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课堂批评个案分析及其艺术鉴赏.pdf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7286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批评个案分析及其艺术鉴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堂批评个案分析及其艺术鉴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堂批评个案分析及其艺术鉴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堂批评个案分析及其艺术鉴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堂批评个案分析及其艺术鉴赏摘 要:课堂批评是与表扬相对立的课堂教学评判手段,正确地运用批评方式,准确地运用批评语言,能够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克服学生不良心理和行为表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对于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益处。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研究和探讨课堂批评艺术,正确运用批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关键词:课堂批评;分析;鉴赏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5-0066-02批评是对学生思想及行为作出否定的评价,是用以克服和改正他们错误思想行为的方法,而且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不可缺少的

2、辅助方法之一。能否正确地运用课堂批评也是衡量一位教师教学艺术高低的标准之一。正确运用批评,能够收到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明确学习方向、督促学生勤奋学习的良好效果,错误运用批评,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一蹶不振,学习不求进取的不良后果。我们说教学是门综合性的艺术,而语言的准确表达和巧妙运用批评的方法则是正确批评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课堂 表扬的积极评价作用,充分运用表扬方式去激励学生昂扬斗志,振奋精神,使教育教学过程充满快乐和愉悦,还要研究一下批评的方法,讲究一下批评语言的表达艺术,对于我们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居高临下地处理

3、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件十分有益的事情。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和教育界的几位同事,共同探讨课堂教学问题,收集了不同教学案例,下面以几个课堂批评案例的分析为题,谈谈课堂批评的技巧和语言的艺术处理之我见。个案一、某年春。地点:许昌某中学。该校初中三年级正在上一堂语文观摩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程序合理,讲课语言清晰、形象,学生参与意识强烈,听课情绪集中,教与学的双边过程进行得很有条理,上课过程中,老师突然喊起了一位同学,要他回签一个问题,众目睽睽之下,该同学未能答出,任课老师开展了批评:“这个问题是专门让你回答的,可是这不算困难的问题,你都没能回答出来”。教室的后边坐着市区各校的听课教师,在这种氛围下,该生显得

4、十分尴尬。课后教师座谈时,那位任课教师在介绍她的这节观摩课的设计时说:“今天,我提问没能答出结果的同学,是该班最差的一位,平时就不学习,也不怕批评,今天我专门借此机会敲打他一下,让他知道批评的厉害。”分析:我觉得这位主讲老师的批评是不恰当的,语言的运用过分激烈,对学生产生了打击挖苦作用。座谈时,一位同行向该位老师提出了异议:“该生学习不努力,缺乏信心,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给他创造树立信心的机会和条件,尽量给学生千方百计地寻找点燃他们理想之火的契机。”市一级的一堂公开课,实在是难得的机会,假如,能在课堂上设计一道这位同学能够答出的习题,哪怕是更简单一些的,在他回答出问题以后,大力表扬该生,语言的运

5、用应该亲切、柔和,带有启发和鼓动性,恐怕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的批评会有相当大的差别的。因此,在课堂批评时,我们应注意当时的环境和条件,注意语言艺术的运用。批评和表扬虽然是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我们又不能不相信批评和表扬两者之间时刻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基因。个案二、某年 11 月下旬。地点:市区某小学门口。一天上午放学时,我到市区某小学,刚进校园一群孩子围上我,啊,原来是我女儿的同班同学,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告知我:“您女儿的书被撕了。”其中一个学生讲的更详细:“您女儿上课看课外书,老师给他撕了,撕了三页,那是她借三年级某某同学的,书名叫封神演义。”听到这里,我脑袋哄然一声,对大人来说,这件事情也许微不足道,

6、可是对孩子来说,那还不是天大的大事件呀。也许是出于母爱吧,我的心中立时滋生出许多怜惜之情,也许是出于望女成凤吧,我的心中又产生出许多艾怨之气,“女儿呀!女儿,你为什么不为长辈争气呢?”我问向我报告新闻的这些同学:“哭了吗?”,“哭了”。后来我才知道内情,那是一节数学课,前几天该老师讲过:“做完作业,可以看书,什么书都可以看,只要不说话。”可是现在却发生了那件令人不愉快的事,该位老师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相反却采用了武断的批评方法。事有凑巧,数天后,我到某班上课,上课中我发现一位同学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黑板上或课本上,而且集中在他所拿的一本书上,这位同学是位头脑比较聪明可又自觉性较差的同学,我说:“

7、,把书交给我。”无奈之下,同学交出了他的那本课外读物,那是一本刚刚出版的,还散发着油墨气味的故事会。之所以那么专心,原来他正陷入到那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之中呢。我说:“,撕了吧。”“不撕”。我重复了一句:“撕了吧?”回答说:“不要撕了,那是我借别人的。”我说:“以后课堂上还看吗?”“不看了。”“改吗?”“一定”。看着该同学那乞求中带有决心的表情,回想起我女儿在同样情况下的遭遇,于是,我动了恻隐之心,把故事会还给了该同学。分析:从此以后,我的女儿,再也没敢向学校带课外书刊,我也没再发现我所教的那位同学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籍。然而这却是两种渠道沟通的同一效果,但对学生心理上所造成的印痕和影响是不同的,一

