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大班幼儿表演游戏中创设支持性环境的实践研究摘 要:创设支持性环境是推动幼儿表演游戏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支撑。笔者长期在幼儿教育一线工作,在日常的幼儿表演游戏教学实践中,结合主题活动,对创设支持性环境进行了专项研究。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分析激发幼儿兴趣、尊重幼儿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定位,分别阐述了以上三方面在创设支持性环境中的重要性。在文章表述过程中,笔者还注意引用教育名家的理论依据,并紧密结合自身教育实践,采取平面切块式的研究分析方法,同时还注意对实践研究的结论做了一些必要的界定,较为完整的体现了笔者在幼儿表演游戏中创设支持性环境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关键词:幼儿;表演游戏;创设;支持性环境
2、;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233-01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创造性游戏。但是,不少表演游戏进程中常常发现这种现象:幼儿按照同一模式进行模仿表演,表演的对话、语气、甚至动作都基本相同,缺乏游戏的乐趣,常表现出无聊、厌烦等消极被动的状态。为改变这一状态我们尝试通过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为表演游戏创设支持性的环境,使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从而变教师导演下的被动模仿,为在教师帮助与支持下的自主活动。在这一学年中,我根据大班幼
3、儿的年龄和掌握知识的特点,着重在这方面开展实践研究。一、激发幼儿兴趣是创设支持性环境的前提兴趣是人的积极性的内心源泉。人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主动参与。开展表演游戏不应该以教师的意愿为主,而应把幼儿的兴趣放在首位,充分激发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一)捕捉幼儿自娱性游戏的契机,发现幼儿的兴趣,确定表演的主题以往的表演游戏都是教师先确定好表演的内容,幼儿只是存在着完成教师交代游戏任务的心理,按部就班地为游戏而游戏。在主题活动我喜欢的成语故事中,我们发现听完井底之蛙后,有的幼儿就在表演角自发地表演故事中的情节,用小椅子围成“小井”,蹲在井里表演小青蛙,井外还趴着许多只小
4、乌龟,我察觉到这个活动正是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于是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将成语故事创编成适合表演的故事。表演游戏井底之蛙就这样确定下来。(二)营造适合表演的氛围,激发幼儿参与表演的兴趣陈鹤琴先生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具有知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特点。表演游戏需要在一定环境中直接感知具体事物或依靠表象的联想中进行。而以往的表演游戏环境的创设是教师决定一手包办代替,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为改变这一状况主题活动中,我引导幼儿欣赏童话剧表演,感受不同角色服装搭配的特点。师生共同收集不同人物的服饰造型,引导幼儿设计、制作表演服装、头饰,创设背景图。在表演游戏井底之蛙中,周欣媛
5、穿上自己设计的小白兔服装进行表演,她很喜欢拖着长长的尾摆在场中央跑来跑去,许多小朋友都用羡慕的眼光看她的服装,都喜欢过来和她交谈。中场休息的时候我请她先脱下衣服休息一会儿,她摇摇头舍不得脱下。又如幼儿在观看了童话剧后,在课后的讨论的活动中,提出了“我们也想要一个这么漂亮的背景图”。因此我们支持孩子的这种想法,在第二天上午的主题活动中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我们决定自己也来设计背景图孩子们的兴趣就从他们这些关注点中得到发展,参与表演的兴趣更加的浓厚。(三)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幼儿表演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6、。”当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并获得成功的时候,才能促进幼儿继续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表演游戏中。在主题活动中,我开展了“最佳动作奖”“最佳表情奖”等活动。将小朋友在表演游戏中的表现拍成照片,粘贴在班级外面的墙壁上,除了引导幼儿互评外,还邀请其他班级的小朋友、老师参与我们的评价活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二、尊重幼儿活动的需要是创设支持性环境的基础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学习是主体主动活动的过程,儿童是通过自行操作去建构知识的。”要支持幼儿活动的需要,就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能自由操作、转换、组合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设适应各种需要的活动区域,并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7、。(一)充分意识和把握个体需要,支持幼儿的表演个体的差异,始终是存在的,正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皮诺尔让所说:“个性的差异是人类创新和发展的火花。”作为大班的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对自身角色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并开始体现出有别于其他孩子的一些比较有持续性和特征性的喜好和行为。例如在表演游戏开展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游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些希望制作成语大型背景图;有些希望丰富服装道具;有些希望增添新的角色因此,在主题活动中针对这个问题大家展开讨论,最后决定创设成语道具工作室,在工作室里,教师根据不同幼儿提出的要求投放相应的材料,孩子们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工作,在满足个体需要的同时,提供自由选择和发挥的
8、机会。(二)尊重幼儿集体需要,促进表演游戏的顺利推进在表演游戏井底之蛙进行了一段时间,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开始转移,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来的表演了,希望能够加入一些新的角色和内容,更希望老师能给予他们另一条管道抒发他们表演的乐趣。因此,我在主题活动中鼓励幼儿对故事进行创编、投放各种颜色的布料、塑料袋、各式的纸张、废旧材料等鼓励幼儿根据创编的内容,制作相应的表演材料。小朋友在活动中很投入地表演,还能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让表演体现生活中的细节。他们已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加入了许多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通过与同伴的合作、协商达到最好的表演效果。在这里,有必要说明的是,我们尊重幼儿的需要,不是毫无原则的,随
9、波逐流的,不负责任的遵从他们的需要,而是必须要在我们作为教育者的理性的、有选择性的、有方向性的引导和激励的基础上实现的。三、教师的引导和家长的配合是创设支持性环境的关键(一)教师自身要成为儿童表演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关注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问题、困难与需要,并及时给以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与儿童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表演游戏井底之蛙中,我们发现小朋友制作的头饰、服装不牢固的现象,小螃蟹的眼睛用双面胶粘在发带上总是会掉,小白兔的耳朵竖不起来等现象。于是第二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幼儿想想怎样解决,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材料
10、不同会影响道具的坚固性。他们也发现用铁线绕在小白兔的耳朵上就能使耳朵竖起来。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这个问题的情景,支持了幼儿表演活动的继续开展。(二)家长的支持、配合是表演游戏得以丰富的源泉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家长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以往的表演游戏没有考虑到利用家长资源,来丰富活动的内容。这一次在表演游戏中,孩子们提出请爸爸妈妈来制作道具、服装时,我只是抱着尝试的态度,结合主题活动,制作了招募表演道具的海报,发给家长每人一份的表演故事单,请家长配合辅导孩子熟悉故事情节,和孩子们共同制作道具,想不到,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接连一个星期都有道具陆续地带到班级。为了使家长了解表演的情况,我还把家长请到了班级来观看幼儿的表演,一些家长还参加了表演,增加了游戏的开放性。幼儿表演的积极性也高涨了起来。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整合,使幼儿有了较大的进步,自主愉悦游戏的兴趣浓厚,增强了同伴间的交往,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受幼儿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的限制幼儿创造性表演还不够,表演的内容还不够深入。相信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多和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动作重新组织表演,他们再现的角色也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