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8070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福建省福清市龙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下图为“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1. 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A. 1970年B. 1985年C. 2005年D. 2013年2. 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 限制人口迁移B. 提高教育水平C. 提倡早婚D. 鼓励生育【答案】1. B 2. D【解析】【1题详解】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零,人口数量增加,

2、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零,人口数量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人口数量停止增长。从图中可看出1985年以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是大于0的,故此前人口数量一直增加,至1985年达到最高值;1985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零,人口数量开始减少。选B,其余选项可排除。【2题详解】目前该国人口为负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因此应该鼓励生育,或鼓励人口迁入,缓解人口老龄化,选D,A错。提高教育水平和提倡早婚并不一定就能促使“生育”,故可排除BC。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图回答下列各题。3. 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

3、是( )A. B. C. D. 4. 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鼓励生育B. 计划生育C. 采取移民政策D. 鼓励人员出国【答案】3. C 4. B【解析】【3题详解】阅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人口比重),大致得出:a 20%,b 63%,c 17%;a 60%,b 30%,c 10%;a 24%,b 56%,c 20%;a 37%,b 60%,c 3%。由图可以看出,国老年人口占了20%,老龄化问题最严重也就是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最大的,所以老龄化问题最严重。故本题选C。【4题详解】图中国青少年所占比重达到60%,

4、人口增长过快,所以要计划生育,B正确。鼓励生育是促进人口增长的措施,A错误。采取移民政策和鼓励人员出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措施,CD错误。故本题选B。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下列各题。5. 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社会经济B. 政治文化C. 交通运输D. 自然环境6. 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资源开发B. 劳务输出C. 气候优越D. 水源丰沛【答案】5. A 6. C【解析】【分析】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5题详解】从资料上可以看出,刘小妹籍贯是湖南,

5、而工作的地方在远离家乡的江苏黎明针织厂,可见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外出打工,属社会经济因素A正确。6题详解】史密斯从美国纽约迁移到休斯敦,原因是南部城市休斯敦气候条件优越,C正确。【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理解即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A. 耕地资源B. 草场资源C. 矿产资源D. 水资源8. 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A. 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

6、溉技术B. 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C. 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D. 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答案】7. D 8. A【解析】【7题详解】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是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限制性因素,而新疆的耕地资源、草场资源和矿产资源相对丰富,所以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水资源,所以选B。【8题详解】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有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新疆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也就提高了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B.新疆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B错误;C.人口的迁移对提高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小,C错误;D.目前,新疆人民的生活与文

7、化消费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需要提高,D错误。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该功能区属于A. 商业区B. 住宅区C. 工业区D. 行政区10. “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A. 地租水平的差异B. 人口密度的差异C. 汽车拥有量的差异D. 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11. 北京市中心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CBD),主要影响因素是A. 经济因素B. 历史因素C. 行政因素D. 社会因素【答案】9. B 10. D 11. B【解析】【9题详解

8、】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从白天和夜晚流出的数量来看,白天居民上班和外出,因此车辆以流出为主,晚上居民休息,车辆则以流入为主,因此是住宅区,故B正确;商业区是经济活动最繁华的地区,主要集中于白天,因此白天流入的车辆多,故A不符合题意;工业区是居民工作的地区,白天也是以车辆流入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行政区是办公地区,白天也是以车辆流入为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10题详解】该题主要考查“错峰停车”的作用。为缓解停车难问题,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因为社会单位的人口流动多为早上流入、黄昏流出,利用住宅区和其他功能区的这种人口

9、流动状况的差异,可以进行“错峰停车”,因此答案选D项。【11题详解】北京市为我国的古都,且目前为我国的首都,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北京市的市中心为紫禁城、天安门广场,而不是中心商务区。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以“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和“错峰停车”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功能区特点以及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利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图为某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 图中阶段反映的现象是 ()A. 逆城市化B. 郊区城市化C. 城市化加速发展D. 城乡差别加大13. 下列

10、关于城市化发展过快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物种增加B. 地表水下渗增多C. 出现城市“热岛”现象D. 城市环境质量提高【答案】12. A 13.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12题详解】根据图示:图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低,表现为逆城市化现象。A正确。【13题详解】城市化发展过快容易出现城市“热岛”现象,C正确;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少。故选C。【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2016年6月18日

11、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并伴有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引发多出城市内涝。读“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 城市内涝原因是 a过大 b变小 c增大 d受阻A. B. C. D. 15. 下列能有效防御城市内涝的措施有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禁止开采地下水 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为了少占用土地,尽量少修下水道A. B. C. D. 【答案】14. A 15. C【解析】【分析】【14题详解】b是城市地表水汽蒸发,c是下渗环节,b变小说明蒸发弱,是水量小的表现,不会“内涝”的原因,c增大会使得城市洪水减轻;a大气降水多,d受阻,导致城市

