。上述植被的变化,主要是因为从东向西离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34题。3影响自然带沿EF方向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光照C水分D地形4图中()A甲、乙两地气候成因相同B甲、丁两地气候成因相似C丙、丁两地气候特征相同D乙、丁两地气候特征相似解析:3.A4.B第3题,图中EF沿线的自然带自北向南依次为亚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
9、原带热带荒漠带,自然带呈现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上更替的特点,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是热量因素引起的,A正确。第4题,图中甲地的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乙地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受暖流、东南信风及地形的影响,全年高温多雨;丙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全年高温多雨;丁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干湿季分明。据此进行判断,甲和丁两地气候成因属于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成因相似,故选B。探究点(二)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
10、便开始转场,从山前平原的春秋牧场,搬至深山里的夏牧场;等到气温下降,再从高山带逐级往下迁,以便赶在冬天来临前,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周围温暖的冬牧场。生活在新疆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高度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下图是天山冬夏牧场转场示意图。二、核心素养培优1分析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转场的根本原因。(区域认知)提示:随着海拔增加,从山麓向上,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发生变化,产生垂直地域分异。2分析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随季节转场的自然原因。(综合思维)提示:水草丰美和气候适宜是满足牧民放牧的两个基本条件。夏季林带以上海拔较高,山地降水较多,水
11、草丰美,气候凉爽,是牲畜抓膘增壮的良好场地;冬季山下的河谷低地和盆地海拔较低,没有厚雪覆盖,便于牲畜觅食牧草,且气候不太寒冷,牲畜可安全过冬。 在探究中悟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3)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
12、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具体如下图所示: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有关,具体如下表所示:温度(热量或纬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
13、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貌因素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季节因素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到实践中用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
14、更具观赏性了。如图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完成12题。1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地势2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A五指山B栖霞山C红叶谷D庐山解析:1.D2.C第1题,影响红叶时间早晚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读图可知,九寨沟与栖霞山纬度相近,但地势差异较大。九寨沟地处内陆高原,海拔高,温度低,10月可在九寨沟观赏到红叶;栖霞山地处东部丘陵低山区,海拔较低,热量较高,在10月份不能观赏到红叶;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与纬度、大气环流及海陆分布无关,D正确,A、B、C错误。第2题,纬度越偏北的地区,温度越低
15、。图示阴影区在10月份是最佳观赏区,则9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应在阴影以北。五指山、栖霞山、庐山应是10月之后观赏,因此红叶谷可能在9月观赏到红叶,C正确,A、B、D错误。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座山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35题。3甲、乙、丙、丁四山中纬度最低的是()A甲B乙C丙D丁4甲山脉植被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却低于北坡,其影响因素分别是()A水分、热量B热量、水分C海拔、水分D热量、海拔5甲、乙、丙中草甸草原带分布海拔有差异,其影响因素是()A海拔高低B山地纬度位置C水分差异D山脉相对高差解析:3.A4.B5.B第3题,纬度越低,自然带的数量越多,且甲山基带为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据图可知,甲
16、纬度最低。故选A。第4题,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阳坡高于阴坡,甲山脉植被带南坡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阳坡,热量多,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且温度高雪线高,降水多雪线低,而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故选B。第5题,同一自然带不同山体分布高度不同,主要与纬度有关,纬度越低的山体,同种自然带分布高度越低。故选B。探究点(三) 从生活中学 一、地理情境激趣“生而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金秋季节,新疆南部塔里木河流域1 500 余万亩的原始胡杨林层林尽染,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金黄,美到令人窒息,迎来一年中最佳观赏期。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近九成的胡杨生长在
17、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是目前世界原始胡杨林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多年来,新疆持续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沿岸生态得以不断恢复,原始胡杨林逐渐“复苏”,大量幼苗破土而出。每年秋季,塔里木河两岸的原始胡杨林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大批游客,金色的胡杨已经成为新疆独特的旅游名片。二、核心素养培优1塔里木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是什么?其对应的陆地自然带是什么?(区域认知)提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对应的陆地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2塔里木河所在区域的典型植被是什么?胡杨林能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塔里木河流域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荒漠。胡杨林这种高大植被之所以能
18、在塔里木河流域生长,主要是因为塔里木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在探究中悟 正确认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反映的是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主要是由于一些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具体如下表所示:影响因素地区自然带和地表景观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成因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北极地区冰原带少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地势起伏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带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东非高原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19、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与当地的基带自然带一致高山植被区地势高,水热条件差地势高,水热条件差洋流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大陆西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热带荒漠带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欧洲西岸针阔混交林带温带落叶阔叶
20、林分布范围特别广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另外,有些地区的非地带性现象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非洲马达加斯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中美洲东侧的热带雨林带,都是因为位于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信风来自海洋,性质暖湿;暖流增温增湿。 到实践中用 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形成绿洲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A土壤B降水C热量D水源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分析,正确的是()A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B草原上动物毛少,以适应酷热环境C西部海洋沿岸寒冷的洋流是导致森林冬季落叶的原因之一D森林中阔叶林冬季基本无叶,以降低蒸腾的方式来抵御冬季低温解析:1.D2.D第1题,在干旱沙漠区,有水源出露的
21、地方,人们依赖水源发展灌溉,形成绿洲。图中形成绿洲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水源,D正确;土壤、热量不是绿洲形成的主要因素,A、C错误;干旱地区降水少,降水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第2题,图中自然带,荒漠带位于温带地区(注意纬度信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降水稀少,A错误;草原上动物夏季毛少,冬季毛多,以适应环境的季节变化,B错误;西部海洋沿岸的洋流由纬度较低的海域流向纬度较高的海域,属于暖流,C错误;森林中阔叶林冬季基本无叶,同时冬季气温相对较低,树木以降低蒸腾的方式来抵御冬季低温(注意蒸腾需要吸收热量),D正确。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相对矮
22、小、树干弯曲。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如图为该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据此完成34题。3海南热带云雾林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D苔原4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C地质灾害多D风力强劲解析:3.B4.D第3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最有可能是常绿阔叶林,B正确;1 200米以上不可能出现所需热量更高的热带雨林,A错误;气温也没下降到针叶林和苔原的生长条件,C、D错误。第4题,山顶或山脊处风力强劲,植株高容易倒伏断裂,在风的影响下树干弯曲,D正确;热量不足、土壤贫瘠等与树干弯曲没
23、有关系,A、B错误;山顶或山脊的地质灾害可能有滑坡和崩塌等,但与植株矮小、树干弯曲关联不大,C错误。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热量,自然带南北方向更替,东西方向延伸。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的基础是水分,自然带表现出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主要受水分条件控制,在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比较明显。3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组合类型。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状况、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4垂直自然带谱的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5影响山地垂直带谱丰富程度的因素是海拔、相对高度和所处的纬度。6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及其变化。但是,某些地区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非地带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