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06846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35页
《解析》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5-2016学年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1正常人体内,下列物质或过程不会在内环境中出现的是()葡萄糖 血红蛋白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 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乙酰胆碱的产生 尿素ABCD2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a处胰岛素浓度高于b处B若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髙于b处C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3图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

2、、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X是促甲状腺激素B图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I中A液减少D图中四个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4当人体从25的环境中进入到5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产热和散热量均比25时增加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C细胞呼吸耗氧量减少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

3、效应器产生反应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神经递质由结构分泌至结构6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B处于与之间的轴突膜,Na十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7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

4、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兴奋离开神经中枢)的某处意外受损,下列说法中不严谨的是()A如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说明不可能是“ac”受损B如传出神经某处受损,用a刺激神经时,在c处也 可能记录到电位变化C如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但骨骼肌不收缩,说明骨骼肌受损D如用a刺激神经,电位计c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8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M细胞被不同种抗原刺激时也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并产生抗体CE细胞和M细

5、胞核内DNA相同,细胞质内RNA种类有差异DE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其他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C机体脱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10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细胞和细胞均能识别抗原B图中细胞细胞细胞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C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11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

6、述中正确的有几项()抗原是外来异物 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疫病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过敏反应一定会破坏组织细胞 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 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1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和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13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预实验

7、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1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D豌豆幼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15生长素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影响相同的一组是()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促进扦插枝条生根16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

8、,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1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t中表示增长率B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18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农田

9、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一只狼捕食一只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增加生物种类,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20如图是某非洲草原斑马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

10、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组成也相同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2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类群乙、丙、丁的细胞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D适当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2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

11、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2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

12、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组2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的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25实验调查得到某一树林生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D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c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PgPnRA6

13、2.825.637.2B12.55.76.8C464.6186.3278.3D41.616.525.1A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D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四个Pg之和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9.9%D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有可无26图甲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为(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丁为一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B为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B图乙中,次级消

14、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13.3%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丁中t1t2时期与图丙中ab时期种群都呈衰退型27科学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研究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28某池塘有藻类植物、水草、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

15、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若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复29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30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

16、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A生态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直接使用价值二、非选择题31按教材原文填空(1)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 形式传递的(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能量的、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2神经系统及体液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图甲中(填字母)所决定的,原因是(2)D中信号的传递形式的是(3)体内CO2浓度升高时会作用于

17、图中(填字母),使人体呼吸中枢兴奋而导致呼吸加快,属于调节33如图表示人体某淋巴器官由于感染出现炎症时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分泌并作用于肾上腺;物质是由神经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2)若图示炎症部位是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人的咽部,该病毒在体液中被细胞产生的清除(3)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则可用于治疗(多选)A红斑狼疮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34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调查某种鱼种群密

18、度常用的方法是(2)t4时期后,种群数量,其主要原因是(3)若在t4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因为此时35如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高或低)于顶芽,由此可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2)向光生长的幼苗,若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浓度,则其背光面浓度为36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的生理作用,用玉米试管苗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浓度(mg/L)平均每株生根数(条)平均根长(cm)0.27.810.00.37.49.6

19、0.46.39.40.55.98.8(1)由上表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2)从表中数据能否确认0.2mg/L,即是该实验最适宜的浓度?(填“能”或“不能”)理由是37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1)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类群,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若图1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所给字母

20、的表达式表示)(3)若图1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3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kJ(4)若干年后,该池塘形成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演替2015-2016学年湖南省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正常人体内,下列物质或过程不会在内环境中出现的是()葡萄糖 血红蛋白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 二氧化碳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乙酰胆碱的产生 尿素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可以出现在血浆、组织

21、液或淋巴中的物质都是属于内环境的物质【解答】解;葡萄糖可以出现在血浆或组织液、淋巴中,错误;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正确;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在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正确;二氧化碳可以出现在血浆或组织液、淋巴中,错误;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在细胞内,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正确;甲状腺激素的运输由体液运输,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错误;乙酰胆碱的产生过程发生在细胞内,正确;尿素可以出现在内环境中,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内环境中发生的生理过程,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形成

