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八单元检测(高考体验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0全国新课标文综,3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从材料信息“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以看出这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余粮收集制。此政策实施的时代背景是,
2、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叛乱,处境困难,故本题选B项。答案:B2.(2014安徽文综,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解析:本题考查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题干中列宁的话实际上说明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作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结果引发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这种危机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工业、流通、分配等方面的措施共同引发的。农业税是新经济政策
3、的措施,A项错误。农民并非“敌对势力”,D项与题意无关。C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但是它仅仅是问题之一,此“严重的失败”是由于忽视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的现实造成的,C项从属于B项,B项是主要原因。答案:B3.(2014江苏单科,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解析:从表格的数据看,自1921年起平均税款逐渐降低,这段时期正是苏
4、俄(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符合这一时间信息的是B、C两项,C项与赋税无关,故B项正确。答案:B4.(2013海南单科,1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解析:“允许出租土地”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方式,但并未改变土地的所有制状况,A项错误。十月革命后并未立即建立农业集体化经济,农村个体经济一直是合法的,并非因为土
5、地劳动使用法的颁布而发生改变,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苏俄(联)经济仍然是政府主导的,商品经济没有取得“主导地位”,D项错误。因此,C项正确。答案:C5.(2014课标全国,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符合“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项。苏联自主建设一个矿井,说明技术没
6、问题,A项错误;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尚未确立,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也不能由题意推出。答案:D6.(2014大纲文综,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材料中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农业生产阻碍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实行了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C项正确。A、D两项侧重于工业化,B
7、项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都不符合题意。答案:C7.(2014福建文综,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苏联在1953年到1964年处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出现材料中的现象与赫鲁晓夫改革有关。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进行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故D项正确。斯大林执政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故A项错误;“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8、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故错误。答案:D8.(2011上海单科,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已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欧盟成员国并不包括俄罗斯这一欧洲大国,故排除B、D两项;C项与雨果“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的
9、观点矛盾。故选A项。答案:A9.(2014广东文综,23)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世界贸易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问题。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体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国际金融大权没有关系,A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旨在实现贸易自由化,而非掌握国际金融大权,B项错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控制的政治军事集团,而题干强调的是经济方面的现象,D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布雷顿森林体
10、系,美元取得了国际货币的地位,美国通过这一体系掌握了国际金融霸权,而且这一体系也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故C项为正确答案。答案:C10.(2011福建文综,24)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据此,对下图的推论正确的是()A.70年代之前,各国货币可与黄金直接兑换,美元居强势地位B.70年代初,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黄金价格上扬C.70年代末,美元与黄金比价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各国之首D.90年代,欧元发行和流通导致美元与黄金比价持续回落,美元居弱势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布雷顿森林体系
11、的理解能力。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所以各国货币不可以与黄金直接兑换,A项错误;1973年,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放弃了金本位制,黄金价格上扬,B项正确;美国的经济总量仍居世界首位,C项错误;美元在当今社会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D项错误。答案:B11.(2014课标全国,35)下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从图片中旗帜上的徽标可看出,波兰开放边境线是指为欧盟开放,意味着波兰成为欧盟的成员国,故D项为正确答案。A、B、C三项都不能反映题干旗帜徽标的含义,均可排除。答
12、案:D12.(2011江苏单科,18)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A.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D.全球化的潮流应该被抵制解析:全球化“显示了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意味着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休戚相关,A项正确;“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
13、说明利益分配不均,B项正确;“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说明缺乏公正的全球化难以为继,C项正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存在问题,但不等于就要抵制,故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D13.(2012安徽文综,22)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下图反映了()20092010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较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超过发达经济体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A.B.C.D.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2009
14、年俄罗斯、巴西、南非经济都是负增长,故错误,排除A、B两项;与题干没有直接关联,据此排除D项,答案选C项。答案:C14.(2014课标全国,35)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一体化过程中欧元启用的影响。欧盟贸易壁垒早在欧盟成立之初就已不存在,故B项错误;欧元与欧盟对外贸易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在世界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美国,而不是欧洲,故D项不符
15、合事实。欧元的启用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重要的一步,提高了欧洲一体化的程度,推动了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15.(2010全国大纲,23)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B.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D.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解析:从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必然是不均衡的,故A项说法错误;而C项
16、的“民族属性消失”表达错误;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将全球瓜分完毕,故D项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表达不符合史实。由题干可知,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说明这些国家受到了新的力量的冲击,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2012山东文综,29)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罗斯福新政
17、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6分)(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6分)(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8分)解析:本题考查各国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革。第(1)问,注意从“改变”的角度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现向社会主义的间接过渡,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则是放
18、弃了“间接过渡”,通过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具体表现可结合斯大林体制的特点分析。第(2)问,主要从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的角度分析,列举一例说明即可。第(3)问,首先搞清楚两种经济运行模式指斯大林的计划经济模式和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斯大林抛弃市场经济,虽有一定积极影响,但从根本上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罗斯福新政则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经济体制的原则下,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带有一定的计划性。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说明,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参考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
19、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20、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17.(2014北京文综,37)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一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4分)材料二图1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
21、线示意图图2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图3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路线和铁路示意图图4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2)阅读图1到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8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8分)解析:本题考查早期文明对世界的认知、世界贸易的
22、发展历程和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活动。材料一反映了早期文明对世界的认知,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路线的演变趋势。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天之子”“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可推知,早期文明都以神为主宰,同时各文明都认为自己的国家处于地理位置上的中心地带,这主要源于其认知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较低和各文明之间相对孤立、缺乏交往。第(2)问,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图示中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对相关历史事件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评述。既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就每一幅图片所反映的世界洲际贸易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影响一一归纳;也可以按照相关角度,如发展程度、科技进步、贸
23、易中心的变化等,综合四幅图片进行分析。第(3)问,回答的主题是如何向西方学习,根据所学可知应结合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辛亥革命的“民主共和”,与新中国成立有关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回答。所谓特色成果,回答三个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即可。参考答案:(1)各文明都认为神灵在世界中占有统治地位;都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所能清晰认知的世界范围相对狭小;与其他文明之间缺乏交往和认识。(2)示例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
24、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示例2:从
25、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
26、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3)参考答案要点: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