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论语的四个方法钱穆生活处皆可读读论语可分章读,通一章即有一章之用。遇不懂处暂时跳过,俟读了一遍再读第二遍,从前不懂的逐渐可懂。如是反覆读过十遍八遍以上,一个普通人,应可通其十分之六七。如是也就够了。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整部论语,共四百九十八章;但有重复的。有甚多是一句一章,两句一章的。再把读不懂的暂时跳过,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可读论语四十遍。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若其人生活,和书本文字隔离不太远,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工夫,应可读论语一篇。整部论语共二十篇,一年以五
2、十一星期计,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六十,应可读论语一百遍。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以自由的心态读若要深读精读,读了朱注,最好能读何晏所集的古注,然后再读刘宝楠编撰的清儒注。不读何、刘两家注,不知朱注错误处,亦将不知朱注之精善处。最先应分开读,先读朱注,再读何、刘两家。其次应合读,每一章同时兼读何、朱、刘三书,分别比较,自然精义显露。若论语各章各节,一句一字,不去理会求确解,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
3、会使自己对论语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我劝人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着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你若要精读深读,仍该如此读,把每一章各别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会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题目在胸中,认为不值得如此细碎去理会。子贡说:“回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渊、子贡都是孔门高第弟子,但他们也只一件件、一项项,逐一在孔子处听受。现在我们不敢希望自己如颜渊,也不敢希望自己是子贡。我们读论语,也只一章一章地读,能读一
4、章懂一章之义理,已很不差了。即使我们读两章懂一章,读十章懂一章,也已不差。全部論语五百章,我们真懂得五十章,已尽够受用。其实照我办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朱子注论语,在卷首序说中,引有史记与何氏语,最后复引程子语四条。日前有数位同学手持我著新解来,求我题字。我多录程子此四条语中一条:“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此条之前一条为:“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最后一条为:“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程子四条中以上引三条为更重要。学而时习之,是人生大道中
5、国传统义理重要正在讲“人”。此则并非一项理论,成不成系统,合不合逻辑,或仅是一种知识。一部论语,重要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如云:“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若诸位要做君子,论语便会教你一番上达之道,但并非在教诸位去知道上古时之政治、社会、经济等情形。倘使诸位欲知古代之礼,可读左传;欲知古代文学,可读诗经。孔子只讲如何做人,但亦未讲到人性善恶等,亦未讲天是一个什么等种种大理论。此后如孟荀乃至如宋明理学家,皆爱讲此等大理论,但皆敬佩孔子,认为不可及。其实孔子只是“吃紧为人”。诸位若能从此道路去读论语,所得必会不同。下学人人可能,只要下学,便已在上达路上了。“学而时习之”并不是定要学到最高境界,而是要
6、不停地学,自然日有进步,此即人生大道。当知我们每一人之脾气、感情与性格,乃是与我们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则比较和我们要远些。“吃紧为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读论语,要追求孔子本义一般人总爱说“儒家思想”或“孔子哲学”,当然论语是关于此方面一部最重要的书。但我常感到中国思想,其从入之途及其表达方法,总与西方的有不同。西方一位大哲学家的思想,总见其有线索,有条理,有系统,有组织。他们提出一问题,关于其所用之名词与观念,必先有一番明确的界说。他们讨论此问题,千回百折,必有一项明确的结论。读中国书便不然。即如论语,颇不见孔子有提出问题,反复思辨,而获得结论的痕迹。若我
7、们依着研究西方哲学的心习来向论语中寻求,往往会失望。现在再进一步说。既然孔子的思想和义理,都扣紧在人事上,因此读论语,也并不能专注意“仁”字、“礼”字等许多字眼。换言之,论语中凡牵涉到具体人和事的,都有义理寓乎其间,都是孔子思想之着精神处。要懂得如此平铺用心,逐章逐句去读论语之全部,才见孔子思想也有线索,有条理,有系统,有组织,只是其线索、条理、系统、组织与西方哲学有不同。注论语讲求义理,特别重要者必先讲求论语原文之“本义”,亦即其“原始义”。如讲“仁”字,应看在论语中此字及有关此字之各句应如何讲法。有了本义,继始有“引申义”及“发挥义”;此皆属于后人之新义,而非孔子之本义。如“性”字,孔子并
8、不曾讲“性善”,我们不能把孟子说法来讲孔子,当然更不能把朱子说法来讲孔子。孟子、朱子固是推本孔子而加以引申发挥,但孔子本人并未说及到此。蝉蜕的疼痛/闫晗年少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便是在知了没有蜕皮之前,将它们捉了来,放入罐头瓶子里,在夏日夜晚的灯下,在大人们都睡熟的时候,悄无声息地看那个瓶中的小虫,怎样静静地趴伏在光滑的玻璃上,开始它一生中最重要的蜕变。这样的蜕变,常常是从它的脊背开始的,那条长长的缝隙裂开的时候,我几乎能够感觉到它的外壳与肌肉之间撕扯般的疼痛,它整个的肉身在壳中剧烈地颤抖、挣扎,却没有声息。我只听得见老式钟表在墙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蝉细细长长的腿扒着光滑的瓶壁,努力地却又无
9、济于事地攀爬。那条脊背上的缝隙,越来越大,蝉犹如一个初生的婴儿,慢慢将新鲜柔嫩的肌肤裸露在寂静的夜里。但我从来都等不及看它如何从透明的壳里,如一枚去了皮的动人柔软的荔枝脱颖而出。我总是趴在桌上迷迷糊糊地睡去,及至醒来,那只蝉早已通身变成了黑色,且有了能够飞上天空的翼翅。这样振翅翱翔的代价,如果蝉有思想,它应该明白其实称得上昂贵。但是每年的夏日,它们依然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就像每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最终都会被时光催促着,从视线飘忽不定、局促慌乱,到神情淡定自如、从容不迫。而这样的成长,其中所遭遇的疼痛、留下的伤痕,外人永远都不能明白的苦楚,全都化作沙子生生地嵌入贝壳的身体,而后经由岁月,化成璀璨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