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171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1.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这可以说明A. 宗法制是由母系家长制发展而来B. 嫡长子继承制在商朝已经初具雏形C. 兄终弟及是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D. 政治权力由“传贤”开始变为“传子”【答案】B【解析】【详解】宗法制是由父系家长制发展而来,所以A错误;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从材料信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得知辛是其母成为正妻后才立为天子的继承人,

2、这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在商朝已经出现,B正确;商朝被周朝取代的原因主要是纣王的暴政,C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在商朝时候,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始于启,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联系所学嫡长子继承制的知识分析解答。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 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B. 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C. 强调“仁”和“仁政”D. 强调“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儒学的社会实用功能,它主要从

3、个人、家庭、政府、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强调信义和社会责任,即在维护社会安定秩序方面主张个人不能逾越礼制和要有社会担当,因此A选项正确。“仁政”、“德治”和“民贵君轻”都是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不是实用性的道德体系,B、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不是实用性的道德体系。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家向往太古,家向往禹世,家向往西周,家肯定今世和将来。这里、分别应该是指A. 儒、道、法、墨B. 道、儒、墨、法C. 道、儒、法、墨D. 道、墨、儒、法【答案】D【解析】【详解】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

4、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是道家;墨家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赴火蹈刃”、“以自苦为极”的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是墨家;儒家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理想的蓝图是回到西周“小康社会”,是儒家;法家中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韩非子认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都持历史进化观,是法家;故D正确。4.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据此可知唐代农耕技术A. 形成完整体系B. 达到古代顶峰C.

5、江东落后于岭南D. 岭南领先于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唐代的农耕技术。虽然唐代形成一整套的生产技术措施,但并不能说明达到古代的顶峰,故排除B项;江东从岭南引进了耖,也无法由此说明江东落后于岭南,故排除C项;由题意无法判断岭南领先于全国,故排除D项;根据“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可知唐代农耕技术形成完整体系,故选A。5.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田令规定:“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其卖者不得更请(授田)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这一规定A. 禁止一切土地买卖维护了均田制B. 以减轻农民赋役负担

6、为主要目的C. 表明均田制遭到破坏而主动废弃D.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规定限制买地者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其卖者不能授田,买卖土地还需要政府颁发的文牒,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限制土地买卖,不是禁止一切土地买卖;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封建统治者实行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并非是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仍有授田的存在,均田制并未被主动废弃,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废止于公元780年两税法的实行。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费正清在中国:

7、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 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宋明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即“部分是全新的创造”。故答案为B项。AD项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C项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均排除。点睛: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

8、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有“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也有“部分是全新的创造”。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明确材料中“全新的创造”是指理学中吸收和增加的内容。7.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时间跨度从春秋至五代。该书以春秋“三家分晋”为起点,且开篇在没有事实叙述的背景下对该事件进行了批判。这说明A. 历史解释以历史事实为基础B. 三家分晋是历史的一大倒退C. 作者开创了全新的史学体例D. 个人政治观念影响史书编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该书以春秋“三

9、家分晋”为起点,且开篇在没有事实叙述的背景下对该事件进行了批判,这同作者的政治正统的观点密切相关,D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历史解释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排除A;三家分晋是历史的进步,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排除。故选D。8.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古代某一朝代都城商业发展的盛况:“市井最盛车马闻拥,不可驻足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此都城位居下图中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可知当时市坊界限已打破,应该在北宋或以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写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盛况,其位于现在的开封,是开封,故B正确。【点睛】抓住关

10、键信息“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东京梦华录,结合所学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知识分析解答。9.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A. 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B. 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C. 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D. 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和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贱商观念受到冲击,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C项正确。明朝时期自然经济没有瓦解,鸦片战争后,开始

11、瓦解,排除A。题干主旨强调传统的贱商观念受到冲击,无法推断封建制度衰亡,排除B。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题干没有涉及雇佣关系,排除D。10.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A.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农村集镇发展迅速C. 农耕文明渐趋衰落D.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是吴江县震泽镇居民人数由明初到清朝乾隆年间发生的迅速增长的变化,这是因为“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故选B;AC不符合史实,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1.一位明末清初的浙江大儒说:“后之人主,既得天下,

12、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这一观点A. 是对西方法学理论冲击的反应B. 实质是儒学法律思想的返本和再造C. 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时代特点D. 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吸收启蒙思想家的法律主张是从维新思想开始,A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仍然在儒学范畴之内,B正确;外儒内法是董仲舒汉代儒学的特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并没有动摇理学的正统地位,他们的思想也没有称为主流思想,D错误。12.清史稿中说:“军机

13、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材料可知,清朝军机处设立后A. 需要秘密行动B. 决策军国大计C. 成为中枢机构D. 内阁随之撤销【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军机处。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所谓军机处“职居密勿”是指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而不是不要秘密行动,故排除A项;军机处不是正是机构,没有决策权,故排除B项;军机处设立后政务处理转移至军机处,但并未随之撤销内阁,故排除D项;根据“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

14、的中枢机构,故选C。13.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迅速。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这反映了A. 民族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的历史B.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迅速结束C. 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D.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发昌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被吞并的过程,从中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故A项排除;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业救国的思想,故C项排除。14.

