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用导入架桥梁以反思促成长.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487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导入架桥梁以反思促成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导入架桥梁以反思促成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导入架桥梁以反思促成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导入架桥梁以反思促成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用导入架桥梁以反思促成长(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陕西 咸阳 712082)摘 要: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起始环点,不仅在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吸引學生注意力等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还能促进学生的质疑和反思,从而增强教学效果,达成课堂的高效和有效。但是一节课的导入设计如何,不仅要看课堂实施,更要看课后反思,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提高自我导课能力和专业素养。关键词:课堂导入 课后反思 导入优化 反思成长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在思想品德课重视度不高的状态下,优秀的导课设计能为师生进入最佳教学情境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教学目标铺平道路。高超巧妙的教学课堂导入还能调动学生情绪

2、,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因此,笔者确立以课堂导入反思为切入点的研究,希望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吸引力和促进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教学是一个过程,课后反思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特指教师对自我课堂的一种分析诊断和再思考,这种过程一般发生在课后。反思是教师自我检查和进步的阶梯,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提高自我导课能力和专业素养。一节课堂导入设计得如何,实施得如何,有没有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反思的问题,优化课堂导入,必须从反思做起。1.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反思所谓的导课预设,就是指课前在学习和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所要进行的导课活动进行预先设计,对导课过

3、程中的师生活动、教学流程、素材选取、方式方法等内容做出的系统性的规划和合理安排,最终以文本方式形成导课方案,这就是预设。良好的导课预设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提前和基础,是课堂导入的灵魂所在。而导课生成则是指根据课堂学情不断变化,对课堂预设采取的灵活性调整,及时准确地更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流程等,以此营造更融洽的课堂氛围,创设更密切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更具有生机活力,从而迸发出思想火花的过程。导课预设与生成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既彼此对立,又相互统一,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良好的导课需要预设,而优秀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生成实现其价值。预设是课堂的生命基础,生成是课堂的生命活力,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

4、,而生成又丰盈了预设。所以,优秀的教师在课后都会反思,分析导入预设是否与思品教育水乳交融,反思教学目标是否与品德养成紧密结合;教学生成是否比预设更好,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否有消极影响等。反思是进步的基础,希望我们能够在不断地反思中前行,汲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从而使导课活动更丰富多彩,对教学预设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2.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反思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的一种情感态度反应,主要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从而持决绝或者接受的态度。由此可见,想要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关注,就必须以兴趣为切入点,精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从而

5、寓教于乐,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从而最大限度地聚焦学生吸引力,引导其主动探究和学习。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起其探究欲望的最佳时期,而能否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成为导课成功与否的核心判断标准。例如有的老师费尽心思,精心设计和选材,可是实施课堂导入时,根本吸引不了学生对有关思品问题的注意力。那么怎样的导课设计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想必须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在内容选材上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品实际,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使他们有话可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第二,在方式方法上要丰富多彩,学生毕竟年纪还小,贪玩心理较强,所以我们要能把握住这

6、种心理,以绚丽的手段和时尚的语言说服学生,以新鲜的思品素材和情景感染学生,以亲和的态度和优雅的举止俘获学生,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关注,从而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如何判断导课设计是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我们深入反思,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通过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判断。若是你的课堂导入刺激了学生的探究欲,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聚精会神,定然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认真倾听和思考,时不时会回应你一下,表现出聚精会神的美好场景。反之,若学生关注度不高的话,则表现为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小动作不断,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打扰,回答问题也是草草了事的态度。第

7、二,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判断。课堂是一个探究未知的窗口,良好的课堂导入必然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吸引其注意力,表现出一种热烈讨论、积极参与的热闹场面。反之,若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表现出一种态度冷漠、无精打采和被动消极的应付状态。3.前后知识衔接性的反思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显性德育课程,但是这种德育课程的最大矛盾就是课堂内容的有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形之间的矛盾,而要化解这种矛盾冲突,优秀的导课设计是不可或缺的。课堂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未学习状态转化到准学习的状态,这个过程不能太拘泥于形式,应当与新课内容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完美衔接。课堂导入其实就是为新课学习

8、做铺垫,因此,前后知识一定要衔接好,既不能过于注重形式,为了导课而导课,更不能一味地平铺直叙,从而失去导课活力。因此,在新授课后,教师必须对整个导课过程进行再反思,重新梳理思路和流程,看看是否真正意义上做到了承上启下,新旧过渡是否自然流畅,前后知识是否符合思维逻辑,与其他教学环节是否同步一致等。同时,我们还要反思,导入材料的选择是否贴近学生的思品“最近发展区”,在学生有限的知识范畴内能否引起学生反思,对本课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是否准确把握。教学目的在于探求新知,而学习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课堂导入设计一定要遵循此规律,必须注重前后知识的衔接性,关注导课材料与新课内容之间自然的、科学的、必然

9、的联系。老师在课后反思时,要以此为评价标准,深思自己的课堂导入是否真正做到前后思品知识的衔接,起到开启新知和激发学生探究的作用。4.学生参与和互动的反思根据新课改的指示,要求把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课堂导入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思品教育的参与和实施者。新课改突出了“双主体”的地位,即老师是课堂主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者,两者互为主体,相互参与和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施。在课后反思环节,我们必须把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情况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反思。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有没有参与和互动

10、。这是我们评价的基础,那些由老师主导的“一言堂”很明显不符合我们的要求;第二,参与面的广度如何。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差异,因此导课设计一定要面向大多数学生,鼓励大多数人都能参与,那些只有好学生参与的课堂很明显不能作为我们的衡量标准;第三,互动参与是否与学习新课有着密切联系。在实际导课环节中,有些老师为了导课而导课,为了互动而互动,为了“热闹”而热闹,结果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设计导入,引导学生参与互动,最后却发现导课和上课两张皮,互相没有联系,那些所谓的“热闹”只是流于形式,而那些参与和互动只是为了“表演”。参考文献:1胡田庚,主编.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吴松年,著.有效教学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刘玉峰.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初探J.学周刊,2012(19).4谷涛.对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导入技巧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3(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