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17赤壁之战2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9268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17赤壁之战2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17赤壁之战2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下语文评课17赤壁之战2_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下语文评课-17赤壁之战2人教版赤壁之战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七至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故事生动的记叙了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操的弱点,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它告诉人们必须知己知彼,看准对方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础。 教学伊始,陈老师播放了一首气势磅礴、荡气回肠的三国演义主题曲,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歌曲边想象及富有激情地导语“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唱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你知道哪些三国的英雄呢?让学

2、生来说三国、道三国,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缩短了学生与时空的距离,与文本的距离;在学生畅谈三国的基础上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役让生读题解义;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有趣的课件,巧妙的安排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陈老师紧接着让学生以未来军事家的身份来学习和研究这场战役,设置第一关点将台,初步了解学生对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的看法,为下文学习做铺垫。第二关军情站,出示文字填空,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赤壁之战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了解了赤壁之战的背景及

3、作用、影响。而赤壁之战取胜的关键在于黄盖知己知彼,巧借天时地理人和,扬长避短,黄盖,假写投降书,乘着东风打头阵,因此,陈老师选择黄盖向周瑜献计作为切入点,设置第三关研究营,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名读第1、2自然段,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双方的阵势图,分析双方的形势,在看一看阵势图、说一说形势、读一读黄盖的话中,体会火攻之妙,黄盖之聪明。起到牵一发动全身,达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探究的目的,也正是在这种放松、随意的谈话活动中,才有“小弦切切如私语”到“银瓶乍破水浆迸”的情景,学生在感受火攻之妙后,对第四关风险关,信的研读就更感兴趣了。在课堂上,陈老师给足时间,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勾画圈注,主动

4、读悟黄盖的信好在那里?,引导学生依据事实,打破段落界限,上下文勾连着读,寻找线索,认真思考,即使批注,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后来的交流中,学生也做到了这一点。当学生说道,黄盖在信中写道,要带兵士和粮草去投降。此法妙。带兵士妙在可以迷惑曹操,投其所好。老师追问,曹操自己拥有80万大军,为什么这么看重黄盖的兵士。学生联系上文说,曹操的兵不懂水战,也不适应水战,让黄盖的兵士训练曹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说,黄盖的兵士熟悉东吴的地形,将来达到东吴,可以打头阵。有的说,发起冲锋的时候,让黄盖的兵士打头阵,可以用小船,悄悄的前进。铁索连起来的船压后,可以打得东吴措手不及是啊,学生思维的火

5、花在此刻绽放,如此绚丽。今天的课堂上,像这样的场面一浪接一浪,连平时内向的几个女同学也高高举起了手,两眼放光了。赤壁之战与三国演义的内容紧密相连,是一个系统。但是课文只是攫取了其中一个部分来写,很多内容需要补充,因此在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引进与赤壁之战相关的故事情节是必要的。陈老师在研读信的内容时,引入苦肉计,周瑜打黄盖的故事,以及学生谈到曹操派蒋干到周营刺探军情,周瑜将计就计的故事,不但拓展了故事的内容,完善了情节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也对曹操周瑜以及黄盖这些人物形象有了深化的认识,还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欲望。同时课堂上陈老师以读为本,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多读书,重视孩子的内心体验。由于

6、孩子个体知识、生活经历不同,对课文理解和感受也不一样,所以朗读的技巧也不同。如:在学生朗读“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这句话时,有学生将“果然”一词读得高昂,还在后面加上“哈哈哈!”他说曹操在笑自己非常强大,没有出兵就吓得黄盖前来投降了,可以不战而胜了。有一个学生在读这句前加了“呵呵呵!”用不屑一顾的语气读。他说曹操这时在笑周瑜,连跟了他这么久的良将都投降了,根本就不可能获得战斗的胜利多精彩的朗读,这正是学生自我的思、悟、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体验才使学生对文本有了多元的解读。正如新课标所说得“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而后“操千曲而知音,观万剑后识器”。在细细品读过交战双方的形势;黄盖火攻之妙、信之巧;曹操的深信不疑后在让学生评价一下三个人物,再一次激起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波浪,正如泰戈尔说的“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