15、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A. 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B. 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C. 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D. 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说明此人赞同中国采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而否定美法总统共和制,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君主立宪制15.20世纪初期

16、,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A. 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 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C. 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D. 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材料“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说明了20世纪初变革的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故C项正确;A项错误,严复属于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B项包含在C项之中;D

17、项不符合“20世纪初”这个时间界限。16.有学者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其中,“民治”阶段开始的时间是A. 1898年B. 1912年C. 1949年D. 1978年【答案】B【解析】【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是民治的开始,B正确;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没有实现民治,排除A;1949年、1978年不符合“开始”,排除CD。17.如果历史是一架巨大的钟摆,五四运动

18、之后的前三十年,中国为追求现代化,基本上朝着丢失文化主体性的方向摆动;后七十年重新思考、定义、创造现代性,试图获得一份文化坚守。五四时期“丢失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A. 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B. 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C. 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D. 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反对尊孔复古和宣扬启蒙思想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排除A、B、C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和各种“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在文化上向西方学习,肯定西方的文化,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导致了文化主体性的丢失,故选D

19、。18.孙中山曾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说:“革命党推翻满清,第一次成功是在武昌。那天的日期是双十日,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所以这个会期同武昌起义的日期,都是民国很大的纪念”该会议是A.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B. 中共一大C.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D. 国民党一大【答案】D【解析】“民国十三年”指1924年。结合所学,A是1905年,B是1921年,C是1912年,D是1924年,故排除ABC,选D。19.两湖战场的作战一书中叙述了某次战斗的场景:“7月上旬,第4、第7军和第8军在安仁、衡阳、永丰(今双峰)地区集结后,分三路向长沙进攻,后攻克。”此战斗最有可能发生在A. 北伐战争时期B. 秋收

20、起义期间C. 徐州会战中D. 淮海战役中【答案】A【解析】“两湖战场”出现于北伐战争中,所以此战斗最有可能发生在北伐战争时期而非秋收起义期间、徐州会战中以及淮海战役中等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两湖战场”属于于北伐战争。20.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 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C. 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已制定了全面的抗

21、战路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1年”“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等信息可知中共确立既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方针,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故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是在华北事变后,与材料不符,排除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中共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这属于备考重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从2017年1月10

22、日起,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十四年抗战”凸显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长久性、完整性。21.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该会议A. 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 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C. 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D. 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

23、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项正确。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A项错误。八七会议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故D项错误。点睛: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

24、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22.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材料可知毛泽东明确A. 肯定发展公有制对工业化价值B. 将私有经济全部改造为国营经济C. 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 总路线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说明公有制对于工

25、业化的价值,A正确;B是三大改造形式;C中多种形式符合题意;D中巩固制度符合题意。23.一部纪录片对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的作用曾有如下评述:“周恩来及时地折衷了有关国家的意见,提出了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协调了与会国家的看法,打破了在划分集结问题上的僵局,扫除了会议达成协议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这次会议是A. 联合国大会B. 日内瓦会议C. 万隆会议D.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提出了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方案”、“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可知会议讨

26、论了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这是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主题,故B正确;联合国大会不符合“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协调了与会国家的看法”,排除A;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参加的会议,没有涉及“老挝和柬埔寨问题”,排除C;中国没有参加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排除D。24.1980年9月一份中央文件强调: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这一文件A. 鼓励农民突破集体经济的框架B.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 肯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创新D.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27、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所述,党中央认为,在农村只要是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这就肯定了农村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肯定农村在土地经营权上的创新,C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是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的,A项错误;材料中的文件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项错误;材料中的文件只是涉及农业,同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D项错误。故选C。25.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 提倡民本B. 呼唤仁爱C

28、. 强调理性D. 倡导美德【答案】C【解析】“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意思是在仁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而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故选C。26.“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但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材料中“新的法律”是指A. 十二铜表法B. 公民法C. 万民法D. 自然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29、。”可知材料中“新的法律”是审理外国人的案件。结合所学可知万民法正是处理罗马人与外来民族关系的法律体系,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故AB两项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D项错误。27.“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A. 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B. 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C. 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D. 否定一切权威祟尚理性【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

30、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工作者,他们的作品是主张人文主义,提高人的地位,贬低神的地位,故选A。28.有史学家评价某次远航的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远航的领导者是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可知,1497年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这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故B项正确。哥伦布开辟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AC与题意不符,排除。麦

