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304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2页
2017版高考历史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配套课件: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3-6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纲要求】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b)。(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d)。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b)。(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2、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知识梳理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召开。2内容:筹建新中国(1)确定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2)通过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3)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北平新民主主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2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结束了半殖民

3、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新中国是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基石。(4)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新纪元。人民民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和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标志:1954年9月,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特点:体现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的宪法。第一届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民主社会主义类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职能改变和地位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职权的任务结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国家的一项。(3)新阶段:1956年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原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为保证祖国统一、各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2)法律依据:1949年

5、共同纲领的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实践:到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年,正式成立。(4)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的愿望。保证了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和社会进步。民族区域自治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自己当家做主祖国的统一经济发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易错提醒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不是共同纲领,而是1954年宪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巧学妙用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材料 关于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幅图片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注】指我国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制定了新中国

6、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思考图片体现的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着怎样的意义?答案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应用提升一、选择题新中国的成立1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A开国大典B1949年政协会议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解析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答案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2下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7、()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B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会议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会议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答案C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2015浙江学考)新中国初期形成的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这三大政治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BCD解析 生产资料公有制不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容。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4右图是杨

8、之光在1954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解析由材料中“选票”“1954年”等信息可以判断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非选择题5(2015浙江学考)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法官独立审

9、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材料二修改后的宪法草案,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0次会议通过,1954年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参加讨论者有1.5亿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再次修改,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4次会议讨论通过,然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9月20日出席会议的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诞生。朱健华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事本末(1)材料一引文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该文献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2)请写出材料二中宪法的性质。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指出该宪法颁行的意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1)中华民

10、国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道路的全新阶段。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二 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的转折 知识梳理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b)1表现: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陷入政治和社会混乱。(1)革命委员会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4)红卫兵运动践踏公民基本人权;公民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新中国历史最大的

11、冤案)。2教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1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重心转移到上来。(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4)重大决策:实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1)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2)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3)国家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d)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初步构想:1

12、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体现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2)修改宪法:年11月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确立依法治国方略(1)提出: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2)确立: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以国家的形式确定下来。3形成体系:基本形成以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易错提醒“法制”与“法治”有所区别:“法制”是国家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法治”则是指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依法治国根本大法宪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巧学妙用新时

13、期法制建设和民主政治材料 关于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漫画思考漫画反映出我国新时期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是什么?答案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应用提升选择题“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1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题干材料中“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反映了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反映出民主机构受到摧

14、残。答案D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使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堪称中国法律建设里程碑的举措是()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94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D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成为宪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他法律文件和一切国家行为都以它为准绳,说明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答案D考点一考

15、点二考点三考点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知识梳理一、“一国两制”的构想(b)1基本含义: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形成过程(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1981年,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就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3)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的伟大构想。(4)通过: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具有了法律效力。一国两制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1香港回归过

16、程:中英会谈(1982年)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顺利回归(1997年7月1日)。2澳门回归过程:联合声明(1987年)顺利回归(1999年12月20日)。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3回归意义(1)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2)标志着中国在完成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为国际社会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易错提醒香港问题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本质上是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主要是和平统一问题,两者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祖国统一大

17、业和平方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1进展历程(1)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两岸实现停火。(2)1980年后,海峡两岸日益频繁。(3)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4)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5)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成为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民间交往一个中国原则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2统一展望(1)统一障碍:岛内分裂倾向及某些外国的干涉。(2)解决原则:在的

18、原则基础上,进行两岸的对话和谈判,坚决制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1)根本保证:祖国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2)人心所向:实现两岸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3)政策保证:“一国两制”构想。(4)有利现状:海峡两岸交流的不断加强。反华势力一个中国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巧学妙用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材料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时还提出了要实现两岸“三通”。思考图示显示新时期大陆对台政策有何变化?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基础是什么?答案变化:由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基础:“九二共识”。

1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应用提升一、选择题一国两制的实践1(2015浙江学考)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这一事件表明()A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B中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C海峡两岸“三通”变成现实D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的占领解析 B、C项都涉及台湾问题,D项是指澳门回归后的影响。答案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2“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A和平统一祖国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国两制”原则D

20、加强两岸合作交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九二共识”与国家统一有关,而且是双方约定好的,A项和C项都是大陆首先提出的,D项不是台海两岸关系的核心内容。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本题选B项。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二、非选择题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 000多人次。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答案 表现:两岸民间往来、贸易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益需要和努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