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十)一、文言文阅读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务质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乙酉之夏,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事既不
2、克,先生与庄幸得脱。次年,几豫吴胜兆之事,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流,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阴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行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谓钓名者也,其心岂欲见知于人?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华
3、阴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辛酉,卒于华阴,无子,年六十九。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王不庵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节选自鲒埼亭集,有删改)【注】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
4、山祖。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流:比喻遭蹂躏。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时四国多虞 虞:忧患 B几豫吴胜兆之事 豫:参与C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振:救济 D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 见:表被动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 )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 焦原毒流,日无宁晷 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 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力拒之以明节 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炎武的一生是为实现他的报国之志而劳苦奔波的一生,也
5、是壮志难酬、赍志以殁的悲剧的一生。 B文章第二段从太安人着笔,通过对太安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记述,含蓄而有力地衬托了顾炎武的高尚气节与抗清意识。 C明亡之后,顾炎武遍游大江南北、关河内外,六谒思陵,最后定居华阴,垦田经营,表明了他耿耿复明之志已渐渐消退。 D顾炎武三次放弃举荐为官的机会,他以死相拒的行为,表明了他心存明室、不事二姓的决心。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务质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4分) (2)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3分) (3)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3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月光下的白马鲍尔吉
6、原野我住在牧民香加台的家里。那天晚上到公社听四胡演奏的比赛,回来快半夜两点了。刚要推门,听马厩里传来沙沙声。子夜的月亮转到了天空的右边,正好照在马厩里,白马低着头嚼夜草。月亮比前半夜更亮。两寸高的小草都拖着根清晰的影子,屋檐下压酸菜的青石变成了奶白色,砖房的水泥缝像罩在房子外的渔网。马抬起头,看见我没有丝毫的惊讶,大眼睛依然安静,鼻梁上有一条菱形的青斑,它的脸庞和脖颈血管粗隆。马站着睡觉,我从小就对此感到奇怪,到现在也没人告诉我这是为什么。我此刻惊讶的是,月光下的马像从另一个世界来的动物。民间故事里有狼和羊的故事,有熊和老虎的故事,属狐狸的故事最多,这一点估计狐狸自己都不知道。但民间故事却很少
7、说到马,连西游记也没让唐僧的白龙马参与到太多不着调的事情当中去。“默默”这个词最适合马。香加台的白马抬起头,看着马厩外边的花池子,披一脸的月色。三色堇的花瓣开累了,仰到后背;一株弯腰的向日葵,花蕊被人捋去了一半,露出带葵花子的半个脸。马看着它们,没什么表情,像在回忆自己的一生。马的眼睛没有猫的警觉、狗的好奇,也没有猪的糊涂。对半夜有人来参观马厩,马好像比人更宽容。从眼神看,马离人间的事情很远,离故事也远。而猫狗的惊慌哀怨、忠勇依赖证明它们就在人中间。马缓慢地嚼草,好像早晚会嚼出一个金戒指来。我想,把“功课”这个词送给马蛮贴切。马嚼草与蚕食桑叶一样,仿佛从中可以构思出一部歌剧来。故事的旋律怎样与
8、人物旋律相吻合,乐队与人声怎样对位,这些事需要彻夜不眠地思考,需要嚼干草。我从小在我爸“不要狼吞虎咽”的规劝中长大,几年前终于得了胃病。我觉得我爸的规劝像在空中飞了几十年的石子,终于落了地。我之狼吞虎咽、之不咀嚼、之消化不良,让胃承担了负累。如今我看马慢嚼,看小猫每顿只吃几口饭,看公鸡一粒一粒地啄食,觉得它们都比我高明,虽然它们的爸什么也没说。香加台每天早上骑这匹白马出去飞奔,像办公事,实际上什么事也没办。他说马想跑一跑,马不跑就要得病了。香加台的马从毯子似的山坡上跑下来,尾巴拉成直线,它的两个前蹄像在跨越栅栏。马飞奔,像我们做操那么简便。马跑完,香加台再牵着它遛一段路,落落汗。蒙古人从马背上
9、跨下来,双脚着地就显出了笨。他们走得不轻捷、不巧妙。没有马,他们走路沉重得不像样子。月光下的白马嗅我的手,我摸了摸它的鼻梁,它密密的睫毛挡不住黑眼睛里的光亮。我忽然想起在锡林郭勒草原,一匹飞驰的白马背上有个小孩,敞开的红衣襟掠到后背。马在一尺多高的绿草里飞奔,小孩像泥巴粘在马背上。那匹马好像又回到了眼前,在月光下如此安静。(选自西安日报,有删改)11第一、二段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12结合文章,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1)马嚼草与蚕食桑叶一样,仿佛从中可以构思出一部歌剧来。 (2)马在一尺多高的绿草里飞奔,小孩像泥巴粘在马背上。 13根据全文,概括月光下的白马的形象特点。
10、14有专家这样评价鲍尔吉原野的散文特点:豪放、幽默、睿智、雅洁、细腻。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11、。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他说:“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季羡林老先生
12、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13、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
