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849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学段考历史试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武威六中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II卷(非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85小题,每小题1分,共8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1. 西周时期某诸侯国君有子四人,依年龄从大到小分别是甲、乙、丙、丁,其中甲、丁是庶子,乙、丙是嫡子,应该继承诸侯之位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宗法制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乙是周王的嫡长子,有资格继承王位;丙虽是嫡生,但不是长子;甲、丁是嫡长子的庶母兄弟,均为小宗,无权继承王位。故选B。考点:西周的宗法制。点评: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

2、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 “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这描述的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受分封的诸侯属于天子的属国,为天子提供军赋等,故B正确;A

3、属于原始社会后期首领承让制度;C是维系分封制基础;D属于与分封制相配套的礼仪制度。3. 公元前221年,赢政统一天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哪一制度的特点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度C. 郡县制度D. 统一度量衡【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体现的是皇权至上,属于皇帝制度的特点,A选项正确;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度和统一度量衡,分别是秦朝中央官制、地方管理和经济管理的具体做法,与君主专制、皇帝独裁的规制不符,BCD三项错误。4.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君权

4、与相权的矛盾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 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是唐朝末期的社会现状,反映了藩镇割据,中央政府控制力减弱,地方不听中央节制,国家面临分崩离析的状况。其实质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并非是君权与相权、文臣与武将的矛盾,由此可知,B项正确,排除AC;材料反映的内容不涉及少数民族政权,排除D。5. (唐)孟郊曾在登科后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春风得意”可能是因为他()A. 生意兴隆B. 被加官晋爵C. 被皇帝赏赐D. 进士及第【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体现的是孟郊进士及第后的

5、喜悦之情,因此D正确,ABD排除。故选D。6.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B. 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 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组成内朝,重大事务先由内朝决策,削弱了相权;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这一措施分散了相权;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同样也分散了相权。因此

6、排除ACD。元朝设置中书省,长官任宰相等于扩大了宰相的权力,容易形成宰相专权。鉴于此明朝废除宰相,裁撤中书省。因此B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君权与相权7. 朱元璋曾说:“夫元氏之有天下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为杜绝“元之大弊”,朱元璋A. 创立军机处B. 设置枢密院C. 废除丞相制D. 实行内阁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朱元璋认为元代大弊端是宰相权力过大,因此为了去除这个弊端,他废除了宰相制度,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才出现的;B选项错误,枢密院是宋代时期采取的

7、分割宰相权力的措施;D选项错误,内阁制度是在永乐皇帝时期出现的。点睛:解答本题只需要抓住一个时间即可。材料中强调的是朱元璋时期,因此是明朝时期的措施,由此可以排除A、B选项。D选项排除是因为内阁产生是在永乐皇帝在位期间,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8. 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 简:机构精简B. 开:决策开放性强C. 速:办事效率高D. 专:皇帝乾纲独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清代军机处具有简、密、速、专的特点,简是指机构精简,密是指决策封闭性强,速是指办事效率高,专是指皇帝乾纲独断。所以军机处决策开放性强的说法不正确,故排除A、C、D项,故选B项。9.

8、古雅典城邦的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而特意设置了A. 五百人议事会B. 陪审法庭C. 陶片放逐法D. 执政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五百人议事会主要是打破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与题干无关,故A项错误;陪审法庭是梭伦时期设立,故B项错误;陶片放逐法是克里斯提尼时期针对破坏民主的野心家制定,目的是维护民主制度,故C项正确;执政官在梭伦改革以前就存在,故D项错误。故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陶片放逐法10.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富人失去了运用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

9、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这表明当时A. 富人社会地位下降B. 贫富均等保障了民权C. 民主政治得以完善D. 轮番而治得到了实现【答案】C【解析】【详解】伯利克里执政时期,富人并不能影响选举,而普通公民获得了最广泛平等的参政机会,这意味着民主政治的完善,C正确;富人不能干预选举不等于其社会地位下降,两者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A;当时依然存在富人阶层,说明不是贫富均等,排除B;题干内容与轮番而治无关,排除D。11. 公元前536年,郑国把刑书刻青铜鼎上;公元前449年,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刻写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A. 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 中西方开

