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寡人之于国也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数罟不入洿池DA项,“无”通“毋”; B项,“涂”通“途”; C项,“颁”通“斑”。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秩序不好B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D王好战,请以战喻 喻:比喻,说明A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填然鼓之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然而不王者王无罪岁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 B/C/ D/A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作名词。4下列各句中
2、,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DA项,“无罪”此处是两个词,“不要归罪”;现代汉语是一个词。B项,“养生”此处指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指保养身体。C项,“河内”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黄河以北;今义是越南的首都。D项,“门庭若市”古今义一样。5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非我也,岁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沛公安在D申之以孝悌之义DA项,判断句;B、C两项,宾语前置句;D项,状语后置句。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前372前289),名轲
3、,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A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译文:_(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译文:_(3)谷与鱼鳖
4、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译文:_答案(1)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为什么呢?(2)大王您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期望您的臣民比邻国多了。(3)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8以孟子的“民本”思想为话题,仿照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屈原流落汨罗江,心怀楚国,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颠沛流离,心怀苍生,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是施行“仁政”,他高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游说于诸侯国。将此内容依照所给句子的句式
5、特点进行组织即可。答案孟子游说诸侯,心系黎民,高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9文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_答案呵护环境,取用有度;持续发展,希望无限。10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孟子,性格锐利、强悍。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_解析本题
6、属于主体变化类的重组,它要求变化句子的陈述对象。原句的陈述对象为“孟子”,重组后的第一个分句必须是“中国知识分子呐喊”,其他分句可以灵活安排。答案(示例)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是性格锐利、强悍的孟子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来的,而孟子也就因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
7、我们学习的。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就看是怎样的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_。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最终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第处从后面看,前面应该是一个态度,承接“人生自古谁无死”,后一处承接“留取丹心照汗
8、青”。最后一句是总结,分析到位即可。答案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他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大丈夫”(文天祥的言行就再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精神)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甲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9、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乙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0、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刍荛者:割草砍柴的人。雉兔者:指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
11、秦/七百里/南辱于楚C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晋国,天下莫强焉”,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后面要断开,排除A、D两项。“东败于齐/长子死焉”与“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句式类似,排除B项,故选C项。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俑,古代用以殉葬的木偶或陶偶。在奴隶社会,最初用活人殉葬,由于劳动力渐被重视,后来便改用俑来殉葬。B孝,兄弟姊妹的友爱;悌,指还报父母的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C妻子,古汉语一字一义,指妻和子。现代是指
12、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D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诗经大雅中记述了最早的周文王灵囿。B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把梁惠王只顾自己享乐、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称之为“率兽食人”,表现了孟子正直、坦率的性格。B甲文中针对梁惠王丧师失子、兵挫地削后急于报仇雪耻的心理,孟子提出了忠告,即实行仁政得民心,则无敌于天下。C乙文中孟子运用对比和比喻,将“文王之囿”和“宣王之囿”进行对比,将“宣王之囿”比作陷阱,巧妙地劝说齐宣王“与民同之”。D甲乙两文,虽然孟子面对的国君不相同,谈论的话题不相
13、同,但却都是直接劝说国君施行仁政。D甲文是直接劝说,乙文是间接劝说。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译文:_(2)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译文:_答案(1)(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在外能尊长敬上,(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手拿木制棍棒打击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2)我听说在国都的郊野有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如果有谁)杀死了场地里的麋鹿,就跟杀死了人同等判刑,那么,这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所,简直成了国家设置的陷阱。【参考译文】甲梁惠王说:“我愿意安心地听您指教。”孟子回答说
14、:“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孟子)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人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木偶陶偶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木偶陶偶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晋国,天
15、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孟子回答道:“即使是方圆百里的土地,也可以称王。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在外能尊长敬上,(这样就)可以让他们手拿木制棍棒打击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
16、子儿女各自逃散。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他,有谁能跟大王抵抗呢?因此说: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乙齐宣王问道:“(听说)周文王有一个七十里见方的捕猎场,真的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像这样恐怕太大了吧!”(孟子)说:“可百姓还嫌它太小呢。”(宣王)说:“我的捕猎场才四十里见方,可百姓还觉得太大,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捕猎场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人可以随便去,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随便去。是与百姓共享的公用猎场,百姓嫌它小,不是很合理吗?我刚到达(齐国的)边境时,问清国家的重大禁令以后,才敢入境。我听说在国都的郊野有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如果有谁)杀死了场地里的麋鹿,就跟杀死了人同等判刑,那么,这四十里见方的捕猎场所,简直成了国家设置的陷阱。百姓觉得它太大,不也同样合乎情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