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知道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重点)掌握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难点) 一、环境承载力1概念: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又称环境人口容量)。2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文化水平。3估算(1)单个要素考察估算:如土地资源、淡水资源、粮食等。一般方法:(2)多要素综合考察估算:如资源、科技、社会文化等要素的综合。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1)前提条件;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
2、求、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2)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3)意义:影响发展战略,影响人口政策。2影响因素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但是当消费水平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扩大资源的开发,并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地域的开放程度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由于某种资
3、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容量降低3.特性:具有相对性。4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在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提倡适度消费。误区警示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辨析:“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一定很小”,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尽管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还有其他因素,如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等。如果一个国家开放程度高,经济、技术力量强,能充分利用区域外的资源,就会大大提高自身的环境承载力。如日本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大量进口资源和能源,出口产品,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承载
4、力高。(1)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2)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4)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5)有关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小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D地区的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提示:(1)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2)土地资源
5、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淡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4)日本、荷兰的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其开放程度高,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提高了人口合理容量。(5)D环境承载力目前,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所确定的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 800万人的目标,更大大突破了北京“十一五”规划末常住人口1 625万人的控制目标。 目前的人口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北京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问题1(区域认知)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 800万,“1 800万”指的
6、是什么?提示:环境承载力。问题2(综合思维)如果北京市常住人口超过1 800万会带来哪些问题?提示:加剧人口与环境的矛盾,造成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短缺,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问题3(综合思维)归纳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提示: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人类文化水平等。归纳总结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因素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承载力越小科技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承载力越
7、小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小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承载力越大拓展延伸自然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意义自然资源对环境承载力的意义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淡水资源过去只对个别干旱地区的人口数量起限制作用,现在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区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1读图,回答问题。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
8、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解析由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低,绿洲、城镇大多分布在沙漠边缘,河流两岸附近。答案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人口合理容量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人均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应控制在7亿之内。问题1(综合思维)如何理解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
9、别?提示:材料中的“16亿”是指我国的环境承载力,是我国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材料中的“7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容量。问题2(地理实践力)材料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人类应如何做?提示:人口合理容量减小。措施: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归纳总结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区别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限制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
10、自然、经济、社会体现意义生存发展人口数量大小估算标准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变动共同点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某一具体时期,在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图示法理解不同因素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下表为成都市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回答23题。要素剩余量经济总量水资源土地资源产业结
11、构森林资源EBC(万人)8263642831 0211092.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AECQ不变BECC降低CEBC降低 DEBC增加3成都市()A环境人口容量为109万人B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C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D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环境人口容量2C3.D第2题,通过概念可知,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环境承载力实际环境承载量,若短期成都人口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会有一批人才落户成都,则成都实际环境承载量增加,即ECQ变大,A错误;
12、而环境承载力不变,即ECC不变,B错误;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降低,即EBC降低,C对,D错。第3题,根据表可知,109万人是成都市森林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去成都实际的环境承载量之间的差值,不是成都市的环境人口容量,故不符合题意;依此类推,826万人是经济总量的环境承载力与实际环境承载量之间的差值,而不是经济人口总量;一般而言,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资源的短板,即森林资源;因森林资源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要素,提升科技水平,提升资源利用率,可以增加环境人口容量,故D项正确。地理实践力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功能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为此国
13、家有关部门委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对雄安新区进行依托区域发展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压力模拟研究。(现状数据为2016年统计资料)。人口规模(万人)经济产出(元/立方米年)土地资源(平方千米)水资源(亿立方米/年)洪涝(20年一遇)现状1131 335万1 557供应能力1.21/3城区情景13004亿建城区用地485需求8.111/3城区情景250011亿建城区用地671需求11.61/3区域结合上述材料,说出雄安新区主要限制性因素,应如何提高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提示:限制性因素:水资源短缺,洪涝风险大。措施:控制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多途径调水,适度控制湿地和森林面积;科学选址建设项目,提高防洪
14、标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教师独具)题组1环境承载力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12题。1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A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B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2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坏地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A、B、C、 D、1C2.A第1题,环境承载力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抚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但无论人类发展到何种程度,人口数量都不可能超越
15、环境承载力。第2题,人地关系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人口数量永不超过环境承载力,使人与环境永远和谐地发展下去;最不理想的是人类破坏了环境,使环境承载力变小。题组2人口合理容量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35题。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6亿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温饱型消费水平10亿之内小康型消费水平8亿9亿人富裕型消费水平7亿之内3.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A BC D4表中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人口容量不具有相对确定性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合理
16、容量C环境人口容量的确定性是相对的,不确定性是绝对的D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3A4.C5.C第3题,环境人口容量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科技水平条件下,环境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第4题,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科技、资源、教育、区域开放度等呈正相关。第5题,环境人口容量受多个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教师用书独具)教材P17探索图中反映的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多,资源减少,污染加剧,环境受到的压力加大,人类生活质量下降,说明地球承载力是有限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增长的极限的基本观点是,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粮食、人均工业产品
17、也随之相应增加,但是,因为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剧,资源数量日益减少甚至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当这种增长或减少趋势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即资源供应和环境自净能力不能满足人口发展的需求,导致人口增长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建立新的平衡。教材P18思考因为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资源紧张,因此,节约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是保证我国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措施。教材P21思考本案例介绍了多种关于我国最大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值,由于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变化,所以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定量估算,实际
18、上是非常困难的,根据中科院原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的测算,我国人口承载力最高值为16亿,主要是基于土地承载力而估计出来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环境承载力。还需指出的是,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应渗透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教材P21复习题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决定着供给人类食物的多少,也是决定地球环境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承载力的估算一般根据农业生产所提供的粮食或某种食物资源的生产能力进行,尤以依据粮食产量进行估算的方法应用最为广泛。2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因素影响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优劣自然环
19、境的优劣(包括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自然环境的恶化变化,如环境突变、火山爆发等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大提高科技水平科技水平高,会扩大资源利用范围,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地域开放程度地域开放程度高,资源的互补性可以提高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封闭地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生产力越发达,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越强,人口合理容量越大3.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超过它的环境承载力,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即导致资源枯竭、环境退化、人地矛盾加剧,甚至危及人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