10、启了法治文明的交流C. 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D. 法律文献保证了社会稳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中西方都刻出法律条文,说明成文法替代习惯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故选C;不能由局部法律文献而认为进入法治时代,排除A;材料看不出中西方的交流,排除B;春秋时期,诸侯国割据混战,排除D。12.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屋大维的顾问抱怨:“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这反映了当时A. 公民法已跟不上形势的需要B.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愈发尖锐C. 应该抓紧健全直接民主政治D. 急需进一步扩大帝国的疆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罗马法。根据“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

11、理事务繁杂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可知随着当时罗马帝国疆域扩大,与外界开始广泛接触,新的社会矛盾出现,所以导致统治困难。导致这种困难统治的不再仅仅是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直接民主是适合古代希腊城邦政治的一种民主制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不适合疆域日益扩大的罗马帝国,故排除C项;引发统治困难的原因就是随着疆域扩大,公民法跟不上形势的需要,所以并不需要进一步扩大帝国疆域,故排除D项。故选A。【点睛】在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发展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罗马人广泛与外界接触,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原有的公民法不太能适应新的形式。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和不触动原有公民法体系的前提下,形

12、成了万民法体系。13.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依据这一法律文件,英国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 建立了民主共和制C. 形成了责任内阁制D. 建立了两党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依据权利法案,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A正确;英国没有确立民主共和制,故B错误;权利法案不是责任内阁制和两党政治的法律依据,故CD错误。14.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A. 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B. 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C. 进

13、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D. 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故C正确;ABD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故选择C项。15. 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1787年宪法内容中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之策是( )A.

14、实行联邦制政体B. 总统直接对选民负责C.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D. 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解决需要依据24题的答案,邦联制政府软弱无力,所以美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故答案选择A项。BC两项是美国政体的特点,D项是美国宪法体现的实现民主的原则,不是解决政府无力的问题。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16. 杰斐逊(1743年1826年)等美国政治家们提出,在美国可以实行“双重分权”机制,既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又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这一思想在美国制度设计中体现为A. 三权分立与联邦制B. 总统制与两院制C. 共和制

15、与总统制D. 三权分立与民主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实现国家权力系统之间的横向分权”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立法权属于国会,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材料“实现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纵向分权”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中央政府具有大的权力,地方各州保留一定的权力,体现了联邦制,A项正确;美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总统制并不能反映分权,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两院制,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制度设计中的三权分立原则与联邦制,不能体现共和制与总统制,C项错误;民主制主要指人民当家做主,民主是由民众定期普选产生,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

16、主制,D项错误。17. 某法律文献记载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政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这来自于A. 美国1787年宪法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的特征。故答案为C项。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是总统制共和政体,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不必对国

17、会负责,排除A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的是君主立宪政体,皇帝世袭,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点睛: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内阁对参议院负责而不是对总统负责,国家的行政权力不是完全由总统掌握,属于议会制民主共和政体。材料所述体现了法国政体的这种特征。18. 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反映出该宪法A. 内容非常广博B. 适应社会发展C. 实现权力制衡D. 蕴

18、含自由观念【答案】B【解析】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说明该部法律适应了法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故B正确;内容广泛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权力制衡属于特点,观念自由属于理念,其他法律也具有,故C和D错误。19.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下列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 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B. 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D. 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答案】A【解析】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有着本质的区别,英国是完全意义上的君主立宪,而德国则以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故两者的相同点仅仅是A项。20. 南京条约中的“五口”,是

19、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A. 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 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C. 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D. 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了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南京条约中的五口,基本都具备丰富资源优势和便利交通优势,便于英国在中国打开广阔的市场,疯狂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商品倾销。鸦片战争之后鸦片走私更加猖獗,但并不合法,更不是英国五口通商的主要目的,故A项错误。 允许华工出国是1860年北京条约中的规定,故B项错误。从

