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教育技术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摘要: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教育技术不仅是提供简单的技术支持手段,更是全过程多方位的支撑。文章从精品课程的管理规划、内涵建设、资源积累、课程表现、团队建设、教学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教育技术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支持和渗透作用。关键词:教育技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课程建设近年来国家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日益重视,推出了一系列的质量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一项重要举措。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系统工程的特点,涉及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资源
2、、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需要得到诸如制度、思想、人才、标准、技术、经费等多方面的支持,必须有整体的观念和视野。现代教育技术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教育技术不仅只是提供简单的技术支持手段,更是全过程多方位地支持着精品课程的建设。以课程内涵建设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的思路与方法,将课程建设综合系统工程进行科学分解,使其成为若干便于实施与控制的子项目,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意义与作用日益凸显。在管理规划上重视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培育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
3、高职院校在精品课程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应对教育技术的指导和具体应用提出明确的要求。课程建设规划反映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战略和学科、专业特点。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分析方法,在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规划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要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引下,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应形成重点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三级管理规划模式,夯实基础,积淀、培育精品课程;培养一支素质高、教学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结构合理、整体优化、反映本校教学特色、适应行业需求的课程内容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
4、行系统配套的改革;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等共享型、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针对岗位能力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精品课程培育和建设过程中,应赋予教育技术部门充分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在精品课程建设成绩突出的高校,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经验,那就是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从初选、筛选到终评,教育技术部门和有关人员都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与教务处等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各司其职,全程参与,发挥作用。在内涵建设中渗透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长期的课程内涵建设是成就“五个一流”精品课程的必经之路。而这一培育、积淀的过程,教育技术都应
5、渗透其中,以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教学理念、较高教学水平、较强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树立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科学研究,培养教师行业经验和能力,并形成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内容建设和课程体系设置是一个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充分体现“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增强素质、培养能力”的教育原则。在教学内容上,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时代要求,以知识整合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根本目的,始终保持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以新的教材体系为基础,开发建设以纸质教材为基础,以网络课程建设和学科专业网站建设为依托的集纸质教材、电子教材
6、、网络课件、网络课程、实验教程、习题集、试题库、电子教案、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内容为一体的共享型、立体化教材,是教育技术的直接、显性的应用。要求以先进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创建自主学习环境,实现优质教学的资源共享和互动。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运行机制,完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并保证其得以有效实施。要建立网上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运行系统、教学电子档案库、教学效果评估平台等,构建完善的制度与实施环境,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在科学制度的框架下、在先进技术的保障下得以
7、有序高效地进行。资源积累上依托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校园网络化、资源数字化、管理科学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要求。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的关键,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同时,也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集成和整合优秀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引领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实现从纸质教材编写到立体化资源开发,从资源零散利用到资源集成整合,从资源封闭建设到开放共享共建的目标。重视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进行主教材与相关资料的数字化,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效
8、的数字化资料,与优质的纸质教材、教辅形成互补互动。按照课程对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对每一个知识点提供不同教学环节的优质资源,如教学设计、电子教案、典型例题、应用案例、释疑解难、名师讲课录像、动画等;并按照教师备课、教学实际要求,提供多种通用软件格式文件,便于修改使用,共建共享。利用教学资源公共平台,开发功能齐全、运行良好的课程网站,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学校建设精品课程提供重要支撑和全方位服务,为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总之,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条件和学科设置特点,应建立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资源建设为切入点,特别重视实训实验资
9、源的数字化,以优质课程建设为基础培育精品课程,是可供参考的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成功经验。在课程表现上应用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内涵需要精彩的表现形式。精品课程网站不仅要内涵深厚,还应赏心悦目。(一)网站开发精品课程网站扮演着着集大成者的角色,从评审到应用、从共享到辐射,精品课程的全部内涵和功能都集中在网站上呈现和实现。因此,在注重课程内涵建设的同时,精品课程的网站设计与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也越来越需要来自教育技术强有力的支持。突出开发技术的先进性主要采用了 ASP 技术、远程文件保存技术、数据库技术、客户端动态 Html 技术、在线网页编辑技术、Word 冗余代码清除技术、Css 技术、动画技
10、术、流媒体技术,等等。突出课程的高职特色实验实训、工学结合、社会服务、培训考证等,都是高职课程的特色。应该在精品课程网站栏目设计上重点突出,专门设计,多下工夫,做深做透。突出资源的可视化和多媒体化网站呈现突出可视化和多媒体化,结合课程特性与内容特性,进行专业美术设计,美化精品课程网站;材料展示尽可能多媒体化,加强可视性。(二)课程录像精品课程建设要求进行现场教学录像,为加大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力度,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求在二至三年内实现全程授课录像上网。高职高专类含有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还应对实践教学全程录像并上传至网站,包括设备环境介绍和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2008 年,高职高专课程
11、“现场教学录像”调整成“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和“课程教学录像”。无论是何种内容的课程录像,从构思、拍摄、剪辑、合成到最后的上传至网站,都是教育技术的重要应用。在团队建设中吸纳教育技术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团队工作,知识结构合理、技术领先、分工科学、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建设团队直接决定精品课程开发的成功与否。完善的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应包括规划管理组、课程教师组和教育技术组。规划管理组主要由行政部门承担,负责精品课程建设的统筹协调、组织管理、质量把关;课程教师组由课程专任教师组成,负责课程内涵建设与课程教学设施;而专业教育技术工作人员组成的教育技术组,也同样承担着大量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发挥着举足轻重
12、的作用。教育技术在精品课程建设团队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专业教育技术人员的工作 具体包括前期调研、解读指标、技术培训、网站编程、美术设计、视频制作、网络维护等,以教育技术的视角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从理论指导到技术实践的全方位支持。教师的工作 要想更好的发挥教育技术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与支持作用,课程建设的主力军教师也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理念及应用能力。这样,在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创新时,才能自觉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因此,对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尤为重要。普遍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并最终形成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发展相互依
13、存、相互促进的局面,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手段,同时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教学应用上整合教育技术精品课程不仅仅是一个外在展示的形象工程,它已逐步发展成为在诸多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积累、培育,经过精细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具有教学功能的网络课程。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明确要求“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而通过教育技术提供理论指导,提供设计方法,提供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平台,可以营造一种自主化、探究型的教学环境,很好地支持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对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充分利用教育技术、对教育技术与
14、精品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将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精品课程教学应用的目标之一。在高职精品课程教学应用过程中,对教育技术的整合应遵循以下几点:强调利用教育技术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 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强调建构新型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提倡以自主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任务驱动、项目学习等现代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将共同得到体现。强调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目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有机整合教学资源整合要求通过对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
15、源的培养开发,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机构建来实现组织形式的优化整合。教学过程整合要求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探究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活动过程中,是课程整合的主体和具体操作形式。教学目的整合要求将教育技术和课程教学两者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进行整合,以达成共同的目的,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参考资料: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OL.http:/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93&infoid=13676.2李克东.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1999,(1).3教育部.2008 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OL.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