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969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1版人教历史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 3-11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核心素养测评 十一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中,当地许多中国民众向英军出售蔬菜、牲畜、粮食;英军与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犹如端午看赛龙舟似的兴高采烈地在远处观战。上述材料()A.是研究当时中英外交关系的重要史料B.反映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C.可以说明中国民众缺乏民族国家意识D.证明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大众的支持【解析】选C。鸦片战争中“中国民众”“以局外人的身份

2、”对待交战双方,并没有认识到战争的性质,体现了C。民众的态度无关政府外交,A错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抵御资本主义的进攻,不是民众的态度,B错误;从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看,D不符合史实。2.(2020唐山模拟)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A.鸦片是英国对华输出的最主要商品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英国商品在华销售量有限【解析】选D

3、。材料看不出鸦片是英国对华输出最主要的商品,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排除B;材料中的欧洲经济危机爆发,对当时中英贸易没有产生影响,排除C;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的是鸦片,而中国的丝和茶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说明当时英国对华贸易中正常的商品销售量是有限的,故D正确。3.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银元下降到1 600万银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4、【解析】选C。鸦片战争爆发前,广州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鸦片战争结束后,随着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特别是上海,其对外贸易日益活跃,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加固训练】阅读下列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统计图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D.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解析】选B。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与上图的内容不符,故A错误;1842年以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量显著增加,故B正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故C错误;英国对中国表现为较

5、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图表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解析】选B。题干材料“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

6、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题干要求从“趋势”背景下分析推断,实际上肯定鸦片战争是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产物,是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结果,故选B,排除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5.“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败的理由”是()A.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和无能B.军事技术的落后C.英国的坚船利炮D.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解析】选D。根据材料“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表明没有革新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鸦片战

7、争是先进的工业文明对传统的农耕文明的一次胜利,经济是根本原因,故D正确。6.(2020唐山模拟)1856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代表进行通州谈判,接受了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款,但在礼节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联军代表拒绝了见皇帝时必须跪拜的要求后,清政府扣押39名联军代表作为人质。这些事件()A.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失据B.折射出晚清近代民族意识淡薄C.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D.成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借口【解析】选A。材料中清政府的做法是不符合外交常规的,是毫无根据的,所以也就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是失据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意识问题,也和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无直接的

8、关联,所以B、C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是在甲午战争后,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材料表明()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解析】选B。题干信息“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反映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下,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也随之受到冲击,促进了外交近代化。故选B。8.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

9、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 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解析】选A。中日双方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由此导致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载有较大差别;B、C、D均不是中日双方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的原因。9.如图为19世纪末日本所绘漫画李鸿章大头痛: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该漫画表明()A.洋务运动开展出

10、现窘境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面临危机C.清政府遭受众列强瓜分 D.日本与列强的斗争加剧【解析】选B。根据所学和材料“日本已经兵临城下”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洋务运动破产,所以不能得出甲午中日战争导致洋务运动出现窘境,故A错误;根据材料“拿着十字架的外国传教士已救不了病入膏肓的李大人了,日本已经兵临城下,中国人用镰刀等农具应战”分析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因西方调停失败而爆发,中国面临战争危机,故B正确;根据所学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与材料所给事件不相符,故C错误;漫画反映的是中日之间的斗争和冲突,无法得出日本与列强的关系,故D错误。10.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

11、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A.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B.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C.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D.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解析】选D。军事实力只是战争胜负的一个方面,不具备决定性作用,故排除A;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战术问题,故排除B;日本取胜的因素不是赫德论述的主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根据“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可知赫德认为

12、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故选D。11.津京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首祸”,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的北伐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选D。据材料“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可知外国侵略者占领了北京,并把慈禧太后赶出了北京,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攻下北京,故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主政的不是慈禧太后,故B错误;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得到了慈

13、禧太后的支持,故C错误;八国联军占领了北京,将慈禧太后赶出了北京城,故D正确。12.(2019上饶模拟)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坛、提勺、漏斗、壶)()A.清廷成为洋人朝廷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解析】选A。漫画体现的是提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说明清政府只不过是个程序,是个摆设,所以这主要说明了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故A正确;材料中不仅体现了政府是漏斗,统治岌岌可危,还体现了外国在华的地位,故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内

14、容,故C错误;材料不仅体现官府搜刮百姓,还有满足外国侵略者的内容,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关于鸦片战争,许多历史学家基于史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结论差异很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正当清朝嘉庆、道光两朝国势开始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许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继续向

15、广大腹地推进,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婪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经验的英国海盗,对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肯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然的。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材料二陈恭禄1934年完成60万字的巨著中国近代史,当时被列为大学丛书之一。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中英两国误会:中外政教之悬殊,夷夏之别太严。英国要求通商与平等往来,但北京政府不知国际关系之变迁,本于轻视外人之心理,囿于旧档成案,视英国为藩属之国,视为蛮夷,拒绝平等往来,因此战祸之促成,自中国方面言之,殆由于官吏知识之幼稚。战争失败,证明了清代政治上、军备上积弊,非留心

16、外事、彻底改革实无国强之道。对鸦片战争的后果,他认为虽然丧失了部分主权,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从总体上看,他对鸦片战争的评价是正面的,从对整个事件的评价来说,他更多地强调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的积极影响。摘编自龚云反映学者立场的中国近代史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6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起因及后果的认识。(6分)(3)据上述材料,指出史学家范文澜、陈恭禄两位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有何不同,结合两部著作出版的时代背景推想他们研究鸦片战争的共

17、同原因。(13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起因,根据材料“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英国得以广辟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可从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等方面作答。第二问关于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战争产生的后果的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灾难和社会性质变化等方面回答。第(2)题第一问起因,根据材料“他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中英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源自中英两国误会”即可概括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对鸦片战争发生的起因的认识。第二问后果,根据材料“但五口开放之后,贸易机会之大增,外商教士来华者日多,交通益变,而中国之闭关政策根本上不能生存矣

18、”可知强调鸦片战争中中国自身的责任和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第(3)题第一问角度不同,根据第(1)(2)题的相关内容可知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主要是从英国的侵略动机方面进行分析,而史学家陈恭禄先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角度主要是从中国自身的责任方面进行分析。第二问共同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两部著作出版的时代背景可知他们都是基于学术研究追寻中华民族独立之途、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答案:(1)起因: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3分)后果: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3分)(2)起因:源自中英两国的

19、误会。(3分)后果: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更多机会,是走向世界的良机,是实现向近代转变的契机。(3分)(3)角度:范文澜着重从英国方面的侵略动机来分析;陈恭禄主要从中国自身的责任来分析。(6分)共同原因:基于学术研究追寻中华民族独立之途、探索中国富强之路。(7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固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

20、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一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勋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人才培训机构储才馆。摘编自崔

21、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8分)【解析】第(1)题变化:从“仅仅限于局部调整”“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可知变革是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从“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可知是变革由被动转向主动;从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成就可知变革是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第(2)题影响:完成外交礼仪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储才馆的设置有利于外交人才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全国变革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主动变革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屈辱的局面。答案:(1)主要变化:由局部调整到全面变革;变革由被动转向主动;由固守传统到注重对旧机制的割舍与新体制的创建。(4分)(2)影响:有利于推动晚清外交体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外交人才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丰富了以主权国家为中心的现代外交体制,推动了外交体制的现代化转型;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时代潮流;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屈辱的局面。(8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