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进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辅导员角色发展探析冯萌摘 要: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随着队伍建设发展逐步演进,角色演进趋势经历了角色性质由政治性到政治化与科学化相结合、角色实施由独立实践到协同合作、角色管理由单项考评到综合评价等阶段。本文亦着重探讨辅导员创新角色职能发挥途径,力求以协同为手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为导向,做好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以育人为目标,做好学生事务管理。关键词:辅导员;角色;演进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0.20.047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发展和定位始终围绕大学生思想政
2、治中心工作,积极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适应人才培养发展目标,不断在继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角色定位的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梳理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历史进程,把握高校辅导员角色演变的发展趋势,创新高校辅导员角色职能发挥途径,对促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历史演进1.1 高校辅导员初步发展阶段的角色定位(1949-1976 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加强高校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功能,1951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对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领导的指示,文中首次提出了政治辅导员的概
3、念,彼时的辅导员主要承担着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1953 年,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建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一个肩膀挑业务学习,一个肩膀挑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双肩挑,两促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创举。1961 年,为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中央出台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首次提出在高校培养和配备专职政治辅导员,其角色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总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宣传者。1965 年,教育部制定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性质、职责、工作内容等,对于辅导员角色定位发展起到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推动作用
4、。在辅导员制度已基本成型并继续深化发展之时,1966 至 1976 年这十年间社会大环境的突变造成高等教育制度和格局发生巨大改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严重冲击,政治辅导员工作在这段时期也发展缓慢。1.2 高校辅导员继承发展阶段的角色定位(1978-2003 年)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高等教育逐步恢复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也从十年停滞期逐步复苏,重启发展进程。在此背景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出台,提出要在高校恢复政治辅导员制度,这支党领导下的队伍主要负责宣传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各项方针,帮助学生塑造新的世界观。1980 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
5、作的意见,呼吁辅导员不仅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要坚持业务学习,必要时也要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此时的辅导员角色开始有了多面性和综合性的发展趋势。1987 年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首次使用“高校辅导员”一词来明确其职位角色,并对这支队伍的领导、组织、管理、考评等各方面作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至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也进入了科学化阶段。2001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不仅要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做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引者,至此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又进一步拓展。1.3 高校辅导员完善创新发展阶
6、段的角色定位(2004 年至今)21 世纪,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辅导员的角色期望和角色定位也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的要求,呈现出更加完善和多元化的演进趋势。200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16 号”文件,明确新时期辅导员新的角色定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5 年和 2006 年教育部分别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定等系列文件,明确了辅导员在高校内部的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定位,系列文件的出台开辟了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为全面搭建辅导员职业能力体系,帮助辅导员增强职业认同感、
7、归属感,2014 年,教育部出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使辅导员更加全面地把握角色定位、增强角色观念、了解角色规范。2017 年,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工作职责、配备选聘、发展培训、管理考核,进一步促进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发展。2 高校辅导员角色演进的发展趋势2.1 辅导员角色性质由政治性到政治化与科学化相结合在高等教育总体方针政策指导下,辅导员角色性质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场域中体现,角色性质指导角色定位,同时影响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自 1951 年辅导员概念形成伊始至改革开放初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性质就带有强烈的政治性
8、,其主要工作职责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角色定位是政治辅导员,这一角色性质同当时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一致。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虽有多方面综合素质要求,但尤其强调其政治素质。自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高等教育在这二十多年内蓬勃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角色定位也随之呈现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辅导员不仅要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多面手和专门人才。为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角色定位,从教育部顶层设计到高校具体贯彻执行,发展变化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开设相关专业、鼓励辅导员学历层次提升、制定辅导员