22、知识网络的能力2如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a处胰岛素浓度高于b处B若为肝脏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髙于b处C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由图可知,是淋巴,是细胞内液,是组织细胞,是血浆,a是毛细血管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静脉端【解答】解:A、若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胰岛素分泌增加,故a处胰岛素浓度低于b处,A错误;B、若为肝脏细胞,a是毛细血管动脉端,b是毛细血管静脉端,则a处的氧气浓度低于b处,B正确

23、;C、毛细淋巴管中的蛋白质不能渗透回组织液,C错误;D、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图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x、Y代表激素名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和乙所代表的结构名称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激素X是促甲状腺激素B图中B液渗透压的大小差异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图I中A液减少D图中四个过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体温调节、水

24、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图中: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图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为促进作用,是抑制作用【解答】解:A、图中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B正确;C、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造成组织水肿,组织液A增多,C错误;D、图中,为促进作用,是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识别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并作出准确的判断4当人体从25的环境中进入到5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产

25、热和散热量均比25时增加B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C细胞呼吸耗氧量减少D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专题】正推法;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分析】人和动物体内热量有机物的氧化放能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1)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2)散热途径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耗氧量增加,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耗氧量减少,产热少,散热少【解答】解:A、当人体从25的环境中进入到5的环境中,为维持体温的恒定,机体分解有机物增多,产热量增多,导致散热量也随之增多,A正确;B、进入低温环

26、境中,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耗氧量增加来增加产热,B错误;C、进入低温环境中,机体产热增加,耗氧量增加,C错误;D、进入低温环境中,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产生反应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神经递质由结构分泌至结构【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

27、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感受器:由传入神经末梢组成,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控制的肌肉或腺体组成,接受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或腺体活动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解答

28、】解:A、正常机体,兴奋只能作用在感受器上,故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正确;B、切断d(传入神经)、刺激(传出神经),信号能够到达效应器,所以会引起效应器收缩,B错误;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不相同,在结构c传递速度慢,在结构b传导速度快,C错误;D、看图可知:结构是突触间隙,结构是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

29、)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轴突膜处于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B处于与之间的轴突膜,Na十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能引起b处形成动作电位【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答】解:A、分析图形可知,为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轴突膜处于状态时,Na十内流

30、为顺浓度梯度,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B、为静息电位的形成过程,所以处于与之间的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K+外流,B错误;C、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所以不影响a处释放乙酰胆碱,C错误;D、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故不能引起b处去极化,b不能形成动作电位,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7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

31、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兴奋离开神经中枢)的某处意外受损,下列说法中不严谨的是()A如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说明不可能是“ac”受损B如传出神经某处受损,用a刺激神经时,在c处也 可能记录到电位变化C如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但骨骼肌不收缩,说明骨骼肌受损D如用a刺激神经,电位计c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不属于反射【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图示为反射弧结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

32、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骨骼肌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解答】解:A、如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说明是效应器受损,不应是“ac”受损,A正确;B、如传出神经受损部位在a与神经中枢之间,用a刺激神经时,在c处也能记录到电位变化,B正确;C、如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但骨骼肌不收缩,说明有可能是骨骼肌受损,也有可能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受损,C错误;D、如用a刺激神经,刺激到达电流表两个接线柱的时间不同,所以电位计c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

33、查反射弧结构相关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8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BM细胞被不同种抗原刺激时也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并产生抗体CE细胞和M细胞核内DNA相同,细胞质内RNA种类有差异DE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其他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首先吞噬细胞识别、吞噬和处理抗原,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呈递给B细胞

34、;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因此图中M细胞为记忆细胞,E细胞为浆细胞【解答】解:A、图中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M细胞(记忆细胞)均具有识别功能,但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A错误;B、M细胞只能在同种抗原刺激时才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并产生抗体,B错误;C、E细胞和M细胞核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细胞内DNA相同,但细胞质内RNA种类有差异,C正确;D、E为浆细胞,能分泌抗体,但不能导致靶细胞裂解,导致靶细胞裂解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体液免疫部分过程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