31、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但时间比达伽马晚,故D项排除。29.有学者在英国史中这样解释某历史事件:“此次国会之重握大权,乃由于辉格及托立两党的协调,而不像40年前完全凭一党的武力来取得,故局面可以持久。至于两党之所以能有协调,则由于詹姆斯二世的无状”。他论说的史事A. 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B. 使克伦威尔被拥立为终身护国公C. 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D. 使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答案】A【解析】英国议会于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将詹姆斯二世赶下台,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夫妇共同统治英国,从而国王获得权力的方式不再是“君权神授”,因此这一史事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32、故答案为A项。克伦威尔已于1658年死去,排除B项;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使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排除C、D项。30.1920年2月,列宁高兴地认为:“我们通过粮食委员会的机制来筹集,我们凭借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方法来筹集,以固定价格来筹集,通过在农民中分配而不是在自由市场上出售来筹集这就是说,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路。”列宁找到的这条路A.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 调动了广大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制约了苏联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我们凭借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方法来筹集”是指余

33、粮收集制,即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的实行一方面为取得三年内战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但另一方面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答案为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B项;该政策没有能够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是苏俄,不是苏联,排除D项。【点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残酷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它使苏维埃俄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物力和财力,从而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但这一政策严重破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有损于工农联盟。特别是战争结

34、束后,该政策与和平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不适应性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1921年春苏俄发生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31.美国国会于1933年3月9日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这一措施立即引起欧洲、日本等的报复措施,各国纷纷宣布本国货币贬值,引发了全球的货币大战,使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有鉴于此,二战后初期国际社会A. 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B. 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协议临时适用书C. 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D. 签订了巴黎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所示的是货币战,是金融领域秩序的混乱,结合所学,二战后为了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正

35、确;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协议临时适用书和达成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属于贸易领域,不符合“世界货币体系”,排除BC;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32.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是下列哪个区域经济集团的合作方式A. 欧盟B. 北美自由贸易区C. 亚太经合组织D. 关贸总协定【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亚太经合组织合作方式的特点是: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遵循互相尊重、平等互利

36、、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的集体行动相结合,在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指引下,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使他们不同的权益和要求得到很好的平衡,体现了较为松散的特征。这与材料的合作内容相符。所以该集团是亚太经合组织。因此C选项正确。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程度较高,不是松散的合作组织,A、B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关贸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全球性的组织,不是区域性组织。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二、非选择题(第33小题25分,第34小题12分,第35题15分,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体育诞生于先秦时代,古人希望通过体育追求身体

37、的和谐发展。其中最为普遍的是具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的礼射竞赛,甚至规定成绩不好者不能参加相应的祭祀典礼。由于希腊列国纷争频繁,体育运动所固有的练武、健身功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因此男性公民的体育活动与战争武备息息相关。古希腊人以展现自己健美的身体而自豪,并以参加运动会击败对手夺取胜利为最终目标。摘编自陈祥奎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体育比较研究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人们最早称“体育”为“体操”。北洋水师学堂是最早把西式兵操和其他运动项目如击剑、拳击等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的学校。严复等人清醒地意识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人民体质的增强是“强国保种”的关键,主张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使得体育成为整个教育结构不可

38、缺少的组成部分。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体操科”作为当时新式学堂的体育课程形态进入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大通体育师范、四川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等纷纷创立,为培养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广大的城乡学校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得到很好的发展。摘编自何叙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传承与演变的轨迹与特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和古希腊传统体育观念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体育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同:都追求健康。不同: 中国:强调伦理至上;鲜明的等级观念;强调礼治教化。古希腊:崇尚健美;竞争意识强烈;与

39、军事相关。(2)特点:体育教育化;体育军事化;注重体育师资培养;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并存)。 背景: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内忧外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重 视;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推动。【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中国和古希腊传统体育观念的异同,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古人希望通过体育追求身体的和谐发展”、“体育运动所固有的练武、健身功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等信息,可以概括出相同点:都追求健康。根据材料一“普遍的是具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的礼射竞赛,甚至规定成绩不好者不能参加相应的祭祀典礼”、“古希腊人以展现自己健美的身体

40、而自豪,并以参加运动会击败对手夺取胜利为最终目标”、“男性公民的体育活动与战争武备息息相关”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强调伦理至上、鲜明的等级观念、强调礼治教化;古希腊:崇尚健美、竞争意识强烈、与军事相关。(2)本题考查晚清体育发展的特点及历史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特点一问,根据材料二“北洋水师学堂是最早把西式兵操和其他运动项目如击剑、拳击等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的学校”、“强国保种”、“为培养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等信息,可以从体育教育化、体育军事化、注重体育师资培养、中西结合概括。背景一问,根据材料机所学知识,结合晚清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从政治、经济、思