9、职业能力标准、推动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认可等。进入新时代,国家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的要求不断提升,这样一种新变化也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角色站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适应国家社会政治发展变化,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适应新时代学生发展規律,掌握科学的学生发展指导和日常事务管理技能,并不断提升自身科研创新能力,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政治性与科学化相结合发展道路。2.2 辅导员角色实施由独立实践到协同合作在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萌芽时期,多数辅导员入职前并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职业能力培训,也没有相应的学科理论基础,只能凭借经验和感觉解决工作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人员构成主要由兼职辅
10、导员组成,日常工作不仅要做好学生政治引导,同时要承担自身学习、教学等辅导员事务以外的各种工作,工作内容庞杂但无体系,未形成团队实践形式和科学的队伍建设模型。到了第二个发展阶段,顶层设计促进专业学科建立,科学化发展目标促进辅导员个人能力成长迅速,但由于多种原因,高校辅导员流动性大,初步形成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缺乏稳定性,辅导员团队交流与合作也相应受到限制。进入 21 世纪,辅导员队伍建设迅速发展,角色规范体系逐渐完善,各地区、高校纷纷构建辅导员工作坊、开展辅导员沙龙等活动、加强各地区高校辅导员校际交流、学习、合作,为高校辅导员角色实施提供实践发展平台。新时代,辅导员职能要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角色实
11、施也更加需要团队协作。积极构建合作型团队成为一种趋势,不同的辅导员分工负责党团建设、学风建设、生涯规划、奖勤助贷、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工作,在整体配合的基础上,整合辅导员的专长来建设高效团队。除了辅导员队伍内部的协同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辅导员队伍需要与高校其他教学、管理团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力量加强协调、紧密配合,才能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作用。2.3 辅导员角色管理由单项考评到综合评价保持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和长期发展不仅需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更依赖科学化角色管理。角色评价是高校对于辅导员角色管理的重要手段。在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12、的初级阶段,高校辅导员角色管理工作处于萌芽状态,角色评价主要依赖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对辅导员的单向考评,评价标准、评价过程、评价效果都欠缺科学性、系统性。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国家教育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规模急速扩大,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相适应,“双重身份”管理体制不断落实,多层次综合评价标准也开始纳入实施。近些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也陆续推出了许多标准化的综合考评措施,许多高校在辅导员年度考核、职位晋升等活动中也在运用一些量化或标准化的手段,定性与定量结合,角色管理方式呈现规范化、科学化的趋势。3 高校辅导员角色职能发挥创新路径3.1 以协同为手段,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
13、员的核心工作职能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辅导员要加强自身政治素养提升,努力迎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但思政教育不但是一门有着自身规律的专业学科,也在实践过程中有其特殊要求。任何一个育人体系都不是辅导员能够独立承担和完成的。因此,从教育主体来看,不仅需要辅导员一己之力单打独斗,更需要协同全社会、家庭、线上等多方教育资源实现全员育人,创新协同教育模式。辅导员应该充分利用好优秀的教育环境和资源,积极借助校内外、课堂上下、线上线下等合作力量共同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同时将外部育人力量与新时代学生发展需求相对接,努力做各种外部教育力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和纽带。3.2 以发展为导向,做好学生生涯
14、规划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生涯规划指导涉及多学科领域,专业性强,个性化高。要发挥好生涯规划指导者的角色职能,辅导员要时刻以发展为导向,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要符合当前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二是教育手段要体现自身教育能力素质的发展变化;三是教育目标要随时适应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要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辅导员扮演好学生发展规划的引路人的角色,就必须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养,一方面通过加强教育管理部门、社会、高校多方协作,对辅导员队伍进行自身生涯规划指导,提升自我职业角色认同感;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职业准入标准、开展全过程式职业技能培训等来形成校内校外联
15、动机制,促进辅导员专业技能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3.3 以育人为目标,做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辅导员作为学生的陪伴者和关注者,要时刻以育人为目标,系统化、科学化地开展工作。一是管理工作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展开,与时俱进调整管理思路,在管理过程中与学生真诚相待,时刻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指南开展工作;二是要有系统化育人思路,将学生事务管理与学校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开展、学生素质能力拓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创新育人路径,并注重加强自身的育人理论和实践能力,在提高教育实效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3彭庆红,耿品.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进程、总体趋势与经验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4耿品,彭庆红.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辅导员角色的发展演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基金項目:2019 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2019SJB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