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07970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_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语文说课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_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五年级上语文说课-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人教版2019一说教学思路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课。这篇课文包括两首古诗。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两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它成了“一枝红杏”,学生从它身上能够更深的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借助它欣赏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满园春色”。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加上不久前刚学过两首古诗,这对本课的理解、感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以来,古诗“逐句教,逐首教”的传统

2、模式把丰盛的古诗大餐翻译成了索然无味的小菜。如何帮助学生品一品“这份大餐”呢?我一直在思考着。农远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过去仅凭“一本书、一支粉笔”开展教学的局面,也给了我尝试的机会。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预定为:1、读通读顺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背诵古诗。2、一边读一边想像诗中的画面。在意境中浮想联翩,获得读诗的愉悦。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把目标1定为教学重点,目标2定为教学难点。其中,“说说诗句意思”“背诵古诗”“培养情感”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说实话,如果是以前,我只会将目标定在到这一层上,但是,有了“农远”工程后,我又加

3、上了“想象诗境”“获得读诗的愉悦”这两个上限目标,作为这节课的尝试点,要争取达到。为此,我在电子备课时,查阅了大量IP资源,并对其中有效的资源进行重构,自己制成了课件,使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水乳交融。总之,在教学中,我将以两诗的文字对比为主,辅以多媒体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说教学设计这节课的主体教学流程以“热爱祖国山河”为主线,把三维目标和两首古诗有机整合,共分为三大环节。第一环节:整体通读,把握基调在开课伊始,我会将两盘古诗合盘托出,意在整体把握,辅垫情感,营造阅读期待。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通读顺,想一想,这两首古诗都是写什么的。然后听听课件中的示范朗读,一边听一边画出诗的

4、节奏。最后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正音、了解诗人,感知两首古诗描绘的都是山水。第二环节:多管齐下,体悟诗境这一步,我准备分三步走。1、循循善诱,情景交融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对学生说:“你或许感觉到这两处山水也有些不同吧?”我引而不发,在学生似有所悟时,我们共同进入第一步,学习望天门山。首先,我让学生看看插图,读不懂的地方对照注释,自己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又点拨了他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在随后的交流中,然而,诗句传递的画面是万千的,绝不止课本插图这一幅。如何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窗呢?我打开课件,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平湖秋月,一边闭

5、着眼睛想象那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因为有了课前观看的视频做基础,所以这时,在这优雅柔婉的琴声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对脑海中储备的画面进行重构,并由此展开属于自己的山水画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层层探究,在层层探究中赏美、悟美、创造了美。最后,说说如果你置身在这样的美景中会说些什么?学生有感而发,和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2、合作学习,迁移运用学完这一首古诗后,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望天门山,最后全班交流。学法的总结与迁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新的课改新理念。3、对比深化,同中求异我让学生再读两首诗,对比书中的两幅插图,说说感觉。如果说西湖是一位

6、温柔的女子,那么天门山则是刚强的将军。然后,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刚”“柔”。我播放古筝平湖秋月,清丽淡雅的音乐传递了柔美,说说它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接着,我又播放音乐滚滚长江东逝水,高亢激昂的音乐表现了阳刚、豪情、力量,学生听后一定会心有所感。在音乐声中,请男孩齐背望天门山。在此情此境中背诗,可谓“水到渠成”,这也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感”。从文字、画面到音乐,无处不在的对比让学生强烈感受到诗的魅力,他们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第三环节:升华情感,集腋成裘两首古诗内在的精神是一致的。我采用对比的策略,既为求异,更为求同。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熏陶

7、”。这时可让他们当堂背背自己积累的诗句,如果有困难,可鼓励学生课后积累,留作下节课交流。我想:这样的积累,既是显性的语言文字积累,又是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沉淀。经过本课及本组其他几篇课文的学习,“热爱祖国”这几个字将让学生永远铭记于心。至此,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统一。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要既简洁,又美观。我撷取教学古诗中的“点睛”之笔进行板书。既有知识的概括,又有方法的提示。诗歌教学应该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之旅。我喜欢“洗开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的唯美意境。我希望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两首古诗的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经由这样的引导而得以前行。我衷心感谢农远工程,是它的实施让我们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不仅“同在一片蓝天下”,而且“同在一条起跑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