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821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9年秋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2次阶段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36题,54分)1据记载,春秋战国之际有了尧舜禅让的故事,战国后期出现了三皇的传说,司马迁等众多史家努力融合三皇五帝的华夏神话,构建了一个血缘世代传承、政治谱系递传的体系。这一做法()A为维护宗法制提供了理论依据B有利于增进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C反映了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形成D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2吕氏春秋记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材料旨在说明()A分封制的必要性B郡县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3周代的音乐领导机构“大司乐”培养的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贵族子弟

2、学习音乐并非是去表演,而是要懂得音乐的使用和乐队、歌舞队的编制都有严格的规定。这说明周代乐舞()A适应官僚政治发展的需要B因为规定严格而日趋僵化C注重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D促进古代中国音乐的发展4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A确立起皇帝制度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D加强了基层治理5从秦开始,地方长官就有自辟(任命)僚属权,虽然中央限制郡只有辟署百石以下、县只有辟署斗食以下掾史吏员的权力,但地方设官,除几位主要长官的官秩在百石以

3、上外,其余诸曹掾史本都在百石以下。据此可知,这一传统()A有利于完善地方官僚体系B容易产生封建割据势力C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D说明郡县长官权力开始扩大6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幕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这一规定()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7秦以郡县、秦吏秦法治东方,易风移俗,结果激起较强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再次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高祖一面必须“承秦”,一面又必须尊

4、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表明()A汉承秦制稳定了国家秩序B郡县制全国推行致秦朝速亡C郡国并行在汉初有合理性D民族大融合到汉初尚未出现8有学者描述中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贫穷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这一制度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0学者李治安在元代行

5、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说: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其意在说明元代行省制()A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B对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C优于单纯的地方分权D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然而明朝多位皇帝长期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这现象出现的原因()A皇权的进一步强化B内阁取代了六部C中枢体制日益完善D宦官掌握决策权12雍正帝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到各省督抚以下的布政使、按察使,而且特许某些道员

6、、知府以及总兵以下的副将奏事。这一变化()A解决了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痼疾B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僵化D拓宽了中央决策的信息来源13军机处出现以前,清朝皇帝挑选亲信顾问,一切但凭个人之好恶。军机处出现以后,参与机密重务的大臣资格,在官品上明确规定必须在三品以上,军机章京则只能从四品京堂以下的官员中选择。1799年以前,军机章京均由军机大臣负责挑补,皇帝并不过问。这说明()A军机大臣大权独揽B军机处的封闭性和保密性强C军机处任人唯贤D军机处形成制度化用人机制14希腊人认为,城邦是“能使人认识到自身的精神、道德和智慧力量的唯一体制”,是“通往幸福生活的唯一体制”。下列言论的

7、内涵与此观点最吻合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奴隶是人”C“人是城邦的动物”D“人生而平等”15公元前440年,雅典城邦司库官被指控挪用公款,在未经详细调查的情况下,公民大会便将其中十位成员判处死刑。当钱的去向被查明并证明司库官无辜的时候,其中九人已经被处死,只有一人得以幸免。这表明雅典公民大会()A掌握城邦司法权B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C有时会违背民意D存在权力滥用的现象16希腊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以贵族将领个人之间的比拼决定战争胜负,之后转变为集体协同配合的“重装兵方阵”作战。 这场“重装兵革命”()A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B推动了公民资格标准改变C降低了贵族集体荣誉感D巩固了伯利克里改革成

8、果17古罗马法律规定:房屋最高不得超过70尺,以防倒塌对邻居造成损害或影响邻居的阳光,特拉雅努斯帝又降为60尺,土地荒芜而不耕种,如由別人耕种了,经两年后,土地所有权就属于耕种的人;房屋拆除后,应建筑而不建筑的,则由在其上建筑房屋的人取得该土地的所有权。这说明,在古罗马A严格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B禁止因为个人私利而危及他人的利益C鼓励私有财产的合理流动 D所有权会因公共或社会利益受到限制18恩格斯说:“它(罗马法)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材料强调罗马法()A具有超越时空的适用价值B所维

