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获益于《一切都在运动中》.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2850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获益于《一切都在运动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获益于《一切都在运动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获益于《一切都在运动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获益于一切都在运动中前不久,我参加了县组织的优质课选拔赛,执教的是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一切都在运动中,这是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的第一课。于是我搜集了一部分相关素材,制作了本课的多媒体课件。第二天,我在四(1)班进行了第一次试教。课堂教学时,我先以刻舟求剑的成语故事(视频)导入,然后进行新课内容第一个环节,是观察教材上的两幅图,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图中哪些物体运动了,并让学生讲出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运动的概念,并且在描述物体的运动中,初步建立参照物的模糊概念。这个环节,学生基本没有问题。在科学上,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要看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这另一个物体我们称为“参

2、照物”。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首先选定参照物。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看上去不动的物体当作参照物。比如:大地、树木、墙壁、建筑物等,但有时也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根据书上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设想,我设计了以运动的公交车为参照物,来判断路边的树木也是在运动的环节,因为我们坐在公交车上,感觉到两边的树木是在后退的,在我看来学生都有乘车的切身体会,理解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的。谁知无论我怎么引导,包括播放了亲自在公交车上拍的视频录像,大部分学生还是说“树就是没有运动”,只有少数同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试教完这节课,我出了一身汗,感慨很多,本课的教学任

3、务根本没有完成。教研组老师一起帮助我分析了失败的原因,重新调整了教学案,再试上,效果很好,咋回事了。细细品味,真有不少奥妙!一、以身边素材为源泉,充分挖掘苏教版科学教材的主编路培琦老师很早就指出:科学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套教材,不要教教材,要用教材去教,而用教材去教时,重点要把眼光放在孩子的发展上,而不是放在教师们要教的书本上,书本只是为教师所用。?这节课是由教材上的两幅图开始,从学生熟知的场景入手,在学生认真观察图中的各种运动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上,教师介绍“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不得不心悦诚服,编者在编教材时考虑周详,图中各类物体的选择具有其代表性。但教师在上课

4、时也发现,由于图片的原因,学生在观察时,看不清小河中的鸳鸯和路上的乌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何不根据农村孩子的生活特点,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物体呢?我们可以选择学校附近的一处地方,使用照相机拍下学生一眼就明白清楚的物体:如天上飞的喜鹊、河中游的鸭子、路上跑的小狗这些学生天天都能看见,上课使用这样的素材,学生感到既亲切又兴奋,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内容和学生生活越贴近,学生自主探索的程度就越高,建构新知的思维就越活跃。科学教育不正是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吗?同样,教材中有一幅乘船的图片,学生有乘船体验的比较少。于是教师就选择学生都乘坐过的公交车,上课时播放在公交车上拍的录像,学生一边看一边指

5、着录像中一个个熟悉的画面,欢呼雀跃,那种感受是刻骨铭心的,体验是弥足珍贵的。二、问题设计要有层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其核心在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所经历的各个过程,让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聆听,用头脑思考,用双手做,在探究活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思维习惯。但是探究问题的设计也要体现层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是: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书上例子是以行驶的公交车为参照物,来判断树木也是运动的。但是学生虽然有这样的亲身体会,但是基于常识,他们都认为树是没有运动的。所以上课时,无论教师怎样绞尽脑汁的“引导”,大部分学

6、生还是说“树就是没有运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反思。我们何必“牛不喝水强按头”呢,非要强迫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树也是运动的呢”,这个认识我们可以放到这节课的最后,由地球乃至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所以“一切都在运动中”。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一个角度研究这个问题豁然开朗。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公交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以公交车(或者另一个乘客)为参照物,公交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这不就是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三、亲历实践探究,突破教学重难点学者们研究表明:儿童认识世界有三个不可逆转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行为把握世界,第二阶段是表象把握世

7、界,第三阶段是符号把握世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去亲历实践探究,亲身体验感悟。正如老师们所说的:上一切都在运动中这一课,何必一定要在课堂中,全体学生都乘坐在一辆公交车上,在行驶的车上上课,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但课堂既然不能搬上公交车,那么就把“公交车”请到课堂吧。虽然学生都有乘车的实际经验,并且老师也拍摄了公交车的录像,但总不如学生自己去亲身实践探究。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课上教师用滑板代替公交车,让学生滑滑板模拟乘坐公交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一切尽在不言中。教学目标水到渠成,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四、以学定教,形成新型的教育教学观念为了每位

8、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小学科学概念的形成是以学生为主,学生的学是教学的起点与终点。教学中以科学概念教学为主线,概念的教学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终。这节课中,“运动”的概念是课堂的灵魂和主线,无论是通过刻舟求剑这个成语故事导入,还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引出参照物,以参照物进行物体运动的判断练习,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概念的教学,这种概念教学不是那种刻意的灌输式的,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总之,以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生为本,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在课堂上我们秉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教”理念,脚踏实地的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实践,相信科学课的活动会产生更大的效益,定能为孩子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