41、想文化和国内外的因素等角度回答即可。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极其有限的进步都必然要付出代价。社会发展代价分为必然性代价和人为性代价。必然性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人为性代价是因主观方面或人为的因素等造成的某些损失。社会发展代价的付出不应是任意的、而应被控制在科学合理的“度”内,否则就会抵消甚至湮没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成果。摘编自牛西平试论社会发展代价理论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社会进步与代价”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2、答案】评分说明:可以选取角度有社会进步必然要付出代价、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为性代价以换取最大的进步等。可以选取史实依据有科技发展与社会代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与社会代价、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代价等。答案示例:人类社会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进步,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不断的发展,人类社会文明也在不断的进步,但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自科技革命以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急剧恶化,如生态危机、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成为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人类对科学的不恰当运用也会付出代价,如炸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核武器的出现和应用,对人类自身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社会进步会付出

43、相应的代价,人类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和代价观念,尽可能减少人为的失误,争取用较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进步。【解析】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围绕题目所给的主题自行拟定观点,然后结合世界史中的有关知识进行论证。由于所给主题为“社会进步与代价”,材料中提供的有社会进步必然要付出代价,还有关于代价的分类以及所付出代价的“度”等角度都是可以拟定观点的,考生拟定什么样的观点关键在于自己在哪方面更好论证、更多得分,这就是原则。观点提炼出来,论证的时候要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多角度论证会更有说服力。可选的史实可以是经济领域的,也可以是政治领域的世界史史实。点睛: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发现历史问题

44、独立提出观点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还要考查考生准确而有逻辑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也是今年考纲特别关注的地方。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根据对材料的自我解读,发现和提取出自己认为合理的观点,然后再调动和运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来多角度论证所提出的观点。3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明成祖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病死于榆木川。同年八月,仁宗朱高炽即位。朱高炽一反其父的所作所为,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仁宗上台,施行“恤民之政”宣布停止北征、宫使采买、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等劳民伤财之举。仁宗以杨荣、金幼孜、杨士奇、黄淮等正三品官员兼任大学士。其后,仁宗又复设官品高达一

45、品的公孤官虚衔,并授之以内阁大学士,使阁臣的权位远远高过部权。宣德时,阁臣已获得票拟权,开始直接参预处理国家政事,阁权已相当于相权。仁宗即位三月,即下诏礼部将“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这也成为仁宣两朝推行文官政治的一个辅助措施。仁宗时,还平息了与北部边疆鞑靼部、兀良哈部的战端,恢复了往来边市贸易。尽管仁宗在位时间甚短,但其所施行的政策却为宣宗一朝所继承,以致后代史学将这一时期称之为“仁宣之治”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明仁宗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仁宗改革的意义。【答案】(1)内容:实行“恤民

46、之政”,停止劳民伤财之举;重用阁臣,提高阁臣地位;停止对建文帝家属遗臣的报复政策:平息边疆战端,恢复边市贸易。(2)意义:与民休息,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提高了阁臣的地位,使内阁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停止报复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解决边疆争端,恢复边贸,利于民族交往,稳定了社会秩序。【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根据材料“施行恤民之政宣布停止北征、宫使采买、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等劳民伤财之举”可概括归纳为实行“恤民之政”,停止劳民伤财之举;根据材料“并授之以内阁大学士,使阁臣的权位远远高过部权” 可概括归纳为重用阁臣,提高阁臣地位;根据材料“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

47、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 可概括归纳为停止对建文帝家属遗臣的报复政策;根据材料“还平息了与北部边疆鞑靼部、兀良哈部的战端,恢复了往来边市贸易” 可概括归纳为平息边疆战端,恢复边市贸易。(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第(1)问明仁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减轻了人民负担、内阁制度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民族交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分析其改革的意义即可。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步骤(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一般采取带着问题对材料的方法。第一明确问题内容“明仁宗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二根据问题读材料。

48、(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明确材料关键信息“施行恤民之政宣布停止北征、宫使采买、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等劳民伤财之举” “并授之以内阁大学士,使阁臣的权位远远高过部权” “建文诸臣家属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者,悉宥为民,还其田土” “还平息了与北部边疆鞑靼部、兀良哈部的战端,恢复了往来边市贸易”等。(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整体分析:本题引用明仁宗改革的材料,设置两个问题,涉及改革“内容”“意义”的考查,难度相对简单。一般来说,关于改革史的内容,常见题型是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比较不同、 说明特点、指出原因、评述/评析观点、思考启示等等。 2、对策: 熟悉考点是基础; 多记诵,滚瓜烂熟; 阅读材料有技巧; 首尾句、标点符号; 组织答案须谨慎; 审清题、简单草稿; 要点序号不能忘。 序号化、书写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