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4飞夺泸定桥3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9283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4飞夺泸定桥3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4飞夺泸定桥3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下语文评课-24飞夺泸定桥3人教版今天,聂老师为我们展示了飞夺泸定桥一课,整节课循序渐进,一步步突破难点,把教学效果落到实处。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离学生的现实生活遥远,因此聂老师从一上课就利用了大量的战争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去感受战斗的悲壮与激烈。由“飞”时间紧和“夺”攻要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读课文中解疑难,在读课文中感受红军的英勇。接着步步质疑,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答案,一步步来分析课文。由词到句,从句到词,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带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把爱国情怀注入了学生心中,给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启迪。为了让学生如临其境,深刻感受到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

2、。在课件中加入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黑白电影片断,惨烈的景象,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聂老师执教的课,整节课扎实、朴实的常态课。老师紧抓题眼“飞”和“夺”,切入点非常巧妙,一下子就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也使得整堂课的条理非常清晰!教学过程中,由词语到句子,通过大量的朗读来进行学习。接下来学生质疑,老师随学生的回答,一步步解析学习课文。由词到句,从句中理解词,再回到句中,回环反复。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了习惯养成,让学生学会了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充分利用课件,图文并茂,激情澎湃,学生则入情入境。一段段影音视频的精心选择,让我们如临其境,深刻感受到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巨大困

3、难。有了铺垫,学生读起来自然就深刻地多。尤其是播放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黑白的影片,惨烈的景象,不少同学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学生们那铿锵有力的朗诵,就证明了自己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一、“飞”中见智 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军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沪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面对路远(离沪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沪定桥。 排除艰难,智斗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沪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

4、”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军战士索性“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军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沪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夺”中见勇 “险”中见勇 “沪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 “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我们的红军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 “激”中见勇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听到党的号召,战士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仅用了两个小时,敌人就被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从战斗的“激烈”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红军的英勇无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