35、作用,首先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调节的过程,能正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各细胞的作用,能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C机体脱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动物激素的调节;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1、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2、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

36、和胰岛A细胞,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3、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解答】解:A、机体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的直接作用或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共同完成的,A正确;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组织,但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B错误;C、人体脱水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特点、内环境稳态、血糖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37、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0如图代表人体体液免疫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细胞和细胞均能识别抗原B图中细胞细胞细胞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C免疫过程比要慢,免疫效应比要强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分析图解可知,

38、图中T细胞可以将抗原呈递给细胞(B细胞);B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形成细胞(记忆细胞)和细胞(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可以分泌产生抗体【解答】解:A、B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够识别抗原,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B、图中细胞细胞细胞代表的分别是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B错误;C、免疫过程表示初次免疫,免疫过程表示再次免疫,再次免疫更快更强,C错误;D、图中的T细胞可以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力,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免疫的过程,判断图中细胞名称;明确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识记二次免疫更快更强;识记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11下列有

39、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抗原是外来异物 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疫病 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免疫细胞都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过敏反应一定会破坏组织细胞 HIV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 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分析】1、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

40、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4、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解答】解:人体内

41、部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错误;血浆属于体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正确;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正确;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浆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损伤组织细胞,正确;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免疫缺陷病,错误;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原理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

42、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和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进行对照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分析判断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为解答本题的关键:中光在顶端,不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直立生长;没有尖端,没有生长素,不生长;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弯向光源生长;尖端是感光部位,尖端被锡箔遮住将直立生长;尖端以下部位被锡箔遮住对胚芽鞘生长无影响,即弯向光源生长;透明帽不能遮光,而光在顶端,不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直立生长【解答】解:A、图中光在顶端,不会

43、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因此直立生长;尖端是感光部位,尖端被锡箔遮住将直立生长,A正确;B、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弯向光源生长,因此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进行对照,B正确;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进行对照,具有两个变量,C错误;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的向光性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够准确判断胚芽鞘的生长方向13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

44、m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分析柱形图:图示为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预实验结果,其中NAA浓度为0ppm的一组为对照组,该组没有生根;NAA浓度在0ppm4ppm范围内,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增强;NAA浓度在4ppm10ppm范围内,随着NAA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逐渐减弱;NAA浓度超过10ppm后,不再促进插条生根【解答】解:A、由图可知,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ppm6ppm之间,A正确;B、图中NAA浓度为4ppm时,扦插枝条生根的数目最多,但浓度梯度太大

45、,不能说明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ppm,B错误;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但不图组实验应该采用相同的方法,C正确;D、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要求考生明确该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分析柱形图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D豌豆幼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

46、浓度的影响【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专题】正推法;植物激素调节【分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2、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解答】解:A、同一植株

47、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因此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A错误;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B正确;C、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C正确;D、豌豆幼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明确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识记顶端优势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掌握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5生长素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影响相同的一组是()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

48、的向光性D根的向地性和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最为敏感,其次为芽,茎最不敏感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实例主要是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解答】解:A、根的向地性体现了两重性,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A错误;B、顶端优势体现了两重性,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B错误;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生长作用,C正确;D、根的向地性体现了两重性,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生长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不能体现两重

49、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6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因实验狗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

50、,要排除是否是溶剂的作用使血糖含量恢复正常,设置的对照应是对切除胰脏的狗体2天后,只注射用于该实验的等量溶剂【解答】解:为了排除该实验中所用溶剂的干扰,因此要增加对照组,即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实验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照实验的设计必须是单一变量原则17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t中表示增长率B可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D研究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率可预测其K值【考点】种

51、群的数量变动【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4、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

