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 研 讨“核心素养”,就是“为优质生活之所需,它强调不同学习领域、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底线要求,是关键的、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素养”。1就一课而论,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不可以再“少而精”呢?换言之,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核心”在哪里?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级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为例谈谈我的理解。一、核心能力是核心素养之核心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应为:中学生为适应现在生活及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核心历史知识、历史思维能力,以及认同、尊重和融入历史的态度,主要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态度。2 核心知识主要有时间知识、空间知识、人物知识和史观知识;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运用时空知识准确表达历史的能
2、力、理解历史的能力、解释历史的能力、运用史料的能力;核心态度主要包括对自身的态度、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态度、对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态度。3笔者以为:就一节课而言,能力比知识更重要,比态度也重要。我们必须有所取舍,甚至“忍痛割爱”。不然,面面俱到的话,“核心素养”又将是一句空话。如果一个人不能准确地表达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背再多的历史知识也只能是“书呆子”,也很难形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就本课而言,核心态度当为传承中国传统的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要形成这样的态度,就必须对西周的分封制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明白分封制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二、历
3、史理解是核心能力之核心我们知道,中学历史学科核心能力也有很多方面,如表达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运用史料能力等。如果非要在这里继续取舍的话,哪一个才可以称得上“核心之核心”呢?这里就必须明确一下取舍的标准。1.是不是历史学科所特有?有些能力可以通过历史教学培养,也可以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培养的,如表达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语文学科加以训练,就不应该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核心。如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初一年级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会经常使用“故事会”、“历史剧”等形式。究其本质,这些活动主要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口才训练。2.是不是中学阶段所必需?解释历史和
4、运用史料,在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不可能成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这是由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的。即便是需要解释和应用,理解也应该是解释和应用的前提和基础。“理解、解释、应用都是要把原先不属于人的自我理解范围内的陌生之域,在理解中占据为己有,拓展扩大了人生的疆域。生活就是一种不同的解释活动,理解转动着解释之轮,留下人走在自我理解之途上的意义之辙。”43.是不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关键能力?所谓“读史明智”,强调的就是历史的理解力。它包括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对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把握、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等。这些能力,将会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只有理解才能使课程和知识与学生的人生历程与
5、经验真正联系起来。”5只有客观对待历史人物,才能客观对待身边的人。因此,历史理解直接关乎中学历史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于个人成长和民族复兴都非常重要。历史理解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核心”王黑铁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252017年第01期教 学 研 讨所以,确定“历史理解”为中学历史学科核心之核心,才比较合适。三、利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历史理解核心素养本课是2016年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的教学内容。2011年版“课标”对此课提出的要求是: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不难看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是西周的分封制。由
6、此,我们认为本课的核心能力应为:理解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及与之对应的礼仪教化,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这一优良传统的渊源。1.解读文本关于西周的分封制,2006年版教材正文是这么描述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6正文后面的“阅读文字”补充介绍了分封制层层分封、等级森严的基本特征。2016年版与2006年版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阅读文字”,并在行文上作了
7、进一步改进:一是字数相对少了;二是降低了初中学生的理解难度,如用“人民”一词取代了“平民、奴隶”,用“贡物”代替了“贡品”,用“社会等级”代替了“森严的等级”;三是用词更加严谨,如用“宗亲”代替了“亲属”,用“调兵”代替了“作战”,用“封地”代替了“封土”。2.解构文本这段文字对初中学生而言,阅读难度不大。把这段文字解构一下,就可以得出下面这些信息:分封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分封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 诸侯权力:管理土地和人民;较大的独立性;在自己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分封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诸侯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
8、周王调兵 分封实质:社会等级制度3.教学建议教师承接上节“武王伐纣”,介绍分封制的背景,自然过渡。读图:周初分封诸侯国分布图(见新教材第21页)。探究1: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生: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读表: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探究2:齐国和鲁国都在山东,为什么山东省简称“鲁”而不是“齐”?生:因为孔子和孟子都是鲁国人。他们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探究3:周王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封诸侯的?周王分封的对象是哪些人呢?生: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宗亲和功臣。教师追问:还有其他人吗?生:殷商后代。读图:西周等级示意
9、图(下图)探究4: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周的分封制有什么特点?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分封的原因)地理位置晋封成王弟叔虞今山西翼城卫封武王弟康叔今河南北部鲁封周公子伯禽今山东曲阜齐封功臣姜尚今山东南部宋封殷商后代微子今河南东部燕封王室召公今北京一带2017年第01期26教 学 研 讨生: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历史喜乐街:烽火戏诸侯。探究5:周幽王点燃烽火,为什么各路诸侯就会带兵前来?由此,引导学生认识诸侯的义务和权力。师:是呀。这岂不成了“国中之国”。有朝一日,诸侯强大了,天子势必会被架空。这也为春秋争霸埋下了祸根。当然,在西周时期,这种制度还是一种了不起的创举。同学们想想,西周的分封制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10、生: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分组讨论:西周的分封制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影响?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和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这种制度促进了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在国家层面是分封制,在家庭层面是宗法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亲观念、家国情怀就是一种以血缘和地域为纽带的文化。这正是传统文化的“根”,也是历史教育的“魂”,是“核心之核心”。“完整地理解学习,唤起人们不断高涨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学习化的社会,是建设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不二法门。”7通过核心之核心的教学,学生既理解了西周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也理解了古代的分封制对当下的影响。12345
11、67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教育科学研究2014 年第3期。张华中: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以普通高中为例,历史教学2015年第17期。张华中: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以普通高中为例,历史教学2015年第17期。殷鼎:理解的命运,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101-102页。(英)阿尔费赖德 怀海特,李红译:思想方式,北京:华夏出版社,1991年,第1页。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4页。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
12、长,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第198页。【注释】思维导图教学实践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启蒙运动一课为例 刘道梁 广州市黄埔区教育局教研中心 黄海珍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在历史教学实践中,青少年学生乐于运用思维导图,源于其简洁明了,思路清晰,便于学习。但在建构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又该如何进行价值引领,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历史阐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呢?一、思维逻辑与伦理逻辑统一:思维导图培育历史解释能力知识既有能力性和思维逻辑,也有伦理性和伦理逻辑。知识的伦理性是知识价值观灵魂,知识的能力性是知识创造性和应用性的灵魂。知识伦理逻辑与思维逻辑的统一是知识科学性的重要保证。1 根据上述知识论原理,审视学生展示的思维导图(图1),可以看出该图的严重问题。可以说,既没有清晰的思维逻辑,更无有价值的伦理逻辑。这样的思维导图无益于学科素养的培育,也无益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作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概念,整体把握启27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