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考点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与直面环境问题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1.(2011地理,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 地壳活动加剧 B. 日地距离缩短 C. 黄赤交角增大 D. 全球气候变暖【答案】D【解析】全球变暖会导致两极和高山冰川融化。2.(2011地理,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 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 B. 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 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 D. 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答案】A 【解析】海平面上升,会加
2、剧海岸侵蚀,A对。全球水量大致是一个定值,不会因冰川融化而增多,冰川融化只能增加全球液态水的水量,B错;海面上升导致海洋面积增大,陆地面积减小,海岸线长度会减小,C错;全球变暖是原因,冰川融化的是结果,D错。3.(2011文综,12(3)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4%。2011年该省部分地区在我国“十二五”中被确定为农业基地(如图所示)。据文字材料,指出乙省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_; 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条证明此矛盾产生的依据:_。(6分)【答案】矛盾:城镇用地(非农业用地)与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3分)。 依据: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
3、,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 非农业用地规模大)。(3分)【解析】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明显得出,该地区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多,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从而导致非农业用地规模扩大,城镇用地和农业用地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考点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2011文综,28,4分)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下面问题。 1耕地 2居民地 3湖泊 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 B
4、.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答案】C【解析】一个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扬长避短。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做法很多,比如节水灌溉、农业综合产品的开发、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农业专业生产、科技兴农等等。从题干很容易得出是我国西北地区,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答案很容易选C。(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考点1】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1.(2011文综,39(3) 材料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产生的废气,影响气候、危及人体健康的问题日益严峻。因而,太阳能、核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广泛重视。据测算,全球可开发风能总量比水能总
5、量大十倍。我国沿海地区也蕴藏着丰富的风能资源。请在答题卡数码代号的横线上,回答图12相应数码框中的内容,显示燃烧化石能源对人体健康危害的过程,以反映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6分)【答案】二氧化碳、氮氧化物(2分);酸化(2分);呼吸(2分)【解析】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但是以煤炭为主的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使新能源代替就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环境及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新能源储量丰富,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目前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考点2】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展循环经济1.(2011,44(5),10分) 延安市位置见图9。延安市土地面积约3
6、70万公顷,人均1.7公顷,且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10多种,其中石油储量7.5亿吨,煤炭71亿吨。延安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10分)【答案】发展以林果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土地资源丰富,土壤、光照等自然条件适宜林果业等特色农业发展。(2分)大力发展以石油、煤炭等工业为支柱的第二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2分)石油、煤炭等储量丰富,为发展相应的工业提供了基础。(2分)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该地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2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2分)【解析】延安市既有优势的自然资源,又有其独特的人文资源,逐步形成了能源化工产业、绿色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三大格局,经济发展步入了最佳时期。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环境效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