52、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解答】解: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t,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数量的倍数,A错误;B、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采用抽样检测法,B正确;C、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对于有害动物,要尽量破坏其生存环境,降低K值,C正确;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速度可预测其K值,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8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53、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D红树林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本题需要掌握: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低碳生活3、种内和种间关系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解答】解:A、动植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强故A对B、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

54、圈中碳循环的平衡故B对C、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雄鸟求偶必然是一个物种内部的事情,谈不上种间关系故C错D、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调节气候和水土保持等故D对本题选不正确的,故C错【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保问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环境保护意识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便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一只狼捕食一只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增加生物种类,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

55、率【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 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属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解答】解:A、大象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而蜣螂是以大象的粪便为食物的,所以蜣螂获得的能量不是来自于大象,而是大象的上一营养级,即大象同化的能量中可以流入蜣螂体内的约0KJ,A错误;B、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指的是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而不是一只动物传到下一营养级的一只动物的传递效率,B错误;C、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

56、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无机环境的碳元素和能量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D、增加生物种类,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抵抗力稳定性,但是不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0如图是某非洲草原斑马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组成也相同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

57、分布【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据图分析,种群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呈现S型曲线【解答】解:A、K值为环境容纳量,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使得K1和K2不同,A正确;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而a点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错误;C、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C正确;D、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主要分布在有草的地方,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逻辑斯谛增长即S型

58、曲线以及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应用能力2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C类群乙、丙、丁的细胞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D适当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模式图;生态系统【分析】分析题图: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推知乙为生产者,丙、丁为消费者,甲为分解者【解答】解:A、已知图中乙为生产者,所以过

59、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A正确;B、图中甲为分解者,如果分解者缺少,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不能正常进行,B正确;C、由图可知,气体X为二氧化碳,类群乙为生产者,类群丙和丁为消费者,其有氧呼吸可以产生二氧化碳,但是其无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动植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所以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结构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60、22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考点】生态农业工程【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其中农作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家禽是消费者;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图中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解答】解:A、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由农作物经过光合作用输入的,所以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

61、的能量,故A正确;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中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故B错误;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故C正确;D、食用菌、甲烷菌及蚯蚓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2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如图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图则下列有

62、关说法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考点】人工湿地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中所包含的化学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的稳定性和恢复力的稳定性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答】解:A、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城市污水中有机物中所包含的化学能,A正确

63、;B、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的是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而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中随地势高低分布属于水平结构,B错误;C绿藻、黑藻只能利用污水中的无机盐、水等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C错误;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群落结构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处理情况见下表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组

64、2组3组4组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A探究的问题是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的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和3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D预期结论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考点】土壤中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及其应用价值【分析】从题中可以看出,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湿润条件和是否灭菌,4个实验组相互对照;落叶上面也有微生物,也可以分解自身,所以也应该进行灭菌处理;因为1、3组土壤灭菌后,土壤中微生物被杀灭,无法分解落叶,2、4组没有灭菌,存在微生物,因其土壤的湿

65、润条件不同,分解的落叶量也不相同【解答】解:A、实验组2组合4组可以形成对照,变量是土壤的湿润程度,来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A正确B、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一个是灭菌、不灭菌,一个是湿润、不湿润自变量是灭菌、不灭菌,在湿润条件下1、2形成对照,在干燥条件下3、4形成对照,所以1、3分别是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B错误C、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消除微生物的影响,C正确D、1组和3组由于没有微生物,落叶不被分解,2组和4组由于有微生物,落叶不同程度的被分解,D正确答案:B【点评】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对照原则:目的还是在于消除

66、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对照原则是设计和实施实验的准则之一通过设置实验对照对比,即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单一变量:在实验设计中仅仅改变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且适宜实验的顺利进行25实验调查得到某一树林生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如下表所示(其中D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为J/cm2a),以下说法正确的是()PgPnRA62.825.637.2B12.55.

