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4单元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113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4单元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4单元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4单元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4单元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4单元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4单元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7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练习:必修3 第4单元 第33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必修三第四单元第33讲1(2015上饶三模)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思想萌发。“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说明是近代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迈开向西方学习第一步的是魏源和林则徐等地主阶级代表,故A项正确;农民阶级不是最先向西方学习的,故B项错误;工人阶级是在20世纪才登上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资产阶级是在19世纪末开始向西方学习,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成都一诊)1867年

2、,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可见,曾国藩尚未清醒认识到()A外资入侵的危害性 B工业时代的必然性C西方技术的先进性 D民生问题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曾国藩的思想认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曾国藩认为中国人民的生计日益艰难,如果再允许人民架设电线,修筑铁路,那么原来从事与此相关的人民就会断绝生路;其他像轮船一类的,自从洋人在中国通行以来,不仅夺取了国内人民的利益,而且一些华人与他们附和,都夺占了贫民

3、的生路,均不能推行,说明曾国藩还没有认识到工业时代已经到来,所以选择B项。A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C项在题意信息中没有反映;D项是曾国藩已经认识到的,不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3(2015洛阳统考)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一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解析材料中没有明确提出美国式的民主制度,故A项错误;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与

4、题干中“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法不以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的信息说明强调的是法制,故C项错误;郭嵩焘提出依法治国,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是对洋务运动器物学习层面的突破,故D项正确。答案D4(2015滨州一模)1911年11月20日辛亥革命尚在进行之时,天津(清政府控制下)的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获奖结果统计如下:类别主张君主立宪主张民主立宪未表明态度篇数1123以下历史结论最合理的是()A清政府预备仿行宪政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大公报倾向民主共和政治D当时人们的政治主张有多样化的倾向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近代中国政治

5、变革。从材料可以知道此时正是辛亥革命时期,主张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制,但是社会上还有大量的人士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主张民主立宪也大有人在,因此可以看出此时时人政治主张多样化,故选D项。答案D5(2015绍兴质调)梁启超说:“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政治之悍敌也。贵族之于平民,固少数也;其于君主则多数也。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力,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后此平民亦能以之为型,以之为循。”此论主张的是 ()A共和 B民主C帝制 D自由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维新思想。从题干信息“贵族政治君主政治之悍敌也”、“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力,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后此平

6、民亦能以之为型,以之为循”可知梁启超主张以贵族抑制君主的权力,实行贵族政治即贵族共和制,然后以平民抑制贵族的权力,实行民主共和制,故A项正确;民主是即人民当家作主,不能全面概括材料的观点,故B项错误;帝制即君主专制政体,与材料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自由的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A6(2015南昌调研)下图是著名画家沈嘉蔚著名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中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从油画的名称可知反映的是新旧思想兼容和宽容,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强调的是传统文化,故A项错误;戊戌变法时期只能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

7、变法,与题中新旧人物共聚一堂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没有体现新旧思想兼容和宽容,与油画主题不符,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以北大为活动基地,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促进新旧思想的自由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弥勒模拟)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所述发生在20世

8、纪初,所以应该排除掉C;由于材料说到“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据此可以排除B,选择D;A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答案D8(2015广东六校联考)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中曾描述“这几年,好比是尼罗河的大泛滥,跟着来的是大群的有希望的青年作家,他们在那狂猛的文学大活动的洪水中已经练得一副好身手,他们的出现使得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顿然有声有色!”材料中的“这几年”()A维新思潮广泛传播B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C马克思主义逐渐受到国人关注D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材料“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顿然有声有色”可以看出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新文化运动的后

9、期主要是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引起了更多中国人的关注。故选C项。答案C9(2015长春二模)有学者认为,康有为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这已经预示着后面将有更加猛烈的风潮,不仅包括政治革命,而且包括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激进变法有助于革命思潮的萌发B清王朝的合法性遭到维新派怀疑C维新变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D维新变法更有利于推进社会进步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与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康有为颠覆了儒家的正统经学史学”说明他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来的革命奠定基础。B项说法有误;从“不仅包括政治革命,而且包括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判断

10、C项错误;材料没有可比性,无法说维新变法更有利于推进社会进步,排除D项。答案A10(2015荆州质检)1898年6月,光绪皇帝宣谕:“中外大小臣工,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成通经济变之才。”材料表明()A“不做亡国之君”是光绪变法的初衷B朝野上下达成了改革的共识C变法的指导思想与洋务运动相同D振兴农工商业是变法的核心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分析选项,A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由材料可知,朝野上下对改革仍然有分歧,故B项错误;从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可以看出是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这与洋务运动

11、相同,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振兴农工商业在变法措施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C。答案C11(2015湖南五市十校模拟)“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批判传统儒家文化,不是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传统文化思想

12、的影响,不是政治方面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显然是批判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材料中“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的信息说明作者主张吸收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转型,故D项正确。 答案D12(2015青岛二模)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A维新思想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据材料“革命成功将近

13、十年”可知革命是指辛亥革命,梁启超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全人格的觉悟”,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人们思想的更深入的解放,C项符合题意;维新思想是在19世纪末期,不符合材料时间,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辛亥革命后的近十年的事件,不是指辛亥革命,B项错误;梁启超是资产阶级代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学说,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13(2015成都一模)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简表阶段中西文化交流简

14、况第一阶段18001839年继马戛尔尼访华后,1807年英国派马礼逊来华传教,此时嘉庆帝厉行闭关政策,严禁传教活动,禁止外国人学习中文。马礼逊好不容易聘请的中文老师,身上经常带着毒药,一旦被官府发现以便随时自尽。他还注意到,中国人拥有某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称外国人是“番鬼”。在官府的迫害下,他不得不离开广州,到澳门和马六甲一带进行传教和学术活动第二阶段18401860年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第三阶段18601895年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

15、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收第四阶段18951900年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材料二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

16、。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大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认识变化的外部原因。(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表格,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从主观意愿上、学习的

17、广泛度上、学习的内容上等方面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从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及中国的危机两个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信息,即可作答。第二小问,将这一运动与西方文艺复兴作比较,从运动的形式、内容、实质、作用等多方面找到相似之处。答案(1)趋势:从拒绝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鸦片战争以后,学习西学的国人由少到多,西学传播日益广泛;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的复杂历程。原因: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联系逐步加强,中外交流日益加强;列强侵华不断加剧;西方近代文明显示出其先进性。(2)原因:专制政体导致民智低下;秦汉以后的儒学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虚骄自大的传统观念

18、导致文明封闭。说明:形式相似,都借助古代文化;内容与性质相同,都批判封建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文化。14(2015泰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材料二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请回答:

19、(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思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的理由。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进者存不进者亡”“只有兴民权,才能救危亡”作答;第二小问,从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入和专制统治的腐朽等角度思考回答。第(2)问,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影响等角度进行对比和回答。答案(1)思想:社会进化论思想;兴民权的思想。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的思想传入;清朝专制、腐败暴露无遗。(2)理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反封建不彻底;而陈独秀领导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武器,在思想领域给封建专制制度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