9、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C确立了近代社会行为规范D形成了比较完善系统的法律体系19“英吉利人是在原始社会解体的基础上进入封建社会的,公众民主意识仍以残余形式被顽强地保存着,而长期被公众认可的习惯法有着浓厚久远的社会基础,对社会所有成员皆有约束力。”材料重在说明,英国()A缺乏成文法的约束B有限王权观历史悠久C政治体制亟需完善D尚未形成专制的王权20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

10、退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内阁依仗其在议会中的多数票优势,一再更改议会工作日程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这足以说明英国()A内阁加强对立法工作的控制B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的弊端C国家权力核心已转移至内阁D议会改革助推内阁权力膨胀22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根据这个法案,美国政府形成了“两官分途”,政府官员分为具有党派立场的政治官员和不受党派力量控制的中立事务性官员,后者在美国政府中所占比例一开始只占10,1930年占80,1970年达到85,此后一直在85上下徘徊。美国政府“两官分途”的形

11、成()A削弱了精英政治的影响B缓和了两党之间的矛盾冲突C保证了公共行政的稳定性D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23某宪法赋予总统有较长任期,并拥有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极大行政权,但总统提出的法案都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部长的签字,而部长则对立法机构(参议院)负责。据此判断,该宪法是()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24德意志帝国的中产阶级认为,“为了在这个社会中维护和巩固内部和平,无偏见地解决由于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所引起的暴力问题,一个强大的、超越社会对立之上的王权对我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表明当时德国()A君主政体得到各阶层拥护

12、B资产阶级放弃了民主诉求C王权中立消除了阶级冲突D威权统治有其时代合理性25有学者指出:“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下列对“普鲁土式的宪政”解读正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皇帝自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B宰相要对皇帝和联邦议会负责C由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拥有较大决策权D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的权力2619世纪40年代,英国第一任香港总督璞鼎查说:在中国“约束英国人远比保护英国人困难的多”,英国人“个个都是更大的恶棍”。这一现象的出现根源于()A领事裁判权B五口通商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271

13、841年12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亚当斯发表演说指出:“(鸦片)战争的原因是磕头”认为中英外交礼仪的争执导致了战争。该看法()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夸大了文化观念的影响C说明了英国侵略的真正目的D强调了中英冲突的偶然因素28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以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像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类似的现象在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不断重复上演。这主要反映了()A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没落B小农意识深厚不谙熟世情C近代中国国民意识淡薄D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29鸦片战争后,“内地

14、土产出口,外来洋货内销,取道粤北者日少,成千成万以挑运、护运及开设旅店为业者,失了谋生之路。”据统计湘粤间的肩获者,近十万人大多为会党。材料主要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阶级矛盾B人民抗英斗争激烈C农民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D五口通商贸易繁荣30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写道:“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这场“悲壮的斗争”()A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制度 B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试图构建一种西方宗教文化31.1895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第六款第四条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

15、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这一规定: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C.使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地途径32.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如果中国不先与日本开仗,日本应该也不会动手,“此万国公例”,谁先开战,就是谁理亏,因此没有进行军事准备与战前部署,而是向英、俄、德、法、美等国进行控诉。这表明()A.西方列强的干扰使清政府延误了战机 B.舆论在国际冲突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C.战前动员的不足是清政府战败的主因 D.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的认识和运用不足33.历史学家雷颐在谈及民族主义时说:“一个正义的运动,只有

16、情感是不够的,民族主义也一样。没有理性的指导和束缚,就很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人所利用。”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34.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C.促进了社会移风易俗 D.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35.学者胡适曾说:“我们应该决心求学;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手枪,炸弹,秘密组织,都可以,但不可再罢课。倘要行动则可个人行动,而不必靠群众汪洋来掩饰自己的怯懦。”胡适的中

17、心观点是()A.国共两党推动国民大革命实难救国 B.个体的选择不能以正义之名绑架大众C.只有采用暴力才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务实的“实业救国”论才是理性爱国36.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由此可知,五四运动()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推动国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中国各民族革命力量联合二、材料阅读题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