12、中产生积水,导致内涝,据此选A。【15题详解】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也会影响到市民生活,不可行;下水道建设,可以改善城市自身的排水状况,有利于减轻城市内涝现象,所以城市建设应科学合理修建下水道。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减轻内涝;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这些做法都是增加湿地的做法,可以促进对洪水的调蓄,减轻内涝。据此分析选C。【点睛】城市化过程中常见问题治理对策1、建立新城和卫星城,开发新区,有效控制中心城市和城市中心区规模。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加强道路建设,发展立体交通,加强交通管理,加快住宅建设,合理调控房价等。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加强废

13、弃物的综合利用.开展环境污染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将污染严重企业外迁或关闭,做好城市的合理规划,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截止2016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6.1%,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9.9%。这意味着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的特殊“两栖”群体。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 农民工进城的根本原因是A. 交通条件的改善B. 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C. 产业转移的影响D.

14、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17. 解决“两栖”群体问题最有效措施是A. 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B. 保障“两栖”群体的收入C. 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D. 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答案】16. B 17. A【解析】【16题详解】从材料中可知,“两栖”群体是指“两亿多进城农民工因户籍限制等因素成了身在城市却难以享受市民待 遇的特殊群体”,而农民工进入城市打工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造成,城市比农村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质量好等因素吸引农民工进入城市,答案选B。【17题详解】从材料可知,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9.9%,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6.1%,其主要原因是两亿多 进城农民工因户籍

15、限制不能成为城市户籍人口,所以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的最有效措施是有序放开城市落户限制 ,答案选A留守儿童问题再次成为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热点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据此回答下列小题。18. 四川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主要是因为四川省( )。A. 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力B.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C. 经济欠发达,人口外流多D.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19. 针对数量较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四川省解决此问题的根本措施应该是( )。A. 在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B. 加快推动当地经

16、济发展C. 增加乡村中小学校的建设数量D.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20. 我国留守儿童的总体数量较前几年大幅度减少,其主要原因有(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户籍制度改革 ,随迁子女就近人学A. B. C. D. 【答案】18. C 19. B 20. D【解析】【18题详解】四川经济欠发达,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与当地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力、社会保障制度无关;四川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是最高。选C正确。【19题详解】在乡村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都不能解决留守儿童群体多的问题;加快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利于

17、减少青壮年人口外流,利于减少留守儿童群现象;增加大、中专院校的建设数量,不是针对留守儿童群体。选B正确。【20题详解】近年来由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留守儿童数量减少;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减少了留守儿童数量;留守儿童现象是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关系不大。选D正确。【点晴】“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纪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也包括部分城市中夫妻在异地工作甚至出国学习工作,而将子女托付给父母或亲友照料的孩子,这种不可遏止的外出务工潮造成许多孩子特别是在农村短期或长期失去了

18、直接监护人,形成诸多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教育”现象。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2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造成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制度性孤儿”,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据统计,2016年重庆全市常住人口3048.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08.4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60,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出生率为11.77,死亡率为7.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3。据此,完成下列

19、各小题。21. 目前重庆人口自然增长类型属于( )A. 原始型B. 传统型C. 现代型D. 当代型22. 重庆人口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重庆( )A. 城市房价较低B. 二三产业发展C. 农业急剧衰退D. 交通运输发展【答案】21. C 22.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学生要能够根据根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 然增长率判断出人口增长类型,熟悉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发展的条件。【21题详解】出生率为11.77,死亡率为7.2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3。从数字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目前重庆人口自然增长类型属于现代型,选择C。【22题详解】城市化是农业人

20、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改成从事二三产业生产,所以说重庆人口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重庆二三产业发展,B对;城市房价较低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农业也在不断发展,不是急剧衰退,C错误;交通运输发展影响小,D错误。所以选B。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3. 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B. 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C. 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D. 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24. 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A. 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

21、段B.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 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D. 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答案】23. B 24. C【解析】试题分析:【23题详解】题中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从图中符号大小来看,南京比宁波的城市等级高,南京比宁波的服务功能多,A错误。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B正确。南京在江苏省,绍兴在浙江省,行政管理上没有隶属关系,C错误。上海城市级别高,城市服务范围覆盖南京,D错误。【24题详解】该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属于中期阶段,A错误。本地区矿产资源贫乏,乡镇企业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错误。城市化发展,对蔬菜、乳畜和花卉的需求量