8、个是因害怕而不再看书,一个是因为思想上的感召而各具千秋了。因此,批评学生如果有多种途径,我们应选择那条通往感化学生的那种方式,批评应留有余地,切忌武断专横,教师说话应落地有声,讲求信用,不能朝令夕改,出尔反尔,破镜难以重圆,一旦学生心理上造成了创伤,愈合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个案三、我的小学五年级时期。地点:县区某小学。记得初夏,当时天气较热,上课后,同学们昏昏欲睡,听课间,突然听老师发出“嚯嚯”两声,同学们都知道,这是哄猪的声音,大家循声望去,原来,我班的同学又在睡觉了,同桌推了一下该同学,教室里真静,同学们把注意力全集中在他身上了,只见随着同桌的推动,那位同学“哼”了一声,不知他是在回味那梦

9、中的盛景,还是在对同桌干扰他的美梦所表示的抗议,看着大家的哄堂大笑,同学们再也没有了一丝睡意,老师也带着微笑又加了一句,“,你可真会保护大脑。”分析: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学生犯错误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能挖苦,取笑学生,更不能寻学生的短处搞恶作剧而开心,这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之大忌,当同学们课堂昏昏欲睡时,我们不妨短暂停留下,讲上一个笑话,或者唱上一支短歌,振奋一下精神,转变一下课堂局面,也许是有好处的,当然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艺术则是更重要的。个案四、某年春。地点:市区某中学。一天,我到某中学,偶遇刘君,这是一位年迈花甲,已于去年办理了退休手续的老语文教师,看到刘老那灰白的头发,我纳闷了,刘老

10、师原来是满头银发的呀,怎么,时过半年就返老还童了,待我细细盘问之后,刘老师才告知了我事情的原委。刘老师是前几年从县城高中调入我市中学的,从乡镇转战城市,刘老有点不适应了,首先城市学生的纪律,那可真差劲,用刘老师的话说那就是:“他能把你气哭,也能把你气笑。”其次是学生们的学风,比起乡下的学生那可真是差远了。刘老师,这位满腹经纶的高级语文教师,却对付不了这一群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于是,刘老师咋看学生咋不顺眼,犯了老爱课堂上发脾气,动不动就爱批评学生的毛病,可你一批评,学生马上顶上了头,弄得你不可开交,下不了台,这真是叫人怒火攻心,七窍生烟。于是乎刘老师满头的乌发也开始部分变灰、变白,以致最后白发

11、苍苍了。起初,刘老师以为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老了,头发怎能不白,劫数难逃,白就让他白吧,后来,从广告中得知,许昌某君专治白发病,而且疗效显著。刘老师看了专科门诊,吃了几个月的药后,方知药不对症,白发依然呈上升趋势。刘老师不甘心,赶到了郑州,一位很有名气的医学专家给诊断时,问他:“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刘答:“教师。”“有学生气你吗?工作称心吗?”“唉,教了一群调皮鬼。”专家果断说:“您的病因是由心中之火引起的。”一句话让刘翁顿开了茅塞,“我知道病因了,那是和学生赌气引起的。”知道病因后,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双管齐下,于是,刘老师的头发,发生了由白到灰,又由灰到黑的过程。分析:教学之中既有无穷的乐趣

12、,也有数不清的烦恼,善教者,犹如艺海之中的翩翩泛舟之人,轻舟飘荡,一路风光一路情,从教学生涯中领略到无限的风情,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笑脸,真使人青春永驻,永无衰老之感觉,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享受着这其中无穷的奥妙和无尽地乐趣;也有那些不善教者,也如那艺海之中的泛舟人,时而小舟偶遇风险,便不得不停泊在浅滩,或许风浪骤起,小舟触了礁,翻了船,撑舟之人,于是乎发出“一月给我十斗粮,也不去当孩子王”的断言。批评又可分为个别批评和当众批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开展批评,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以化险为夷,对那些吃软不吃硬的学生,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当众批评转换为个别批评的方式呢?为什么非要争个面红耳赤,下不了台呢?其结果没有维护好自己的尊严,反而落了个难堪的局面。批评不一定是大声的呵斥,也不一定是大声的教化,或是当众训人,有时轻微的一个眼神,短暂的一个停顿,悄悄地一个暗示,默默的一个举动,都能起到批评的警示作用,也许此时无声胜有声吧。总之,本人认为,批评是一种强化德育的手段,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门艺术。而运用批评的语言更应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我们探索这门艺术,研究这门艺术,完善这门艺术吧。参考文献:1、赵传江.教育学教程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402、郭黎岩.心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