67、76.8C464.6186.3278.3D41.616.525.1A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D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四个Pg之和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9.9%D在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可有可无【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分析表格:表格中是某一树林生系统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关系,其中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且Pg=Pn+R据此答题【解答】解:A、D为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组成,因此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CAB,A错误;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C)所固定

68、的太阳能,即C的Pg,B错误;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9.9%,C正确;D、分解者能将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进而促进物质循环,因而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缺少分解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途径,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能根据表中数据写出食物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26图甲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为(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丁为一植食性昆虫迁入某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

69、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B为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13.3%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图丁中t1t2时期与图丙中ab时期种群都呈衰退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图乙是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图丙中,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多,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图丁中种群在t2时种群增长率为0,数量最大,图丙中种群在cd年,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解答】解:A、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

70、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对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但能量是不循环的,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A错误;B、图乙中,次级消费者获得了初级消费者所得到的能量的35000200000100%=17.5%,B错误;C、图丙中种群在cd年间,大于1,种群数量稳定增多,呈“J”型增长,C正确;D、图丁中t1t2时期种群增长率大于0,属于增长型;图丙中ab时期1,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属于衰退型,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

71、决问题的能力27科学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用样方法研究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度调查除了样方法之外还有标志重捕法、取样器取样调查法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用血球计数板进行抽样检测计数【解答】解:A、研究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动物的运动范围大,所以要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而不应用样方法,A错误;

72、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用取样器取样,B错误;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两条邻边线的个体,C错误;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酵母菌数量统计和物种丰富度调查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8某池塘有藻类植物、水草、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导致

73、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B藻类刚爆发时,若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藻类刚爆发时,若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有利于修复【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藻类爆发,遮盖于水草上,导致水草缺少阳光死亡;清晨时藻类植物光合速率低,水样中二氧化碳含量多,pH可能低于7;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藻类属于浮游植物,若投放食浮植物的鱼类会导致浮游植物减少,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植物竞争,也会导致藻类植物减少,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解答】解:A、藻类爆发,遮盖于水草上,导致水草缺少阳光死亡,A正确;B、清晨

74、时藻类植物光合速率低,水样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pH可能低于7,B正确;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C错误;D、藻类属于浮游植物,若投放食浮植物的鱼类会导致浮游植物减少,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植物竞争,也会导致藻类植物减少,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29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

75、猎采并买卖【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或物种,A错误;B、保护草场,减少沙化,并不能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因为这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C、控制水葫芦不能随意将其天敌引入我国,以防造成外来物质入侵,C错误;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并买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0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

76、,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A生态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直接使用价值【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解答】解:A、无生态价值概念,A错误;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

77、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B错误;C、潜在使用价值是指目前尚未发现的价值,C错误;D、从野生品种中找到必要的基因为科学研究之用,故为直接使用价值,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二、非选择题31按教材原文填空(1)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碳(有机) 形式传递的(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稳态的生理意义

78、【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内环境稳态、生长素、群落、生态系统等知识,知识点简单,需要考生熟悉教材内容,识记相关知识点【解答】解:(1)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是以有机碳(有机)形式传递的(4)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故答案为:(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吲哚乙酸(3)有机碳(有机) (4)群落的物种组成(5)输入【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植物激素、生态系统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

79、制;识记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2神经系统及体液在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图甲中D(填字母)所决定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作用于突触后膜(2)D中信号的传递形式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体内CO2浓度升高时会作用于图中A(填字母),使人体呼吸中枢兴奋而导致呼吸加快,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

80、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由于突触的存在,此处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作用于突触后膜(2)突触处神经递质传递的是化学信号,所以此处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化(3)图中A是感受器,体内CO2浓度升高时会作用于感受器,呼吸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故答案为:(1)D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而作用于突触后膜(2)电信号化学信

81、号电信号(3)A 神经体液【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兴奋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33如图表示人体某淋巴器官由于感染出现炎症时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垂体分泌并作用于肾上腺;物质是由神经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若图示炎症部位是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人的咽部,该病毒在体液中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清除(3)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可以作为免疫抑制剂,则可用于治疗ABD(多选)A红斑狼疮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