20、材料可以看出,开放福州,是为了掠夺武夷山的红茶;开放上海,是为了到江浙一带倾销商品。可见,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故D正确。输出资本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的规定,故C项错误。21.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并取得了很多特权和利益,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下列对应分析不正确的是A.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 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C.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D. 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答案】B【解析】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故A项正确,与题意不符;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

21、权,而非贸易主权,故B项错误,与题意相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故C项正确,与题意不符;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故D项正确,与题意不符;所以正确答案为B。22. 2007年,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给国家,使其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多年后又回到祖国。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原因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这些珍宝中就包

22、括十二生肖铜兽头,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与鸦片战争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闯进圆明园,掠夺包括十二生肖铜兽头,与甲午中日战争无关,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不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故D选项错误。23. 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准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一观点提出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A. 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的近代时期B. 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C 客观上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

23、任务D. 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答案】C【解析】【详解】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特殊国情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必然面临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两个敌人,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失败,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在资产阶级的肩上,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故C正确;根据“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应该结合民主革命的任务分析义和团运动,而并不是因为发生在近代、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排除AB;太平天国运动最早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由于缺乏社会条件并没有实施,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有限,不是把太平天国称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声”的依据,排除D。

24、24.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它提出了A. 保护小农经济的主张B. 实现产品公有的设想C. 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 实行平均分配的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进步性主要体现在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故C项正确;ABD项只符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25. 在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A. 割台湾给日本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C.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D.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答案】B【解析】【详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同时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了资本输出为

25、主,故B项符合题意。26. 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A. 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B. 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 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D. 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大屠杀。故C项正确。考点:甲午战争的过程点评:抓住题干中时间信息及其对特征的描述来分析,此考点还可考查甲午战争的过程中的重要海战、中日双方对战争的态度。27. 中国近代史上,义和团民众曾经张贴“掀铁路,拔电杆,

26、紧急毁坏大轮船”的揭贴。这是指义和团A. 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B. 没有区别开外来的侵略和外来的近代文明C. 具有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性和彻底性D. 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义和团运动毁坏的是西方的先进文明,具有盲目排外的特点,没有认识到西方的文明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故B项正确;义和团主要面度的是帝国主义,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不具有革命彻底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对清政府的态度,主要是针对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列强侵华的战争义和团运动28. 辛丑条

27、约规定中,标志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工具的条款是A. 赔款白眼4.5亿两,本息合计9.8亿两B. 设立使馆界C. 严禁人民反帝D. 拆毁北京附近炮台【答案】C【解析】【详解】辛丑条约中关于严禁人民反帝的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站在人民的对立面,放弃了反抗,是替帝国主义列强来维护他们在中国侵略利益的反动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因而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为C;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9. 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 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

28、实力C. 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 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阶级条件,故D正确;A是四川保路运动;改革并没有促进政府综合实力,故B错误;该措施也没能阻挡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故D错误。30. 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后来袁世凯、张勋等复辟帝制,全国人民反对复辟。该变化反映了A.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制度C. 革命党人属性发生变化D. 已经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29、”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亥革命播下的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说明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但其意义重大,A正确;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专制独裁统治开始,B错误;革命党人的资产阶级属性没有改变,排除C;新中国建立标志着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3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zhn,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

30、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回答,王绾、李斯对秦朝的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根

31、据材料二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结合约法的具体内容,说明其进步意义。(3)根据材料三回答,图中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答案】(1)王绾-实行分封制、李斯-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 (2)三权分立;如,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等,所以说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3)历史趋势:趋势: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影响: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利,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

32、础。 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度,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保了德国皇帝的权力,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立法权属于议会。标志着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解析】【详解】(1)根据“请立诸子”可知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根据“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可知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秦始皇最后采取了李斯的建议,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集权。(2)根据“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受参议院弹劾后,由特别法庭审判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

33、级官厅之干涉”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根据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可知体现了主权在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总统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否定了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等,所以说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3)根据材料三的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反映的历史趋势是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其中英国提出了权力法案,美国颁布了1787年宪法,德国颁布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颁布了1875年宪法。从中任选一个进行阐述即可。如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利,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度,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宪法确保了德国皇帝的权力,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立法权属于议会。标志着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