22、增加,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C正确。目前还是以城市化为主,没有出现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D错误。【考点定位】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名师点睛】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的差异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大小,城市等级一般划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级大城市。不同等级城市满足周围人们需求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质量是不一样的,服务范围大小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城市等级服务范围数目彼此距离职能种类服务级别高一级城市大少远多高低一级城市小多近少低25. 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大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对应图中的()A. 甲

23、B. 乙C. 丙D. 丁【答案】B【解析】【详解】美国中部平原的大农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力密集程度低,农产品以粮食作物为主,畜牧业比重低,所以图中乙符合条件,选B。26. 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销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 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 农业劳动力充足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泰国位于东南亚,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雨天多,日照不太充足,昼夜温差小,农业劳动力充足,本国市场需求

24、不大,交通运输也不方便,精耕细作,农业机械化水平低,正确,所以选B。下图示意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四种代表性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结构及商品率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8. 丙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 水利工程量大B. 劳动力投入多C. 专业化程度高D. 生产规模小【答案】27. D 28. C【解析】试题分析:【27题详解】根据图中数据,甲类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且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A错。乙类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B错。丙类以畜牧业为主,且商品

25、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C错。丁类以种植业为主,且商品率很高,为商品谷物农业,D对。故选D。【28题详解】丙类以畜牧业为主,且商品率很高,为大牧场放牧业,该农业地域类型无需大量水利工程的布局,A错;实行机械化,需要投入的劳动力较少,素质要求高,B错;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C对D错。故选C。考点: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及判断【名师点睛】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水稻种植业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小

26、麦、玉米面向市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谷物、牲畜主要面向市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提高混合农业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种植园农业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9. 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季风水田农业B. 商品谷物农业C. 混合农业D. 自给农业30. 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A. 国际市场广阔B. 交通便利C.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 技术装备好31. 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机械化程度高 商品率很高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耗费能源多A. B

27、. C. D. 【答案】29. B 30. C 31. C【解析】【29题详解】地中海式农业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A项错误。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化(谷物)农业,B项正确。混合农业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类型,C项错误。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在热带地区,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D项错误。所以选B。【30题详解】北美的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高,主要分布于地广人稀的地区,故C项不符合。【31题详解】商品谷物农业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的特点,正确;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错误;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28、的是乳畜业,错误,故C项正确。我国北方某地区春夏生产粮食,秋冬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同时开办了大型养猪场。读图完成。32.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水稻种植业B. 混合农业C. 乳畜业D. 商品谷物农业33. 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疏菜可以改善A. 光照条件B. 热量条件C. 降水条件D. 土壤条件【答案】32. B 33. B【解析】【32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种植业占比重为40%,畜牧业占比重约45%,故该地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故选B。【33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塑料大棚将太阳光转换为热能,故利用塑料大棚种植疏菜可以改善热量条件,B对。不能增加光照、增加降水或者改

29、善土壤条件,ACD不对。故选B。天麻是我国千年传统的药膳滋补品。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等地。人工种植宜选山区的缓坡地,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由于气候不宜,北方地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种植。2011年在北京昌平区,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越冬种植,“南麻北移”成功。2012年产量达30万斤,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34. 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地形和水源B. 交通和劳动力C. 市场和技术D. 气候和土壤35. “南麻北移”成功,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水源D. 土壤【答案】34. C 35. B【解析】【34题

30、详解】由材料“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可知,北京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和市场。C正确。故选C。【35题详解】由材料“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可知,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气候。B正确。故选B。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B. 甲城郊乳畜业C. 丙亚洲水稻种植业D. 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37. 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A. 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C. 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D.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答案】36. D 37.

31、B【解析】【36题详解】图甲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多,是自给农业,对应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乙种植业与养殖业兼顾,商品率高,劳动力需求少,是混合农业,对应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丙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劳动力少,对应的大牧场牧业。选D正确。37题详解】图甲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投入劳动力多,是自给农业,对应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商品率不高,交通不便利。选B正确。【点睛】1水稻种植农业: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水利工程量大;劳动力丰富、传统的精耕细作;小农经营、商品率低。2商品谷物农业: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

32、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3大牧场放牧业: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8. 该气候类型在世界上分布最典型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季风水田农业B. 商品谷物农业C. 大牧场放牧业D. 乳畜业39.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该地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该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众多,消费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A. B. C. D. 40.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A. 内蒙古高原B. 珠江三角洲C.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D. 东北平

33、原【答案】38. D 39. A 40. C【解析】【38题详解】读图,该地最冷月气温在0度以上,全年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各月分配较为均匀,所以属于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不适宜农作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该气候区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因人口密集,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所以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 D对;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或热带雨林气候区,A错;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B错;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C错,所以该题选D。【39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光照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适宜

