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课程标准:1.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 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二、重点、难点重 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 点: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特色。三、知识梳理(一)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1)军事上:解放战争基本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2)思想上:七届二中全会(1949.3 西柏坡) 内容?
2、 (3)制度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内容?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意义:(二)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政体)(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基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_原则:_ 探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享受民主广泛程度资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1)发展过程: 初步建立。1949年
3、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确立。1954年12月,第二届政协会议召开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2)性质: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机构)(3)作用:调动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热情,开创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合作探究:1人民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有何联系何区别?区别:.性质: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职能:人民政协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任免,决定,监督等职能。.产生和组织方式:人民政协由协商产生;人民代表大会由
4、选举产生。联系: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建立的原因_(3)目的_(4)建立与完善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载入宪法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建立(5)意义_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政区的比较: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实施群体少数民族聚居区港澳台同胞主要作用各民族共同繁荣祖国和平统一享有权力无高度自治权享有高度自治权拓展探究:1、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代议制比较: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
5、制资本主义私有制阶级本质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政党活动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2、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的异同?本质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3、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1、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2、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者在野党。3、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4、中国和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比较项目中国西方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党制、多党制或两党制关 系执政党、参政党执政党、在野党政治上密切合作政治竞争、轮流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