82、免疫调节【分析】激素的分解调节:下丘脑可以释放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促激素作用于相关腺体,从而促进相关腺体的发育和相关激素的分泌当抗原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时,发生体液免疫,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清除抗原;当抗原侵入细胞内时,首先进行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然后再通过体液免疫清除抗原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病是免疫功能缺失导致的【解答】解:(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由垂体分泌并作用于肾上腺;神经细胞产生并释放神经递质(物质),作用于免疫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2)病毒如果在体

83、液中,会发生体液免疫,被浆(效应B细胞)细胞产生的抗体清除(3)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过敏性鼻炎属于过敏反应,都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治疗方法是注射免疫抑制剂;T细胞作用于移植的器官,引起排斥反应,因此注射免疫抑制剂抑制T细胞的活性,可提高器官的成活率;艾滋病致病机理是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人体的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不能注射免疫抑制剂故选:ABD故答案为:(1)垂体 蛋白质(2)浆 抗体(3)ABD【点评】本题结合由于感染出现炎症时神经体液免疫相互调节的关系图,考查了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促激素是由垂

84、体释放的;识记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条件;识记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的发病机理,并结合题意进行解答34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调查某种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2)t4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其主要原因是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合理即可)(3)若在t4时,种群数量为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

85、;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分析】据图分析,t0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t0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2t4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4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解答】解:(1)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志重捕法,前提是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2)t3时种群增长率减少,但种群数量增加,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3)由于时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所以此时捕捞有利于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受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故答案为:(共,每空2

86、分)(1)标志重捕法(2)不再增加 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合理即可)(3)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或种群的增长速度最快)【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率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含义,难度不大35如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高(高或低)于顶芽,由此可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2)向光生长的幼苗,若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浓度,则其背光面浓度为BD之间对应浓度【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分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

87、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2、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见右图)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4、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解答】解:(1)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侧芽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因为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在此过程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因此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

88、动运输(2)向光生长的幼苗,若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浓度,而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并且生长比向光一侧快,因此背光面浓度为BD之间对应浓度故答案为:(1)高 主动运输 (2)BD之间对应浓度【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两重性的有关知识,掌握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36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的生理作用,用玉米试管苗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浓度(mg/L)平均每株生根数(条)平均根长(cm)0.27.810.00.37.49.60.46.39.40.55.98.8(1)由上

89、表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萘乙酸促进玉米试管苗生根的最适浓度(2)从表中数据能否确认0.2mg/L,即是该实验最适宜的浓度?不能(填“能”或“不能”)理由是没有测定低于0.2mg/L浓度的生根数和根长【考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植物激素调节【分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萘乙酸(NAA)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每株生根数(条)和平均根长(cm),因此该由表格数据可知,随着萘乙酸(NAA)的浓度的增大,平均每株生根数逐渐减少,平均根长逐渐变短,该实验可以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由于该实验中没有出现峰值,因此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解答】解:

90、(1)根据表格可知,萘乙酸浓度不同,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萘乙酸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2)由表格数据可能,生根数和根的长度没有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因此不能判定促进生根的最适宜浓度,最适宜的浓度可能小于0.2mg/L,若要确定最适宜浓度还要进一步实验,把浓度梯度设定在0.2mg/L左右故答案为:(1)萘乙酸促进玉米试管苗生根的最适浓度(合理即给分)(2)不能 没有测定低于0.2mg/L浓度的生根数和根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37图1为某池塘生态系统的

91、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2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1)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类群,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图2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1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 (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若图1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3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

92、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是kJ(4)若干年后,该池塘形成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热能;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营养级越高,可利用能量少图2中,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第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第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的有机物中图3中,食物链两条:甲丙、甲乙丙,由

93、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能量,至少能量按照20%计算【解答】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部分除图1中所示的生物类群,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分解者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0%(3)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a,则丙从甲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X20%,丙从甲乙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1X)20%20%,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可知:aX20%+a(1X)20%20%=A,因此a=(4)若干年后,该池塘形成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故答案为:(1)分解者(2)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100%(3)(4)次生【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等2016年4月6日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