34、多汁牧草生长,对;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城市众多,人们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对;乳畜业对劳动力需求不大,错;发达国家机械化水平高,错,故选A。【40题详解】根据上题,该农业地域类型属于城郊农业,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C对;内蒙古草原以游牧业为主,A错;珠江三角洲以混合农业为主,东北平原以种植业为主,B、D错,所以该题选C。【点睛】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地域类型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及澳大

35、利亚、新西兰等地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气候温凉湿润,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先进的科技二、综合题41. 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城市人口为56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B-C-D一线地租变化曲线的是_。(2) A,B,C,D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_地。原因是_。 (3) A,D两地居民区中,为高级住宅区的是_地,理由是_;为低级住宅区的是_地。【答案】 (1). B (2). C (3). 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捷程度高 (4). D (5). 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6). A【解析】【详

36、解】(1)图中B-C-D一线距离市中心先变近再变远,总体地租变化趋势是先变大后变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变化有所起伏,故B符合。(2)A,B,C,D四地中,C距离市中心最近,接近消费市场,并且C地位于十字路口位置,交通便捷程度高。故C地最有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3)根据河流流向判断,D地地势较高位于河流上游,附近有风景区,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是高级住宅区;A地位于河流下游,靠近工业区,可能是低级住宅区。42. 阅读下列关于城市化发展图表,回答问题。(1)在18501890年等依次七个时间段中,英国和日本城市化水平增幅最快的时段分别在_,_。(2)目前英、美、日等国的城市化速度_,原因是

37、_。(3)我国城市化在_年前发展缓慢。目前发展速度_,这表明_。【答案】(1)1850-1890年;1950-1970年(2)慢;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城市化水平已经相当高)(3)1950;较快;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解析】【分析】该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城市化进程。【详解】(1)图中线段的斜率越大,说明变化越大,城市化的速度越快。读图可知,英国在1850-1890年间城市化水平发展最快。而日本在1950-1970年间城市化水平增速最快。(2)由于发达国家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城市化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减慢。(3)读图可知,我国在1950年解放以前,城市化水平低,发展慢,目前由于

38、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所以城市化发展水平也发展速度加快。【点睛】发达国家城市化:1、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2、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43. 阅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_ %,其人口增长模式为

39、_ ,该地的人口问题是_ ,解决的措施_ 。 (2)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是_ ,针对人口问题该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_ 。 (3)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经济 C家庭婚姻 D求学(4)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_ 地。 (5)简述人口迁移可能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答案】(1)0.2现代型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2)B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B(4)A(5)有利: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流入;推动城市化发展。不利: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

40、住困难等问题。(任意答两条 )【解析】【详解】(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算出B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其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该地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解决该问题主要可以从鼓励生育、接纳移民两方面进行。(2)根据表格数据,A地人口数从1995年3000万,到2005年的2500万;B地人口数从1995年1500万,到2005年的2000万,所以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是B。针对人口问题该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3)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导致人口流动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所以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经济,选B。(4)表中数据

41、体现了A地出生率高,B出生率低,说明A地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有利影响为提供劳动力、引进人才,为经济发展提高充足的劳动力,推动城市化发展;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局部略图(甲)和南美洲的阿根廷略图(乙)。材料二澳大利亚国土面积768万平方公里,人口1800多万人。澳大利亚十分重视提高畜牧业的科研水平,对畜牧业的科研给予较高的资金投入。(1)比较图甲中A地区和图乙中B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异同。(2)分析甲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3)指出上述两区域间近年来人口迁移方向,

42、并说明原因。【答案】(1)相同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家庭农场经营。不同点,澳大利亚以养羊主,阿根廷以牧牛为主。(2)海陆交通便利(靠近主要铁路,距海港近),(附近人口、城市较为密集)国内外市场广阔,政府扶持鼓励,科技投入大等。(3)由南美洲的国家向澳大利亚迁移南美洲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数量多,人口压力大,就业困难,社会福利保障差);澳大利亚经济发达(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高)。【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异同、农业区位及人口迁移特点等知识点。【详解】(1)图甲中A地区和图乙中B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异同首先需要进行定位,读图可知,甲

43、图A为墨累-达令盆地,农业生产类型为混合农业,B处为潘帕斯草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从生产特点的相同点来看,均为商品农业,商品率较高,生产规模较大,都是家庭经营的。不同点包括潘帕斯草原为大牧场放牧业,属于畜牧业,而墨累达令盆地属于混合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从牲畜种类来看,澳大利亚以牧羊为主,而阿根廷以牧牛为主。(2)甲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市场、交通、政策等角度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政策支持等有利于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的发展。(3)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关,阿根廷经济发展水平低,而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等条件优越,所以大量的南美洲地区人口向澳大利亚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