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每课一练: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9338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每课一练: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每课一练: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每课一练: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每课一练: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每课一练: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每课一练: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每课一练: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每课一练: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课堂设计》14-15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每课一练: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 2.2.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基础演练一、选择题1如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解析: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在反射弧中兴奋只能沿单一方向传递,是因为在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从图中可以看出,f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兴奋由e向f方向传递,若f处受损,则兴奋不能由e传向g,即针刺皮肤在肌肉处检测不到膜电位变化。答案:D2下图是反

2、射弧示意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这是因为()A在中兴奋的传导是单一方向的B在中兴奋的传导是单一方向的C在中兴奋的传导是单一方向的D以上说法都对答案:B3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产生兴奋,膜内外产生局部电流,其流动方向是()A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B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C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D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同解析: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根据电荷移动特点,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与膜外相反。答案:B点拨: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神经纤维某一

3、部位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4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此处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由于有递质的释放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故有一定的时间延搁,所以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步的。答案:D点拨:突触的结构是其功能的基础,要弄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必须先知道突触的结构。5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

4、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C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D甲图的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根据图中突触的结构,可知为感受器、为效应器、为传入神经、为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乙图中a、c部位的电荷分布,膜外为正,膜内为负,都为未兴奋部位(静息电位);而b部位的电荷分布,膜外为负,膜内为正,为兴奋部位。答案:B6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报刊时,需要参与的神经中枢有()A言语区B躯体运动中枢C躯体感觉中枢 D以上全

5、部都参与解析:手指的移动需躯体运动中枢;感受到盲文的凸凹需躯体感觉中枢;盲文的理解需要言语区的参与。答案:D二、简答题7下图所示为相邻的两个神经元,请据图回答:(1)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_。其结构如图中方框内所示,神经元A_的末梢膨大成B_,它的顶端C叫做_,与C相对应的D部位叫做_,C与D之间的E部位叫做_。a_能释放_进入E,使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2)静息时,神经纤维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_,当神经元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就发生_变化,因而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了_,从而形成了_,使兴奋得以传导。(3)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_突或_,而

6、不能_传递。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包括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上的传递。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刺激引起兴奋部位膜电位的变化,与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从而向前传导。当局部电流由轴突传导到突触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另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1)突触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小泡神经递质(2)外正内负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3)轴树细胞体反向能力提高一、选择题1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7、()A BC D解析: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受刺激后,电荷分布变为外负内正。答案:D2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 BC D解析:“沉默突触”说明冲动传递有障碍,是有可能的,但中的细胞核存在于突触小体所属的神经元的胞体中,突触小体中无细胞核;中有无受体对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无影响。答案:D3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

8、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解析:A、B、D项所述反射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是人类所特有的,而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答案:C4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及传导的特点。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所以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

9、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不一定)双向传导。答案:C5如图所示,将连接灵敏电压表的导线两端置于神经纤维的外表面或内部(已知表的指针向电流流入表内的接线柱一侧偏转),显示神经纤维兴奋部位膜电位的是()答案:D6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反射弧由A、B、C、D、E组成B若从结构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C若从结构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D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E五部分。若从结构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处,效应器

10、也能产生反应;但是若从结构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答案:B7一只脚踩在钉子上,马上引起腿的收缩以避开损伤性刺激的继续作用,而另一条腿迅速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下图表示这一复杂反射的过程。图示表明()图中“”表示兴奋“”表示抑制A这一活动至少需要四个突触参与完成B参与这一活动的神经元至少有6个C感受器产生的兴奋同时到达神经元和D同一神经元在一次反射活动中可能产生不同的神经递质解析:由图可知这一活动至少需要6个突触、7个神经元参与,图示中由上到下第二个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兴奋,促进另外两个神经元兴奋,所以A、B错,D对。兴奋传至比多一个突触,所以兴奋先传至,后传至,C错

11、。答案:D8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A B C D解析:注意审题,该病人的受伤部位在腰椎部,故受损的部位可能为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不可能是效应器。答案:A二、简答题9如图所示图甲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乙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请回答:图甲图乙(1)图甲装置A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装置B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乙中的_点的电位,该电位称为_电位。(2)当该神经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膜对离子的_性发生变化,_离子大量流向膜_,引起电位逐步变化,此时相当于图乙

12、中的_段。(3)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图中纵轴表示膜电位,横轴表示钠离子浓度对数值答案:(1)a静息c动作(2)通透钠内b(3)D10如图所示中,图甲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d表示的结构是_,b表示的结构是_,e表示的结构是_。(2)当人体产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是以_(填一种物质的名称)形式传递的,用字母、箭头写出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途径_。(3)图乙是图甲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中这样的结构有_个。(

13、4)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或_的膜。解析:反射弧由五部分构成,由图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突触,d是神经中枢,e是传出神经,f是效应器。另外,此图中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组成,故突触有两个。答案:(1)效应器低级神经中枢(或脊髓)传入神经传出神经(2)神经递质abcdef(3)c2(4)树突细胞体点拨:突触由突触前膜(轴突上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对应的胞体或树突膜)构成。综合创新阅读资料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

14、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1)图乙中的物质释放到中的方式是_。(2)由图乙看出,突触后膜的面积相对较大,其意义是_。(3)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生理盐水、培养皿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为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生理盐水的两个培养皿中。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第三步:第四步:实验结果:答案:(1)胞吐(或外排)(2)有利于接受递质(3)第三步:在装置1的培养皿中滴加一定量的有机磷杀虫剂,在装置2的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的生理盐水。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同时用电极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中的神经,观察现象。实验结果:装置1的指针持续向左偏转,装置2的指针向左偏转后恢复。-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