14、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15这篇新闻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6文中说:“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请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7为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请联系文本和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十)答案一、文言文阅读5(3分)D(见:称代副词,我。见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句。)6(3分)B(记叙现状;是写救济他人。)7(3分)C(应是“未灭”,他经营垦田,目的是以便起
15、兵之用)8(1)务质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4分)译:(顾炎武)力求评定这些在当今可以施行的事,而不说拘泥于古代的虚而不实的话。 评分建议:务:力求。(1分)质:评定。(1分)泥古:拘泥于古代。(1分)空言:虚而不实的话,空话。(1分)(2)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3分)译:(顾炎武)却尽力拒绝推荐来表明自己的节操,那么我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人。评分建议:拒:拒绝。(1分)节:节操。(1分)未之闻:宾语前置。(1分)(3)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3分)译:先生承受亡国的痛苦,想在天下广泛宣扬他母亲的志向。评分建议:负:负担、承受。(1分) 揭:公开、宣扬。(1分)
16、于天下:状语后置句。(1分)文言文参考译文先生字宁人,后改名为炎武,学者称他亭林先生。顾炎武年少时高超不凡,有远大的志向,不与人苟且迎合,性格正直,超出世俗。和同乡归庄非常友好,一起游历复社。对于书籍没有不看的,特别注重治理世事的学问。当时国内有很多忧虑之事,他叹息天下缺少有才能的人以致国家败亡。他广泛阅读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就随即记录下来,力求评定这些在当今可以施行的事,而不说拘泥于古代虚而不实的话。晚年更加专注于记述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更加是先生终身学术研究最高境界的书,凡是经书和史书中精妙的话语全部收录在书中。乙酉年夏天,顾炎武母亲六十岁,到常熟的郊外躲避战争,她对顾炎武说
17、:“我虽然是一个妇道人家,然而承受朝廷的恩宠,果真国家有大的变故,我就为国而死。”给后人遗言不要侍奉二主。先生正响应昆山县令杨永言的征召,和嘉定生员吴其沆以及归庄一起起兵抗清,到吴地跟随夏文忠公,起兵之事没有能够成功,先生和归庄侥幸得以逃脱。第二年,几次参与吴胜兆的起兵,更想到海上组织抗清,因为道路阻隔,没有能够前行。先生怀抱故国的悲伤,国土遭受清人蹂躏,每天没有一刻能够安宁。游遍沿江一带的山水,来观赏旧都周围的美景。戊戌年,又游遍北都周围的地方。一直到山海关外,来观赏大东的美景。丁巳年,第六次拜谒思陵,开始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当初先生游遍观赏四方,他对明朝忠诚的心愿并没有丢下,先生在华阴购
18、买五十亩田地以供早晚辛勤耕种,而开垦收获的物品,另外贮藏起来,以备起兵之用。大学士方孝感用信召见先生作为他的助手,先生说:“希望以死推辞,最下的想法是逃到世外。”方孝感听后惊恐,就停止召见他。戊午年朝廷大规模选拨人才,皇帝诏书下达,众官员争相想招致他,先生预先让在京城的众门生推辞,并且说:“刀绳都有,不要让我快速死去!”第二年朝廷大修明史,众官员又想推荐他,他写信给学士叶訒庵,请求一死而得以免去编修的职务。有人说:“先生认为获取好名声的人,他的心志哪里想被人知道呢?而尽力拒绝推荐来表明自己的节操,那么我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人。”华阴的诸生请求他讲学,他也推辞了。先生拥有为世所用的谋略,却不能得到
19、实现。尚书徐乾兄弟是先生的外甥,当他们还没有做官时,先生救济他们,等到他们富贵了,多次写信迎接先生南归,愿意把别墅给他居住,并且买田来供养他,他都没有去。辛酉年,先生死在华阴,没有子女,死时六十九岁。他的高足吴江人潘耒收藏他遗留下来的书稿,作序并发行,又另外编辑了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为广泛流传。徐尚书的长孙徐涵在广东做官,从数千里外写信给我,嘱咐我给先生写表文。我沉吟思考很久,王不庵说:“先生承受亡国的痛苦,想在天下广泛宣扬他母亲的志向,到处奔波,流离失所。怎么能够回望故乡,甘心死在外地啊?哎,实在哀痛啊!”这话,大概能够用来为先生的墓作表文了。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114题。11点
20、明并渲染了夜晚白马的生存环境,通过月光与白马互相衬托,动静结合,营造一种和美、安静的氛围。作者对白马的观察以及白马的活动都是在这一环境中展开的,为下文描写白马的形象作铺垫。12(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白马的耐心与善于思考,马似乎也在思考怎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孩精湛的骑术,从侧面表现了白马洒脱、亲近人的特点。13这是一匹已经融入人的生活,不同于草原上的野马的马,它追求一种平静、恬然的生活,与人一起和谐地生活,但又保持着对自然的向往,既有着马的本性,又有着高贵的品格。14我认为本文体现了鲍尔吉原野散文的描写细腻的特点。为了塑造月光下的白马的形象,作者对马进
21、行了细腻的刻画,例如,作者特别注意刻画马的眼睛,“大眼睛依然安静”,这说明马已经完全适应了它目前的生活环境,“安静”的特点又写出了马的状态。再如,“它密密的睫毛挡不住黑眼睛里的光亮”,细腻的描写,将马的本性生动地展现出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5开头的景物描写一是交代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后面参加活动的人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二是营造凄凉的氛围,衬托人物内心的悲伤。16一是他山高水长的风范,二是他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三是他的爱心与胆识,四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17北大教授张颐武之所以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因为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正因为如此,像葛维钧、李垚一样的许许多多的人才敬仰着他,受着他的影响,并时刻准备在社会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飞速的社会,人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在成为自己所在领域顶尖人物的同时,却把传统的知识分子精神给丢失了。而这种精神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我们的国家需要像季羡林老先生这样的具有精神高地的知识分子。-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