18、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 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救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 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威),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

19、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 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 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变动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10分)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请辞临时大

20、总统,并在他任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尽管后来袁世凯践踏了这个约法,但它规定了“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不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再是任何人所得而私,这便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美国制宪者认为,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权利托付于情绪化的民众,缺少一种精英的理性慎思明辩和权力的必要集中,其后果必然是无政府主义的民粹政治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

21、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正因为有这些忧虑,1787年的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摘编自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及意义。(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因及影响。(10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

22、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年)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2019年秋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2次阶段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36题,54分)

23、0105BCCDB 0610CCDCA 1115CDDCD1620ADABD 2125 ACDDD 2630ABCAB 31-36 DDCDBB二、材料阅读题(3题,46分)37【答案】(1)变动:由公民法到万民法。(2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帝国版图的扩大。(4分) (2)特点:以礼入法,礼教是指导审判的重要原则;贵族、官员享有司法特权;皇帝掌握最终司法裁决权;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依据,刑讯逼供;司法从属于行政机关,不具有独立性。(10分) 38【答案】(1)目的:明确革命的意义;限制袁世凯的权利。(4分)意义: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或体现了资产阶级

24、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意义)。(4分) (2)原因:民众容易情绪化,缺少理性;防止利益集团权力的垄断(防止专制、独裁、暴政);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国宪法制定者的政治智慧。(答出其中3点即得6分)影响:美国政治制度趋向民主化、法制化;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的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不利于权力集中,容易导致无政府主义。(答出两点即得4分) 39【答案】示例一: 观点:政治制度要针对现实进行适当的调整。(2分) 阐述:政治制度只有结合时代环境不断调整,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命力。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汉时实行三公九卿制,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通过不断削弱相权加

25、强皇权,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政权的巩固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的英国保留了君主制和贵族制的传统,但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王权,结束王权专制,确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后来根据现实需要,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不断进行议会改革,逐步形成了君主统而不治、议会至上的政治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也是根据现实进行不断调整的结果。(9分) 综上,政治制度适应社会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旧有的政治制度才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1分) 示例二: 观点:政治制度不能脱离原有的精神理论。(2分) 阐述:政治制度建立在一定的精神理论基

26、石之上,法家思想提出中央集权、郡县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秦朝实行“中央、郡、县”三级,汉朝增加州及监察区,唐朝在州之上设“道”,元朝推行行省制度,虽历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不同,但都未改变秦以来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的制度,未脱离中央集权制度的精神理论,这为中华文明两千多年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启蒙运动时期提出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三权分立的思想,美国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制定了1787年宪法,通过联邦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三原则,把这些思想贯彻其中,最终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此后美国的社会制度虽有微调,但都未脱离这一核心,这也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奠定了基础。(9分) 综上,合理的政治制度会适

27、时而变,但不会脱离其原有精神理论。(1分) 示例三: 观点:政治制度既要与理论结合,也要符合现实。(2分) 阐述:在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长期保存在政治体制之中,但在不同的朝代,为了适应现实需要,政治制度也会不断地发展创新。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汉朝的内外朝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明朝的废丞相设内阁等,都是不同的朝代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现实需要为加强皇权作出的尝试,并将皇权一步步推向顶峰。在近代的英国,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精神渗透在社会的制度中,从大宪章对王权的制约,经过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再经责任内阁制,议会对内阁的制约,到1832年及以后议会改革,民众获得选举权对议会权力的制约,都是权力制约与平衡精神的体现,同时不同时期权力制约的变化又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需要。(9分) 综上,任何的政治制度,都以理论为内核,并根据现实的变动而变动。(1分)【解析】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确定主旨“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然后结合中国或者世界史的知识,阐释政治制度的不变的精神和每个时代的制度的变化。比如中国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可以从秦到清制度的变迁区论述展开。世界史可以结合英国议会与国王权力的较量分析民主制度的完善与发展,与现实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